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人劇團製作,呂柏伸導演、柯智豪作曲、趙啟運作詞,改編原著的《第十二夜》爵士音樂劇,將演出背景設定在三、四○年代的上海灘百樂門,以爵士樂為基底,呈現陷入愛河時,眾人的貪、嗔、癡、慢、疑,以現場樂隊搭配唱演俱佳的一票優秀演員,說學逗唱演出每位戀人「當局者迷」的痴狂喜劇。
台南人劇團《第十二夜》爵士音樂劇
10/5 19:45 10/6~7 14:30
10/6 19:30 10/12 19:45
10/13~14 14:30 10/14 19:30
新北 淡水雲門劇場
INFO 02-28924861
二○一四年蔡柏璋在台大戲劇系帶學生製作了結合寶萊塢歌舞元素的《第十二夜》,彼時呂柏伸便有自己執導一版的打算。過去幾年台南人帶著《木蘭少女》四處巡演,常有演出商洽談合作卻因規模過大而止步,「辜懷群老師建議我們推出一些規模適合巡演的音樂劇,討論後決定以『莎士比亞音樂劇』為品牌,陸續改編莎翁作品演出。」呂柏伸回憶一五年與柯智豪前往烏鎮戲劇節製作《馬克白》,對柯利用重金屬搖滾樂風改編女巫台詞的功力相當驚豔,這次即邀柯智豪加入,加上長期合作的編劇趙啟運,莎士比亞音樂劇系列的核心班底自此成形。
三○年代上海 爵士歌舞演莎劇
「一看劇本就聯想到上海,穿著帥氣西服做戲中的軍火買賣或是械鬥,好像都很合理。」呂柏伸表示,「三○年代的上海像是孤島,擾攘渾沌之餘又歌舞昇平,柯智豪提議以當時上海盛行的爵士樂為背景,新寫的曲子裡頭藏一些當時上海老歌去呈現時代氛圍。」呂柏伸與趙啟運先從劇本中挑選能改寫或增添歌曲的段落,再動工寫詞;趙啟運則從老歌詞裡的用字遣詞臆測當時人們的心理狀態,代入《第十二夜》劇本的歌詞寫法。
呂柏伸希望能做到歌與戲同樣比重,音樂劇不該只是話劇加上唱歌,不能每逢開口唱歌、事件就停止不推進,「從《木蘭少女》我們就在做這樣的嘗試,讓歌詞成為角色情感或慾念的延伸。」呂柏伸表示製作音樂劇難處頗大,除了預算限制外,音樂劇通常不只音樂,還有戲劇與舞蹈,「和王希文合作讓我學到許多,他很在意動作跟音樂同步流動,即使只是三拍轉折也要銜接契合,我也更意識到音樂與動作編排的層次。」
同樣與王希文多次合作,趙啟運坦言受其影響甚深,但柯智豪的創作模式卻與王希文截然不同,開宗明義便說:「歌詞隨你寫,我以不更動歌詞為最高原則。」看似無所局限,趙啟運心中卻滿是疑問:「這麼隨意嗎?那我就賭一下,先寫再說,寫了一堆字數超多的歌,心想他寫不出曲應該就會退件。」當柯智豪將試聽帶寄回,趙啟運才發覺最初的允諾並非玩笑,「他把三首歌打破重寫成一首,非線性結構的曲子卻能包含了兩、三條戲劇線,寫出我根本意料不到的音樂結構!」
說唱之時 總有旋律川流其間
三度撰寫音樂劇本,趙啟運這次給自己的挑戰是:「盡量用歌曲解決一切的事情。」戲歌並行且音樂不間斷,把歌詞寫得像韻文、把台詞寫出節奏,讓說話與唱歌彷彿共有旋律串流其中。「雖然場景設定在上海,但寫作時我並不拘泥這點;寫上海,我不一定寫得比上海人好,何況這齣戲是台灣團隊在台灣演出,最重要是找到與觀眾的共鳴。」趙啟運在劇中埋藏了許多當代年輕人共感的伏筆與指涉,希望在百樂門包裝下依然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對我來說,這齣戲最重要就是娛樂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