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性的場域,以貼身的牛仔褲與襪子構成,一反今日劇場喜愛的大目標大論述,編舞家以最靠近身體的小物件著手,一面玩耍物件、改變符號意義成為象徵,城市、人群、地鐵車廂、行駛方向……一面讓舞者真正成為舞台上的主角,焦點集中在舞蹈動作本身,光是這個樸素回歸舞蹈本質的策略,就是一個今日已經難得的清新勇氣。
當今進劇場看表演,是一件相當耗費精神的事,得設法穿越一道又一道的障礙,從演出前各式精美圖文宣傳攻勢,到進了劇場,面對作品形式的五花八門、內容的支支吾吾……好不容易撥開雲霧,剩下的常常只是疲憊的劇場頭皮屑,或者,直接帶著憤怒中場就走人。
所以當不小心遇到一檔默默進行、卻意外地相當好看的舞蹈作品,心中之愉悅,恐怕還要加上點戲劇性的驚喜成分。
已經第十六屆的皇冠藝術節,壓軸節目大膽請來也是舞蹈空間舞團出身的年輕編舞家董怡芬、鄭伊雯,根據她倆共同旅行歐洲的經驗,率領九位舞者,創作出形式簡單、但卻氣勢磅礡的作品《十號線》。
絕佳情誼相助 精準又抒情的對話
這種好看是完全屬於舞蹈,在劇場的身體性本身,內容談的不是兩位女生結伴旅行的奇聞驚豔,而是更內在的,當兩位好友離開居所、在遙遠異地的人生省思。更難得的,如果不是兩人有絕佳情誼與思想頻率,是無法獨自抵達的一種情感對話層次,既精準又抒情。
一進劇場就見著整個空曠的舞台,整齊一地鋪滿了牛仔褲,而舞者零星躺在自己的牛仔褲上,相當簡單大器地點出作品主題「人」或「人與人」。舞台前同時立了一個牌子,寫著:現在無法擁抱,但是可以坐靠近一點,這個原本只是提醒觀眾的前台事宜,看完作品後回想,卻別有一番回味。
而身體性的場域,以貼身的牛仔褲與襪子構成,一反今日劇場喜愛的大目標大論述,編舞家以最靠近身體的小物件著手,一面玩耍物件、改變符號意義成為象徵,城市、人群、地鐵車廂、行駛方向……一面讓舞者真正成為舞台上的主角,焦點集中在舞蹈動作本身,光是這個樸素回歸舞蹈本質的策略,就是一個今日已經難得的清新勇氣。
這支舞的舞蹈動作本身,雖仍然只是常見的身體招式,尚未發展出具有內在邏輯意義的動作特色,譬如:如果開場是兩位編舞家親自上場之雙人舞,來表示一趟旅程的開始,那麼「個人」這角色,應該在動作上有所突顯,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可以在動作中看到「個人」,而不只是隱藏在動作之中的集體。
編舞家在此還沒有勇氣將「我」直接暴露,而是比較含蓄的,隔開了一層距離,述說旅行者的心中感觸,所以眾舞者「個人」消失,扮演的角色是共同去完成,作者心中之關於理想現實、生活記憶……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氛圍,也可以說是一個往感性方向發展的編舞思維。
漸入佳境 群舞自由精采
就這個層次來說,整個作品可以說是漸入佳境,愈到後面愈好看。一方面因為舞蹈空間的舞者,經常接受外國編舞家的刺激,相對來說身體自由度較高;二方面編舞家雖年輕,卻能老練地善用舞者的身體。筆者特別喜愛幾場群舞,舞者紛亂散置於空間,看似各自輕鬆發展動作,卻能共同串連成一股強大的能量,指向一個方向明確卻意義複雜的陳述,相當具有成熟編舞家的風範。
還有幾場面對舞台白牆的群舞,及舞者在空間堆疊、飛翔的意象,表現的是編舞者靈巧創意。順便一題的是,音樂創作林桂如的音樂,幫助作品也不小。
難能可貴,這是兩位編舞者首次挑樑,擔任整場的創作演出,其脫俗的表現,在各個舞團講求編舞家品牌的今天,相信也是一個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