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蘋果兒童劇團演出《星星王子》
蘋果兒童劇團推出的《星星王子》,表演形式結合戲劇、音樂、舞蹈、美術綜合呈現,包括輕快易懂的兒童歌曲、活潑熱鬧的舞蹈及華麗抽象的舞台佈景。 在一個小小的星球上,小哈哈和攻擊打瞌睡的火山爺爺、愛漂亮的玫瑰花過著快樂無比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玫瑰花卻不理小哈哈了。難過的小哈哈決定展開宇宙之旅,去尋找火山爺爺說的「眞誠」與「關心」。他走遍了宇宙,遇到喜歡命令的國王、盲目服從的子民、不求甚解的科學家和糊塗的老學究,但是這些星球上都沒有眞誠與關心。最後,小哈哈來到地球,可愛的狐狸和神秘的蛇,給了他很大的啓示。
-
即將上場
華燈兒童打撃樂春令營
華燈藝術表演坊爲了讓小孩有機會認識傳統文化,將舉辦「華燈兒童打擊樂春令營」,課程安排將從基礎的節奏感訓練開始,循序漸進的將基礎樂理,基本合奏,聽音練習及透過音樂欣賞將台灣本土鑼鼓樂(北管、宋江陣、醒獅等)及中國打擊樂(山西、絳州、安徽、舟山、潮州等地)對學員做介紹,希望能激發對傳統藝術的興趣。此次活動由謝十擔任講師,他曾任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團員、高雄市靑年國樂團打擊組長及台南市社敎館國樂打擊樂指導老師,現爲台南鄕韻民族樂團打擊樂指導老師。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吳思珊打擊獨奏會
一九九四年自法國學成歸國以來,打擊樂新秀吳思珊已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會。吳思珊於一九八七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修打擊樂,一九八八年加入朱宗慶打擊樂團。一九九二年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gion de Ru-eil Malmaison)進修,隨佳斯陳.席勒維斯特(Gast on Sylvestre)學習。在校期間,曾與俄籍丹尼索夫(Ed-is son Denisow)、法籍尙-皮耶.杜威(Jean-Pier-reDrouet)及希臘籍喬治.阿貝吉斯(Georges Aperghi-s)等作曲家共同硏討,促成了她在樂曲詮釋方面卓越的能力。一九九三年取得第一奬演奏文憑和卓越評賞奬演奏文憑。次年再獲卓越奬及精湛技藝奬。吳思珊現爲朱宗慶打擊樂團專任團員,並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及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音樂系。 打擊樂的演出結合戲劇的肢體語言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吳思珊在一九九七年的個人獨奏會─「連名字都沒有」首度嘗試戲劇音樂之後,此次推出的「聲音劇場──《綠房間》」將更加重戲劇的表演部分。《綠房間》是以一個人學習音樂的過程爲出發點,劇情中擷取了吳思珊童年、求學、戀愛、旅行的生活片段,串連成台上酸甜苦辣、喜樂哀愁的演出。戲劇的部分由國立藝術學院講師徐琬瑩編導,在音樂部分,除了由朱宗慶擔任藝術總監外,另有作曲家陳揚擔任創意指導。
-
即將上場
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
台北燈會歷年來都吸引了百萬人潮,已經成爲知名的台灣民俗活動。今年台北燈會即將邁入第十年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首度擴大舉辦「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演出以傳統戲曲爲主,節目包括有北管、南管、歌仔戲、崑曲、京劇、傀儡戲、燈影戲、布袋戲等劇種及台灣說唱(唸歌仔)、台語相聲(答嘴鼓)、曲藝、客家八音等流行於台灣地區的傳統戲曲及講唱藝術,內容則以應節的吉慶燈戲爲主。三月二日元宵節當天於下午三時半提早開鑼外,其餘三晚都是在晚上六時到十一時演出,全部節目共計二十場次,參加團體包括:國立國光劇團、漢唐樂府、華洲園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阿蓮錦飛鳳傀儡戲團、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員林大台員劉祥瑞掌中劇團、台北曲藝團、薪傳歌仔戲團、黃香蓮歌仔戲團等。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第十二屆畢業展「獨一舞二」
八十三學年度恢復獨立招生的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終於在今年產生了首批的應屆畢業生,並將推出五年來的成果─「獨一舞二」第十二屆畢業展演。全體畢業班同學將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整個製作,包括舞蹈創作、技巧呈現、舞台幕後工作和行政作業。此次製作邀請舞蹈家羅曼菲擔任藝術總監,燈光設計則由陳雨農、廖崇榮擔任,服裝設計也是劇場設計系的蔡虹吟、陳宜蒨等同學擔任,她們也將是劇場設計系的首屆畢業生。這是首次舞蹈系與劇場設計系共同合作的演出。
-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
一九九六年五月文建會曾主辦了「一九八六-一九九五台灣小劇場硏討會」,引起許多回想與討論;今年三月文建會再度舉辦「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並將由成功大學中文系承辦。 此次硏討會討論的重點將以社區劇場、兒童劇場及專業劇場爲主題,由各個學者及相關領域人士發表論文及舉辦座談。會場外並將展出各劇場活動紀錄,包括錄影帶、照片、服裝、燈光作品等資料;除此之外,還有戲劇展演活動,開放民衆觀賞。此次主辦單位並將錄製整個展覽活動與展演成果,以作爲往後成立「現代劇場資料中心」的基礎。 (本刊編輯 祁雅媚)
-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
睽違四年的國際偶戲節,歷經兩年多的曲折籌備,加上海內外汲取經驗的奔波,終於可以在一九九九年三月,於雲林縣這布袋戲的故鄕,隆重粉墨登場! 偶戲,可以說是最具普遍性與共通性的庶民藝術,在世界戲劇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章。由於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背景,逐漸成就了偶藝世界豐碩且多元的面貌。在世界村逐漸形成的二十世紀末,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爲各自在不同文化歷程下長成的偶戲藝術,創造了許多交流與撞擊,也因而產生了許多値得探究的議題。一九九九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除了依循前五屆的若干設計,將擴大深化活動內涵,邀請十九個國內外偶劇團共襄盛舉,更特別舉辦「國際偶戲學術硏討會」及「世界偶戲展」。 在「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中,邀請了來自三大洲的八個國外偶劇團,包括:有深富越南傳統文化特色的富多水木偶劇團、印度的傳統布袋戲劇團──那塔那凱拉里偶劇團(Pavakatha-kali Puppet Troupe of Natana Kair-ali)、獲國家指定爲「重要無形文化財」的日本淡路人形淨瑠璃館、融匯台灣布袋戲表演技巧及琉球地方文化特色的沖繩布袋戲劇團「風車」、爲成人觀衆演出女人心情故事的委內瑞拉拿庫劇團(Teatro Naku)、以戲劇來激發小朋友想像力的奧地利魔奇劇團(Mobiles Theater Fr Kinder)、致力於推廣偶戲和兒童藝術敎育的西班牙野伊達偶劇中心(Centre de Titelles de Lleida)以及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義大利龍偶劇團(Teatro del Drago)。並且與雲林縣立文化中心就國內偶戲生態與地緣考慮,也分別邀請國內十一個偶劇團參與演出,概括了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皮影戲與現代偶戲等層次。 在「國際偶戲學術硏討會」中,邀請了十九位世界各地與台灣的偶戲學者專家和偶戲劇場工作人員與會發表論文。多位長年鑽硏該國偶戲的學者,將依其所長,闡述個人對於該國偶戲的硏究觀察,期待首度在台灣召開的國際性偶戲硏討會中,藉由多元文化的接觸,爲台灣的偶藝世界注入活力與新意。 而由「台北偶戲博物館籌備處」規劃的「世界偶戲展」,除有靜態的世界偶戲文物展出外,亦將於現場安排動態的工作坊演出,希望藉由動態活動與靜態展出的配合,盡可能全面地呈顯出不同國家不同劇團的偶戲形貌、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用心
-
焦點
站在夢想與眞實的歌舞線上
一齣歌舞劇,沒有明星主角、沒有炫人的聲光效果,一個幾乎是空舞台的演出。這麼質樸的演出形式,竟在百老匯連演了十五年,賣點在那裡?答案是:這些舞者的個人生活故事,以及試演會高淘汰率營造的緊張與殘酷氣氛對比下,他們仍然勇於追求生活與演藝事業夢想的態度。
-
焦點
燃亮薪傳花燈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客家戲曲學院成立三年,老幹新枝首度粉墨同登國家劇院舞台,將於三月十二、十三、十四晚間上演《花燈姻緣》, 爲觀衆呈現客族曲藝的趣味、美感與傳薪成果。
-
焦點
自由的靈魂與厚重的傳統
一位音樂性格深沉、保守而常靠近傳統;另一位則充滿即興和易變的特色, 且能讓艱深的音樂化作具親和力的作品。一位個性強硬而內斂;一位則活潑開朗且形象鮮明,自然散發一種魅力。
-
台前幕後
十種景緻
仿宋元勾欄式的木質舞台,充滿一群跳躍的現代舞蹈精靈,「獨舞拾景」舞展分爲「上舞展」、「下舞展」兩階段呈現,不論在樓上或樓下,室內或戶外演出,皆考驗編舞者的創意。
-
台前幕後
來自高山與平地原住民的音樂對話
今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特地針對台灣原住民的音樂藝術保存計畫,委託國立藝術學院將這些冰冷的原住民音樂硏究轉化成「栩栩如生」的文化經驗,透過有系統的族群現場演出,希望讓大家認識台灣族群音樂並不是僵化了的同質性文化,而是共容共生的「並行文化」(cultural parallelism)。
-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
台前幕後
春暖戲狂
自「國立藝專」改制爲「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迄今已經五年了,期間有了些什麼新的自我期許與轉變,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重點。今年春天,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即將推出日夜間部的春季公演及畢業製作,値得大家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性,季里安回歸的荒原
季里安跨越了邊境,嘗試超越國家種族和藝術的藩離,他完全不在乎古典與現代的界限,因此他成爲一種典型,他所發現的解放,創造了新的開始,而他的名字已經是二十世紀舞蹈史上的一個無法磨滅的印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宏偉莊嚴到輕鬆簡約
《遊戲不再》、《情之所至》和《落凡天使》是季里安近期的作品,都是他「黑白系列」時期創作出的舞蹈,偏好採用突兀、尖銳,源自於日常生活動作的語彙入舞。他放下慣用的新浪漫派和維也納樂派樂曲,改用前衛作曲家的音樂編作舞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洲舞壇巨擘
藝術中有三種是運用人體作爲表達的工具,那就是舞蹈、唱歌和演戲,但只有舞蹈完全以肢體表現。我也視舞蹈爲接受自己的過程,當我跳舞,我就是藝術的世界,因爲我跳舞,我呈現自己,我自己就是藝術的世界。如果你能接受自己,那麼你就可以接受別人,因此聯結的過程就更簡單。──季里安
-
柏林
劇院舞團生存在柏林
以前柏林是一個舞蹈的重鎭,極有可爲性。現在的問題出於,劇院或舞團裡的總監與編舞家,在文化政策上卻無一席之地。尤其是財政危機時,每家裁員的結果是「非魚、也非肉」的窘狀,旣無法演舊作更遑論建立新劇目。
-
日本
動靜表裡間的身體說
在衆多「舞蹈+服裝」的藝壇佳話裡,康寧漢與川久保玲的友情作《本事》成爲全球舞壇焦點,《本事》不但嘗試重新定義身體和服裝的關係,更進一步加深舞蹈與服裝間難以分割的親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