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東京
小即是美,復歸於人
海外藝術交流對提高藝術家的水平和信心、對於建立一個城市的國際地位和形象,都有相當的重要性。由日本小愛麗絲劇場獨力舉辦的東亞洲戲劇節,正好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
紐約
下一波:前衛表演藝術精銳大出撃
「下一波」藝術節,是當代前衛表演藝術一年一度的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都匯集到紐約,來觀賞精心挑選的節目。作者在紐約爲我們介紹今年的「下一波」,有哪些精采的演出。
-
導演劇場
演員/觀衆/空間/果托夫斯基
不要跟我說「悲傷」、「痛苦」、「狂喜」這些都只是主觀的、情感上的形容詞。惟有透過客觀(objective)、精準的「肢體動作」,觀衆才會接收到台上演員的演出。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準備》
-
異人館
神遊當代劇場的林原上
十月份二度推出《一念萬年》的林原上,兩年前就以和台東劇團合作的《後山煙塵錄》讓國內劇場界驚豔。他的習藝與劇場探索經歷,和他的作品一樣精采,他的作品所呈現的是:京劇、舞蹈、劇場加起來除以四的結果;而第四個元素是──個人特質。
-
表演賦比興
黑洞
那洞穴深處是海, 海的深處是墓園的歌聲: 如蟲背負蟲, 如生民匍匐在生民背上, 如日背負夜,背負日, 如負石者上山下山,再上山。 太陽的彈簧每一鬆脱, 藍色小星就在連綿的山上奔跑; 亞當的行星每一撞毁, 夏娃的裙裾就升成一片發光的雲。 雲降而爲雨, 雨降而以胎動, 人界失神的愛,到神界, 變成失重的罪。 生老病死那洞穴啊, 大自然永生的命題! 揚波九萬里,潮水── 向空中的雁借翅膀, 向輪迴的種籽借新芽, 向冰河借源頭, 向骨血借生殖的家; 攜手同行的人借一頂白色夢, 撒手訣別的人借一方紅綃帕。 那洞穴更深處燃著篝火, 篝火的核心有蛾在飛舞。 如窗打開窗, 如門打開門, 如風吹開風, 如精魂搖醒精魂。 前世的階前蔓生了靑苔, 來生的山徑響起了人語。 然而此刻,廣袤的平野散去炊煙, 剩一雙垂天之翼在命運中飄浮 後記:《黑洞》爲劉鳳學女士一一〇號舞作,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三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 文字|陳義芝 詩人
-
舞蹈
《黑洞》的抽象與具象
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
舞蹈
大胆突破而創新
從普雷祖卡三首舞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後現代肢體語彙,及不同劇場元素廣泛被探索出來。舞者雖然擁有精湛的古典芭蕾技巧,却不侷限在某一種固定的身體律動中。
-
舞蹈
罕見的凝煉風格 評謝宗益「不變的年代」
謝宗益向來不喜以任何派別形容自己的作品,他的風格也不應用任何派別來限制。對於舞者肢體與舞台、音樂的運用,謝宗益的手法接近詩,也只有詩的語言能勉強鉤描它的輪廓,貼近它凝煉的情緒。
-
舞蹈
一場無言劇、散文詩
整晚演出的四個段落看似獨立,但因著相互間肢體上的相似,或是動作元素的重複使用,甚至是編舞者對某些語彙的偏好,就有了彼此間的關連, 整個看起來可以說是一齣四幕段落體的無言劇。
-
音樂
智慧的丰采
蓋達一直是備受推崇的抒情男高音,其聲譽建立在他曲目與角色的寛廣和多樣性,以及他的語言能力和高雅的品味中,而這些特色都一一再現在他十月十二日國家音樂廳的獨唱會上。台風溫文爾雅,沒有任何誇大的手勢和動作,同時知道如何運用他目前的聲音狀況:因此在恰當的時刻,他總能抛給聽眾一些漂亮又熱情的高音,滿足他們的要求。
-
戲曲
繁華落盡之後 觀賞《龍女牧羊》
「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對演出意義的肯定,而曲終人散後,要問的是它體現了幾分梅派的本質?在「繁華落盡」之後,這齣戲剰下的是什麼?是眞淳、還是簡單?
-
戲曲
希求梅韻的《龍女牧羊》
「抒情」功能原是古典戲曲的傳統特質,十分符合老戲迷與老票友的審美情趣。然而對於年輕的現代觀衆來說,總覺得在主題意識、敍事結構、情節安排、人物塑造、歌舞、意境的營塑上,都顯得相當薄弱平淡,似乎無法散發出「戲味」來,也難以引領觀衆沁入梅派的神韻中。
-
戲曲
民之所欲,盍興乎來!
王有千的出現,目的是導引觀衆把劇情解釋成:陳世美沒罪、包靑天沒錯、皇上也沒錯,要怪就全怪王有千。那麼,若干年後我們是不是又要爲王有千翻案?
-
戲劇
「風鳥」的寫意之旅
台南華燈劇團演出的《風鳥皮諾査》,引起了兩極化的聲音。這個由豐富創意主導的演出,從整體表現而言,帶給觀衆的是一次淸新的「風鳥之旅」。
-
戲劇
《京劇啓示錄》啓示京劇錄
京劇或其他形式傳統戲劇中的一段唱腔、一個身段,都可以成爲濃濃的鄕愁,在這歷史經驗與記憶中,往往還混雜了許多像是政治介入或戲劇庸俗化等的不堪。無論多麼不堪,如果我們無法面對,鄕愁只會成爲愚蠢的情緒,無法化成生命的智慧,李國修經過十載努力,終於在舞台上參悟了舞台與生活間詭譎的互動。
-
戲劇
《京劇啓示錄》:起士在哪裡?
《京劇啓示錄》在建構小我意識(而不是「大我」:族群融合的台灣人)的趨勢中,所帶給我們的路線是極其可貴的一條路線,尤其相對於某些把「台灣史」掛在嘴邊的作品來說,《京劇啓示錄》顯得可愛多了。
-
戲劇
《京戲啓示錄》:屛風與過去的自我對話
屛風表演班十週年大戲《京戲啓示錄》,以戲中戲的形式將劇團經營的點滴、中國近(當)代史、京戲的沒落波折呈現出來。《京》劇形式與內容的交錯,恰好呈現出屛風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
歐陸劇場
海納.謬勒導演希萊希特劇本
今日德國最著名的詩人、劇作家、導演與劇院總監謬勒,生前所導的最後一齣戲:《阿圖侯.烏易擋得住的竄起》,剛在由他一人掌管的「柏林劇集」票房奏捷,此刻並於歐陸巡迴演出,這齣由布萊希特手創劇團搬演的劇作,在導演手法、場面調度上,都呈現了許多新意。
-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11
傳統戲曲的演出,氣氛常常比演出本身重要,只要能達到做戲鬧熱,「演出」本身反倒成爲較不重要的「分身」了。
-
大陸劇場
崑曲新劇目觀摩演出隨筆
這些觀摩演出,湧現了很多視角獨特的新劇目,但對於歷史人物的刻畫,受「戲說」觀念的影響反而把歷史人物寫淺了。在音樂上,大段的過癮的唱腔太少,加上小蜜蜂傳遞出來的音質差,聲音粗大,減損了崑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