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蓋利安諾(Serge Braem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創作型手風琴家

李查.蓋利安諾 縱橫音樂世界 讓手風琴「無所禁忌」(上)

2025TIFA 李察.蓋利安諾紐約探戈三重奏

2025/4/1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作曲,不是職業,而是熱情!

——蓋利安諾。

對我而言,手風琴是吊著肩帶的史坦威

現年75歲的李查.蓋利安諾(Richard Galliano),出生於法國南部風光明媚的坎城,16歲代表摩納哥公國於西班牙瓦倫西亞市(Valencia)參賽,贏得「手風琴世界聯盟」大賽(CMA)青少年組第一獎,隔年於法國加萊市(Calais)再度贏得CMA大賽成人組第一獎,並三度取得法國最高榮譽的音樂勝利獎(Victoire de la musique),也是現今唯一一位獲得德國古典唱片老牌「德意志留聲機」(Deutch Grammphon)錄製專輯的手風琴與班多鈕琴(Bandonéon)演奏家。日本大師小林靖宏(Yasuhiro Kobayashi)曾說:「蓋利安諾改變了手風琴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談手風琴在『蓋利安諾之前』與在『蓋利安諾之後』。」的確,在蓋利安諾錄製的70多張唱片裡,讓人看見這項樂器演奏的多樣性與精湛性,曲目從古典、爵士到法國香頌,還有在不同樂種之間的跨界改編,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法國廣播電台(Radio France)亦稱譽:「蓋利安諾是第一位打破爵士與手風琴之間界線的演奏家,從此,手風琴再也無所禁忌了。」 在他的手中,手風琴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貧民鋼琴」(piano du pauvre)樂器,而是一種講究技巧與詩意的音樂藝術。

法國晚上8點半,葛利安諾擱下正在作曲的工作,開始在電話那頭侃侃而談自身的經歷與對音樂的熱愛。回首自己的音樂之路,蓋利安諾認為他的父親——手風琴家呂西安.蓋利安諾(Lucien Galliao,1926-2018)對他影響深遠。在父親的啟蒙與循循誘導下,4歲的蓋利安諾開始學習手風琴,從此愛上這項樂器,並很快地走向手風琴家之路。現今寫在蓋利安諾個人網頁上的中國俗諺 :「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註1),正是父親當年對他的教導。其後蓋利安諾進入尼斯音樂學院,除了手風琴,也學習和聲、對位法與長號,1969年取得長號第一獎文憑。在尼斯音樂學院期間,他在克勞德.諾埃爾(Claude Noël)的手風琴課裡,認識了爵士樂,除了父親與諾埃爾的指導外,大半時間是自學。有一天他聽到美國著名爵士小號手克利福德.布朗(Clifford Brown,1930-1956)的唱片,驚為天人,突然開竅:「雖然我沒有試著去模仿他,但這位小號手的技巧、精力,尤其是掌握節拍的能力,甚至到今天,還是讓我驚嘆不已!他是個很有天分的藝術家,也是現代許多器樂手的典範。布朗26歲時因車禍辭世,比莫札特還短命,可說是小號界與爵士樂的莫札特。」如今,蓋利安諾每當聽到布朗的音樂,就感覺又回到當年14歲的自己。

陳思宏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廣告圖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舞台劇精采片段搶先看廣告圖片
玩翻戲劇院導覽活動的宣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李查.蓋利安諾(Richard Galliano)

法國手風琴家,1950年12月12日生於坎城,  父親是音樂教育家也是手風琴家,對他影響深遠。他擅長融合爵士、探戈、法國香頌與古典音樂,並創立了「新風笛音樂」(New Musette)風格,為手風琴帶來全新生命。曾與眾多音樂大師合作,包括 Astor Piazzolla、Chet Baker、Charles Aznavour 及 Michel Petrucciani,作品橫跨多種音樂流派。並發行了多張重要專輯如《New Musette》(1991)、《Passatori》(1999)、 《Piazzolla Forever》(2003)與《New Jazz Musette》(2016),展現他對音樂的獨特詮釋與創新。曾多次獲得法國音樂大獎(Victoire de la Musique)與國際音樂獎項,並致力於提升手風琴在爵士與古典樂界的地位,使其成為重要的獨奏樂器之一。2009年獲得法國文化部頒授「藝術與文學軍官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