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比利時偷窺者舞團 為舞蹈劇場開新路
創立於一九九九年的比利時「偷窺者舞團」,十年來產量雖然不多(只創作了三支舞作),但卻是支支品質保證。今年巴黎城市劇院一口氣為他們推出連演兩週的回顧展「偷窺者三部曲」,雖然是舊舞重演,但還是造成演出熱潮,一票難求。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特拉法加廣場上的基柱 也是你的舞台
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是個軍事象徵意義濃厚的空間,廣場四周基柱上的雕像不是國王就是將軍,唯有第四個基柱是開放給當代藝術展示的場所。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提出了One Other計畫,讓一般人可以擁有一小時在這個基柱上展現自我的時間,這就像是個舞台,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表演的媒介,成為一個象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幸運修剪者」匯演 展現極短篇創意
由紐約舞者兼編舞家克林特.路特思發起的「幸運修剪者」匯演,迄今已辦到第五屆。這個讓創作者展現短篇表演創意的平台,遊戲規則很簡單,只要準備十分鐘的表演DVD,內容形式不拘,上網填表格並寄上DVD就可以參加評選。從第一年的三十位申請者激增至一百七十五位,但僅遴選八個作品參與這屆演出。參演作品的創意迸發,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樂季壓軸 馬勒最夯!
當馬勒說「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出頭天」時,或許他就是預言今年春天的紐約。在沒有整數的生辰或忌日的情況下,卡內基音樂廳和紐約愛樂兩大古典音樂的龍頭,竟都以馬勒來結束本樂季,讓他出頭得十分徹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路易威登香港展覽,遭抗議官商勾結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特展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多位歐洲、美國及中國極具名氣的藝術家,與路易威登合作的大型畫作、攝影及錄像裝置,包括美國著名建築大師Frank Gehry為路易威登設計的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美術館模型都陳列其中。但因策展決策與經費使用的不透明,也引發了「官商勾結」的抗議之聲。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史林根希夫勁爆開演 十齣德語劇剽悍競藝
今年的德語戲劇盛事「戲劇盛會」於五月一日至十八日在柏林舉行,十齣從去年幾百部製作中脫穎而出的精華作品,在此展現並競爭最高榮耀。演出由素有德國藝術界「壞男孩」之稱的史林根希夫劇作《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開場,史林根希夫將自己抗癌的歷程融入劇作,但演出形式依然勁爆!另有《點歌時間》、《審判》、《強盜》、《海鷗》等名家劇作的新詮版本,展現導演巧思。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大人偶粉絲追星記
豪華皇家劇團是法國知名的老牌街頭劇團,他們的特色是手工製作的許多怪異機械裝置、特效機器,並結合街景環境作演出。最出名的是他們的大人偶系列,巨大人偶隨著劇情在整個城市遊走演出,整個城市的人都隨著入戲。這回串連南特與聖納澤爾兩城演出的《巨大的鐵達尼號與潛水伕》,讓觀眾緊緊跟了三天,主角小女孩與叔叔潛水伕的相遇與別離,竟也催人淚下。
-
藝壇動態
五個劇團 七月赴法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
五個劇團 七月赴法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 行政院文建會為推展我國表演藝術,增進表演藝術團隊的國際能見度,特徵選團隊參與2009外亞維儂台灣小劇場藝術節。藝術節將於七月八日至三十日假亞維儂絲品劇院(La Condition des Soies)展開,今年計有動見体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崎動力劇場、拾念劇集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這五個團隊入選。五個台灣團隊每天將各演出一個場次、連演三週,總計提供一百餘場台灣小劇場團隊的密集演出。 外亞維儂藝術節是由民間劇場自行組織的單位負責共同宣傳與管理。因此,表演團體只要能租到演出場地,就能參加外亞維儂藝術節的演出,加上參與的劇團必須自負盈虧,就得使出渾身解數以吸引觀眾以提昇票房。各出奇招的宣傳手法為亞維儂街道創造出奇幻絢麗的藝術節氣氛,成為亞維儂藝術節的重要特色。由於外亞維儂藝術節的自由、自主精神,演出節目內涵上以形式多元、實驗精神著稱,成為專業劇場挑選節目、劇場工作者經驗交流、互相學習的絕佳平台。(莊珮瑤) 第廿九屆行政院文化獎即日起受理推薦 國家最高之文化榮譽獎項「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凡對我國文化之維護與發揚有特殊貢獻的人士,均可經由國內、外文化學術機關首長具名書面推薦,最後經評議委員會通過後報行政院核定。受獎人除可獲頒文化獎章及獎金外,也將由文建會規劃系列活動,以表彰並推廣其文化成就。本獎項自即日起至7月15日止受理推薦,合於條件者請備齊相關表件,經由上述單位或機關首長具名書面推薦,逕寄100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6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第二處劉維真小姐收,電話02-23434161。相關推薦提名規定及書表可向文建會索取或至網站下載,網址為http://www.cca.gov.tw/。(莊珮瑤) 「2009年外台歌仔戲匯演」甄選演出團隊結果公佈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北縣政府及臺北市文化局共同主辦的「2009年外台歌仔戲匯演」,參演團隊評選結果已出爐,共評選出十四組歌仔戲表演團隊,包括:春美戲劇團《古鏡奇緣》、蘭陽戲劇團《碧海青天》、一心戲劇團《華山救母》、海山戲館《惡女嬌妻》等十四個團隊。入
-
藝遊在他方
西化窗口的純淨樂音──聖彼得堡愛樂大廳
今天的聖彼得堡愛樂大廳原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時的聖彼得堡貴胄議事堂,於一八三九年竣工,是兩位當紅的義大利裔建築師的心血結晶:建築物主體由賈克負責,漂亮的立面裝飾則由羅西負責。二○○七年,由於中央政府與聖彼得堡三百週年紀念的經費挹注,聖彼得堡愛樂廳終獲大規模修繕的機會。樂界都希望這次自法國禮聘的建築師和設計師能妙手回春,恢復聖彼得堡愛樂廳原有的音響效果。
-
專題
智慧與科技知識 打造綠色生活
什麼是綠色建築?在社會媒體與建商花花綠綠的廣告與說詞中,一般人實在難以體會綠色建築的真義。而從「什麼不是綠色建築」與「綠色建築的迷思」中,我們可以更貼近這個當代至關重要的環境生態議題。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林憲德,在兩廳院文化沙龍「綠色建築的現在與未來」中笑稱,他的講題其實是「我愛綠色建築」:從綠色建築的各種迷思、地球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到綠色建築的九大指標、綠色建築的實例展現,生動而具體地說明了「綠色」的概念及建築與生態環境的相生相息關係。
-
藝@書
越流浪,越有力量
「流浪」、「壯遊」是近幾年崛起的新話題,由此衍生出的概念是:人生可以不必是單一筆直的線,脫離「正軌」的流浪,有時反倒成為更正面的生命力量。雲門流浪者計畫參與者的訪談錄《趁著年輕去流浪》與劉軒的《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都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範例,提供對於「流浪」更深沈的思考。
-
藝@CD
好音新面貌 更見動人魅力
音樂是非常奇妙的藝術,經過時間的滌洗,依然能在嶄新的思維創意下,變化出令人驚喜、魅力十足的面貌。如王家衛重新剪輯十五年前的電影《東邪西毒》,原聲帶在原來旋律在馬友友與絲路樂團的重新演繹下,更見深刻;「台灣鼓王」黃瑞豐為紀念音樂生涯四十週年而作的《黃瑞豐都會爵士Happy Dog》,也讓爵士老歌煥發出美好況味。
-
藝@電影
雖不「同步上映」 精采值得等待
有些好片子,不會在第一時間被本地片商引進,但在影迷的痴心等候下,仍有機會登上台灣的大銀幕。這次介紹的幾部「舊」片,就是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
藝@電影
肯.洛區 追求公義的影像力量
以《吹動大麥的風》、《再見祖國》等作品聞名國際的英國導演肯.洛區,向來以鮮明的紀實手法與社會批判風格創作,人道主義者與公義追求者的形象深入人心。近期台灣發行了他的早期作品如《母牛》、《家庭生活》,可以看出他早年即以敏銳的社會觀察與生活細節觀照,打造影像真實動人的力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我的妻子就是我》《劉三妹》
接連《少年金釵男孟母》徐堰鈴在戲裡一群男同志中玩女扮男扮女,《木蘭少女》明明是女性成長卻主攻男同志議題,看來台灣劇場的跨性別還會越燒越熱。這個月又有兩檔讓我非常期待。 仁信合作社是繼環墟和莎妹之後,又一「台大幫」劇團。不知是否出身戲劇系的關係,選材反而比較走文本路線。不過這次的《我的妻子就是我》確實給了表演和導演極大的空間(也就是難題的意思啦)。主演卓香君在過去幾年的小劇場一直令人眼亮,以精準討喜見長。這個劇本在獨角戲裡算是大規模的,各方面都應該能夠給國內的獨角戲創作一個示範。 李清照私人劇團這群百折不撓的有為青年,推出的作品永遠比他們的團名更怪G。《劉三妹》組合了一位詩人、一位舞者、和一位演員,三個大男生演三個老妓女,談慰安婦題材,還是客家戲,「有客家的山歌小調與日本演歌交錯吟唱、藝伎舞蹈與樣板戲揉合混搭」,歐買尬!這是什麼東東?千載難逢,當然非看不可!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芬蘭人聲樂團Club For Five
藝術讓人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所沒有的美好,藝術是很純真的感受,人是其中的主角,現在拋開樂器,讓人的聲音真正活躍於舞台上。 樂器是人創造出來的,樂器的聲音迷人,人的聲音更加的動人。有一些人拋棄了金屬造的樂器,以更美的人聲取代。初次愛上人聲是在去年的一次音樂課上,老師放了一段人聲樂團的影片,覺得人類的聲音真是神奇,可以發出和自己聲音本質完全不同的聲音。看影片時我就愛上了,很想感受人聲樂團現場演唱的魅力。當時,去年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剛結束不久,覺得好可惜錯過了可以現場聆聽的機會,今年抓住機會,一定要去欣賞。 文字|劉芳琹,高中生,一個月欣賞表演平均一到二次。
-
焦點專題 Focus 越洋獨家專訪劇場大師
彼得.布魯克:我在劇場所作的,都是活生生的當下
Q:在《何以如是》當中,文本有點複雜,綜合了不同的風格,但是您在舞台上卻只用很少的道具,甚至只有一名演員和一名樂手。為什會有如此的構想? A:因為這齣戲的目標,是呈現一個人在問問題的狀態,而且這個人是個演員,她一輩子都在劇場工作,可是她卻在這個當下試著要去了解,劇場對她的意義為何,為何我過的是這個人生,而不是另一個人的人生,為何要做戲等等。所以她去找那些和她一樣面對相同困惑的人,這些人來自不同文化,但他們也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有的來自俄國,有的自英國,有的來自法國,他們也會問,為何我們會稱某些現象為劇場,為何我們要將生命奉獻給劇場。這齣戲用了標題是德文的Warum,意思是「為什麼」,這齣戲在談的就是「何以如是」。不過這個「何以如是」,並非是理論上的,而是一種活生生的質疑。因為一個從事演員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要問為什麼。不是因為她是個演員,而是因為她是人類。 Q:您的文本採用了不同的來源,像是梅耶荷德、克雷格、莎士比亞與世阿彌。那麼這些不同的文本之間,是否傳達了類似的內容,或是它們之間有著內在關聯? A:它們之間有內在關聯。因為「為什麼?」這個問句,不過是一句話,但是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人生會去體驗這句話。就像你在台灣有自己的人生,我在巴黎有我的人生,米莉安.歌德史密特(Miriam Goldschmidt)在德國有她自己的人生。我們都會以彼此各自的生命經驗,去充實,去具體化「為什麼?」這句話。雖然我們身居各處,但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有深刻而強烈的內在需求,相同而深層的人性結構,同時產生類似的問題。像眼下這個世界充滿悲劇,但人們卻沒有能力體認出,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 Q:為何會挑選女演員米莉安.歌德史密特來跟您合作這齣戲?你們是如何工作的? A:我們從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莎士比亞.變形記
這是你無法想像的當代世界劇場的莎劇風景── 空中炯燃的火焰、腳踩高蹺的女巫、奔馳呼嘯的摩托車隊、暴力詭譎的巨型道具 波蘭任我行劇團的《重裝馬克白》,無法甦醒的恐怖夢魘,瀰漫著一股朦朧而殘酷的狂野動感。 細膩詩意的手語、張力十足的肢體、豐富多樣的現場聲響、簡約低斂的舞台設計 法國國際視覺劇場的《低迴李爾王》,有聲世界與無聲完美交響,沉默成了最有力量的語言。 赤裸全露的房間、曖昧禁忌的情慾、緩慢流動的戲劇事件、焦點多元的場面調度 西班亞里屋雷劇團《偷窺哈姆雷特》,穿越死亡、性愛、悲傷和瘋狂,窺看一場無言的莎士比亞。 挑戰詮釋極限,突破經典框架,莎士比亞的二十一世紀超級變裝秀,就在2009台北藝術節盛大登台!
-
演出評論 Review
深度開展的漂流意象
NSO音樂家們的演技,中規中矩亦不乏精采之處,然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音樂演出。團員要克服與常規音樂會不同的展現方式、還要不忘演戲與走位,手上功夫卻絲毫不馬虎。曲目兼具古典的展技與通俗的親和力,十四位音樂家沒有以誇張的演技來轉移音樂本質的焦點,對於更需耗時耗力的室內樂曲目,演來遊刃有餘
-
企畫特輯 Special 迎接2009世界運動會
熱情高雄 讓全球看見台灣文化軟實力
五月二十日,由匹茲堡交響樂團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共同演出的「世運主場館落成音樂會」,以柴科夫斯基《一八一二》揭開音樂會的序曲。當慶祝勝利的絢爛煙火在馬鞍型世運主場館上空綻放開來,樂聲、砲聲、煙花與全場將近四萬名觀眾熱烈掌聲相互輝映,震撼的場面讓全場觀眾氣氛沸騰到高點,也宣告著二○○九世運在高雄的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高雄將躍上世界舞台,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世界運動會是台灣六十年來首度舉辦的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自二○○五年夏天,台灣在德國杜伊斯堡第七屆世運會閉幕式中,接下世運的主辦權開始,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無不期待這光榮時刻的到來。在為期十一天的運動賽程中,將有來自世界各地八十個國家,超過五千名的運動員蒞臨高雄,這同時象徵著這些數以萬計從世界各地湧入的國際友人,除了穿梭在世運各場館之外,他們也想一探高雄這座城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脈動。 伊東豐雄設計主場館,展現高雄開放熱情 高雄,將要以什麼樣的面貌,展現在國際友人的面前,讓他們感受港都高雄,以燦爛的的海洋氣息和民眾的熱情活力,所散發的城市魅力,同時看見台灣精采的文化軟實力?高雄世運會如何藉由硬體建築及軟體節目,呈現國際性與在地性的雙重對話?高雄世運會如何帶動城市新貌再造與文化創意整合,進而展現台灣文化魅力? 高雄世運會常務董事劉世芳指出,將於七月十六日登場的世界運動會,高雄已做好準備。從硬體設備來看,由曾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英國建築皇室協會金牌獎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世運主場館,光從外觀來看就令人驚艷不已。這座場館有別於一般封閉式的傳統運動場,像一道波浪,在陽光下閃爍「河流一般的流動感」。為了呈現高雄的特色,館場屋頂結構以螺旋與波浪的外型,營造旋轉流動的視覺效果,呈現運動的躍動感。開口環抱式建築,像是一個擁抱人群的手勢,說明了世運友誼無國界的精神,也象徵著誠懇好客的台灣民眾、親切熱情的高雄市民,正展開雙臂、以愉快而自信的心情,迎接所有的遠道而來的嘉賓。 除了在外型上充滿了藝術的靈動與律動的美感,在功能上,場館屋頂約九千片太陽能光電板可用來供應整個場館用電。這是世界第一座太陽能發電、也是發電量最高的場館,是台灣第一座符合九項綠建築標章的建築體。這是伊東豐雄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