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演員的庫藏記憶

十七年之癢

演員的道路,是一種迂迴上升的歷程,永遠是翻過一山又一山,跨過一場又一場,永遠是對昨日的某一種捨棄,某一種跨越,某一種翻過。而,翻過不就是一種倒轉?如果我是有反省能力的演員,應該永遠是一種:覺今是而昨非,而且不覺昨非就無法悟到今是。《推銷員之死》的當年演出,我後悔過,所以在某種意義下,我可以在「懊悔」裡成長,在下一次的演出中,我會重拾它,不怕它會喪失。

 

演員的道路,是一種迂迴上升的歷程,永遠是翻過一山又一山,跨過一場又一場,永遠是對昨日的某一種捨棄,某一種跨越,某一種翻過。而,翻過不就是一種倒轉?如果我是有反省能力的演員,應該永遠是一種:覺今是而昨非,而且不覺昨非就無法悟到今是。《推銷員之死》的當年演出,我後悔過,所以在某種意義下,我可以在「懊悔」裡成長,在下一次的演出中,我會重拾它,不怕它會喪失。

 

恰巧是十七年之前吧!我在表演工作坊時,第一次看到這個美國劇本Last of the Red Hot Lovers,我們現在把它翻譯成《十七年之癢》,有一些些改編的地方。精神不去改變,改得還不錯,我很少說我的舞台演出不錯。這一次的排戲雖略顯匆忙,但是演出還是可以的,所以票房上的比例,口碑好像大於宣傳,這在小眾傳播的舞台劇來說,是最好的現象,觀眾說你好看,看的人自然會多。每次謝幕的時候,老演員會聽得到一片掌聲中的主要情緒是什麼,所有的辛苦,也就有了一個歸宿。

渴望再演《推銷員之死》

《十七年之癢》的演出有沒有什麼不好?或者是差強人意的地方?當然有,而且還不少,但是我不想在這裡說,也不是護短,是希望留給看過的觀眾,去開心地、大方地,或者激烈地去批評吧!這個戲,我沒有那麼多不安,我會毫不設防地,去接受各種評論,傾聽各種感受。

心裡面,反而不自覺的,在渴望下一次想要演的戲;十八年前還是十九年前,我在表坊演了亞瑟.米勒著作的《推銷員之死》,當時也真是年紀不夠,回想起來,我當時根本不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叫人感到無力的,尤其是父子之間的一種;父親望子成龍,兒子以父為榮的兩種熱情,一旦被事情破壞了,雙方都必須承載著失去「愛」與「希望」的痛楚,那種痛,天下當過兒子、當過爸爸的人,都能體會一二,或者有無邊的痛苦感,讓人不禁會想到,「愛」真的就會是一場苦難嗎?愛這麼容易就會遭受到意外的打擊嗎?如果愛就是要克服苦難,並且對苦難進一步做出擁抱,才能使一切苦厄消失的話,那麼《推銷員之死》的主角就像許許多多的爸爸一樣,他們愛的力量,其實是有限的,所以最後他付出的愛是悲哀的——走向毀滅,自殺了。當然愛的極反面,往往就是殺戮,那是對不懂得愛的人才容易發生的,這些在《推銷員之死》的家庭中都有發生。再加上,當時憂鬱症這個名詞,台灣社會還不太熟悉,我在角色的揣摩上多少有點瞎子摸象;如果我現在能再演一次這個戲,以上所說的情形應該都不會再發生了,到時候台下哭的觀眾,男人會更多。很奇特的一個劇本,觀眾會靜默地看,激動地看,戲會給人一種不由自主的深沉的感覺,一種無可言說的父子情懷,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心,啊!

看完了戲,你會痛苦,雖然它讓你花錢買折磨,但是它也會帶給你清醒的知覺,更珍惜你過去的懊悔,如果我們能再演得好一點,我們自己都會步向超越、提昇。可是,排戲的時間要夠上加夠,演員要愈強愈好。

在「懊悔」裡成長的演員之路

演員的道路,是一種迂迴上升的歷程,永遠是翻過一山又一山,跨過一場又一場,永遠是對昨日的某一種捨棄,某一種跨越,某一種翻過。而,翻過不就是一種倒轉?如果我是有反省能力的演員,應該永遠是一種:覺今是而昨非,而且不覺昨非就無法悟到今是。《推銷員之死》的當年演出,我後悔過,所以在某種意義下,我可以在「懊悔」裡成長,在下一次的演出中,我會重拾它,不怕它會喪失。

一般人在生活中想要重新去希望一件事比較難,這一點演員就比較幸運了,我上回其實演得不好,不怕,又沒讓我賠錢,可是賠了名聲,賠了觀眾的收穫;但是我可以真心地去盼望,去珍惜,珍惜這個戲被重估的機會。

來年,讓我再演一次吧!!好劇本生生不息,好演員自強不息。我沒說我好喔!我靜靜地等待著下一次的懊悔。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李立群        
資深劇場、電影與電視演員        
為「表演工作坊」創始人之一        
知名表演作品有        
舞台作品:《這一頁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推銷員之死》、《ART》等        
電影作品:《我這樣過了一生》、《搭錯車》、《恐怖分子》等        
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金鷹獎、飛天獎以及金馬獎多次提名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