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以永恆姿態浴在時間流動
即使他的速度與其他樂手有所齟齬,卻平添即興的逸趣與刺激。這種馬戲團式的炫技是凡格羅夫演出風格的一部分,他說不上高挑的身材,略微蓬鬆的長褲,有點滑稽的臉孔,如果加上一頂帽子和一撮鬍子,活脫就是個卓別林。
-
音樂
醇音沉甕.五十彌新
雅納傑克弦樂組曲中的阿勒曼舞曲,省略了低音聲部後,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與中提琴的聲音,迴盪在音樂廳的偌大空間忽然變得如此地清新動聽,尤其他們非常善於運用空間所營造的色澤,讓具舞蹈形式的節奏更為流暢優美。
-
戲曲
三把刀如何切道家常菜?
縱觀《菜刀柴刀剃頭刀》全劇的情節發展,並無強烈的戲劇衝突,既非宮闈中的權力鬥爭,也無族群間的利益衝突,所以,如何將這一鄕土淺俗的題材真正做到「雅俗共賞」,如何在平淡中表現出真滋味,這對於導演來說,或許真的是另一種挑戰。
-
戲曲
追求無解的人性牌匾
《榮華富貴》這樣的劇作,比起傳統古冊戲新編的作品,思想深度無疑是深層多了。只不過,突破表述、深掘意識的作品,一般歌仔戲觀衆與表演者是否能適應,還有待測試。
-
戲曲
流眄大唐風致的爛漫輝煌
平心而論,《貞觀盛事》延續了上海京劇院如《盤絲洞》等新編京劇的海派風格,以流暢緊湊的文本敘事,熱鬧繽紛的歌舞排場,寫實華麗的場景砌末,將戲齣搬演得通俗活潑,具有著強烈的觀賞性與娛樂感。只是難免會讓人對照起陳亞先所編寫的《唐太宗與魏徵》,其所擷取的情節事件,似乎更深刻地展現了角色情節的發展演化。
-
舞蹈
城市底下的身體演繹
黎美光的隨意、楊惠美的頹廢、布萊特的毀滅、小澤剛的禪味,四支舞作呈現四種氣質,也凸顯了舞蹈在身體訓練的要求與多元創意之間的拉踞。
-
舞蹈
舞蹈新生代的一面魔鏡
《宓若思》這面鏡子,照映出三十出頭的台灣女性編舞者的内在風景,也微妙地「反映」了編創者的師承、劇場經驗及受西方影響的「影子」。
-
戲劇
失落的荒謬感
關於《等待狗頭》的問題,或許並不在於導演或演員是否掌握了文本的關鍵細節,而在於這個時代社會的急躁冒進,讓我們失去了感受荒謬的能力。
-
戲劇
時間,淹沒在肢體與意象之間
畫面屢經轉換,卻未釋放出更多訊息,意象豐富,卻未能累積層次或張力,《時》劇既要處理抽象的時間命題,更要處理觀衆的閱讀心理時間,如何利用意象漸漸累積心理印象,讓這兩種時間在劇場内遇合、一起呼吸,或許是本劇最困難的挑戰。
-
戲劇
別著一朵紅花的卡爾維諾
魏瑛娟過去縱然標舉自己的美學品味與姿態,仍能表達出她對人物、社會的觀感與情感,作品中的冷靜反省與抒情關懷讓人難忘。但是時至今日,在劇場中要表達的東西還不成系統、動作與構圖陷入重複的模式,徒然留下姿態與眼神,顯得有些荒涼。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肢體與文字之間遊戲
無論文學或戲劇,文字(肢體)語彙的運用,總是由博轉約,先求其多、其巧,然後不停刪減、修改、節制,而後才能純粹潔淨。「一部戲就是一場遊戲」是布魯克的名言,既然大家都玩得這麼高興,那麼,可計量的得失成敗或許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
回想與回響 Echo
「日本梁家輝」的美臀
「東京 鷹」拋棄精雕細琢的傳統日本舞台美學,遊走於通俗劇場與舞台表演的模糊界限,表演的元素豐富而多元,在笑料之外,不忘呈現陽剛的肢體表現,引起本地觀衆的共鳴。
-
回想與回響 Echo
命運的星空
她的美聲是璀璨的星空,她還要從星空中讀出命運。而她的穿透力,她對音樂與詞意的敏感,才是第一流歌唱家的品質之所在。
-
回想與回響 Echo
最有為的總監,最艱困的時局
簡文彬「親民」的企圖心也表現在他的推廣動作上,每遇冷僻曲目,一定不厭其煩在演奏前親自講解。他的解說率直、草根味濃,像在擔仔麵攤與朋友開講聊天,用詞時而令人會心一笑,有時也令人錯愕。持平而論,平易近人是好的,但是講詞沒有審慎預備則未必是好的。
-
回想與回響 Echo
怎一個「理」字了得?
台灣和大陸,哪一邊更重視歌仔戲?哪一邊更努力發展歌仔戲?中國大陸五〇年代的「戲改」,救活了瀕臨危亡的歌仔戲,然而「大鍋飯、鐵飯碗」的體制有其弊病,這也是事實。過去台灣文化主管部門對歌仔戲雖然談不上「重視」,但從八〇年代初開始,卻成了台灣各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一門「顯學」。
-
法國
孑然面對生命的終點
英年早逝的法國當代劇作家拉高斯,直到身後才真正開始受到重視。死亡、孤獨、旅程、返鄕是縈繞拉高斯作品的幾個重要主題,其劇本獨到之處,在於如詩句般清澈、晶瑩的對白,以及反覆再三的語言結構,極易上口,高聲朗讀有蠱惑的效果,抒情之際,又緩緩分泌細緻、不易言表的思緒與複雜情感。
-
德國
戲劇必須是傷痛的
施列夫以極度誇張演員身體與聲音的方式來刻劃痛苦,揭露人生真實的醜陋及殘酷;毫不留情的殘暴場面,更常常超過人所能忍受的極限,奪門而出的觀衆比比皆是。
-
里程碑 Milestone
昔人今已遠,典型在夙昔
胡少安是傳統京劇全盛期的代稱,周正榮的精神風貌是新舊世代交替間對藝術的堅持,兩人各自站在不同的文化思潮轉折點上,彰顯著各自的意義。年輕一輩的高蕙蘭,則在台灣文化變遷的程途上留下了深刻印記,見證了台灣京劇自家的氣質。
-
里程碑 Milestone
劇場.音樂劇場.喜歌劇院
費森斯坦清楚地認知到,劇場的生命就在舞台上,在正式的幕啓至幕落的那段時間裡,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劇場生命,不會被重覆,所有的準備就是為了追求那相當短暫、獨一無二的完美,這就是所有「劇場人」的宿命。
-
炫技的傳承
被引向毀滅的天才?
「當他欲製造出整個交響樂團的聲響時,他的兩手和手指都只在琴鍵上平靜地移動著,從不敲打;所有的時刻都是柔潤與豐沃佔著優勢,他一定擁有了不得的肌肉力量,讓他能夠隨著意願掌握一切。」Johannes Magendanz如此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