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典禮現場。(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4表演藝術回顧/現象觀察 現象1:整合北中南三場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掛牌成立

扎根土地放眼國際 開啟台灣表演藝術的新座標

如果說一九八七年國家兩廳院的完工,是台灣藝文發展重要的里程碑,那麼二○一四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成立,將為台灣開啟表演藝術的新座標。從此以後,台北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將共同肩負推動台灣藝術文化推廣扎根的重責,三大場館既競爭又合作,對外與世界接軌,對內則為庶民服務,共同展現台灣多元、豐沛的文化面貌。

如果說一九八七年國家兩廳院的完工,是台灣藝文發展重要的里程碑,那麼二○一四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成立,將為台灣開啟表演藝術的新座標。從此以後,台北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將共同肩負推動台灣藝術文化推廣扎根的重責,三大場館既競爭又合作,對外與世界接軌,對內則為庶民服務,共同展現台灣多元、豐沛的文化面貌。

對於表演藝術界而言,二○一四年最重要的大事,莫過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成立。在文化部長龍應台的宣布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於四月二日生效,台北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等北中南三大藝文場館,整合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並於七月一日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國家最高層級、獨立運作的專業藝文場館,引領台灣表演藝術旗艦啟航。

「一法人多館所」組織  前所未見開創未來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是台灣第一個「一法人多館所」的行政法人組織,營運場館包括國家兩廳院、國家歌劇院及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這三座國家級專業場館共有十一個表演廳,座位總席次達13,193席,不僅提供國內外專業藝術表演,扶植台灣表演藝術團隊逐步邁向卓越,更是培育國民美學的重要搖籃,以輻射服務滿足台灣各地民眾的文化需求。

行政法人組織有國家穩定的資源補助,但又不完全受制於公務部門的規範,可以保持較大的運作彈性,因此內部的規定勢必得嚴謹。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陳國慈在上任之初,也以建立典章制度為工作重點,為旗下三館未來的順暢運作與合作無間奠定基礎。

由於兩廳院行政法人化已有十年經驗,因此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也參考兩廳院原有的規章,全面釐清與檢討,從財務、法務、人事、各場館的責任面考量,讓未來三個場館都能適用。而參與討論的包括國家兩廳院總監李惠美、台中國家歌劇院總監王文儀,以及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總監簡文彬,陳國慈認為,他們不但對場館的管理、專業的知識、理念等瞭若指掌,且他們前後都在兩廳院工作過,彼此已有相當的默契。

三大重要據點  讓藝文政策擴大延伸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是文化部整體藝文政策的重要一環,三大場館將與台灣品牌、分級獎助等扶植團隊,形成更緊密的夥伴結盟關係,並因應國際劇場發展的趨勢,結合視覺藝術及科技跨界領域共同參與,透過專業人才投入劇場經營管理,厚植表演藝術人才與軟硬體實力,讓台灣表演藝術更臻卓越。

龍應台認為,表演藝術團體躍上國際舞台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先在台灣的沃土深耕,才能開枝散葉,而這方沃土,即是遍布全國的縣市文化中心以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扶植團隊在基層文化中心累積經驗,達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後就有機會進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提升演出品質,醞釀開拓國際市場的能量。

陳國慈則認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分屬北中南不同的場地,必須要能夠發展當地特色、連接在地資源。此外,在各自發展之後,還要能建立合作的機制,彼此串聯、流通,例如節目的巡迴與交換,不只是在各個地方巡迴演出,而是在各地方都有獨立的特色可以吸引觀眾,造成「多方多贏」的成效。

藝術創新與串聯計畫  正在發酵發展中

也正因為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三個場館也開始醞釀不同的創新與串聯計畫。例如兩廳院為使表演藝術工作者得以安心創作,將於二○一五年擴大推出「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提供創作經費與兩廳院資源,讓他們得以盡情發揮創意。

這項計畫將透過公開徵選或邀請,遴選出具特質的創作企畫於兩廳院駐館,並安排展演與後續巡演的可能,而駐館藝術家也將配合推廣活動的進行,集合雙方力量,為藝文發展貢獻「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透過這個計畫的執行,更可耕植兩廳院國人創作節目品牌,並進行國際交流,推動台灣文化品牌。

而在串聯方面,持續之前台北華山藝術生活節的國際鏈結策畫,以台北與高雄共三處場館(兩廳院、華山、衛武營)讓團隊展現更多可能,也讓國際策展人看見。十月上旬在高雄起跑的「衛武營玩藝節」便是其中之一,除了精采的國內外演出,衛武營園區也有各種藝術活動,吸引大大小小的民眾參與。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于國華認為,有別於台北華山的濃濃文青味,衛武營更著眼於草根性的生活連結,也打響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以來的第一炮。對他來說,這場嘉年華更像是引爆表演藝術圈的一根火柴,他希望三個場館能跳脫傳統的劇場經營思維,以更深刻的城市性格面向國際,在製作節目時保有更多的想像,與時並進,才能夠有更多資源與空間培養在地的團隊,讓台灣的劇場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每個社會都有沸騰的地方,但同時需要有靜水流深的冷泉持續流動,才是成熟永續的社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就是重要的文化冷泉。」龍應台說,北中南三大場館,不僅是所有國民的美學教室,也是藝術家的表演舞台,它們將串連成為帶狀的文化珍珠,讓所有的人都可以灌溉原鄉,一起實現文化夢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