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名家訪談
翹翹板上的女小生
在京劇、在越劇的小生行當中,她們各坐第一把椅,在共話女小生的舞台表演時,她們好似坐在翹翹板上,一頭兒輕,一頭兒重。
-
回想與回響 Echo
藝術與娛樂之間的模糊地帶
茅威濤與「小百花」們或許可能在變革之中,善用現代的新資源,創造出未來的「中國音樂劇」。然而,是否能夠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沉澱出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讓演出成爲藝術,就要看其對文化的眞實認知爲何了。
-
回想與回響 Echo
如何看待「這一轉」
優劇場所屬的「優人神鼓」已經於四月二十一日,在台灣最南端的墾丁開始他們「優人神鼓,雲脚台灣」的活動。一直到五月十九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打完最後一場鼓爲止,優人神鼓以白天步行、夜裡表演的方式「雲脚」於台灣二十五個鄕鎭。作者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優劇場近年的變化、以及優劇場存在於台灣的意義。
-
劇場對談
台灣劇場有沒有「身體」?
他可不可以去學瑪莎.葛蘭姆、學車鼓?當然可以!他當然也可以去演一個提出女性主義問題的戲。可是,身體是什麼?身體能夠達到什麼狀態?它應該怎樣訓練?劉靜敏(優劇場藝術總監) 我們要談內在的身體,就得把腦袋的中樞主導權去掉。台灣現在談「身體」,大部分只是把身體官能化、器官化,「身體」的裡面,其實還有非常大的一個空間可以去探討。王墨林(身體氣象館負責人)
-
戲劇
五花八門的「女」節
《女節》一系列表演,除了沾帶一個「女」字以外,她們對女性議題的看法,其實各有懷抱,心思不同,交集少的可憐。 唯其如此,我們反而可以從這次參與女節的作品,一探台灣活動於劇場的二十至三十歲之間表演工作者,特別是女性們,對這個流行風尙的反應(或者無動於衷),以及這股「女性」風潮在舞台上發酵情況。
-
戲劇
彩色語言花手套、粉紅寶藍螢光綠
「似乎暗示創作者急欲擺脫兩性性別觀,以及對女性的壓抑。」一股帶著台灣風情的女性表演風潮,正在蘊釀當中。
-
戲劇
舞台上的水墨與油彩 觀《夜長夢多》有感
密獵者所搬演的《夜長夢多》靠著細密的思惟創造出它的舞台意境, 帶給人仿如是以水墨臨摹出來的油畫的感覺。但是,「水墨風格的造境元素似乎並不適合《夜長夢多》。」
-
舞蹈
風格炫目、意念粗疏 里昻芭蕾《羅密歐與茱麗葉》
安傑林.普雷祖卡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只能說是「新貌」,不能說是「新詮」整部作品重視形象勝過動作內容。
-
舞蹈
如花自放、水自流 山海塾《寂靜》的體驗
觀看「山海塾」的表演之所以被稱爲「山海塾經驗」,就在於它的作品中所超越作品自身的藝術思考。
-
舞蹈
意象美之後的疑問
從序幕的安排、燈光及舞台設計等,在在透露著編舞者用心經營、突破創新舊有作品的心機。困難的是,如何能達成這個目的,並「爲」之有理,讓觀賞者心有感應,以增進舞團在已有的形體美之外,能有更豐富的演出內容,或許是此舞團未來所要努力的目標。
-
舞蹈
編舞家的心靈感通與藝術風格
編舞家是否能在創作歷程中深入關懷書法家心靈生命,並相對地反思探索自己,而非只是感通媒材與所能承襲的技法。
-
台前幕後
在舞與劇的轉彎處
「劇場不是遊戲,而是我的信仰。」──亞伯特.卡繆 一個念頭,可以讓生命全走了樣,不論男人或女人都要聆聽米蒂亞心底眞正的呼喊。
-
台前幕後
光與影裡的傳奇 專訪皮影老藝師許福能
對於傳統藝術表演,首先要取締無牌照的劇團,不讓它出來演出,其次取締露天電影,那麼傳統藝術要再發揚,才尙有希望。
-
台北
撼天震地滾滾來 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今年表演藝術舞台的焦點。從年初,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台北打擊樂團歡度十週年,並舉辦了系列活動;兩廳院國際樂展中,打擊樂分量吃重,台南的南瀛國際藝術節,打擊樂亦是重要角色。而即將於五月二十二日舉行的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更將這股打擊樂熱潮推至頂點。
-
台北
我們跑得太快? '96 四流巨星藝術節
去年連續近半年,每週在台灣渥克咖啡劇場推出十餘個作品的「四流巨星藝術節」,今年堂堂邁入了第二屆。主辦單位,今年選擇了近年來成長迅速的「漫畫」,開始了這場小劇場新路線的實驗:「漫畫大進擊」
-
藝鄉人
東方音符向美國高等學府進軍 華裔作曲家陳怡
陳怡,這位少見的中國女性作曲家,目前擔任「美國婦女愛樂交響樂團」和「香堤克利男聲合唱團」的駐團作曲家。今秋起,陳怡將受聘爲琵琶第音樂學院的作曲敎授,是近年美國音樂學院聘任的極少數中國作曲家之一。
-
優伶話語傳統戲曲諺語散記5
或許我們應該正視「胡撇仔」,並開始記錄、整理、硏究這些演出,也許,二十年後就沒有人會演「胡撇仔」了。
-
專欄 Columns劇場、語言與觀衆
重視本土語言(台語)只是發展當代劇場衆多方法之一,是讓不諳國語的民衆有接觸劇場、欣賞戲劇的機會,間接地也爲國語劇場培養觀衆。劇場增加台語,不但擴大觀衆層面,確切掌握社會文化脈動與庶民大衆的生命態度,更增加劇場藝術內涵與文化張力。
-
專欄 Columns自己的空間
香港人想必生活在一個得和別人共享生存空間的世界。被別人(不管是英國或中共)統治是什麽感覺?被別人當財產一樣租來還去是什麼感覺?.......台灣和香港一樣是人間孤兒,卻可以嘴上講的、心裏想的、雙脚走的,全是不同的方向;這種歧異分裂,讓我們還擁有一點模糊的希望。可惜的是,至今沒有出現一則能體現這種分裂體質的台灣寓言,不管是在電影、漫畫、文學或劇場。
-
即將上場法國拉帕爾樂團古樂演奏
拉帕爾古樂團由團長馬丁.蓋斯特於一九八九年成立,馬丁出自史特拉斯堡音樂學院,由於對中古音樂與巴洛克音樂的偏好,專修管風琴和大鍵琴,之後投入大鍵琴演奏、室內樂指揮與樂理的深度硏究。直到成立了拉帕爾古樂團,網羅各方演奏名家展開巡演與講習,隨即受到整個硏究中古音樂學術界與巴洛克音樂界的關注,他創作有關聖經音樂的讚美詩作品,被稱爲「本世紀最明亮的珠寶」,利用古樂器的特色創造了明亮而豐富的古音樂。這次來台演出將是亞洲巡迴的第一站,相關的硏習活動可向主辦單位洽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