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嚴俊傑:我將我的未來與台灣託付於你的手中
親愛的俊傑, 想到要寫一封信給十年後的自己,我手中的筆頓時像滿載責任似地變得異常地沉重。意外的,在短暫地被橫行於前、溼黏渾沌的未來迷霧震懾後,我的思維卻開始如脫韁野馬一般興奮地亂竄,恨不得我能夠直接與你對談:你會是那發光發熱、我深切期盼認識的音樂家嗎?住在哪兒呢?你那可愛的出生地台北、台灣是什麼樣子? 狂想曲 記得多年前在台北師大附中的樂教館裡,眾多恩師中的魏樂富老師問你,如果你的人生是一種曲式,你會如何選擇?當時懞懂無知國二生的回答似乎使魏老師感到很意外:狂想曲!回首過去,你的人生果然是一首狂想曲:十三歲在聖彼得堡驚喜得獎;十五歲旋即決意開始旅歐在德國展開求學之旅,途中八年曲風發展終於成型;廿四歲時卻於德國沉潛謐靜中乍然現身搬遷到以陽光、好萊塢文化為代表的美國洛杉磯;廿七歲的你(亦即現在的我)於台灣服兵役,度過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這首狂想曲技巧最艱難的部分,咬著牙根撐著頭皮一邊牙牙學語似地抱起一點也不懂的薩克斯風於服役期間彈完了蕭邦全套練習曲是否十年後,你所唱的生命之歌,還是國二時的你所選擇的狂想曲嗎? 或許不然,或許隨著年齡的沉澱你會捨棄絢麗奪目的狂想曲式,將其轉化為身後結構龐大的奏鳴曲式之第一樂章霎時我的耳邊響起了貝多芬巨人般的Hammerklavier奏鳴曲,李斯特其天人、魔鬼與愛緊扣撕裂靈魂式的奏鳴曲,舒曼熱情奔放毫不掩飾之如奏鳴曲般的幻想曲,其眼界之遠大、恢弘傾訴世間。這也是我要在此提醒你,希望你眼光更加遠大,猶如前人的偉大傑作般;沒有忘記這廿七年來你在甜美成果的收成前做的所有努力,猶如音樂中不斷的堆疊轉調而最後達到的高潮一般;雖然容易受傷,但請你放膽積極地愛你的世界,美化它,猶如貝多芬、舒曼、李斯特般的無私。十年後的你,是如何譜寫你的第二樂章呢? 光陰如梭,記憶猶新 十年,似乎是一段很長的光陰,但回眸一盼,十年前所走過的一切卻似乎都像昨日雲煙一般,歷歷在目。兩年前,是我於一九九九年第一次國家音樂廳登台之十週年紀念,今年的我,手握著環球發行的兩張CD,甫演奏完蕭邦全套練習曲,而十年後的你,想必肯定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范姜毅:期許我們能擁有一同的感動,一同的激勵!
時空膠囊的時代已只有在電影情節才看的到,所以Yi,你放心吧,我不會要求你在十年後的今天排除萬難奔去某一個山頭,還得挖出個陳年黑師傅捲心酥鐵罐找出信來,免得一邊咒罵我一邊讀此封信。 還是你想透過MSN與我對話?(如果那時還叫做MSN的話)算了,跟你說可不是我不關心你的現況喔,而是怕我的好奇心若是知道這一切會不會驅使所謂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產生?你呀就好心點,讓現在的我對未知的世界擁有更多期望與動力吧。 所以我決定把今天寫給你的這封信放在一個email帳號裡,既安全又不怕有時效性過的問題,設想的夠周到吧? 此時寫信給你的我正邁入所謂三十而立,而你將會是四十而不惑的年齡: 我是正值做許多重大決定的階段,而你所面臨到的狀況,所做的決定又將會是什麼?等等!千萬別想透露點蛛絲馬跡給我!!!你只需告訴我,古典音樂還存在嗎?世界科技進步的趨使之下是否還容得住古典音樂給人最簡單的感動?這或許是我最為擔心的 還記得十年前的我嗎?要是你已稀疏記不起當下的我,以及再更早之前的我曾經歷過些什麼,那麼我來給你一些提示吧! 廿歲的我,害怕孤單,顧慮別人對我的想法,而鋼琴是唯一能傾聽到我的「內聲部」,音樂更是我的避風港。讓我對世事都敏感是因為學習音樂的影響還是來自於我的天性呢?但唯一可以證實的是,拜音樂所賜,讓我攜帶著它有如我的護照般,行走於世界並認識各地喜好音樂的人們。所幸這期間,我學會熱愛並珍惜我擁有的。音樂開拓了我的視野,帶我進入藝術(繪畫、建築、雕刻與音樂的互通)、宗教(造物者上帝的萬能和作曲家的虔誠)、自然(音樂取自於大自然的規律)、人文(詩、文學作品)的大門,讓我更透徹了解到如何聯繫那人與人之間微妙的connection敞開心胸毫無畏懼的作自我! 即將要邁入卅歲的我,在德國求學與之後的教學工作總共十六年,離開所謂的第二家鄉,而回到家鄉台灣,異常的有如脫離母親的臍帶般的不願意,因為等待我的是充滿未知數及不安,然而讓我毅然做下決定的並不只是父母親的意願,更多是音樂賜與給我的勇氣、熱愛與使命。 今後,我想我知道如何找尋,有目標地在音樂裡找尋方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胡瀞云:我相信妳能一直保持一顆純真的心
親愛的瀞云, 是我,再321天就將面臨人生第一個令人畏懼的大關卡卅歲的前夕,我總是在和時間賽跑。卅歲?!誰能想到這個日子這麼快就來臨。我準備好了嗎?當我正在思索著這個日子的到來,其實我並不是要寫關於即將卅歲的事。PAR要我寫給十年後的妳,我親愛的瀞云,頓時,這感覺可遙遠了。 我必須坦承跟妳說我沒有明確的十年長遠計畫,這並不是因為我對人生的規劃不感興趣,而是因為此刻我實在是太忙了。單單這幾個月的行程就占據了我所有的心思。比如:這次南非三個星期的巡迴,十一場音樂會,練琴、演出、旅行,和經紀公司保持聯繫,行程排得密密麻麻的。除此之外,還要顧及夏季前其他的巡迴:台灣、以色列、德國、葡萄牙、美國、俄國六十多場演奏會的音樂季,跨越了四個大洲。 活在當下,是我現在的座右銘。 此刻的我,完成了兒時的願望,成為一個在世界各地演出的鋼琴家。我為現在的自己鼓掌,因為這真是得來不易。我能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居住的城市,和喜歡的朋友。我還有好多的夢想要實現。十年後,妳做到了嗎?妳生命中有誰?妳會是什麼樣子呢?妳的人生中又會有什麼令人興奮的變化?妳還會在漢諾威的小咖啡廳裡給十年後的自己寫信嗎? 與其想到妳,我腦海裡卻是個個曾幫助妳、鼓勵妳的長輩和朋友們。這些在我們生命低點時給我們力量及溫暖的人們,都還在這世上嗎?這個念頭頓時讓我很傷感。我將會思念他們。十年後的妳,會是一個給予力量和溫暖的人嗎?妳能帶給下一輩年輕音樂家們什麼樣的啟發與影響?妳的為人及妳的音樂又可以對社會有多少貢獻與回饋? 前幾天,我在某一機場看到一個投資企業的平面廣告,上面寫著:invest in the future of you. 我想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十年後的妳。我當下的每一個決定就影響著妳在未來的現實。我覺得我要為你付出全部的責任。就像妳要為十年後的妳負責。這麼說來,我是有十年長遠計畫的。雖然我不知道妳最後會選擇在哪裡當妳的家,但我可以確定不管妳走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妳都會過得很好的。 妳知道想要得到傲人的成就,就必須不斷的自我檢討、思索及
-
音樂
《艾蕾克特拉》 NSO的里程碑
呂紹嘉的樂團處理以及速度的掌握,將這部複雜的總譜轉化成清澈透明的層層音響。當歌者開口唱時,他總能將樂團音量壓低,卻依舊不失清澈。在僅由樂團演奏的段落,無論長短,都能立即接上之前的氣氛,亦能平順地將戲分讓給歌者,完成人聲與樂團的無縫串接,使演出始終維持在一定的緊張度。
-
戲劇
《茶花女》的選擇
現成經典文本的跨文化處理,始終都是一個選擇問題。縱然成敗往往在選擇的那一瞬間就已決定,但探討這些選擇的過程卻變得更有趣。鈴木忠志的「茶花女」,亞蒙腦海中的瑪格麗特,到底是什麼模樣?至少有一個意象是鮮明的、不再受原作所困綁的──那大雪過後繁華落盡的身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旗艦的未來 共同的遠景
自從兩廳院邀請日本劇場導演鈴木忠志執導的製作《茶花女》首演以來,引發了台灣表演藝術界與觀眾的熱烈討論,議題從劇場的美學到製作的內涵,更延伸到兩廳院「旗艦計畫」的制度與內容,以至國家資源的公平與否等。為了讓各方對話更有意義地交流,本刊在三月初舉行了「兩廳院旗艦計畫座談會」,邀請了兩廳院與表演藝術界人士與會。在此刊出當日座談內容精華摘要,以饗讀者。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柳春春劇社導演
鄭志忠 以生活蘊發「劇場」的傀儡師
身為肢障者,人稱「阿忠」的鄭志忠,獨特的身體姿態讓他如同一個能夠操縱自己這個偶身的傀儡師,而在這個看似正常,但所有人的眼光卻都圍繞在他身上的怪奇世界裡,他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生活就是劇場。而他的劇場也來自生活,沉潛多年之後,柳春春劇社應邀再現該團舊作《美麗》,這個被劇場人鴻鴻視為「殘酷劇場」的作品,對阿忠來說,其實「殘酷」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誰是極簡樂派之父?!
發韌於一九六○年代的「極簡派」音樂,迄今仍風潮不歇,幾位具開創地位的作曲家如約翰.亞當斯、菲利普.格拉斯、史提夫.萊許、泰瑞.萊利等都已名列大師之林。他們都在同一個時代受到當時繪畫、藝術觀念的影響,甚至汲取東方音樂與地方民族音樂的精華,從而衍生出極簡派的音樂。但要說誰是「極簡派音樂之父」?也的確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獨家越洋專訪
史提夫.萊許:好音樂永遠反映它的時代
史提夫.萊許,極簡音樂的先驅之一,作品數十年來在世界各地百演不輟。大師不僅擁有廣大數量的樂迷,在音樂史上也是極為重要的人物,對近代音樂界及年輕作曲家影響至為深遠。 在與大師的訪談過程中,透過越洋電話傳來的,是中氣十足的聲音,以及自信爽朗的談吐。大師說話的風格,一如他的音樂:速度之快,抑揚頓挫卻總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談起自己的作品,便像個驕傲的父親般,如數家珍。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從磁帶到現場演奏 織疊交錯的奇妙樂境
史提夫.萊許從錄音磁帶發展出來的phasing process,是其創作技巧與理念的基礎,也是電子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後,不能滿足於磁帶的限制,萊許更將phasing技術擴大運用,不但應用在現場演奏家上,也運用在跨領域的裝置作品中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極簡也「擊簡」 重複中見繽紛
相較於其他幾位極簡音樂代表性作曲家拉蒙.楊、泰利.萊利及菲利普.格拉斯,史提夫.萊許對打擊樂器的偏好與運用顯得鮮明而獨特。這啟蒙於他十四歲就跟隨紐約愛樂定音鼓首席Roland Kohloff學打鼓,一九七○年更前往迦納研習非洲傳統鼓樂。這樣的機緣使得他感觸地說:「我更加確定自己對打擊樂器的偏好,及非電子裝置樂器與人聲比電子樂器擁有更純真富麗音色的直覺」。
-
劇場快門
飛人集社《初生》幕後工作人員製造舞台光影
時間: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飛人集社《初生》彩排,幕後工作人員以圖片、樹葉與投影機,製造出舞台上的光影。
-
幕後群像 當代藝術家、舞台裝置設計
陳界仁 讓舞台幫助擴散演員的能量
活躍於當代藝術界,創作類型涵括攝影、行為藝術、錄像裝置的陳界仁,雖然參與舞台設計裝置的作品只有《軍史館殺人事件》與《荒原》,但以精簡、詩意而強悍的意象,令人驚豔且難忘。他說他的任務,是「讓舞台幫助擴散那能量」,「我常想的,不是台詞講了什麼,而是當演員沉默,意象仍然流動。這才是舞台的作用。」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誠品春季舞台《Re/turn》
文字|林葦芸 白天沉淪在紀實的工場,晚上耽溺於虛擬的劇場。世事愈無常,記性愈貧乏,遺忘的時光大片崩落,取巧從看過的劇碼裡挑出精華片斷,拼貼剪輯成自己的人生充數,活該搞得虛實不分。ㄟ,這陀螺到底會不會停啊。 什麼?穿越時空?腦海裡馬上浮現米高.福克斯發動那台時光車。時逢奇幻當道,劇場已經落後小說、電影、偶像劇,當然不能裝聾作啞太久,這下總算等到《Re/turn》。就天文物理學來說,穿越時空早已有路可循,蟲洞就是聖杯。不過霍金博士鄭重警告世人,千萬別搭時光機去顛倒因果。很奇怪,創作者對於大師的苦口婆心就是沒在聽,一心執意要硬闖禁地,解開時空的枷鎖,扭轉生命歷程的環節。這下連看戲的都好奇心大起,顧不得天機不可洩露的警世寓言,想看看潘朵拉盒子裡究竟有什麼玄機。 回想當年在實驗劇場一口氣拼完六小時的《K24》(意外為日後八小時的《眾聲喧嘩》做了暖身),多虧劇本妙語如珠,帶動前俯後仰的筋骨舒展,才沒長出骨刺,感激涕零。幾年下來,台南人劇團已經登上國家戲劇院儼然成了新世代天團,格外期待蔡柏璋袖口裡變出的新把戲。不得不佩服,誠品春季舞台真是精益求精,○九年《膚色の時光》有雙面舞台,今年的《Re/turn》有六個開放式結局。逼得容不下缺憾的戲迷不僅面臨買一張票以上的抉擇,還得求天公保庇不會重複看到同一個結局。《Re/turn》可以是回歸,可以是再翻轉,也可以是旅程的諧音。期待穿越四度空間的這一路上,有動人的風景。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北市國「88鍵的國樂新天地」音樂會
在四月份的節目表上,出現了一個少見組合的新鮮選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三位鋼琴巨匠,包括了陳必先、殷承宗、與米卡魯迪,共同帶來融和東西新舊 文化的精采曲目。《黃河鋼琴協奏曲》首演者殷承宗、米卡魯迪的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演出肯定是精采可期,然而其中讓筆者最感興奮的是:陳 必先老師又要挑戰新曲目了! 在新人輩出的當今樂壇,暴紅的新銳音樂家多如過江之鯽,但真正禁得起時間巨輪考驗依然在樂壇屹立不搖的人,那必定有其過人之處,值得令人好好研究學習。 台 灣首位以資優天才身分出國留學的陳必先老師,曾在某大師班的場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你認為staccato(編按:斷奏)是用彈出來的?或是用聽出來的 呢?」這種思維邏輯充分展現她在面對音樂的堅持:嚴謹的態度和無懈可擊細膩的追尋;同時,她一路走來累積的成就令人欽佩,縱使盛名遠播,但她仍不斷挑戰自 我極限,持續演出許多當代的全新創作,這種精神與風範,每每總讓渺小的自己在台下感到猶如醍醐灌頂的震撼與感動。 寫到這裡筆者已是迫不及待,帶著歸零放空的心,期待陳必先老師的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走進天鵝湖底—芭蕾伶娜的辛酸路
二月底於台灣上映的電影《黑天鵝》,除了因女星娜塔莉.波曼極具戲劇張力的演出被預言為奧斯卡影后熱門人選,以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為背景,揭開舞者幕後秘辛的題材,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劇中的女舞者擔任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主角,卻被質疑無法詮釋慾望化身的黑天鵝,從生理到心理都遭受巨大的壓力影片內容跳脫了過去人們對《天鵝湖》芭蕾技巧重於角色詮釋的評價觀點,也令這支歷久彌新的舞劇再度燃起觀眾的熱情。 然而,真實世界的芭蕾舞者究竟需要承受哪些身心壓力?《天鵝湖》又是如何發展成所有芭蕾伶娜勢必挑戰的舞碼?電影上映同時,世界知名舞團也不約而同來台演出全本《天鵝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版本觀賞?請跟著我們,一同深入窺探伶娜、解構天鵝的世界。
-
企畫特輯 Special 領軍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訪台演出《天鵝湖》、《吉賽兒》
不朽的芭蕾伶娜 卅二鞭轉丰采再現
曾是波修瓦舞團第一女主角和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的妮娜.安娜妮婭舒薇莉,廿年前曾首度訪台主演《天鵝湖》,以兩度表演黑天鵝的卅二鞭轉絕技,成為台灣觀眾心中的傳奇。如今擔任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她,將領軍訪台親展天鵝公主丰采,超越芭蕾伶娜的年齡限制,再現舞台傳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後碧娜時代.德國舞蹈焦點
Dear Pina: 妳離開以後,世界並未因哀悼而減緩轉速 而我們依舊跳舞。 在烏帕塔,那座若非妳的名姓 連德國人也未必知曉的城市裡 妳的舞者們仍然跳著妳編的舞 在泥土上、在水中、在偌大的花叢間 妳的那句箴言,仍推動著他們舞動奔跑 我們為何而動?我們為何舞蹈? 在妳之後,他們仍在回答這問題 這真令我們慶幸。 這次是妳的舞團第四度到台灣跳舞 也是妳離開之後頭一回 我們即將坐在台下,心緒百轉千迴 因為知道:這是一支歌頌生命依舊美好的舞 是的。生命依舊美好,我們前仆後繼地跳、跳、跳 妳在德國的編舞同伴們亦然―― 莎夏.瓦茲 梅可.斯圖亞特 鞏思袒莎.馬蔻絲 尤.法比安 馬丁.施勒夫 他們從容而無畏 在妳身後繼續編造屬於德國的舞蹈神話 世界轉速飛快 我們已見證Post-Pina時代來臨,但 Pina,妳永遠是銘刻舞蹈的重要標記 我們也將以持續的舞步,記憶妳
-
企畫特輯 Special 素簡舞台 歌曲聯篇
音樂劇《玫瑰人生》 吟唱法國香頌歌后琵雅芙傳奇
講述法國香頌女歌手艾迪.琵雅芙(Edith Piaf)傳奇的音樂劇《玫瑰人生》,沒有華麗的機關佈景,也沒有盛大的舞蹈場面,素簡的舞台上,就是一個歌手、一個旁白、一個手風琴師,加上黑色幕布和一副桌椅,但女主角娜塔莉以略帶沙啞的嗓音唱法國香頌,用歌聲成功詮釋琵雅芙的華麗與蒼涼,帶著觀眾走過她戲劇性的人生。這齣音樂劇從四年首演迄今,已巡演了廿多個國家,演出六百多場。
-
舞蹈新訊
焦點舞團《逆》 經典重建X新生代編創的共舞
由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應屆畢業生組成的焦點舞團,雖無固定駐團編舞家,而是以每年重演國內重要編舞家作品的方式,讓接受多年訓練、技巧紮實的學生舞者們擁有一個繼續跳舞的平台。創團七年來,曾經重製演出的重要作品,包括林懷民《白之Ⅲ》、張曉雄《春之祭》、孔和平《蘭花鑼鼓》、楊銘隆《東風再現》、鄭宗龍《記憶》等,同時亦推出學生編舞家獲獎新作,令每年年度公演頗有集結編、舞精銳、一氣盡出的意味。 今年在經典重建方面,帶來羅曼菲於一九九七年為學生編創的《無伴奏》,並由當年原舞者,同時亦是雲門舞集2創始團員的楊孝萱擔任重建。新創則主打香港城市當代舞團駐團編舞家邢亮為此次公演量身訂做的新作品《無題》;邢亮甫於去年秋天在香港發表《六度》,從「無色無相」、「無我無涯」等概念出發,挖掘「天人合一」的身體動作觀,這次亦以「無」為題,讓人好奇是否延續前作的探索。此外,另有十一支新銳創作者的舞作發表,展現年輕創作者的機敏、幽默與想像,也足見編舞新世代火力全開的創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