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立陶宛國家歌劇院
立陶宛國家劇團(Lithuanian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 Theatre)成立於一九二〇年,是該國成立最早、享有高度國際讚譽的歌劇院,不僅承襲了東歐歌劇院嚴謹訓練的傳統,也是個組織架構完備的表演團隊。至今演出過的戲碼琳琅滿目,像歌劇《茶花女》、《波希米亞人》、《卡門》、《塞維爾的理髮師》、《杜蘭朵公主》到《阿伊達》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感人作品,表演足跡更遍佈全世界各大藝術節,屢獲佳評及肯定,許多耳熟能詳的世界級歌劇團明星如Irena Milkeviciute、Sigute Stonyte、Inesa Linaburgyte、Vytautas Kurnickas、Vladas Bagdonas等,也都是出身自該劇院。此次演出令人期待,因爲這將是首次來台演出人數最多的表演藝術團體,其中包含獨唱家等十八人、交響樂團六十五人、合唱團七十人,以及舞台技術人員等共一百七十名,屆時觀衆將可一睹國際歌劇演出舞台的絢麗浩大。
-
戲劇
紙風車劇團
「銀河天馬」是紙風車自鼠年以來所製作的第七部生肖兒童劇,也是劇團成立十週年的重頭戲,劇中這匹馬又老又瘦,卻是男主角唐吉軻德最知心的好友。該劇編導李永豐說,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寫了兩版《唐吉軻德》 Don Quixote,「銀河天馬」則是自創的第三版本,劇中唐同樣帶著家僕桑丘挑戰風車,上天下地尋找夜明珠,不同的是舞台劇多了傳達夢幻騎士精神的眞實道具,從旋轉舞台、光影設計到各式各樣的大型偶,舞台上的演員可以真的天馬行空起來。 値得一提的是,像空飄氣球所展現的「四頭龍」、運用移動式的星河創造充滿科幻感的「時間之河」,以及結合多媒體星星燈等特殊舞台設計象徵美麗的銀河等,都是本劇將令人驚艷的奇幻經驗。
-
戲曲
新編京劇《閻羅夢》
頂著思維京劇的頭銜,儼然像電影《回到未來》中穿越時空的故事情節,《閻羅夢》企圖重新詮釋中國歷史,演繹人生長河的輪迴與無奈。本劇的素材起始於《三國志》楔子「三國因」,屬於舊瓶新裝的趣味創作,也是《曹操與楊修》編劇陳亞先從未搬上舞台的新作。劇中人物來去千餘年的時空、埸景變換也因此有著縱橫千萬里的離奇魔幻──有項羽、曹操、韓信等歷史人物現身,也有天宮、地獄兩相對照的舞台裝置,劇情撲朔詼諧、以古諷今,是一齣融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京劇作品。 這齣戲匯集了兩岸創作菁英,由國光當家全才老生唐文華主演,朱陸豪協力演出,舞台燈光設計由聶光炎執行,音樂由上海京劇院金國賢負責編腔,導演是國光演而優則導的李小平,本劇可望爲國內傳統戲曲注入新鮮觀感。
-
表演視界
吳義芳排練《行草》
-
親子
蘋果兒童劇團《勇闖黑森林》
這是一個勵志冒險的兒童歌舞劇,敘述一群螞蟻因生存環境遭受殺蟲劑的污染,生活備受煎熬,因此想要去尋找一個傳說中的 夢幻天堂,然而「天堂」究竟存不存在呢?在這趟尋找的旅程中,觀衆將見證螞蟻和瓢蟲、毛毛蟲之間的友誼,以及黑森林中來自大鳥、蜘蛛的攻擊危機,在任務完成前,友誼與追求理想的信念面對了嚴苛的挑戰,如何克服困難、走出生命的陰霾,將是劇中耐人尋味的人生課題。 除了造型栩栩如生的昆蟲,本劇還特別編寫了〈螞蟻之歌〉、〈一起去冒險〉、〈黑壓壓的森林〉等輕快讓人朗朗上口的歌曲探索的主題也從勇氣、堅持,透過一隻天生殘缺的小蜘蛛如何克服只有六隻腳的自卑心態,延伸至特殊教育的範疇,而劇情則刻意摒除兒童劇裡善惡分明的意識形態,以更客觀的觀點來呈現思考的脈絡。
-
專欄 Columns
國立京劇團與保存傳統
京劇老化的關鍵出在劇本的情感思想和時代脫節,如果不利用豐美的形式創作出呈現當代觀點的新戲,僵化是必然的。近期新戲雖未必成功,但不能因此走回頭路。傳統當然要保存,傳統在哪裡?就在京劇演員唱念做打揚袂轉身顧盼之間,而創作卻是維繫任何一項藝術的不二法門。
-
專欄 Columns
保存弱勢傳統藝術的文明生態
台灣的傳統藝術似乎也可以放在人類共同文明續存問題的角度上重新思考。保存某些項目不能純以劇種強弱資源思考,對一些日漸稀微的藝術生態,是不是 可以照顧其原生生態,鼓勵社區、部落、民間子弟繼續學習?是不是可能緩和推動保存正當性的焦慮,並且另覓生機,保其不絶如縷,空谷傳音?
-
專題
看天吃飯、求雨灌溉
近幾年,我們會偶爾聽見中央氣象局預報說,來自大陸内地的「沙塵暴」,即將隨著大陸冷高壓南下而瀰漫台灣上空,讓我們連走在馬路上呼吸都會開始擔憂;埋首耕耘台灣各個表演藝術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飯、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動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藝術的培育規畫上,有何具體的政策、建樹與實際成效昵?
-
專題
中生代的焦慮與觀察
不論戲劇、舞蹈、音樂或傳統戲曲的創作中堅者,對當前客觀環境的惡劣,都有同樣的感慨與擔憂;他們分別站在不同的崗位上,看護著下一批尚未立足的年輕世代,懷著不同的焦慮與期許,等候新人來取代他們的角色。
-
專題
為新生代喝采!
他們的共同特色都是練就了一套適應環境的本領,不管是出身戲劇、舞蹈、音樂或傳統戲曲的領域。有的幸運兒因為師長前輩特別拉了一把,從而確立自己的志向,當然也懂得飲水思源;有的人卻在環境的競爭條件下,耐心等候自己最閃亮的一刻,從容地接受台底下的掌聲!
-
音樂
台風閒散自在,音樂精準有力
BBS的台風是有點鬆散的,三三兩兩地出場,略顯漫不經心的謝幕,散發出的氣質與其說是舞台演奏家,倒不如說更像學院裡的教授。外在舞台細節雖不修邊幅,但在音樂的表現上卻精準得無以復加,十二名團員好似心意相通,樂句的起承轉合絲絲入扣,不用誇張的動作或游移的眼神來謀求演奏的共識。
-
音樂
德弗乍克也會黯然神傷
下半場的德弗乍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指揮幾乎不處理樂句細節,雖有點無為而治的氣槪,然而樂手表現卻是平板的,毫無德弗乍克音樂中的溫暖人性。不禁令人懷疑,難道他們對自己的「國樂」已經掉以輕心,以致將來有賴「禮失求諸野」了 ?
-
音樂
回憶的盡頭,僅存的浪漫
表演的舞台,有時就像是羅馬競技場。台下的人在想什麼,喜不喜歡他們的演出,是否有專心聆聽,站在台上的演奏者絕對一清二楚。在第一首之後,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希利雅的團長臉上原先帶著的自信,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苦惱與緊張!相反地,葛巴瑞克的神態,卻是越顯從容。
-
音樂
巧婦的無米之炊
當晚的演出,最吸引人之處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樂池中,人們不是在看歌劇,而是在聽歌劇──熟練且頗具權威的女指揮伊娃.米琪妮統馭著全場;樂團的每個聲部, 尤其是管樂器,時而融合無間,時而層次分明、起落有致地相互呼應。這種靈活、融洽的表現出自一個地方性的樂團,可說是相當難得。
-
戲曲
歌仔戲,別困擾我
蘭陽當初以「戲劇團」為名,其實已預留了一定的空間,如果不要像《杜》劇節目書所說的,以為「歌仔戲是宜蘭人的文化祖產」,給自己製造了莫須有「沉重」的責任和壓力,那麼,藝術總監黃春明不必受「名不符實」之責備,只要有創意,又能建立且持續一定的美學特色,儘可特立獨行,自由揮灑。
-
環球舞台
轉化傳統肉身,直探感官之舞
香卓里卡融合了婆羅多舞、瑜珈和卡拉里柏耶武術(kalarippayyat)等技巧,重新詮釋古典的傳統舞蹈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動作語彙。在她的作品中你會看到幾個獨特的特徵:如緊鎖的螺絲般的站立、幾何式的人體造形、繁複的手勢,以及男女舞者親密的姿勢。而也正是最後這一項特徵,讓香卓里卡的作品遭人議論。
-
環球舞台
歡樂中的絕對孤寂
馬塔拉將音樂劇與話劇巧妙地融合,形成獨樹一幟的音樂話劇,透過音樂片段的穿插,把情節分割及予以重新組合。馬塔拉的劇作少有直線式的情節發展,對話也總是極少,取而代之的是沉默與音樂。只有藉由音樂,深陷於孤寂與絶望的人物才得以縱情抒發。
-
環球舞台
維也納宮殿裡上演的南唐奢華
剛好落在每個角色交叉點的家妾紅珠,在劇裡幾乎不動,與韓熙載的對話貫穿全劇,然而兩人的視線卻完全不交集,幾乎是靜止的舞台跟懸掛在舞台右前方的螢幕上播放的影像,形成一股在黑暗中擴張的力量。
-
深度藝談
在腔聲中跨越文化鴻溝
電視的内容,影響了我們的感覺、思維、視覺,造就了另一個比較不真實的空間,是一種想像的空間,因為它總是讓我們覺得,太真實了。我希望用這種具有強烈現代工業感的東西, 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呼應出這段一千年前的人事糾紛,那段奢華。
-
劇場思考
誰的美麗境界?
自工業革命後,科學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但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科學工作的領域,科學的發展甚至可以改變人類的歷史。或許就是這兩點,使得我們對科學家的心靈世界及其影響力,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才有劇作家想以科學家作為角色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