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香港
跨海去看戲 鑼鼓喧天的香港藝術節
一九九四年香港藝術節即將開鑼。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經營發展,香港藝術節已建立起「名牌」的形象地位,成爲香港一年一度盛事。雖然今年發生經費刪減的情況,但香港藝術節的節目安排,仍極富國際化、多元化、進取性的世界文化色彩。
-
多倫多
舞弄感覺 比利時「最後一次」舞團
「最後一次」舞團的編舞家范德凱布斯小時候天天騎馬,他說:「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反射動作,就像馬在避開障礙物時刹那間的直覺反應。」他邀請盲人參加舞作演出,攪亂了觀衆對舞蹈表演慣有的認知,舞弄人類天生的各種感覺。
-
交流道
「當代華文戲劇創作國際研討會」的花與果
這次會議提示了華文劇作的共同問題──方言、戲劇語言、懂與不懂,以及各地華文戲劇發展現況──大陸的「課本劇」、澳門的「老人劇場」、深圳希望出現「雜種劇場」‥如果說,這些討論如繁花綻放;那麼,成立「世界華文戲劇硏究學會」就是期待茁壯的果。
-
交流道
小劇場的三方聚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中旬,「'93中國小劇場戱劇展曁國際硏討會」在北京召開,台灣、香港有二十多位小劇場工作者參加這項活動。趁此難得的機會,林克歡邀集了兩岸三地小劇場工作者在「演劇硏究工作室」聚會座談。
-
台灣篇
期待理性互動的文化生態 專訪文建會顧問陳其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自民國七十年成立以來,歷經陳奇祿、郭爲藩與現任的申學庸三位主任委員掌舵,對我國文化藝術環境的影響,在在有目共睹。而其對於表演藝術環境影響最深遠者,則是文化補助政策,不但正面刺激演出節目的頻繁,同時亦促成演藝團隊的爭相成立。
-
台灣篇
票友文化建立市場 訪文化工作者林谷芳
文化補助政策,施者與受者各有立場,各自考慮的基點不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官方的承辦人員有責無權,兩兵相接時的苦水自己呑下。而民間團體有藝術家的脾氣,卻沒有商人的耐性。因此第三者的看法,可以增加另一個關照面,補助政策還需何種技術面修訂?滿腔熱血的文化人,是否反躬自省一下自己的社會角色?
-
音樂曲式
聽出聲音的秘密 概談「曲式」
拿時間當稿紙,音符爲文字,作曲家如何讓聽衆一聆音樂建築的堂奧?曲式講座將一一爲讀者解構。
-
現代戲劇講座
測繪現代戲劇 導論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戲劇與劇場
我們都是「現代」人,生活在「現代」的社會,如果我們不知道「現代」的戲劇發展過程,那麼,無論是做爲一個劇場藝術家或一個欣賞者,我們對表演藝術的熱愛都會有點心虛:上焉者人云亦云,慌慌張張地繞著地球跑;下焉者抱殘守缺,以自己的「最愛」來遮掩自己的無知。這兩種心態有時甚至荒謬到看完一齣自己很不喜歡或甚至看不懂的演出時,還必須強顏歡笑,說這是一個很美好的夜晚
-
現代舞講座
赤腳與不赤腳 現代舞蹈概說
十九世紀末,伊莎朶娜.鄧肯主張脫掉芭蕾舞鞋,赤脚而舞。她的理論讓許多跳舞的人重新思考什麼是舞蹈,也刺激他們開始各種瘋狂的舞蹈實驗,形成今天現代舞百花爭奇的面貌。
-
劇場思考
介於文字與肉體之間 淺談西方戲劇人物的分析走向
「戲劇角色看似發明自己的話語(discours)。實則全然相反:是戲劇角色的話語經由導演的解讀及詮釋從而創造戲劇人物。」──P. Pavis(註1) 歐陸當代劇場的菁華,即在於導演與演員共同努力探尋表演的各種可能性。因此一齣叫好的舞台劇表演通常在演技上皆有創新之處,令人過目難忘並啓人深思。 從當代歐陸戲劇理論來看,學者及導演已不再將戲劇對白單朝心理解剖的方向出發。尤有甚者,戲劇符號學者質疑戲劇人物的發言主權(sujet),釐淸戲劇角色的文本(texte)及外人加諸其上的各種心理動機解釋。
-
書介
三詰《柴科夫斯基論音樂》
這本翻譯的語錄型書籍,因爲是「三合一」,內容偶有重疊;又因爲是大陸譯名,讀者得自動將「德彪西」換成德布西最重要的是譯名不加註原文,減損它的準確性和參考性。藝術書籍甚重細部品質,一旦出版的不好,很可能破壞同類書籍市場。
-
書介
我是一名舞者 瑪莎.葛蘭姆自傳《血的記憶》
記憶猶新的是「她」和她的舞者們,雍容地站在國家劇院的舞台上,答謝觀衆如雷掌聲。那年,「她」九十六歲,完成了這本傳記,從她遙遠的童年說起
-
專欄 Columns
好奇和喜愛之餘 談蒙藏樂舞的展演
在一股蒙古熱潮的展演中,我們對蒙古文化、歌舞、樂器的認識有多少?對於引介少數民族樂舞,我們如何轉好奇爲尊重,變喜愛爲認知?
-
專欄 Columns
尋根的當代華文戲劇
根是不是只能以土地作爲象徵?原鄕的意義可能由土地延伸到文化,由自身所延伸的理想,有時亦可與土地或文化同値。
-
專欄 Columns
消失中的聖誕歌聲
高科技廠商拚命在硬體、軟體上出奇制勝,務必要把孩子們拴在電視螢幕前,讓他們忘掉聖誕老公公和他的鹿車,把節日消磨在電子遊樂器上。
-
回想與回響 Echo
李國修的戲劇與關懷 《徵婚啓事》觀後
人的寂寞是由於不能與別人溝通,而不能溝通的癥結又出在人的自我僞裝。
-
回想與回響 Echo
再談《徵婚啓事》
儘管我知道劇本是這麼寫的,但當我看到舞台上一個叫「陳玉慧」的女人時,我還是非常吃驚。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成爲劇中人物。老天,怎麼形容那一刹那呢?我想,大概是一種「突兀的幸福感」吧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女扮「張生」不只悲情!
越劇的演出純由女演員擔綱,劇中呈現出的哀怨淒美,將悲情女性化的偏愛發展到了極致,但有時卻過多地表現了文化中某些負面因素,也造成戲劇發展上面臨的窘境。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小百花.大志向
小百花越劇團之所以堅拒各項外來影視媒體的挖角,全心執著越劇藝術及致力精緻改革,使之能更受廣大群衆喜愛,實在是由於她們懷抱著將越劇藝術推上中國第一劇種的胸懷。
-
台前幕後
林璟如的針線情
十幾年來,雲門舞集的節目單上,林璟如的服裝設計始終是使作品生色的環節之一,像《紅樓夢》的羅繡斗蓬、《涅槃》裡鑲金流蘇的方塊大布,《輓歌》裡羅曼菲天旋地轉飛揚起的大圓裙,而當代傳奇劇場的《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太古踏舞團的《生之曼陀羅》,也都是她肆無忌憚的創意將舞台上的角色活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