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場編導周慧玲(許斌 攝)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編導

周慧玲 一念「民國」繫「蔣公」

近兩年專心經營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劇場編導周慧玲始料未及地接下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改版導演,並將在八月份的臺北藝術節亮相。左手創作、右手論述的周慧玲,民國以後政治社會與表演的關係,一直是她長期研究及戲劇創作的主題,這回擔任改版導演,周慧玲一字未改原劇本,而是加入音樂、燈光、舞台、重新調度節奏、挖掘角色背後的內在情感,帶領演員重回現場。

近兩年專心經營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劇場編導周慧玲始料未及地接下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改版導演,並將在八月份的臺北藝術節亮相。左手創作、右手論述的周慧玲,民國以後政治社會與表演的關係,一直是她長期研究及戲劇創作的主題,這回擔任改版導演,周慧玲一字未改原劇本,而是加入音樂、燈光、舞台、重新調度節奏、挖掘角色背後的內在情感,帶領演員重回現場。

2015 臺北藝術節《蔣公的面子》

8/7~8  19:30

8/9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5289580轉191-199

創作、研究兩手抓的劇場編導周慧玲,二○一一年寫完國光新編京劇《百年戲樓》後暫停創作,專心經營她所任教的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今年,衝著蔣公的面子,周慧玲重出江湖,擔任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改版導演,這齣已在中國演了兩百多場的「神劇」,八月將以新面貌來台參加台北藝術節。

一場奇夢  接下改版重任

說是蔣公的面子大,其實面子更大的是,周慧玲養了十年的阿拉伯馬Alashab(小白)。這個不在時間表裡的創作計畫,源於一場夢,一場她和Alashab的夢。

Alashab:妳要接下這齣戲。

周慧玲:我不要!為什麼要接?

Alashab:因為,我是蔣介石投胎。我選了好久,才選妳當我的主人。

我(蔣介石)也是一個人,做過不好的事,但也不是全然的壞,希望妳在戲裡還我作為一個「人」的面貌。

夢醒。周慧玲無法以理性解析這場夢,只能任由感性作祟,那陣子Alashab為蜂窩性組織炎所苦,身體孱弱,周慧玲一顆心懸在那裡,「牠都開口了,我怎麼能拒絕呢!」

原已婉拒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也是《蔣公的面子》原創導演呂效平的邀請,一場夢峰迴路轉,周慧玲展現超強行動力,二月決定接下改版導演工作,立即找來創作社合作班底,舞台設計王孟超、燈光設計黃諾行、音樂設計陳建騏重新打造這齣戲,三月當起空中飛人頻繁往返南京,展開為期七週密集的排練,五月,新版《蔣公的面子》重回首演地江南劇院。

對於創作經驗豐富的周慧玲來說,「改版不是做一齣全新的戲,作為導演的『虛榮』,不必全盤推翻,而是一字不改往戲裡深探,挖掘出人物更細膩的情感,讓戲看起來似曾相識,卻又不一樣了。」

去年,她在南京看到傳聞已久的神劇《蔣公的面子》,以抗戰時期蔣介石擔任中央大學校長時,為了擺平校內不同聲音,請三位教授吃年夜飯的傳聞為背景發展,劇本出自二○一二年時還是大三學生的溫方伊之手,幽默又尖銳地提問:知識分子在權勢面前的原則是什麼?或者有沒有原則?

周慧玲認為,這齣戲沒有太多戲劇手法的雕琢,是一齣好戲,卻也僅止於作為觀眾的欣賞。沒想到,呂效平募到一筆錢計畫改版,隔海邀請周慧玲擔任導演,周慧玲想:「這齣戲已演了兩百場,我再接手,不是掠人之美嗎?」更大的考量是,台灣製作團隊如何加入,找出兩岸合作的新模式?

呂效平一句玩笑話:「夫妻炒股,各管各的帳。」周慧玲放膽進行改版,「我是『民國癖』,絕對有能力駕馭這齣以民國為背景的戲。」

家族情繫  與「民國」緣牽千里

周慧玲的自信有著深厚的學術及實務經驗支撐。廿多年來,她左手創作、右手論述,民國以後政治社會與表演的關係,一直是周慧玲長期研究及戲劇創作的主題。

一九八○年代末,她在紐約大學的碩士論文題目《國劇與國家主義在台灣》,就是探討國劇在台灣的發展,解嚴前後如何重新建構與國家的關係。一九九二年,周慧玲利用替父親到中國探親之便,開始她的民國與表演藝術研究,十多年間,不斷造訪上海徐家匯藏書樓、北京電影資料館,挖掘民國的電影及早期話劇中女性角色和演員的史料,完成《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 一九一○~一九四五 》一書。這些研究也成為日後創作的靈感來源,先後編導過民國三部曲之一、二部《少年金釵男孟母》、《百衲食譜》。

周慧玲對於民國歷史的迷戀,似乎和家族脫不了關係。父親是江蘇人,母親出身台中大里林家,血液裡混合著芋頭與蕃薯的因子,但更多是家族中母系的記憶。她的母親是本省人,卻跑去念政戰影劇系,還自願到金門服役,八二三砲戰在金門對敵喊話。母親不照常規的生命軌跡,潛藏在周慧玲的記憶裡,半世紀後成為《百衲食譜》的創作素材,這齣戲以飲食作為記憶重建的連結,更多是對歷史的凝視,而非批判。

儘管母系的記憶深刻,但周慧玲審視自己的成長之路:「那個年代沒有可以跟隨的女性典範,我的人生是自己慢慢長出來的。」她記得,小時候家裡書架上有一套「易卜生全集」,母親常叨念著要學易卜生筆下的娜拉離家出走,「但念輔大前,我從沒翻過書,以為易卜生是個算命仙。」高中,周慧玲念的是耕莘護校,立志當個白衣天使,直到三年級在醫院實習,十八歲的她忽然看到六十歲的自己:「我不要一成不變的人生!」讀完護校,考上護士及助產士執照,周慧玲到補習班報到,苦讀一年考上輔大英語系,人生就此開展出不同的風景。

從裡到外  「混血」的充分實踐 

輔大英語系一群外籍神職老師,思想自由,開啟了周慧玲對現代主義的認識,影響到日後的創作:「我是標準現代主義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到紐約留學,一方面接受紐約大學最前衛的表演思想啟發,一方面到哥倫比亞大學選修王德威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的課,長時間泡在圖書館找尋「四庫全書」與戲曲相關的資料。在浩瀚的書海裡,周慧玲第一次與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相遇,廿年後,李漁描述男風的異色之作《男孟母教合三遷》,成為周慧玲民國三部曲首部曲《少年金釵男孟母》的原型。

「五年級的人是屬於戒嚴的世代,有些人在國內歷經解嚴,我則是在國外自我解嚴。」周慧玲記得,有一次寫研究方法報告,老師說:「不要去圖書館,紐約就是你們的圖書館。」學成後返台前幾個月,她號召好友依著《村聲》The Village Voice雜誌介紹,要把紐約的異國餐廳從A吃到Z,「衣索匹亞、烏克蘭……你以為這樣就很紐約了嗎?還有更『混種』的,古巴中國菜!」周慧玲說,紐約的不純粹給了她更多的養分,面對不同的文化會帶著尊重,而不是仰慕讚嘆,或是嘲笑批評。

周慧玲從外表到內在就是「混血」的充分實踐,既西方又東方,既女性又男性,既傳統又現代,留著一頭短髮看起來像個男孩子的她強調:「每個人身上都是跨性別的,為什麼要讓單面的『荷爾蒙』操縱自己?」

不想被操控也反映在周慧玲做學問及創作的態度,《少年金釵男孟母》、《百衲食譜》對民國記憶的爬梳,周慧玲不只讓舊歷史說話,她也要掌握新的解釋權。

「中華民國的變遷太大了,憲法上是一個國家,但部分人民並不承認,這是全世界沒有的事情。政治的改革全世界都有,但有那個地方是在自己也不是很確定及認同的國家體制下進行,這是荒謬又奇特的經驗,民國這個題材太有意思了!」建國百年,周慧玲原本計畫創作民國三部曲最終回《國父十一》,解構革命及民國神話,但因題材敏感申請不到場地,胎死腹中。

劇本未改  深掘角色情感

她的「民國」大計因為中央大學的黑盒子劇場而延宕,沒想到譜出《蔣公的面子》意外插曲。周慧玲認為:「我有民國記憶,中國大陸則對民國範兒存著幻想,絕對有權力說話。」她說,這齣戲談的並非政治,而是知識分子在政治變局的處境。一九四三年,蔣介石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為拉攏人心請三位各有立場的教授吃飯,文革時三人必須坦白那場餐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彼此各說各話,有如一場羅生門……原劇本周慧玲一字未改,而是加入音樂、燈光、舞台、重新調度節奏、挖掘角色背後的內在情感,帶領演員重回現場。

為了打造民國卅年代的氛圍,周慧玲選了兩首老歌,周璇唱的〈鍾山春〉,以及姚莉翻唱瑪麗.蓮夢露一九五四年的電影歌曲〈大江東去〉。「巍巍的鍾山……龍蟠虎踞石頭城……」〈鍾山春〉唱的正是南京,演員卻沒聽過這首歌。「這齣戲演了兩百場,但演通了嗎?我們的歷史記憶都是斷層的。」周慧玲指出,這次兩岸合作《蔣公的面子》,是記憶互補、重組的過程,歷史的記憶或許斷裂或被扭曲,她希望這一代年輕人自己去追尋,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史觀。

曾有演員疑惑:支持蔣介石的教授怎麼沒去台灣?周慧玲回答:人處亂世往往還沒選擇,就被命運選擇了!就如那首〈大江東去〉:「這首歌表面唱的是愛情,更多是關於時光飛逝,造化弄人。」

周慧玲為角色一點一滴注入情感,提醒演員:即使一個眼神都帶著過往的恩怨情仇。排完新版《蔣公的面子》,演員說:「我覺得像個人了!」周慧玲想起那個夢,對Alashab總算有交代了。

相信創作  可以改變世界

因為主持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這些年周慧玲只能按捺住想要創作的狂野之心,但日子也沒閒適,因為她經營的雖然是學校劇場,眼睛看的卻是更遠的地方:「中央大學的黑盒子不是要和其他大學比,而是和專業劇場比。」周慧玲認為,卅年來台灣的劇場不是沒做出成績,而是沒有留下記錄,所以,她把重心放在表演藝術影音記錄及數位化建檔,陸續完成《表演臺灣彙編》電子書、@THEATRE APP等計畫。

為了鼓勵年輕一代投入創作,今年還聯合中國、美國、澳門、新加坡等大學、基金會、劇團,共同舉辦向全世界徵件的「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同樣,辦比賽不是頒完獎就完事,還策畫讀劇及後續的製作演出,為年輕人創造舞台。

周慧玲鼓勵台灣年輕一代劇場人:「華人表演市場也許不在台灣,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關起門來只能做井底之蛙,打開門向前拚,要有信心台灣可以作為創意生產的核心。」

「我始終相信:創作,可以改變世界。作一齣可以煽動人的通俗好戲,是一件很爽的事!」沉潛多時的周慧玲,在黑盒子逐漸上軌道後,也蠢蠢欲動:「我已經在準備,重回劇場。 」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輔大英語系畢業,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劇場資深編導,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 創作社核心團員,編導作品:《百衲食譜》、《少年金釵男孟母》、《不三不四到台灣》、《Click ,寶貝兒》、《記憶相簿》、《天亮以前我要你》等。導演作品:《驚異派對》、《影癡謀殺》。編劇作品:國光劇團新編京劇《百年戲樓》(聯合編劇)、拾念劇集《玉茗堂私夢》。
  • 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計畫主持人,推動表演藝術資料數位化及影音保存,陸續完成《表演臺灣彙編》電子書、@THEATRE APP等計畫。
  • 研究領域:20世紀世界表演理論與文化、文化政策與表演藝術、性別表演的文化操作、明星論述與表演研究 ,著有《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1910-1945》、劇本集《周慧玲小戲大做》、《少年金釵男孟母》、《天亮以前我要你》等。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