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
南半球的樂聲 澳洲雪梨交響樂團
雪梨交響樂團如今扮演雪梨音樂藝術發展的龍頭,從一九三六年音樂會僅五百人次聽衆,到現在八場演奏會超過二十萬人,一年有一百五十場以上的表演盛況,樂團在成爲雪梨市文化藝術發展的主要表徵之餘,它也企圖作爲澳洲音樂在世界舞台的指標。
-
美國
生命蓬勃,長存民間
每年的夏、秋兩季,美國的大城小鎭或郊外公園常常有市集出現。這種源於互市的活動大多稱爲市集,如果文化成份較重的則稱爲節(festival)。這種以文化爲主題的場合往往是接觸各類文化的時刻,尤其是欣賞民俗樂舞的良機。
-
奧地利
西方歌劇、東方精神
國內舞蹈界長老林懷民執導歌劇處女作《羅生門》月前在奧地利首演。除了作曲者久保摩耶子是日裔德籍,其他主要合作者皆由林懷民指定,即國內熟悉的舞台設計李名覺、技術指導林克華與服裝設計葉錦添。如此由東方人主導的歌劇,在西方人眼裡又留下什麼印象?
-
台前幕後
半壁江山無恙 關於上海靑年話劇團的私人批注
上海靑年話劇團前身是上海戲劇學院實驗話劇團,一九九五年元月,和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合併成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這個曾經有過輝煌傳統的團體,本月將來台演出《OK,股票》。作者在介紹這個作品之外,以私房論述的角度爲我們提供與劇場相關的批注。
-
台前幕後
澳洲現代舞蹈史的縮影
二十五年前,澳洲國家現代舞團(Australian Dance Theatre,簡稱ADT)由伊麗莎白.陶曼(Elizabeth Cameron Dalman)率團來台演出,進行了中澳現代舞的第一次交流。二十五年後,這位澳洲現代舞的開拓先鋒,以六十二歲高齡,再度登上台灣的表演舞台。帶來的舞碼,則是結合澳洲四代編舞家的作品。
-
台前幕後
《慾望城國》十年
今年是當代傳奇劇場創團十周年。十年前「當代」第一齣作品,改編自莎士比亞《馬克白》的非傳統京劇《慾望城國》,將再度──第三十五場搬演。身兼導演、藝術總監及主演的吳興國回首這出發的第一步,「每一部分都是第一次」,也是回味無窮、永遠可資反芻的酵素。
-
台前幕後
關於《欽差大臣》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即將推出俄國劇作家果戈禮的《欽差大臣》。這齣問世已經一百五十多年的喜劇,大膽諷刺了沙皇政權的腐敗。導演姚海星在這次製作當中,把舞台搬到了一個「不明確的時空」,希望在除去一些文化差異的薄紗之後,能讓觀衆享受到劇中諷刺性的立即性。
-
台前幕後
民衆劇場的跨國滙演
提倡民衆劇場工作方式一直不遺餘力的鍾喬,最近在台北成立了「差事劇團」,並準備與菲律賓「古敎士劇團」合作演出劇作《士兵的故事》。這次跨國演出的作品,有著幾項探索性的嘗試在劇中流動。
-
台前幕後
口述歷史劇場的一個起點
曾以創團作《台灣告白》受邀赴英演出的歡喜扮戲團,今年再推出以口述歷史入戲的《台灣吿白(二)》。這次,以及未來,他們還將持續以「口述歷史」的經驗與故事,來呈現「生命中的瑣碎與眞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性別/政治/劇場面面觀
原本在祭儀與古代社會文化等層面就已存在的異裝、同性戀等課題,在時間與世界歷史變化的過程中,衍生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同時也反映到劇場演出當中。作者認爲:人類若是不能與自己性/性別異質的身體共生共榮的話,性別政治劇場的好戲仍將上演不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革命或反革命?晚淸到民初舞台上的性別表演
本世紀初新劇舞台上的反串表演,雖然有別於傳統劇場的做法,乃至被用來向舊勢力和新政權挑戰,但它並不圖顚覆性別角色的規範,有時甚且還呼應著旣有的兩性藩籬觀念。本文從社會及文化角度,提出扮裝及性別表演所衍生的諸多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是誰的慾望在流動?
在台灣,扮裝表演具有一定的前衛意義。只是,這進步的程度又有多少呢?所踰越的禁忌又是甚麼?
-
藝人光譜
掌中人生哈哈笑─王炎
一九九三年一月過世的布袋戲老藝師王炎,生前大家都叫他「闊嘴伯」。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筆者在劍潭古寺看他的布袋戲演出,雖然戲台下觀衆寥寥可數,但是他卻一再強調這是演給觀音佛祖看的,前後場絕不能馬虎。看他一絲不苟的認眞表演,令人難以忘懷。還記得那時掛出的戲班名稱叫「眞西園」,但是戲台彩樓的遮面簾上又繡著「哈哈笑」,一問之下才知是王炎的「哈哈笑」劇團與陳文雄的「眞西園」合夥組成的。王炎並非團主,以耄耋高齡屈居二手演師,而陳文雄也敬老,只要闊嘴伯想演、愛演就讓伯仔擔綱主演。 沒想到這場演出竟成絕響,王炎因眼疾而無法再演出了。 眼疾手術後的闊嘴伯等於是退休了,平日他常到住家附近的公園乘涼、聊天。在多次的探訪中發現他的視力及聽力都十分微弱,但是公園中的許多老朋友卻讓王炎的晚年生活恬適愉快,有朋友每天帶報紙去讀給阿伯聽,所以國內外政情、大事他都瞭若指掌,每聊到開心處他布袋戲聲腔的笑浪就「嘿嘿嘿」的散開來,周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格外愉快。乘著笑浪,我的布袋戲田野調査也逸出神外、抛上九重天了。 文字|吳佩 民俗藝術田野工作者
-
世藝之家
郞奏樂來,妹作戲
作爲演員,鄭美妹生命的外放與內收,正合上戲曲表演的運勢。在採茶戲由三角小戲轉化成大戲的高波中,美妹娶了陳慶松,圓滿地在表演與家庭間完成轉舵。到光復後戲曲的二度高波中,鄭家自組「慶美園」,祖孫三代前場又後場的旣趕上內台好風光,繼而跌進到電台兼賣藥。戲籠封鎖沉寂二十多年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成立時已是踏在必須力求保存及傳習的關口上了。
-
新秀登場
過程痛苦,結局痛快
李靜君是目前雲門舞集最資深的舞者。許多觀衆看了她在《九歌》中的「女巫」一角,都印象深刻。目前她開始爲雲門及其他如「聚點」等舞團編舞。這種角色的轉換帶給她什麼感觸?啓發?
-
世界民族樂器
伊斯蘭世界的詩人之琴─卡曼恰
卡曼恰是一種拉弦類樂器,在信奉伊斯蘭敎的地區如中亞、中東流傳很廣,連北非的埃及與摩洛哥都有類似的樂器。卡曼恰柔細又略帶剛強的聲音,恰似一縷靑煙,攜帶著人間衆生的喜樂與悲情,嬝繞在伊斯蘭的世界。
-
賦比興
眼波流轉中的靈魂
【編按】此篇是作者觀賞雲門舞集「黎海寧專輯」的三支舞作後所產生的聯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缺了脚的文化立法
在立法院今年九月的議案中,文化法案是以極邊緣的姿態出現在國會立法運作生態中,顯現的是,文化人一向反對政治干預的心底情結,卻也現實地被政治給排除在角落, 文化立法缺了脚。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場外多溝通,場內少發言
各部會常用來和委員溝通的方式,不外辦說明會、印說帖、派員報告等;但各部會人員和立委的交情,則是重要的潤滑劑。如何了解委員的需要和立場,化可能的干戈爲玉帛,必須靠國會聯絡人員和委員間長期培養的互動和了解。
-
戲曲
戲,以及戲之外的
明華園要能夠荷擔更大的藝術期許,就必須將社會性、功能性、野台形式的演出,與藝術性、現代劇場形式的演出作一更明顯的「經營型」區隔,用更開闊的態度結合諸方力量來做藝術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