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新訊
西班牙與波士尼亞的愛情樂音
當熱情的西班牙遇到豪放的巴爾幹風情時,不是動搖天地的壯烈,而是繞樑的美妙樂音。卡瓦緹娜二重奏的成員為來自波士尼亞的吉他演奏家阿薩巴吉契與西班牙籍的長笛家莫林內爾,這對夫妻檔二重奏自從於一九九六年贏得鹿特丹青年音樂家大賽之後,世界各地的邀約便不斷湧來,優異的演出更讓許多作曲家為其量身打造作品。 這次來台,卡瓦緹娜帶來前南斯拉夫作曲家塔狄契(Miroslav Tadic)的《四首馬其頓傳統曲調》,這位作曲家對台灣觀眾而言或許十分陌生,但塔狄契橫跨搖滾、新世紀與世界音樂的曲風,相信會讓初識塔狄契的愛樂者驚艷。另外,卡瓦緹娜拿手的皮亞佐拉,相當然爾也在這次的曲目中,演奏的是由阿薩德(Sergio Assad)為卡瓦緹娜改編的《四季》。 (林芳宜)
-
歐洲人文筆記
回到台北
這個城市以柔情呼喚我。我從來不曾像現在如此感受到那樣的情感。城市依然如故,像一個醜陋的情人,不知如何裝扮自己,總是被人蜚短流長,但是這個城市以溫柔的眼神看我。我並非異鄉人,我也不會在這城裡感覺自己被遺棄,不會,不會了
-
演員的庫藏記憶 打綁腿的中國軍vs.帶刺刀的日本軍(下)
戰場上,不是每一個傷口都值得驕傲
橋的兩邊,靜了十幾分鐘,日軍又從夜幕中嘶嚎著衝過來,這一次是零散開來,衝得更快,衝到一定距離,中國軍依舊機槍點放,日軍又死了一片,迅速地退回對岸。那一個晚上,就沒有再攻了。其實,日軍聽到中國軍隊只有機槍,而且都是點放,心裡大概已經知道,這回是踢到鐵板了。
-
戲劇 《喬家大院》的源頭 黃土高原文化商機的起點
郭台銘引進《立秋》 舞台體驗「晉商熱」
中央電視台今年的連續劇《喬家大院》,在海峽兩岸掀起一股「晉商熱」,也是新一代晉商看準文化創意背後的商機,有意識地在傳統「煤炭山西」觀念上操作出「文化山西」新印象。祖籍山西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特別引進《喬家大院》的靈感來源、由山西省話劇院製作的舞台劇《立秋》來台演出,讓台灣人從舞台上體驗「晉商」的盛衰傳奇。
-
戲劇 第一齣以政治人物入戲的台灣音樂劇
《宋美齡》 定格回眸一世紀的風華
編劇楊忠衡說,他不選擇批判或者歌頌的角度,而是還原一般人對政治人物的想像,短短三小時演出中,將呈現蔣宋兩人橫跨三個世紀的重要生命場景。導演王友輝將用三次重要的抉擇來刻劃宋美齡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也道盡她的人生。全劇運用大量定格凝塑畫面,投影與場景並陳,更像是歷史的一個回眸映影。
-
戲劇 用那卡西歌聲 唱出布萊希特的革命精神
差事劇團十年 《敗金歌劇》戲謔台灣亂象
在這個價值混亂、道德淪陷,「有料可爆、有利可圖」的時代,布萊希特的劇作《三便士歌劇》啟發了鍾喬,延伸出諷喻金錢社會、政治貪腐的《敗金歌劇》。本劇以喧騰一時的「高捷事件」為本,特別請來音樂人鄭捷任及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擔任歌曲創作,以濃厚台式曲風,唱出布萊希特的革命理想。
-
舞蹈 林秀偉「新母性」 延展世界之愛
太古踏舞團《五色羅盤II》
一九九○年,林秀偉經歷懷孕的水腫、發脹與高溫後產下一女,三個月後以新的母性身體挑戰獨舞《五色羅盤》;十六年後的《五色羅盤Ⅱ》,林秀偉交棒給年輕舞者王若湄擔綱,不同的是,林秀偉標舉出「新母性」:「《五色羅盤》是母親孕育生命的歷程,如今,是超越局限、擴大範圍的愛。」
-
音樂 歡唱101年 NSO跨年輕歌劇
雷哈爾《風流寡婦》 帶來「一夜風流」
《風流寡婦》從首演起,至雷哈爾去世止,四十三年間總共上演超過三十萬次,並被拍成多個電影版本;其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有趣的劇本以外,雷哈爾以快活動聽的歌曲貫穿全劇,也是吸引觀眾的主因。
-
舞蹈先修班Beginners’ Class
關於芭蕾的天才十問
芭蕾這麼優雅,它一開始就是在宮廷發展的嗎? 跳芭蕾一定要穿硬鞋,還有翹翹的超短迷你裙嗎? 我們都知道《天鵝湖》、《胡桃鉗》,但除了優美的音樂與有趣的劇情外,我們還能怎麼欣賞芭蕾之美? 這個月剛好俄羅斯超級芭蕾天團聖彼得堡的基洛夫芭蕾舞團二度訪台,想必又會掀起一股「芭蕾瘋」!我們特地邀請耕耘芭蕾多年的台北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吳素芬,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引領為芭蕾迷醉的你,一窺芭蕾的前世今生。
-
藝號人物 People 給我戲演,其他免談!
劇場痴人 魅力女優—安娜.蒂斯摩
「我在劇場裡所呈現的,是現實人生中我不會去做的。在這裡面,只有我自己的堅持。」舞台下極其羞澀瘦弱的安娜.蒂斯摩(Anne Tismer),上了舞台後卻爆發力十足,有如巨人。十月由她領銜演出的《點歌時間》與《玩偶之家娜拉》,迷倒了一拖拉庫的觀眾,說不定,她已經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有資格在台灣組織劇迷會的歐洲劇場演員。 與她攜手創作娜拉奇蹟的導演歐斯特麥耶形容安娜‧蒂斯摩是個有劇場依存症的演員,對劇場藝術有絕對的渴求,舞台上的她所跟隨的,是只存在她雙眼的那道光,觀眾的反應與其他事務都不會打擾或影響她的演出。劇場是她的烏托邦,在兩廳院十月的德國狂潮系列節目中,她與她的烏托邦震懾了全場的觀眾,在本篇專訪中,她將打開烏托邦的大門,讓喜愛她的台灣觀眾一探內中風景。
-
藝號人物 People 聲音之外,渴望跨界的叛逆
走出錄音室,看見黑暗之光—雷光夏
她那低沉富有磁性、溫潤回甘的聲音,對很多來人來說,具備如美女般、難以抵抗的獨特吸引力。雷光夏說:「很多人聽我的聲音,以為我是那種喝著左岸咖啡、每天聽古典樂的文藝女生,但是其實我愛喝可樂,對搖滾、噪音聲響等另類音樂更感興趣。」自認骨子裡充滿叛逆因子的她,選擇走出錄音間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互動創作,或許「跨界」,算是她生命中少數的冒險之一,也滿足了她內心渴望的小小叛逆。
-
藝號人物 People
夾子小應 一手夾起娛樂與批判
不是憤怒的搖滾吶喊,也不是膚淺的低級趣味,夾子小應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意涵,用無厘頭搞笑的歌詞把台灣各種社會現象嘲諷一番,在傳統地下樂團的演唱形式中,玩出獨一無二的表演風格。
-
音樂
音樂達陣,期待「總體劇場」!
《指環》在拜魯特首演一百卅年後,感謝NSO的努力,台灣終於首次在現場聽到了《指環》的音樂,展現出年輕一代音樂工作者的音樂能力,可惜只演一次。盼望不必再等一百卅年,不僅能常態性地聽到《指環》,還能在台灣的歌劇舞台上,看到《指環》「總體藝術」式的演出。
-
音樂
未老寶刀,帶出正港德奧音色
張大勝對狄爾這位主人翁得意洋洋的種種戲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樂團絃樂組在追求少女樂段所奏出撒嬌似的音質相當可喜,斷頭台場景的爆棚動態極為洶湧澎湃。更重要者,其詮釋充分展現出正統德國禁慾式的幽默,而非輕浮的嬉鬧。
-
舞蹈
以「空洞」作為對歷史的敍述
莎夏.瓦茲對「雙人舞」幾乎是在抱起、放下的反覆之間造成了一種疲憊的空虛感,我們就漸漸可以閱讀到身體的詩意隱喩在《肉體》的舞作中,既是以當代藝術的空洞話語作為書寫的策略,同時也建構了對歷史記憶的再現行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典新解讀
暴與義、酒與肉、男與女
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號稱是聚義梁山泊,替天行道,然而他們的所做所為卻是遊走於義的邊緣,讓義字在水滸一書裡不斷「易容」演出脫軌的義?水滸英雄們越是誇張地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對於底層的聽眾與讀者越具吸引力?好漢不但不能尋芳訪柳,最好連家庭都不要有;如此才能無後顧之憂的闖蕩事業,最多采多姿的英雄都是單身漢?且看現代說書人黃醒醒,如何從「暴與義」、「酒與肉」、「男與女」三種角度,解讀水滸!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典新解讀-女性視角下的《水滸傳》
淫婦之死,造就男人的正義?!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被逼上梁山、重義豪爽的形象固然深植人心,但細細讀來,卻讓人發現其中不但殺氣騰騰、血腥刺鼻,而且不少好漢之所以起而造反,追根結柢竟是跟身邊那個「淫婦」之死有關俗話說:「每個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個偉大的女人。」萬萬沒想到,這個偉大的女人除了賢妻良母,也可以是淫蕩的婦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
你是「男人」嗎?
從男性角度出發使《水滸傳》成為中國(男)人的心頭好書,連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也儼然是《水滸》的再創作。我從「男性中心」的《水滸》前提抽出一條可供戲劇發展的脈絡:「男人是什麼?」,再以(中國)男人的四大慾望「酒、色、財、氣」來詮釋它們在《水滸》中如何發揮影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當梁山泊英雄遇到變色龍林奕華
反英雄 上梁山 水滸男兒的矛盾激戰
舞台劇《水滸傳》,將展演三大主題:男人的社會壓迫,男人心中的矛盾,及男人之間的義氣。在《水滸傳》中,他正中切入「男人要什麼」。男人所受的壓迫總是來自於權力階層體制對男性身分地位與功成名就的迫力,及男性的「不能失敗」。飾演水滸角色的九個男人,不論階級高低,都在承受壓迫,焦慮與挫折充塞其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無父的年代,林奕華劇作中的「父」情結
父親,為「殺父」而存在?!
從「父親功能」這個精神分析的關鍵看來,林奕華的創作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過對於「男性」的思考。從《愛的教育》系列通過對教育制度的嘲諷質疑,敷演出社會作為「父親」的「醜怪形構」;到「東宮西宮」系列諷刺香港特首的「父親」形象;到《包法利夫人們》點出「市場」這個「絕對父親」的無堅不摧。林奕華劇中的「父親」無所不在,因為「殺父」是林氏劇場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