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台北
調戲一夏
戲劇可不可以「卡拉0K」?好戲可不可以也大家演?六月二日在大安森林公園開幕的第一屆「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戲劇節,顚倒了傳統戲劇製作觀念,歡迎觀衆從觀衆席走上舞台,你也可以是最佳女(男)主角!
-
台南
台南小劇場的新樂園──談95'華燈戲劇節
一向被認爲文風保守的台南,三、四月在「華燈劇場」悄然的展開了「華燈戲劇節」,邀請台北、台南兩地小劇場團體舉行聯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台北閒置空間「甦活」起來!
最近,由於台北市舊市府大樓的再使用問題,引發了大家對台北市「閒置空間」如何利用感到關切。拿舊市府來說,有人建議改爲「台灣文化館」;有人建議闢爲畫家的藝術村;有人認爲應該提供給場地不足的表演團體;有人呼籲應該讓「建成國中」原地復校。不管衆說如何紛紜,「市民空間」意識抬頭是不爭的眞實。究竟台北市的「閒置空間」該如何運用?表演藝術團體對「閒置空間」又是如何思考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面向挑戰的「舞蹈空間企畫」(Danspace Project)
在聖.馬克敎堂的贊助下,舞蹈空間企畫以及一九六六年成立的「詩的企畫」和「聖馬克劇場存在論」,三者共同使聖馬克敎堂成爲多面向的藝術中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驪歌聲起,何處是表演舞台?
又是鳳凰花開時節,《表演藝術》雜誌特別針對大專院校音樂、舞蹈、戲(影)劇科系的應屆畢業生,設計一份問卷,調査這些莘莘學子在學習吿一段落,走出校門之際,心中對前程的信心程度,以及他們對就業市場的預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做自己的最佳主角 「術」科學長職場經驗談
算得上術業有專修吧,他們各自有一張或二張音樂、舞蹈、國劇或戲劇相關科系的畢業証書;這可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走出校門之後,他們行履過一個位置又一個位置;物換星移,今天,他們的所在,無論與修習的術業相關、沒關,重要的是,他們是自己現階段的最佳主角。
-
台前幕後
在不明所在的城市,與雲門同行
巴士,載了一車舞者,是「雲門」下鄕去作巡迴表演。 一個女人提一隻皮箱。她要去哪裡《看不見的城市》 一個外星人勉強趕進巴士,居然混到後台和觀衆席,還和白襯衫講話。 男人一個接一個消失了,被恐怖震驚的女人《悲歌交響曲》 現在節目就要開始了──每一次,同樣的,地面現出一個火紅的窟窿。
-
台前幕後
《詩與花的獨言》之外
太古踏舞團今年七月將應邀參與「勒維伊藝術節」的演出,主辦單位特別延請美國編舞家Susan Buirge爲林秀偉編排一支舞蹈。在和林秀偉工作期間,Susan談到了他對東、西方舞蹈差異的看法。
-
新秀登場
年輕的月亮,昇起來 半X世代編舞者何曉玫
我們發現近來在台灣舞壇竄起的新編舞者,他們大多有開放的世界觀,傳統包袱少,敢於表達自己,活動於小劇場;何曉玫則是其中相當具代表性的一員。
-
里程碑 Milestone
曖昧的美感 寫於佛瑞誕生一百五十周年慶(下)
佛瑞自一九〇三年罹患嚴重耳疾後,便藉室內樂簡約的形式將自己封閉於內在的心靈世界。這種態度表現在他的室內樂作品裡的是傳統無奇的編制與形式、有條不紊的對位線條以及沈靜的本質。然在這明哲克制的古典精神中,有如平靜的深水底部的伏流般洶湧著的浪漫式激奮,那是充分擴張的形式、此起彼伏的波浪狀寛廣,不規則的旋律、節奏以及多彩而富於變化的和聲。
-
面對大師
21世紀?就快到了啊!
時隔十一年現代舞大師模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以七十六高齡於四月再度訪台。爲了將這個歷史性的事件留下紀錄,我們特別透過康寧漢舞團經理唐娜(Donna Richard)從中聯絡,敲定十四號中午十二點半僅僅半小時的時段裡,安排大師與台灣編舞家、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對談。
-
舞蹈
自由的理想主義者 模斯.康寧漢舞團來台演出
五〇年代被稱爲「荒謬舞者」的康寧漢,在今日的舞壇上已不具有荒謬的特質,他以行動證實了舞蹈創作可由觀念的設定做爲創作的出發點。他所掀起的創新熱潮深遠地影響著每位當代的舞者。
-
舞蹈
永遠的純粹主義者 康寧漢舞團的藝術理念
不少人將模斯.康寧漢歸爲後現代的舞蹈家,這是相當簡便的一種分類法。其實康寧漢在創作本質的精神上,他從來都屬於現代的純粹主義者。後現代藝術家於他而言,顯然欠缺了審愼和執著的原則。
-
舞蹈
一場解析不淸的演出 《高解像爵士音樂舞》的解讀
爵士舞是一種熱力奔放的舞蹈形式。不過在編舞者馮念慈搭配Ornette Coleman快速飛轉音樂的重新詮釋之下,不僅觀衆被混淆,連舞者(包括編舞者)也似乎無法精確地掌握。
-
舞蹈
夜總會式的歌舞表演 《高解像爵士音樂舞》的觀感
在國內現代舞團中,最具現代感、最富娛樂性與實驗性的,首推舞蹈空間舞團。今年該舞團在第二屆皇冠藝術節裡由馮念慈所編作的《高解像爵士音樂舞》則是典型的傾向娛樂性,企圖將芭蕾、現代、拉丁、踢踏等各類各式的舞透過綿延的爵士樂重組並爵士化。
-
舞蹈
實驗性十足的創作 《孕味十足》的聯想
《孕味十足》是一場實驗性極強的演出,兩位主要的編舞者可說盡全力尋找各種新的可能性,包括編舞的技巧、動作的種類、聲音的運用,舞者的性別與定位等等,只是這種多焦式的實驗可能給觀賞者帶來適應上的困難,但無論如何,舞者與編舞者的努力與成績是値得喝采的。
-
舞蹈
併呈傳統與現代 澳洲「原住民舞蹈團」
「澳洲原住民舞蹈團」的演出,不僅在演出內容上令人對「原住民舞蹈」有跳出形式束縛的感受,對於它所承擔的文化使命,也發人深思。就編舞的手法而言,技巧間的轉化、融合均稱流暢,舞者的素質整齊,技巧優秀,精力充滿於舞台間,令人印象深刻。
-
舞蹈
一樣的雲門,不一樣的舞蹈書寫
在同一個晚上觀賞《看不見的城市》與林懷民的《悲歌交響曲》是個有趣又奇特的對比。前者要求觀衆的思考與編舞者多重書寫的表演元素相互激盪,創造多元的詮釋空間;後者則預設了飽脹的情緒,一股腦兒地捧出來,留給觀者極其有限的想像、思考與辯證的可能。
-
戲劇
舞台上的舞台,劇場中的劇場
《一夫二主》在舊雨新知的期盼下,正式演出了。我們可以隱約嗅到義大利藝術喜劇的風格和劇場感,透過「集體即興後的結構演出」,觀衆在不自覺中,跳躍於十八世紀義大利與當代台北之間。
-
戲劇
看鳥人,解「鳥語」
《鳥人》是一齣藝術與娛樂並重的好戲,讓觀衆在享受之餘,也能帶著省思回家,進而沈澱、發酵,雖不知程度如何,但潛移默化之功已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