《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具備一切商業成功的元素,又有嚴肅主題可以讓觀眾在觀戲之後侃侃而談,卻不至於感覺受到挑釁冒犯,無怪乎滿場笑聲掌聲。只是,華麗上班族們看到自己在台上的形象而心有戚戚焉,卻不會因為李想的悲慘遭遇而心驚膽顫,更不會因為張威的旋起旋落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處境……。
香港非常林奕華《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
4/19 台北國家戲劇院
舞台上,華麗的上班族們,演繹著外表亮麗內在空虛的生存樣態,舞台下,從未當過一天華麗上班族的我,看著導演的巧手變化出一個個乾淨漂亮的畫面,和演員們張力飽滿(但有時稍欠節制)的肢體聲音,在滿場的笑聲與掌聲中,卻有著無可逃避的荒蕪寂寞之感。
有激烈的衝突張力,卻也有cliché的氣味
辦公室中權位競逐的爾虞我詐,合縱連橫的人際來往,慾望的交換投射,是許多小說戲劇的書寫素材,《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從廿一世紀的立足點描繪,仍循著生嫩與世故,希望與失落,戮力從公與私利計算,困頓現實與遊戲人間,高階主管的言詞交鋒與基層職員的嬉笑怒罵,這幾組清楚對比的論述,演出一齣當代職場的通俗劇。整個演出有非常清楚明白的敘事線條,有流暢的節奏與華美的情調,有激烈的衝突張力,卻也有cliché的氣味,就像其實已經不再新鮮的食材,如果沒有更富創意的烹調,即使有再多的調味(如夢中殺人的段落),都還是無法掩蓋那揮之不去的霉味,如主題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或者如張威要在大偉、李想、蘇菲、琪琪之間周旋,挪借了電影《危險關係》的主題,卻不僅沒有原作的尖銳辛辣,更因為角色輕重失衡而滋味全失。
雖然創作者無意將生活與生存的命題,寫成一部關於資本主義或階級矛盾的論文,而只是想鋪陳一部現代職場的人性悲喜劇,但如果創作者希望能藉由張威、大偉、李想等人的故事,刺激觀眾思考生活與生存的議題,怎能不直探問題的核心:感慨辦公室裡的遊戲為何繼續,不如追問遊戲規則由誰訂定,輸贏由誰仲裁;感慨眾人為何放棄理想熱情,不顧一切往上攀爬,不如追究社會階級的本質,如何決定每個人的自我認知。
因此,我可以理解華麗上班族被夾在生存之必要與生活之需要間的痛苦,在華麗表象下的淒涼空虛,在充滿矛盾的人際關係中的無奈驚恐,但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那個真正在背後操弄一切的大老闆(仲平),繼續站在頂端夸夸其詞,而不必為他所造成的一切負起責任:詭譎的公司氣氛,李想的枉死,和張威的毀滅?從另一個角度看,將李想的死和張威的毀滅,歸因於大偉(和其他人)的不放手,比起追究體制的罪責,當然是容易得多。
編導無意拷問觀眾,甚至不期待觀眾繼續追究
因此,當評論者王喆寫道:「這是他(林奕華)在拷問觀眾呢」,對我來說,林奕華(和張艾嘉)其實無意拷問觀眾,他們甚至不期待觀眾繼續追究,因為那會破壞張威最後說「李想(理想),我想我還記得你」的唯美情調,因為那會讓我們拒絕為李想的無辜落淚感傷。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具備一切商業成功的元素,又有嚴肅主題可以讓觀眾在觀戲之後侃侃而談,卻不至於感覺受到挑釁冒犯,無怪乎滿場笑聲掌聲。只是,華麗上班族們看到自己在台上的形象而心有戚戚焉,卻不會因為李想的悲慘遭遇而心驚膽顫,更不會因為張威的旋起旋落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處境,不是華麗上班族的其他觀眾,就像看一部通俗電影一般,在劇場中為主角落淚感傷,離開劇場之後,依舊事不關己冷漠以對,體制的非人化繼續存在且被接受為理所當然。
同一位評論者寫說:「追問、抗爭是他(林奕華)的命運,希望他不孤獨」,我只能無言以對,同時懷念起那個指著觀眾出言不遜的林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