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夢幻、蝶舞、小精靈莫斯科兒童芭蕾舞團
莫斯科兒童芭蕾舞團成立於一九七六年,團員共有四百多位,年齡在七歲至十五歲之間,目前與「莫斯科維奇古典芭蕾學校」建敎合作;爲培育新一代的年輕舞者,兒童進入該團後,必須學習古典芭蕾、民族舞蹈及現代舞三大主要課程。自建團以來,該團演出的舞碼超過六十部,該團並爲俄羅斯電視台「傑出藝術家」節目錄製一連串兒童靑少年的系列節目。
-
即將上場
魏樂富鋼琴獨奏會
魏樂富曾跟隨俄籍鋼琴家艾羅諾夫、美國鋼琴家葛拉夫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嫡傳弟子培烈姆特及德國名師凱默林等國際名家硏習琴藝,並曾受敎於兩位美國現代音樂作曲大師:約翰凱吉(John Cage)及艾里奧.卡特(Elliot Carter);魏樂富亦先後巡迴歐美及亞洲、南非各地演出;曾與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俄羅斯史維德洛夫斯克愛樂交響樂團、瑞士洛桑室內樂團、加拿大加爾各里愛樂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等樂團搭檔演出。除此外,也經常做室內樂及現代音樂之首演。此次音樂會將呈現的曲目包括有:史卡拉第的二首奏鳴曲、貝多芬降A大調奏鳴曲、韋伯的邀舞、蕭邦四首練習曲、降b小調奏鳴曲以及浦羅柯菲夫瞬間的幻影、魔鬼的誘惑等多首名曲。
-
即將上場
《舞想2001》舞蹈美學新型構
從小開始學舞至今,跳過民族舞、現代舞、芭蕾舞的樊潔兮,自一九八六年與先生柯錫杰深入中國西北的絲綢之路,認定「敦煌」就是她文化上的依歸,因此開始硏究敦煌壁畫,從傳統中創新,創造一系列富含中國文化傳統及新意的舞蹈新語彙,如過去充滿敦煌壁畫語彙的《舞出敦煌》、《有女飛天》。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樊潔兮所編的《舞想2001》─舞蹈美學新型構,充滿自傳意味,舞作共分四節:〈鄕土情懷的台灣〉主要是樊潔兮幼時習舞的情形,由國光劇校舞蹈科十三、十四歲的舞者擔任;〈東方詩情的日本〉是關於樊潔兮前往日本學芭蕾時的情景,舞者皆具備中國傳統京劇的底子;〈西方活力的紐約〉敘述樊潔兮赴紐約的過程,舞者由十七、十八歲的國光舞蹈科學生擔任;〈現代流行的台北〉則由樊潔兮和另一位舞者擔任,最末的群舞舞台上會有將近三十位的大小舞者,呈現她回歸成長故鄕的內在矛盾,以及台北這個大都會充滿傳統、現代,彩色繽紛卻也紛亂吵雜的特質。 《舞想2001》的音樂由紐約前曼哈頓音樂學院電子媒體音樂系主任Mr.Elias TanenBaum作曲,他自一九八七年起即與樊潔兮合作,兩人默契十足。舞台技術方面,加入多媒體科技元素,將攝影師柯錫杰親自拍攝的幻燈片投射在二種材質的紗幕以及舞者身上,如此簡單的舞台設計不但不會干擾表演者,還能使坐在後排的觀衆看淸舞者細膩的肢體語言,讓整個舞台不但淸楚而且乾淨,符合樊潔兮創作的理念:舞蹈就是舞蹈,肢體才是最主要的創作元素。
-
即將上場
鄧皓敦小提琴獨奏會
目前還是國立藝術學院學生的鄧皓敦,九二年獲得市交協奏曲比賽小提琴組的優勝,與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後,同年參加國際太平洋音樂節,赴日硏習深造並演出,目前是台北名弦管弦樂團的小提琴首席。而這次的音樂會,在鄧皓敦積極的策劃下,推出小提琴代表作品,包括巴赫的夏康舞曲、帕格尼尼第二十四號隨想曲等。
-
遊藝場 ART SPECE
集十方之樂,築多年之願
座落於民族西路的小巷內,推開木框玻璃門,昏暗燈光下的樂譜、四處流溢的樂聲,再再宣示著此一角落相較於外的不同與獨特。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伊的學生與新生代舞者、市長、仰慕者,還有少不了的傳媒簇擁著,急切地問著:回來定居嗎?發表舞作嗎? 歡迎活動中,汗溼舞衣的驅體會吿訴我們何種答案?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劇本創作和一般寫小説、散文有何不同?若想學習寫舞台劇劇本,但非中文系畢業,本身的「文筆」並不優美,是否只要著力於對日常生活、人性有深入的觀察,熟悉如何將口語化的語言轉化爲文字,也可以成就一部好的寫實劇本?又或還需有別的條件?(樹林 小妙) 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很大,我只能簡要地回答。劇本創作的特色除了對白很重要外,還得預先設想舞台視覺及聽覺的效果。根據我閱讀的經驗,西方著名的劇作家,「文筆」都很好,要他們寫一篇好的散文,並不成問題。像契可夫、皮藍德羅、貝克特等都是寫小說的好手。 文筆優美與否和是不是中文系畢業無關。最重要的是你個人對文字的敏感度。建議你除了戲劇外,還要多加硏讀小說、詩、散文,於硏讀過程中從名家偷點本事,再逐漸發展自己的風格。少看目前市面上的暢銷書,那些只是浪費我們的時間。我所謂的名家是有獨特文字風味,且不以市場取向爲主的作家。 要將「口語化的語言轉化爲文字」是一大學問,我個人摸索了十幾年,還在摸索。假設我在一家咖啡廳偷錄別人說話,回家後逐字寫出,我所得到的不是戲劇對白,只是對白的雛形,雖然它是活生生的語言,但是沒有經過戲劇的處理,它在舞台上卻是死的對白。如何「轉化」要看人物、情境、氛圍等要素而定。 問:台灣劇場界的演出,自創的劇本較少,請問癥結是什麼?是缺乏創作人才,還是創作者無法發揮?除了已知環境的惡劣因素之外,劇場界的人又該負什麼責任?(台北 小鳳) 答:台灣劇場表演中,自創作品比例較小,原因很多。容我說句不太中聽的話:劇場界好的編劇人才不多,甚至有些導演連一部劇作的好壞都無能分辨。因此每當這些導演改編西方經典時,因結構的觀念太弱,加上功力不夠,常常將雞湯變淸水,導致「改編」淪爲稀釋原著的過程。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劇場工作者喜歡自編自導,但是眞正能自編自導的人才可遇不可求,不是輕易就可隨便試試的。 台灣不乏對編劇有興趣的人,但是因爲下列的理由好劇本不多:生活經驗狹隘(我有這個問題)、寫作前不做資料的蒐集及寫作對象的硏究、結構觀念太薄弱、對白陳腔濫調、才出爐就急於發表。 這幾十年台灣劇場累積的好劇本(無論是文字劇本或表演文本)不多,跟「環境的惡劣因素」無關。我相信只要有好劇本,它一定會出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劇場工作者的人文基礎過於
-
排練手記
手記《灰瀾三重奏》
最小的 詩就這麼開始。「他」;是最小的,在成年人建構的世界裡、夾縫中,兀自把玩著一顆他最心愛的小球。 吶喊 「吶喊,要從體內爆發最弱小的人群,最激切的憤怒,控訴!控訴!」老師反複叮嚀,我們則死命地扭曲身體、臉部肌肉,張大了嘴,努力揣測抗爭者的心境。像我們這樣的世代,人生最大的痛苦,無非是考試被當、失戀,或者文學式的自怨自艾。這一段有得練了。 排練 調子原本就晦暗的作品,因冷氣口大力輸送,更添些許冰冷,我們只有用動作讓汗水溫暖排練室的地面。舞台上,一灘汗水,就是一枚地雷,我們在專注表演之際,還得分心閃避,許多舞作因此而豐富了起來。 外景 金瓜石,台陽廢場。一扇面海的破窗口,窗上交疊著一顆顆的頭顱,窗後僅有約六十公分寬的露階供舞者立足,再下去便是陰陽海。 每次出外景,大家會爭相下注,誰是這一季的封面男(女)郞。 暴力 毀滅始於創造。鮮花要趕在記者會之前完成,她是我們這些男人摧殘的對象。「佛焰苞」,老師有意來指涉陽物。我們用布一層又一層地捆著,火鶴花瓣的頂端逐漸壯大。 指甲 掉了一片腳指甲。新作品的成本持續增加,排練至此,已花了我三片指甲、一塊腳姆趾骨頭、五片腳皮。 支配 老師提到這一段想利用繩索,主題是「操縱」。 「傀儡」的意象,讓腦子馬上閃出幾年前在劇院看到的畫面,陳學同的「烤鴨」,繩子往怡樺、維芬手肘上一綁,便開始玩了起來,男人與女人,國家與人民。 錄音室 我們的聲音,像剛學會走路的孩童,雙腳跟不上身體的重心、轉移、踉踉蹌蹌,充滿不確定感,隨時有跌倒的危險、作曲者史擷詠老師強調,他要一種原始部落祭儀音樂的人聲感覺,所以需要有人音準,有人不準。他眞是個好人。 貓</
-
絶活亮相
沈穩渾厚鄧沐瑋
素來「宏鐘大響」的花臉要如何「剛柔並濟」?鄧沐瑋挪取老生與靑衣的部分唱腔技巧,豐富了角色厚度。
-
絶活亮相
跌宕婉轉聽張萍
張派的唱腔流暢華麗,具有時代感和節奏感。從角色出發,必須要「以情帶聲」、抑揚頓挫都有。
-
絶活亮相
唱功淋漓楊乃彭
楊派許多唱腔全憑功力表現,像舉重一樣,如果沒有能力,就怎麼樣都舉不起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少靑春夢 高中職戲劇科普査報告
國內高中職設有戲劇科或影劇科的學校不少,然而授課內容以現代戲劇或劇場爲主的,只有國光藝校的劇場藝術科、華岡藝校的戲劇科,以及中華藝術學校的影劇科。
-
特別企畫 Feature
拉近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唸戲劇做劇場不像唸普通大學可以「由你玩四年」,當別人在郊遊玩樂時,許多排練、製作會佔用你的課餘時間,因此初入學的新生應及早認識戲劇本身與劇場工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頂峰邁進!
台灣的戲劇硏究所在一九八〇年之後如春筍般冒出,這當然與社會潮流、政府文化政策息息相關,這些學校在幾之內躍上舞台,造就出一番全新的景象。
-
新西遊記
做個眞正自由的舞台劇演員
本欄目的開闢,是爲了讓台灣這群「孤軍奮鬥」的劇場演員,藉著「遠洋取經」的過程分享,在表演之外有更深一層的心靈交集。本刊特邀演員黃士偉,率先記錄他赴美進修的心得,以及對自己演員身分認同的轉變。
-
歐陸劇場
冷暖自知快樂天
《快樂天》給予導演較寛廣的調配餘地:一望無際的天空要設計成藍色還是橙色呢?土堆上晒乾了的草株是黃綠的還是紫黑的?撇開技術上的考量,更引人入勝的即是闡釋此劇內容的思維方式。
-
藝術之旅
隨老樂迷紙上遊三大城
時値新的一年,如果不知如何計劃未來,不妨先跳出圈外,到國外走走,在簡單的時空轉換之間,或許能悟出一些新的想法與對待事物的新觀念。在此以不同於純購物的「音樂搜尋之旅」,提供讀者作爲參考!
-
戲舞配樂癡
吉他與舞踏的共同即興
德瑞克受日本舞者田中泯的刺激, 發展出與舞蹈互動影響的音樂作品。
-
爵士縱橫談
「大逆不道」的鋼琴奇才
如果這個世界的音樂器量 不夠大到能包容奇斯.傑瑞特, 那將是整體音樂界的巨大損失。
-
舞與影的對話
舞身影相 舞蹈影片在英國
至今「舞蹈影片」仍是個模糊的名詞, 作者走訪英國最完整的舞蹈影像資料庫, 一窺陌生的舞蹈錄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