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驫舞劇場的《骨》,作品重返「舞蹈」,在澎葉生設計的無調性的聲部中,與舞台、燈光、乃至服裝設計,共同構築出一個化外的情境,細細來玩味「骨」這個主題。(許斌 攝)
其他分類 新藝見/2008表演藝術年度觀察報告

新人新舞台 綻放繽紛創意

二○○八是令人欣喜的一年,繼去年新人的出現以後,今年,這一股勢力似乎已銳不可擋,周邊影響已然成形。如此在新人自信上的鼓舞,加上也首度出現、遽增了許多以前未有的創作發表平台,使得今年新人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繽紛,是令人興奮的一年,未來可期!

二○○八是令人欣喜的一年,繼去年新人的出現以後,今年,這一股勢力似乎已銳不可擋,周邊影響已然成形。如此在新人自信上的鼓舞,加上也首度出現、遽增了許多以前未有的創作發表平台,使得今年新人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繽紛,是令人興奮的一年,未來可期!

放眼去年備受矚目的驫舞舞劇場繼獲得大獎之後,二○○八年推出了一個意外相對沈潛的新作《骨》。作品重返「舞蹈」這件事,在法國聲音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設計的無調性的聲部中,與舞台、燈光、乃至服裝設計,共同構築出一個化外的情境,細細玩味「骨」這個主題,及其衍生出的趣味。驫舞易受此間爭議的,是看似自我的隨性及結構。然撇開其創作上的自主性,他們在自我要求上不斷的精進與突破(二○○六的命題「樓梯」、去年的表演形式,乃至今年純以概念更推進一步的嘗試……)、品味上的堅持與藝術裡的質地,還是足以令他們達到一個“trend setter”(潮流建立者)的地位,再證了主事者的眼光不凡。驫舞的主要成員,這一年裡也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各自深耕著:黃翊在國美館發表了四年計畫《Spin—轉》第二年的成果,這是一個結合舞蹈與科技影像裝置的作品,探討旋轉機械手臂之下鏡頭與舞蹈的互動關係,完成之後,將以論述、文件、裝置、現場表演形式作展出。

驫舞的成員另一特色,即在深具思考性。另一重要成員周書毅,這一年更是創作力驚人,總共六齣長度、編制不一的新作,有著如視覺藝術嚴謹周全的概念和精緻的視覺執行水準,年初在國際藝術村發表的《看得見的城市,人 充滿空氣》,是在本身美學上的揭彰總結,個人認為是至今他表現最成熟的作品。而後在「漢字寓言」匯演裡的獨舞《讓》,又反映了《月亮上的人——安徒生》之後轉向內裡的巨大心情轉折;年底於台藝大秋季公演「不合時宜」發表的《離》,則充分展現了勇於面對自我、深思後再出發的一番整理,其間的一路轉折令旁觀者動容。陳武康也與蘇威嘉——和鄭宗龍、周書毅一樣——以低限(minimal)主義的音樂挑戰自己,在「不合時宜」裡以史帝夫.賴克(Steve Reich)的音樂編了齣《CONSOLE》,成果不俗。低限主義音樂似乎和巴赫一樣,是此間新進編舞家必選的邁向自我成熟之路。陳武康也和葉名樺合編了一支《Dimmer》,發表於兩廳院的「台灣舞蹈煉金篇」,小而美,流暢基調掌握完整,舞蹈難度也高,是他們另闢發表蹊徑的努力。

閃耀新星躍上舞台,引領新進一同跨步

這樣閃耀的新星自然也為先進們賞識、網羅,鄭宗龍為二○○八「春鬥」編了齣以Terry Riley音樂為本的《變》,黃翊衍生自學校時期與服裝設計楊妤德合作的作品編了以動作帶動聲音的《身.音》,兩人也將於二○○九二度為雲門2所延攬。周書毅也將闖蕩舞壇多年的獨立編舞心得與新進分享,《城市》一舞合作過的舞者二○○八年紛紛走向發表,周書毅從給意見、到掛「概念指導」不一而足參與,其中有田孝慈的兩檔作品,一是與賴韋君於「煉金篇」發表《In》,二是與李尹櫻於「新人新視野」發表的《凝滯》。前者動作元素稍有周書毅的影子,然表現出更沈著的氣質、與敘說有味的個人風格,是值得觀察的作者!《凝滯》有著周書毅較直接的介入,概念掌握明確,無論舞台設計或舞作發展上,都反映著新人少有的精準、自制。另一同於「新視野」發表的楊乃璇、林祐如、廖苡晴的《27,28,29》,有著視覺藝術界張耿豪、張耿華兄弟跨刀相助視覺部分,然華麗開心的場面、悲傷戲謔的氣氛、繁複中不忘緊抓核心訊息的自覺,仍令人遙想起周的《1875》。

黃懷德在「煉金篇」首度發表、而後在台藝大二度演出的《宅男》,有著驫舞類似全男舞者的前提,於簡約舞台元素之下盡情展示著高超舞蹈技藝的企圖,如此的自信,以前較少得見,然相較之下,仍缺乏全面的舞台元素考量,與進一步內容上的思考。姚淑芬策劃的「20,30,40之夢的進行曲」中二十歲年齡層的許倩瑜、陳貝瑜、陳維寧的作品《追逐夢中的堆築》有著很好的原創概念,然三個大女生在舞作進行三分之二盡情玩開之後,表演盡都散掉,未能掌握好「表演」與「創作態度」間微妙的差異分寸,都是新人常見、靜待磨練的問題點。

發表平台為新人鋪路,先行者亦陸續出手

躍躍欲試的自由空氣刺激著人們:劇場界林人中策劃的新人聯演「漢字寓言」,為舞蹈界兩位工作者周書毅、董怡芬提供了難得的發表單一獨舞的機會。另首度舉辦的台北藝穗節,大概則是此波催生舞壇新人助力中最極端的例子了!在這樣青嫩萬般皆可的發表場域裡,我們或許可在從學院出來的青年作品裡,看到時下正夯的表演形式和思潮,《時舞餓食》和《原點》恐怕便是這樣的作品,結合劇場與舞蹈的元素,新穎、自由,概念性極強,與生活緊密連結。另還看到難有在台北售票發表機會但訓練有素的舞蹈創作人的作品:如朱蔚庭的《海龜的熱潮》,與蔡佳君的《出走》,都是極具演出成熟度的作品。或見優異的舞者的盡情之舞,如王珮君的《重軌道》,在在是令人興奮的新發現!這一代年輕人努力嘗試著各種可能,有看待人生世事不同的觀點,尤其是生活題材的作品,及與生活有關面向的探討。不必厚重沉重、悲苦,值得玩味與期待。

年輕新人之外,舞壇深耕一段時間的先行者也頗有出手:屢有發表的林文中終於在台創團發表《小》,拉芳二度創團發表《37 Arts》,伍錦濤也創立流浪舞蹈劇場,推出《野草》狠命一搏,都是準備大有作為的表現!即便林懷民,也小試身手,藉著雲門2的平台,發表了與雲門調性完全不同的《鳥之歌》。楊桂娟以她晶瑩輕透的週年寓言作品《微笑》令我們驚異,吳義芳以邀外界編導的獨舞方式慶祝四十五歲,王維銘獨具風味的獨舞出現了開展的姿態,劉鳳學的新古典舞團也以「E念之間」,古名伸與影舞集以《隨之變/風花雪月》,就舞蹈與電腦科技如何互相帶動、補強,作出探究,目前仍在實驗階段中。

最值得稱道的,應是在這樣一片求新求變的熱潮之中,有機會再看到了鮮少在舞台上得以呈現的早年舞蹈先進的作品及台上身影,「台灣舞蹈回顧篇」向李彩娥、姚明麗、游好彥這三位平日極少公開露面但樹人無數的前輩的致敬,是一檔製作精良的感人回顧,讓後進們,有許多的感動和啟發。

舞團回歸「小」製作,成績令人欣喜

這一年中來訪的國外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Christian Rizzo)、楊春江,與旅外的賴翠霜及吳俊憲Double C舞團,以優異的作品為國內舞壇帶來了良性的刺激;相對,平日犀利又持續保持創作的本地創作人,今年則好似碰到了瓶頸難有令人驚豔的表現:如孫梲泰、三十舞蹈劇場、魏光慶、台北越界。姚淑芬今年無個人發表,林向秀也暫別台灣。其實有些知名舞團近年創作力時而衰退,令人憂心,二○○八卻令人眼睛一亮,如舞蹈空間的兩檔製作,台北首督芭蕾亦然,可說近來表現最亮眼的作品之一,但這些都是邀請「客席編舞家」來台合作的結果,且回歸到小劇場表演。二○○八精采有創意的作品許多都是小劇場的演出或小成本製作,加上年輕創作者出線,給人欣喜和希望。其實小的更難,難在製作條件低,難在近距離和觀眾互動、鉅細靡遺盡收眼底。台灣舞蹈界是否可打破大舞台的迷思,在小劇場的表演也找到另一個春天呢?或者也是一個可以思考的面向。

二○○九年會是個什麼樣?讓我們引頸翹首、拭目以待!

志工真心話&答客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