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世界的另一角

歐洲即興音樂節初探

二○一三年的夏季,本文作者、台灣鋼琴家李世揚應邀赴歐洲親臨幾個重要的即興音樂節,本文將分享他於奧地利尼克爾斯多夫第卅四屆「對立音樂節」、法國米魯斯第卅屆「氣象音樂節」的所見所聞。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揚為「氣象音樂節」卅年來首位受邀演出的台灣人,不僅身為樂手,同時也作為聆聽者,透過多方角度觀察,期能更客觀理解,分析台灣相對於歐洲所面臨的處境。

二○一三年的夏季,本文作者、台灣鋼琴家李世揚應邀赴歐洲親臨幾個重要的即興音樂節,本文將分享他於奧地利尼克爾斯多夫第卅四屆「對立音樂節」、法國米魯斯第卅屆「氣象音樂節」的所見所聞。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揚為「氣象音樂節」卅年來首位受邀演出的台灣人,不僅身為樂手,同時也作為聆聽者,透過多方角度觀察,期能更客觀理解,分析台灣相對於歐洲所面臨的處境。

即興(Improvisation),從字源拆解有「無法預視」之意,正說明其不確定性、僅發生在瞬間、無法再複製等特質。倘若即興音樂沒了記錄,一切就僅存於當下。它的鮮活,對於表演藝術來說是必要的。這般稍縱即逝,是多麼令人感傷。然而,即興音樂的小眾、邊緣化,可追溯回歷史的脈絡,多少出於對主流價值的某種反動、求新求變及碰觸那未知的可能。有人說自由爵士並不存在於當代,自由即興似乎是更廣闊的說法,它的完全開放和包容,化解了文化種族的藩籬,破除一切限制與隔閡,對於不同聲音、任何意見的接納,形成一個特殊的整體,彷彿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最直接赤裸、誠實以對的關係。

世界各地充斥著大小規模的音樂節,官方的、私自籌辦的,就音樂類型看來,爵士樂算是相當得寵,相對於古典音樂的嚴謹刻板、民俗音樂的傳統樸素,爵士樂打破限制,採取多元融合與即興演奏的創意,或許更能深得人心。不論是慵懶柔美的抒情歌謠,還是快節奏激昂的拉丁舞曲,這些都提供了人們愉悅放鬆的心情、血脈賁張的刺激。然而,「自由爵士」,或者我們暫且更廣義地稱為「自由即興」,卻是另一回事。有部分著名的音樂節,儘管標榜為爵士,也不會只有傾向主流的聲音,對於整體節目的規劃,並不排除自由爵士、自由即興。不過,迄今這類音樂在台灣卻極為罕見。在台灣的即興藝術方面,二○一一年古舞團開始了即興舞蹈節,並計畫每兩年舉行一次。然而,即興音樂節,我們有嗎?

對立音樂節大師雲集  如樂手的第二個家

尼克爾斯多夫(Nickelsdorf),這個鮮為人知又幾近荒蕪的小鎮,位在奧地利最東面的布根蘭邦(Burgenland),距離匈牙利約三哩路,僅有一千多位居民,很難想像這裡有個世界級的音樂節慶,憑著網羅國際大師而鞏固名聲,躍身變成了即興音樂的聖地。成立於一九八○年的「對立音樂節」(Konfrontationen)已邁入第卅四屆,除了經常性地邀請大師,也是孕育新秀的搖籃。Konfrontationen,亦可譯為「敵對、衝突」之意。一九七六年創辦人Hans Falb發起了尼克爾斯多夫爵士藝廊(Jazzgalerie Nickelsdorf),在地下室經常性地舉行奧地利前衛音樂家的小型演出,後來陸續加入了歐美即興音樂、實驗電音、嘻哈樂、龐克樂類等。這間爵士藝廊,亦為一複合式餐廳,除販售飲食外,牆上還有長久懸掛關於樂手的攝影照片、歷年音樂活動海報,後院伴隨著高起的舞台、塑料屋頂、攀爬的葡萄藤蔓、觀眾席舒適的木製長椅。

一九八○年對立音樂節正式成立,二○○○年官方投入部分資金,卻仍相當不足,大多依靠餐廳的生意,還有Hans Falb傾囊相助才得以營運,二○○八年創辦人歷經破產風暴,餐廳一度要關閉,後來音樂家們在世界各地募款演出,最後才化解危機。在音樂節裡,Hans Falb偶爾也會參與演出、玩唱盤加入即興戰局,這次也不例外。本屆接連四天廿餘場音樂會,演出地點遍及戶外廣場、老舊建築內和典雅的教堂等,主場則在爵士藝廊。

我在這裡遇到極具親和力的法國低音提琴教母Joëlle Léandre,她擁有完善的古典樂訓練背景,超過四十位作曲家寫曲題獻給她。老將Alexander v. Schlippenbach、Evan Parker、Paul Lovens的組合,不間斷演奏一小時毫無冷場。向Butch Morris致敬的計畫,以即興大樂團呈現,音響豐富,令人震撼。另外還有默片播放搭配單簧管三重奏、Conny Bauer的伸縮號獨奏等。由於舞台與觀眾席的近距離,讓樂手與樂迷總是打成一片,整體悠閒的環境與獨特的氣氛,被許多樂手喻為第二個家。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樂迷前來朝聖,很顯然地,該地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刻莫過此時。

氣象音樂節推陳出新  教育與傳承並立

「氣象音樂節」(Festival Météo),最早名為「米魯斯爵士音樂節」(Jazz à Mulhouse),位居法國東部的米魯斯,靠近瑞士,這個音樂節一九八三年由Paul Kanitzer創辦,他算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官員,也是一位職業攝影師。或許是希望帶來更多實驗的新聲音,而不是僅限於古典爵士,大約十年前改名為「氣象音樂節」,致力於前衛實驗、即興音樂的推廣。一九九七年甚至增設即興音樂工作坊,在音樂節期間,讓有興趣進階學習即興音樂的人能向國際大師請益,二○○三年起確立每年聘請三位大師授課。今年邀請了法籍人聲暨單簧管即興樂手Isabelle Duthoit、法籍大提琴家Didier Petit、瑞典籍的薩克斯風大師Mats Gustafsson來授課。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來自不同背景,年齡層從十五歲到六十歲皆有,有職業的音樂家,也有非職業的音樂愛好者。

令人訝異的是,參與的學員程度都相當好,對於即興音樂都已有相當的認識,也有概念及基礎。此外,本屆音樂節僅有三位亞洲樂手受邀參演,除了我之外,另兩位分別是來自中國的古箏與人聲名家徐鳳霞,常年定居德國,曾榮獲德國最高爵士音樂家獎(Essen Jazzpott),是最早在歐洲建立國際知名度的少數華裔音樂家之一;還有來自日本,頗富盛名的灰野敬二。

氣象音樂節長達三週,先是由類似外圍音樂節的系列宣傳活動(Météo Campagne)起跑,安排數場推廣性質且較容易聆聽的音樂演出,作為前導。然而,音樂節的重點,在最後五天,超過卅場的演出,平均一天四到六場,期間上百位音樂家齊聚。今年的主題,特別著重在「人聲」與「薩克斯風」兩項,在新上任的年輕總監Fabien Simon率領下,試圖融入不同的音樂元素,期盼帶進新的聽眾群。

該音樂節甚至有規劃給孩童聽的即興音樂會,教育意味濃厚。有一場在廢棄工廠裡的薩克斯風四重奏演出,配合其特殊的場域,還安排了聲音方位的調度和樂手走位,相當有趣。還有在古老教堂裡長達近五十分鐘的風笛獨奏和手風琴獨奏,全依靠演奏家深厚的功力和清晰的音樂思路布局,彰顯單一樂器的純粹,表現張力十足,讓人耳目一新。也有幾場演出,試圖安排未曾共演過的音樂家首次合作,或是老前輩和新一代的巧妙組合,最終都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好結果。

擺攤者臥虎藏龍 樂手互換作品交流

以上兩個音樂節都相當特殊,尚規劃部分空間如校園、鐵皮屋、跳蚤市場等,讓外地前來的與會者攜睡袋入住過夜,或是能在野外空地搭棚露營。此外,由於即興音樂對於普遍聽眾來說不易聆賞、有參與現場的必要性,加上數位化和網際資訊的便捷,使得CD販售愈困難。長途奔波的樂手,為減輕行李重量,有時互換音樂作品專輯,可以將滯銷的替換,其實也是相當好的交流方式,而藉著聆聽音樂,也算是對彼此進一步認識。另外,即興音樂有許多實體發行的CD採取小額限量壓製,彌足珍貴。

音樂節通常會有遠道前來的擺攤者,他們不乏特殊音樂聆聽的資深樂迷,冷僻唱片的蒐藏專家,有些本身也玩音樂,勇於發展自己的創作,樂在生活中發掘與實驗,對於聲音抱持難得的熱忱與執著。在這裡,偶爾能找到絕版的稀世罕見珍品。這次在音樂節中,我就遇到一位擺攤大叔,幾天下來搏感情,我們自然地變成了朋友,他會幫忙占搖滾區的位置,向他買CD可以獲得友情價,甚至替我們去隔壁攤詢問砍價,音樂節結束後的某天還接到信,表示主動將我的專輯建檔在某個搜尋和買賣的唱片網站資料庫。

人生彷彿即興 辛苦又美好都為了藝術

在歐美國家,於即興音樂這個領域,不論質或量,都遠遠超越台灣。由於歐陸相連,在交通往返、活動籌辦、樂手交流方面等都便利許多。歐洲大型的音樂節也有預算上的考量,通常無法支付樂手全額旅費,即使有,也僅是少額補助,這對於亞洲樂手來說相當吃虧,因為縱使受到邀請,龐大的旅費問題,還是會讓樂手望之卻步。有些樂手為了能頻繁地作藝術交流,節省旅費搭乘廉價航空跨國。由於受到限制,唯一的行李帶了樂器,可以將幾天的換洗衣物全穿在身上。在這裡,有時候我能輕易地感受到,人可以生活得簡樸,即使苦一些,但卻不能沒有藝術。藝術不該是給人高尚或遙遠的刻板印象,而可以是認識自己、親近他人的某種方式。

有不少資深樂手亦投身於策劃及組織音樂節,並鼓勵新生代的樂手也能思索起步,透過音樂節短時間地聚集各國樂手,彼此交流合作,這是能夠讓世界接軌的方式,也能打響國家的能見度。然而,台灣在申請補助方面的繁瑣程序,官方資金給予傾向主流與商業的偏好,加上即興音樂的發展,部分來自於「非學院」,一再顯示難上加難。這次親臨的兩個音樂節,都不在繁華的大城市,而是在國土的邊際,這也許可作為參考,城市能尋覓獨有的藝術相關活動,進而發展成某種文化特色,並建立該城市的形象與標記。總言之,台灣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相關網站:

奧地利對立音樂節 www.konfrontationen.at

法國氣象音樂節 www.festival-meteo.fr

自由即興相關部落格 www.freejazzblog.org/

爵士音樂節網站 jazzfests.net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