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視覺美學
錯綜複雜下 理性與辯證的曖昧
確實,威爾森是想要藉著舞台,呈現出一個被碎化(與被機械化)的世界,那是他詮釋這世界的方法。但這種因碎化一切現實而得的神秘氣質,也有可能引人往離世的方向作趨靠,甚至有自我虛無化的危險。對此,威爾森明智地以具某種聖性、憐愛所有受苦事物的入世態度,成功作出化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聽覺美學
喚醒多元並存的心靈景觀
羅伯.威爾森的聽覺美學,就是將語言、音效、音樂等,當作是一種聲音景觀,一種可以在空間感受到的物件。威爾森像是室內設計師般,針對某一齣戲的室內空間,擺設他的聲音家具,然後邀請觀眾來欣賞品味這個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表演美學
由外而內的低限表演
機械化的動作與手勢,雕塑般怪異的身體姿態,在緩慢、接近停滯的節奏控制中靜態運動這是我們所常看到的羅伯.威爾森作品中的演員表演,高度形式主義的肢體,其實是為了反抗劇場的寫實主義,威爾森反以極簡的表演,沒有太多戲劇動作,卻產生最大的情緒效益,使觀眾能忽略追求情節與角色的連貫性,轉而將焦點投入欣賞作品的結構和形式之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跨文化風景
由邊緣啟發的「劇場生態學」
由於羅伯.威爾森的跨文化傾向,使得原本以「意象劇場」稱呼他的邦妮.馬蘭卡,在看到他一九八○年代的變化之後,又發明了「劇場生態學」(ecology of theatre)這個詞,來描述威爾森中期之後的作品。因為他的劇場讓各種不同的題材與文本,都同時存在於一個表演製作當中,這就跟生態學強調的多元永續精神,十分接近。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創作基地
讓藝術家相遇的「水磨坊藝術中心」
經年全球走透透、忙著推出各種創作的羅伯.威爾森,到底在哪裡醞釀他的獨特創意呢?答案就是:位於紐約長島的「水磨坊藝術中心」,這是威爾森夢想實現的地方,不僅是一個藝術交流的平台,威爾森畢生收藏的私人博物館,也是他所有創作發想的基地,更是他的家。每年夏季,威爾森會邀請世界各國約一百位藝術家來到水磨坊藝術中心,相遇交流激盪創作。去年台灣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應邀駐村,透過他們的經驗,讓我們認識威爾森的創作基地,也看到不同於作品之「冷」的熱情威爾森。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女性獨語導讀吳爾芙的《歐蘭朵》
從小說到劇場 一場心靈的漂泊之旅
與其說《歐蘭朵》是小說,不如更像是一篇童話故事或是浪漫傳奇,所演繹的是超越特定時空的、最基本的母題:變與常、死亡與重生、家園與異鄉、自我與他者。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劇場搬演這個故事,省卻了原著中許多細節的具體描繪,抽離了原著與當時讀者之間的默契,在羅伯.威爾森極簡的舞台上,反而更能彰顯故事的原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版《歐蘭朵》
伊莎貝.雨蓓 穿越三個世紀的美麗與哀愁
羅伯.威爾森首次執導《歐蘭朵》,是一九八九年的柏林版;然而相較於此,一九九三年,威爾森找來知名的法國女星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擔綱演出的法文版本,顯然更為觀眾所熟知。從小說到在文本的轉譯上,威爾森有系統地刪去原著中有關歐蘭朵顯露在文學範疇的積極野心部分,將其靈魂深處的隱晦糾結戲劇化處理,使凝聚力量迸發成一種劇場迷惑,突顯主題,巧妙地展露了文學作品改編搬演於舞台之上的一切可能性與魅力,為劇本不屬於舞台、文學作品不宜作戲劇演出之說,作了一次緘默而成功的實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台灣版 《歐蘭朵》女主角魏海敏
京劇不一定要姓「京」,要能夠跨出去
羅伯.威爾森的《歐蘭朵》有英、德、法三種版本,擔綱演出的皆是世界一級女演員。此次台灣演出,由傳統戲曲界第一名旦,國家文藝獎得主魏海敏獨挑大樑,挑戰歐蘭朵這個忽而男聲,忽而女聲,既是古代奇男子,又是現代獨立女性的奇異角色。向來對東方文化崇仰的威爾森,如何透過京劇的寫意美學,打造東方版的《歐蘭朵》?本刊專訪魏海敏,談她與威爾森在排戲過程中的跨文化交流和衝擊,以及如何共同激盪出,融合京劇元素與意象劇場的獨特表演美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版《歐蘭朵》 編劇自述
在燈光設計框架裡編劇的奇特經驗
導演希望基本上按照德法版的舞台燈光設計,因此劇本結構先被框住了,甚至某些段落的演出時間也必須以德法版燈光為參考。我經常在夾縫裡反覆掙扎,只為想在框架裡把我讀小說的體會以戲曲文字表達出來。不過,面對「跨文化」這麼嚴肅的命題,當然也不能對文字錙銖計較,我抱著興奮心情敞開胸懷。最期待的是,魏海敏的「京劇身體」能被多多運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版《歐蘭朵》排練現場直擊
從每天一朵玫瑰花開始的「創造性破壞」
威爾森的執導方式與工作習慣,不但與東方不同,也和一般西方劇場的製作過程有很大的差異,使得排戲過程中有很多困難。不少西方演員在接受他的形式化指導時,也會渾身不舒服不過威爾森其實非常尊重魏海敏,他每天早上到現場時,都會送一朵玫瑰給魏海敏,並用擁抱來表達他的鼓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異國舞者巴黎驚艷 獨舞展演創新風景
巴黎上個月間,幾支獨舞作品構成的舞蹈風景,可看到以現代舞蹈語彙表現傳統文化、包容古典舞蹈形式、又大量援用舞台元素製造戲劇效果等舞作,分別是森山開次(Kaiji Moriyama)、香塔拉(Shantala Shivalingappa)、和葛瑞可(Emio Greco)的葛瑞可PC舞團(聯合創作人Pieter C. Scholten名字縮寫)。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對抗景氣冷颼颼 劇院聯手促銷求活
金融海嘯威力驚人,倫敦劇場界也難逃淹沒厄運!不少製作因賣座冷清被迫停演,再好的卡司也無法引客上門,為了求生存,各家劇院只好從「票價」下手,大幅降價刺激買氣,不但有四十五齣節目聯手推出優惠,票價十五鎊起跳,連《歌劇魅影》金牌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也破天荒推出家庭套票,讓一家四口進劇院一人只要六百多元台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國國家藝文獎 表演藝術獲獎多
美國國家藝文獎是最高榮譽的國家級藝術與人文成就獎,每年均邀全美相關領域代表提名人選,總統最後評選並宣佈獲獎名單,表揚對國家藝文創作、研究、發展、教育和推廣等等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組織。去年十一月四日是小布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決選該獎並頒發獎項,九組得獎者中,就有五項屬於表演藝術領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在古蹟中舞動生命關懷
由柏林美麗山區市政府所主辦的藝文活動「美麗山舞蹈之夜」,每年徵選舞蹈家參與演出,演出場地就在市政府裡的古蹟大廳「光庭」。雖然只有一夜的演出,市府仍大費周章地架設舞台、燈光與觀眾席,並負責全部的宣傳行政事宜,讓參與的藝術家能心無旁鶩地編創表演,且因場地的自由,讓觀眾能輕鬆地觀賞。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許芳宜主演Clytemnestra 葛蘭姆經典浴火重生
瑪莎.葛蘭姆舞團走過兩次重大的經營危機,終於在現任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的步步為營下,重回正軌,財務也獲得平衡與穩定發展。去年展開葛氏經典Clytemnestra的重建計畫,以紀念該舞的創作五十週年,並由台灣舞者、前葛蘭姆舞團首席許芳宜擔綱主角,去年九月的試演會即博得眾人喝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神呼喚,世界響應!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春心藝動 香江文化盛宴開
每年二月的香港藝術節,是凜凜寒冬中首檔迎春的藝術饗宴,今年雖然遭逢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但去年十月中展開的門票預售,卻是破紀錄地超過五成。新場地與頂尖藝術家、話題性製作,都是吸引觀眾仍願在景氣寒流中購票的原因。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潘詩韻,為大家預先介紹這次香港藝術節中不可錯過的多檔演出。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懷念編舞和即興創作教育家
陶樂斯.蕾可與台灣的不解緣
跨國際的舞蹈教育家陶樂斯.蕾可(Doris Rudko)於去年十月廿九日病逝,享受八十九歲。一生貢獻於舞蹈教育的她,所發展出來的「編舞和即興工作坊」橫跨美洲到歐洲和亞洲,影響了許多當代編舞家。蕾可曾於一九八五到八九年間來台,在皇冠舞蹈工作室及台北藝大舞蹈系任教,包括光環舞集藝術總監劉紹爐、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編舞家羅曼菲都曾受教於她,對台灣中生代的編舞家如何曉玫、劉淑英等均有影響。編舞家劉紹爐特撰此文,表達對這位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懷念。
-
藝壇動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英國現代劇場重量級劇作家、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於2008年12月24日因食道癌病逝倫敦家中,享年78歲。品特自2002年獲知罹癌,2005年時,品特就是因為身體不適,不克親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獎。 在逾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品特寫了超過三十部的戲劇,包括《生日宴會》、《看門人》、《回家》、《背叛》等,頒發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文學院形容,品特的作品,回歸了戲劇寫作的藝術形式:「品特使戲劇回歸到它的基本元素:一個封閉的空間和不可預知的對話。人們在這些對話裡受到彼此的控制,一切矯飾土崩瓦解。」除了是優秀的劇作家,品特也是演員、散文作家、劇場導演。他同時也是個人道主義者與反戰運動者,曾公開斥責美國總統布希出兵伊拉克,稱布希為「殺人犯」,稱英國首相布萊爾是「白痴」。(莊珮瑤) 編按:因本刊於12月底截稿後接獲此訊息,故特以本訊通知讀者,並將於下期雜誌【紀念大師】單元,與讀者共同回顧哈洛.品特的一生。 【台灣】 台北縣推出「兒童表演藝術節」巡迴演出 為縮短臺北縣城鄉差距,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文化藝術空間,臺北縣政府主辦了大型「兒童表演藝術節」活動;由台北縣文化局策劃,邀請紙風車劇團與十多個北縣藝術團體,從即日起展開五個月的免費下鄉巡迴演出。此次參與的團隊包含了蘋果兒童劇團、六藝劇團、大腳丫劇團、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逗點創意劇團、漢霖魔兒說唱團等。主辦單位並特地打造了一座七米高的城堡式舞台,表演之後,還可以讓孩子們爬上去玩溜滑梯,這座城堡舞台也將隨著團隊,輪流到廿九鄉鎮市登場。詳情請電02-29603456轉4588/0937273743。(莊珮瑤) 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研討會徵求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將於今年上半年舉辦第六屆跨界對談研討會,主題定為「表演藝術研究」,探討國內外表演藝術理論與實務之多樣性。研討會議題包含表演藝術跨
-
專題
表演、美食自己來 感恩祈願「藝」整年
經濟不景氣,尾牙怎麼過?其實,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團體是沒有尾牙的,頂多自掏腰包聚聚餐;少數舉辦尾牙餐會的團體,也是將自家的資源長處發揮盡致,要表演自己來,要美食自己做,充分展現表演團隊平日的DIY手動及創意精神。現在就讓我們搶先一步,看看表演團體們的鼠年尾牙,大家如何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