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數據報告》封面(國家兩廳院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後時代的藝情解讀

2022年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數據觀察

自2020年COVID-19疫情開始蔓延起,全球表演藝術產業皆受到嚴重衝擊,光是美國紐約百老匯在過去3年間因疫情造成的售票損失,估計值便超過30億美元(註1。台灣亦不例外。以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之數據為例,2020年與2021年之年度總售票金額約分別為新台幣9.0億元與6.4億元,遠低於2019年之13.6億元。除金額之損失外,疫情亦影響到消費者之消費習慣,如觀眾之購票時間大幅向首演日靠近等(註2。以上諸點,都使得2020與2021年之數據,與2019年之前數據之間缺乏可比較性。

終於,到了2022年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年度數據分析發布的時候,我們看見系統的年度總售票金額回升到11.4億元,似乎隱含著某種疫情之後的表演藝術產業回溫。但是否真能如此解讀?又可以做到何種程度的解讀?本文將以系統今年發表之2022年度數據報告,試圖對以上問題作若干程度的探討。

總體數據的比較

首先是2019年與2022年的總體數據是否能直接比較的問題;畢竟,2019年是全年沒有疫情,但2022年在第二季受到疫情的強烈打擊,其影響甚至延燒到第三季。換言之,若以藝文消費的活躍度來評估,即使情況優於2020年與2021年,但2022年仍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銷售年份;拿它直接和2019年這一個完整的銷售年份來比,2022年天生就吃虧了。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可以變通比較的一些方法。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以售票場次來評估,2022年全年度的表演藝術類節目售票場次為6,113場,大約為2019年全年6,677場的91.55%。換言之,在前三季都受到疫情打擊的情況下,2022年在場次上還能達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表示2022年在場次上的表現委實不差,且其第四季的場次量勢必有明顯成長,才能抵銷前三季因疫情造成的場次減少。

然而,若是從票房金額來看,會有另一層面的資訊。2022年的表藝類節目總場次為2019年的91.55%,若等比例縮放,2022年的總票房金額,應該也約略會是2019年的91.55%(註3。但真實數據上,2022年總票房金額為11.4億元,約為2019年總票房金額13.6億元的83.82%,與前述的91.55%有一段落差。換言之,系統內所面對的,是總票房的回溫幅度未及總場次的回溫幅度,從而每場次的票房收入,平均而言勢必會比2019年來得低。這也反映了2022年第四季表演藝術團隊普遍的反應:演出好多,但票好難賣,各製作都在苦撐。

同樣的問題也反映在總售出張數上。若同樣依據表藝類節目場次等比例縮放,2022年的總售出張數,應該也約略會是2019年的91.55%(註4。但真實數據上,2022年總售票張數為157萬張,約為2019年203萬張的77.34%,同樣也是與91.55%有一段落差。此點與前述的總票房銷售所觀察到的現象一致。

總結而論,雖然總供給的場次數逐漸回溫,但團隊收入的回溫,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