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他們仨!今年繚繞德國的樂音
今年適逢古典音樂三位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要紀念週年韓德爾逝世二百五十週年、海頓逝世二百週年與孟德爾頌的二百週年冥誕。紀念週年往往是節目策展人最好著力發揮的主題,不但可以在這個機會裡盡現作曲家的豐富面貌,也是音樂會行銷的利器;在音樂資產豐富的德國,即有三個音樂節分別聚焦以上三位音樂家,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饗宴。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政府補助恐怕縮水,藝文機構剉著等
全球金融風暴波及,英國藝文市場不僅票房慘澹,更深的隱憂是政府開出的藝文補助支票可能大為縮水。英國各大藝文機構都開始皮皮挫,因為政府的補助縮減,將連帶影響到企業贊助及個人捐款的意願降低,節目品質下降。而英鎊慘跌,已經影響到劇院引進歐美節目的意願,最近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就宣布取消今年舊金山芭蕾舞團的演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相遇在維雷特公園」 展現邊緣文化力量
位在巴黎東北郊的維雷特公園是個大型開放空間,園區提供多個大小不同的展演場地。處於城郊的地緣關係,使其文化功能性著重在青年都會文化。為期十二天的「相遇在維雷特公園」系列活動,包括戲劇、舞蹈、嘻哈、Rap、歌曲以及混合以上所有表演形式的演出,標榜都會文化性格,關懷社會次文化;加上克里奧爾工廠(Kreyol Factory)的大型文件展覽,呈現廣布於加勒比海和印度洋的克里奧爾文化,充分顯示維雷特位在城市邊緣,對抗中心主流文化的特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術館裡聽音樂 表演廳裡辦展覽
本來去美術館是看圖畫雕塑,上表演廳是聽音樂看表演,是再自然也不過。然而曾幾何時,這個界限愈來愈模糊。在紐約,博物館裡開音樂會,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現在表演廳也不甘示弱,開始利用有限的空間,做起展覽來;而美術館則更進一步,收藏起表演藝術的相關文獻,協助解決表演藝術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歷史記錄保存。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競藝平台 找到舞蹈的未來!
「國際舞蹈奧林匹克」由PraBes Time機構之總監Olesi Bessmertni於二○○四年首創,目的在於提倡舞蹈普及大眾、增進國際平台交流及學習欣賞不同種類的舞蹈藝術文化等。所以比賽的項目廣及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現代舞、傳統民族舞、流行舞(Pop)及爵士舞等六項,參賽者規定在八至二十一歲間。第六屆「國際舞蹈奧林匹克」於今年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約有六百多位舞者來柏林共襄盛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市場逆境突圍 兩製作開賣就售罄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
-
藝壇動態
NSO 「Call for Score 國人管絃作品首演計畫」徵件
【台灣】 NSO 「Call for Score 國人管絃作品首演計畫」徵件 NSO 首席客座指揮根特.赫比希,為了提供國人有更多作品發表平台,將以NSO「藝術顧問」的身份宣告「Call for Score 國人管絃作品首演計畫」,他將親自為第一階段的「Call for Score」計畫進行評審,從報名作品中挑選出優秀作品,推薦給NSO未來合作的客席音樂家或由他自己在音樂會中指揮演出,期望在演繹經典古典樂的同時,更能為台灣發掘未來的不朽經典。第一次收件將自2009年6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未來則定期於每年六、十二月底收件。徵求樂曲為適合國家交響樂團演奏之管絃樂曲(可加少數中國傳統樂器),樂曲長度以10~20分鐘為原則,作曲者限中華民國國民,旅居海外者應具有中華民國護照。作品以未曾公開演出者優先錄用。詳情洽詢請以e-mail聯繫hjwu@mail.ntch.edu.tw 吳小姐。(莊珮瑤) 兩廳院LIVE計畫,高中生看表演只要百元 只需花一百元,高中生就可進到兩廳院欣賞一流的音樂節目!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推出「兩廳院LIVE計畫」,率先以建國中學為實驗對象,預計一年內推出十場表演,讓高中生以百元購票,輕鬆接觸表演藝術。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表示,兩廳院希望由精緻藝術往文化生活發展,讓兩廳院成為國內高中生藝術教育實踐的場所,讓藝術成為高中生活一部分。 除了票價優惠外,兩廳院並將安排音樂學者、專家到學校講解演出曲目,並針對較少接觸交響樂現場演出的學生,設計學習教材及音樂欣賞CD。此計畫預計自9月展開,明年並將擴大開放至全國,以學校為單位,提供每場一百人以百元的優惠票價入場。(廖俊逞) 國臺交求新曲 高經費廣徵創意寫手
-
藝遊在他方
浴火重生的音樂聖殿 ──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
布商大廈原址本是十五世紀時舊城邊界上的軍械庫,之後一樓樓層改為布料商展博覽會的用地,因此通稱布商大廈。一七八一年開始,二樓作為音樂廳使用,是一七四三年成立的「新音樂會樂團」演出場所這個樂團也就是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前身。歷經整修與戰火洗禮,現今的布商大廈音樂廳於一九八一年竣工,並由當時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總監庫特.馬殊指揮開幕音樂會。
-
藝妙人物事
馭科技之風 飆舞藝術狂潮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方興未艾。藉由科技的媒材特性,可將藝術本質以新穎的創意表達出來。這種結合科技而興起的藝術稱為科技藝術(Tech-Art)、或新媒體科技(New Media Technology)、或數位藝術(Digital Art),以上皆可概稱為新媒體藝術。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林珮淳四月八日在兩廳院文化沙龍講座中,以「新科技.新藝術.新創意」為題,引介此互動性新藝術的特色、發展、與創作面貌。
-
藝妙人物事
鴻鴻與跳舞人生的對話
劇場暨電影導演鴻鴻,近期完成了新作《有人只在快樂的時候跳舞》,以紀錄片結合舞蹈影片(Dancing Film)的形式,呈現舞蹈與人生、生活的親密關係。藉著拍攝布拉瑞陽、林向秀與周書毅的作品與生活,影片鋪陳出異於單純觀賞舞作的面貌。
-
藝@電影
金穗獎 讓你感受影像新銳的超猛威力
第卅一屆金穗獎已經公佈入圍名單,入圍影片的展演也將在本月展開。入圍影片共有六大類卅五部,其中不乏精采的紀錄片與劇情片,充分顯示電影新生代的多元才華。最後誰能脫穎而出鍍金?不妨看片同時預測,五月十五日答案就揭曉!
-
藝@電影
抱著DVD,在家看音樂劇
你是音樂劇迷嗎?如果沒空或沒錢到百老匯或倫敦西區朝聖,那就抱著DVD,在家輕鬆享受音樂劇的美好世界吧!音樂劇的DVD有的是劇場實錄,有的是電影改編,各有不同的觀賞趣味。
-
藝@書
在阿多諾的語言迷霧中閱讀貝多芬
為了世運今年七月中旬於高雄的開幕,世運主場館的落成音樂會將在五二○舉行,請來匹茲堡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市立歌劇院合唱團,再加上實驗合唱團、中山大學音樂系合唱團、高醫大聲樂社成員壯聲勢,在伊東豐雄設計的水滴型結構體中,獻演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第九號《合唱》交響曲等曲目。 以貝多芬的《合唱》來為國際體育盛會暖身,為主場體育館滿載測試,構思巧妙,也有弦外之音。二次戰後,美、蘇、英、法佔領柏林,柏林圍牆便是依此築建。二十年前,柏林圍牆倒塌,身為猶太人的伯恩斯坦指揮以巴伐利亞交響樂團為主幹,擴編加入美、俄、英、法樂手,演奏貝多芬《合唱》,見證這二次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走入歷史,政治意味十足。 從阿多諾的筆記中整理出來的書 為何一個活在兩百年前的聽障音樂家,他的作品仍然如此緊扣人心,舉世皆知?甚至被提升到精神的層次,連在屋頂結構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新穎建築都要以他的作品來標誌落成? 這或許可以用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大將阿多諾在《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中所言來解釋: 貝多芬從來不過時,原因可能無他,是現實至今尚未趕上他的音樂。 按照此書編者Rolf Tiedemann的說法,阿多諾從一九三四年(納粹掌權的第二年)就開始論貝多芬,一九三七年也開始計畫寫書,「從哲學觀點談貝多芬」,甚至到了他去世的一九六九年年初,都還打算寫一本《貝多芬.音樂哲學》。但是終其一生,阿多諾的貝多芬專書,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寫出來(阿多諾倒是早在一九四八年就出版了《現代音樂哲學》),如今這本《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是由「大量備用筆記與少數已完成的文本集合而成」。 阿多諾的思路文字晦澀難解,未竟之作的斷簡殘編,更是如此,讀者極難參透,即使譯者是譯林一把好手,也未必能顧得周全。 書中目次編排分十二章,另有附錄三篇有音樂哲學理念的闡述,有對社會脈絡的剔挑,也有對貝多芬創作時期的分論。但即使是對單一作品的析論,如〈論《莊嚴彌撒曲》〉,也是側重哲學層面,和一般就歷史、結構、技法的分析大不相同。 這是一本極難閱讀的書,也是一本相當危險的書。讀者或許偶而能從漫篇荊棘迷霧中,抓到一兩個自己「有感應」的語句,這可能是進入阿多諾思想世界的
-
藝@CD
中西古今混融 美聲無界限
跨界風潮不只是流行,而且已經成為大趨勢。現在中西交流、古今混融的作品所在多有,而且隨著時日發展得愈來愈完熟。如北市國與長笛家莎朗.貝札莉合作錄製的《胡旋舞》,雙簧管演奏家謝宛臻與恩師古樂大師格雷茲納合作《韓德爾 無盡藏》,都讓人看到跨界音樂的多彩風景。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饕餮》、《動覺試驗場》
五月的演出真的讓人目不暇給。無論是敷演李漁,轉性盧梭,或變奏辛波絲卡,都讓人充滿好奇窺奇之心。但要逼我說出最期待的一齣戲和一場舞,我會如此選擇── 在竹圍工作室演出的《饕餮》連個團名都沒有,然而同一組合(鄭尹真、高俊耀)去年的《忿怒》已口碑傳遍。戲中兩人兼飾多角,刻畫社會底層人物,精練的剪接轉換手法、鋒芒畢露的表演、深刻的人生感觸,讓人震撼低迴。這次同樣改編自黃碧雲《七宗罪》之中短篇小說的《饕餮》,又增加一位演員,精采可期。 舞蹈節目我則特別期待新舞風的《動覺試驗場》。編舞家麥奎格甫目前在英國如日中天,擅長舞蹈、電影、劇場、音樂、視覺藝術、科技等各領域的跨界組合。他以獨創快速銳利、又流動自如的肢體語彙著稱,也熱中將電子世界的視覺影像,放到舞台上與舞者互動;他甚至還編過一支作品在柏林和加拿大兩地同步演出,再透過現場影像傳輸達到「共舞」的效果;連荷蘭舞蹈劇場都帶著他的舞作全世界巡迴。一如英國《衛報》的評論,麥奎格甫揭示的是許多「美麗、駭人的新世界」(brave, scary new worlds)。既然他手中握的是水晶球,我們可以拭目以待,這是不是表演藝術的未來?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林文中舞團《情歌》
《情歌》,一個永遠不會褪流行的題材;開心的時候會唱情歌;傷心時要唱情歌抒發;孤獨時唱情歌,格外動人;激情時唱情歌,令人血脈賁張;而屬於你內心深處的情歌是哪一種或哪一首呢?當旋律流瀉出來時,你的皮膚、 你的呼吸、你的神經是否也被觸動? 當情歌除了透過聽覺感受外,同時又有視覺上的刺激時,我將期待編舞家林文中,要如何去呈現這樣一個主題,尤其看過《小》系列第一號作品,舞者們在有限空間裡展現的驚人爆發力,我更期待這群優秀的舞者們的詮釋。 一個舞蹈作品,編舞家發揮創意,舞者們以最真實的肉體獻給作品,並呈現給觀眾,再透過小劇場所獨具的魅力,表演者一個手勢、簡單的一個眼神、一個抬頭、一個步伐,都可能在空間中產生極大的能量,而那樣的細膩在大舞台不見得可以感受得到;我覺得大舞台欣賞的是一種氣勢、一種意境,小舞台反而讓人與人之間更貼近,舞者們的呼吸,舞者們的一舉一動,都將令人沉醉。 文字|蘇依屏,雲門舞集舞者。欣賞表演的類型以舞蹈為主,也喜歡戲劇、音樂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再續崑曲夢
過去讀者所熟知的白先勇,是寫出《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台北人》、《寂寞十七歲》的小說散文家,然而經過二○○四年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後,他卻多了一個封號,讓古典戲曲復活的「現代製作人」,這頭銜甚至還比「作家」來得更為響亮。年過七十的他,耐力和活力驚人,青春版《牡丹亭》在台首演近五年,不但演遍兩岸三地和歐美達一百六十場左右;五年後,青春二部曲《玉簪記》也將於五月下旬來台公演,宣告記者會上,白先勇手中的花由牡丹變成了蓮花,喜孜孜說,牡丹已花開遍地,他的青春二部曲還要再接再厲,「不信青春喚不回」。 究竟崑曲有何魅力,讓白先勇自命為永遠的崑曲義工?白先勇說,他研究崑曲已經有二十多年之久,崑曲藝術也是其文學創作的養分,電影《遊園驚夢》即是根據其創作的小說為腳本。據他本人回憶,他與崑曲結緣很早,十歲的時候就隨家人去上海美琪大戲院聽梅蘭芳的《遊園驚夢》。「小時候並不懂戲,可是《遊園》的〈皂羅袍〉那一段婉麗嫵媚、一唱三歎的曲調,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中。很多年以後,就像唱碟般,時常在我的腦海中轉啊轉。好象是烙進去一般。」白先勇這樣形容。 「崑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美學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一種藝術,能夠把歌、舞、詩、戲糅合成那樣精緻優美的一種表演形式,在別的表演藝術裡,我還沒有看到過,像〈尋夢〉一折中的〈忒忒令〉,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滿台的花花草草,這是象徵藝術最高的境界,也是崑曲最厲害的地方。」白先勇表示,二十世紀的中國人,心靈上總難免有一種文化的飄落感,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在這個世紀被連根拔起,傷得不輕。崑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戲劇藝術,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歷史,我們實在應該愛惜它,保護它,使它的藝術生命延續下去,為下個世紀中華文化全面復興留一枚火種。 白先勇的崑曲夢,需要觀眾才得以成就圓滿,而年輕創作者的劇場夢,更需要觀眾的注目和支持。由誠品書店主辦多年的「誠品戲劇節」,在二○○七年轉型為「誠品春季舞台」,場地移師至可容納四百人的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試圖提供給潛力劇場導演一個面對更大市場規模,兼具票房魅力又不失創作企圖的實驗場域。今年誠品春季舞台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合作,由曾獲台新藝術獎第六屆評審團特別獎的台灣中生代超夯的劇場導演王嘉明,以流行音樂才女陳綺貞的音樂為密碼,交織一部推理音樂劇場《膚色的時光》,將要連演十八場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辣妹 「無雙」樂團成軍 顛覆國樂展現時尚風
在網路的世界後,女子的美麗越來越有公式可循
歷時半年的籌備,由網路美女相簿挑選、國內各大學國樂系背景發掘而來的「無雙樂團」,去年底才剛辦過一場試演會,便立即被愛好者上網灌爆留言板,電視節目也邀約不斷。這支樂團的十位成員不僅受過專業訓練、個個才華洋溢,其中除了有對網拍「麻豆」雙胞胎外,還不乏長得像林志玲、蔡依林的明星臉。而為了舞台的肢體動作,還請來凱渥模特兒經紀公司的老師訓練美姿美儀、走台步,標榜著氣質的表演路線。 顛覆傳統國樂的刻板印象,究竟「部落格行銷」得以進攻網路宅男宅女的心,媒體的宣傳更帶來廣大的觀眾;或者,穿著火辣、明星形象的包裝間接使得優雅的美感消逝,流失更多人口?「女子十二樂坊」的模式,「無雙」可行嗎?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台灣版「人間國寶」出爐 將編列預算助其薪傳技藝
榮銜應給老藝師,傳承交給中生代
98年度傳統藝術及民俗「保存者/保存團體」名單出爐!文建會於三月三日正式指定歌仔戲第一苦旦廖瓊枝、盲人彈唱藝師楊秀卿、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子陳錫煌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地位如同日本的「人間國寶」,未來將編列預算協助其薪傳技藝。而漢陽北管劇團被指定為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梨春園北管樂團被指定為音樂類保存團體,台南縣西港刈香則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 過去教育部舉辦過「民族藝術薪傳獎」及遴選「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但皆為榮銜,第一屆民族藝師曾進行過薪傳並領過每月五萬元薪水,一年後不了了之。這是文建會在新版文資法通過後,首度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其辦法參考了日、韓等國的「人間國寶」制度。台灣版「人間國寶」,是先由縣市政府登錄重要無形文化財的保存者,再提報文建會審議。獲選者,將由藝師及傳統藝術團體自行招募從業人員的優秀藝生,提供習藝學費,培養未來藝師文建會傾向比照大學教師給鐘點費,每月大約可領四萬元台幣。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YouTube線上樂團決選出爐 將齊聚紐約演出
YouTube線上樂團讓我們看到人類努力完成的夢想
全球最熱門的線上影音社群YouTube在去年底宣布即將共同舉辦第一個線上交響樂團。網友只要上傳兩種不具個人風格的影片,人人都有機會參加演出。截自今年一月止,來自七十多國、三千多份的錄影,經過網友點閱投票及YouTube邀請的評審團篩選後,於三月二日公佈:共有三十個國家、九十四名成員、二十六種樂器獲選,樂團平均年齡從十七到五十五歲皆有。這些獲選者,將於四月份齊聚紐約,與古典樂界領導地位的表演者展開為期三天的古典音樂高峰會,在四月十五日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由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湯瑪士(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譚盾的作品-網路交響曲第一號《英雄》Erotica,並於十六日起對外播放錄影。 這項計畫無疑在古典樂界投下震撼彈,「一起創造音樂史!」是YouTube喊出的口號,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也瞬間延燒。然而徵選的就是全球菁英嗎?現場演出的「線上樂團」存在著矛盾嗎?這連線與離線之間,除了話題之外,還有什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