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高爾基劇團與俄國戲劇
隨著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而改名為列寧格勒的聖彼得堡,經過了四分之三個世紀,如今因爲共產體制的崩解,回復了聖彼得堡舊名。俄羅斯民族百年來經歷的變革起落,和她輝映東西的文學藝術成就,一一襯照著這個城市的滄桑。一月十四日至十七日,聖彼得堡的前蘇聯國家級「高爾基劇團」將來台公演,藉這個機會,讓我們也一起認識一下這個民族、這個城、這個國家的戲劇史,和這個遠道而來的劇團
-
專題報導 Feature空間與表演
台北以外,還有多少等待發掘的表演空間?牽絲運掌的偶戲,可以有多少變貌?談過國樂的保存,何不再聽聽林石城談國樂的繼承與發展?還有,年假準備赴港旅遊嗎?即將啓幕的藝術節提供了什麼好節目?請看我們專題報導。
-
專題報導 Feature生活化的藝術 尋訪台灣的表演場地
早期的台灣廟埕上爲作戲酬神搭建起的野台,往往即是主要的「表演」場地。民國六十八年,是台灣表演生態上的一個轉捩點。政府爲推動文化建設,於各縣市陸續興建文化中心,有了較舒適的空間及較專業的硬體設備,而所謂「表演」,則從野台的節慶儀式過度到「休閒、藝術」的觀念。然而把表演場地視作「文化中心」的同義詞也漸成僵化的觀念,小劇場工作者爲賦予「表演」更活潑的形式,開始在街頭、河濱、廢墟中、遊行隊伍裡,「拖拉庫」上進行一場文化運動,擴大了民衆對「表演」的看法以及場地的視野。近年來,政府於各鄕鎭大力推動「假日文化廣場」、「社區劇場」、「民間劇場」等,即是利用民衆平日自然的聚會之所,鼓勵社區居民全面參與文化活動,讓表演成爲生活化的藝術,讓藝術的生活化爲表演創作注入活水。
-
專題報導 Feature偶戲天地
風靡一時的布袋戲,曾是我們成長中共同的熱情記憶。懸絲偶、皮影戲、大傀儡、現代布偶偶戲的魅力像它們的面貌一樣,變化萬千。這樣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翻陳出新,是所有大文化中最生動的假面。讓我們一探偶戲的精粹,尋找人與偶得更多關聯。
-
演出評論 Review落幕後的聲音
一九九二歲末,北台灣的表演天空下,樂音繽紛,好戲連臺:號稱「世紀狂才」的奇柯瑞亞爲觀衆帶來了即興爵士的驚歎;鍾耀光在「周易樂法」中,走出打撃樂作曲的新路;一場命名爲「神雕俠侶」的音樂會,在交響組曲中呈現金庸綺豔的武俠世界丹楓樂集展現她們不僅嫣紅一季的雄心;國民大戲班在《浮緣仙道》中搬演國語版的歌仔戲;「玉米田」素描一根新竹,牽動了風城父老的心;藝術學院戲劇系兩齣畢業公演的作品,無獨有偶地共同訴說著大都會裏平凡的衆生糾葛。熱鬧之後,掌聲稍歇,邀您聆聽一些落幕後的聲音
-
編輯室表演是時代的代言
東歐蘇聯土崩瓦解了。没有解體的中國大陸,則碩果僅存地在體驗劇變後伴隨徬徨和追尋而來的荒誕感。劇場如此(參看本刊上期的大陸劇評〈小圈子的荒誕熱〉和本期的〈人與木偶〉),現實裡亦莫不如此。在北京街頭看看,昨日爲社會主義沸騰過的熱血,今天紛紛成了爲資本主義利潤奔逐的熱情。計程車的車窗上十之八九掛著「毛主席」的像或文革臂章。那慘痛的文革傷痕痊癒了麼?不是,是感受到歷史的嘲諷荒謬,失去了英雄愛憎的認眞!那曾經不可褻凟的,如今只是較量年份價値的收集品;那被神化過的眼睛,如今自己掛在車窗上每天看著時移世易的古都,看著小市民的價値感失落了又失落。 芸芸衆生説不眞切自己的感受,把一個個荒誕劇搬上舞台因此是一種代言的方式;把一個如今不知是該畏該敬還是該恨的芻像當成裝飾品掛在車窗上是另一種代言的方式。 需要代言,便是表演的起源。代言而逼近眞相,是爲寫實;代言而意在言外,是爲象徵;代言而無言,是爲樂是爲舞是爲默劇;代言而湊泊時空構建弔詭,是爲荒誕代言的諸多面目,經過無數琢磨、提昇、整合,呈現了被認可的意義和美感時,便有了表演的藝術。 中國大陸六〇年代以來政治上歷經荒誕的變革,到今天而形成人心的荒誕失落之感。這段時期台灣也歷經變革,很嘈雜,但不怎麼「荒誕」。我們的表演藝術界也在變革,也很嘈雜,也不怎麼荒誕。劇場都年輕。尋根的、回歸鄉土的聲音似乎大過偶爾的模擬虛無失落的聲音;對形式的興趣整體上也大過内涵和語言。或者可以説,我們的劇場還在「點子」多過「底子」的階段,對社會現象的觀察熱情很高,觀察和表現的能力則還有待琢磨。 正要拉開序幕的長達八個月的一九九三世界戲劇展,因此將是戲劇愛好者最好的觀摹機會,尤其第一個登場的是來自俄國的國家級「高爾基劇團」。這個劇團,背後是舊俄沈厚的寫實傳統,建團後是共產蘇聯的國家級嚴格的演員訓練;而超越於所有歷史和體制的,是成立七十幾年以來,藝術家和表演者掙扎於集體主義和個人創造之間的艱辛歷程。一個我們的社會裡所没有的劇團,一個有最好的「底子」而常常得不到發揮「點子」空間的劇團,這樣一個劇團的演出,可以提供我們思考環境和藝術的課題,可以提供一個社會寫實演技的範本,我們還希望,他們也提供一個見證,證明政體雖然瓦解,表演藝術者却可以延續他自足的生命,從而成爲時
-
近期演出
一元布偶劇團從台灣演到美國
成立五年的一元布偶劇團今年上半年的演出活動已大致排定,一到三月份參與台北市民政局所舉辦的合家歡親子劇場演出,將巡迴台北市各區演出《新西遊記》與《伊凡與魔鬼》。三月十五日到四月一日將應邀參加美國佛羅里達州Tampa的國際兒童節,演出《新西遊記》。 《新西遊記》係取材自火焰山的故事,著重在表現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大戰的熱烈氣氛。《伊凡與魔鬼》故事敍述整天「吚──嘿──咚」種田工作的伊凡,把住在地下魔宮、最討厭人家工作的大魔王「咚」得頭昏腦脹,於是生氣的大魔王命令膽小鬼、愛吃鬼、貪睡鬼去找伊凡的麻煩。
-
書介《戲劇交流道》25册劇本出版
近月內,一批新版劇本會大規模進佔坊間書店的書架。劇本本來可以當文學讀,早期如姚克、徐訏、李曼瑰、貢敏、姚一葦、張曉風、以及馬森的戲劇集,都擁有不少讀者,但這樣大規模地整理出版堀起於實驗劇場的年輕當代劇作,恐怕還是國內出版界的頭一遭。 這套劇作集以《戲劇交流道》爲題,由周凱劇場基金會出版,第一輯爲數二十五册,範圍遍及十餘年來台灣各重要劇團的創作成果。除了作爲當代劇場發展的第一手史料外,也爲這一代的劇團、話劇社提供了情感與語言相近的演出腳本。不同於文建會、敎育部等機構歷年徵選出來的「優良劇本」,這批作品都是在舞台上實地創作,經過演出的考驗,得到了觀衆的共鳴的。內容取向則相當豐富,從兒童劇到尖 銳的政治劇,從傳奇改編、歌仔戲新詮,到採用前衛手法返顧台灣歷史;有必須借助多媒體的大製作,也有獨自貫穿全場的單人劇;展現了台灣當代表演的多種風貌。 總策畫汪其楣表示,叢書的編輯構想已有年餘,當初聯絡了二十多個劇團,搜羅到的劇本近兩百個,然而散失的更多。旣令人對台灣劇壇的創作力刮目相看,也更加強了整理出版的決心。他們從零亂的手稿、排演本和演出錄影中將劇本淘洗出土,但有的作品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整理,有的演出形式雖十分傑出,卻不見得適合用文字傳述。於是在第一階段,只能先行出版優先定稿的二十五册創作劇本,下一批整理成果及原計畫中的當代劇作翻譯和技術、理論單元,將等待更充裕的資金和人力,來年再續。僅管未盡如人意,汪其楣認爲,這批劇本的出版至少讓有志於劇場者有所對照借鑑,更能刺激創作;也可提醒各劇團在演出新戲時,不要忘了馬上整理劇本;更希望藉這次整體性的出版行動引起出版界和讀者的關注,開始推動閱讀劇本的風氣。
-
書介
西班牙及德國戲劇中譯的新猷
相對於歐美日本當代重要戲劇的數量,這套叢書的編譯只能說掛一漏萬,在一片空白之上更顯得彌足珍貴。
-
書介《山月記》成爲筆記書
先有演出再根據演出整理出來的劇本,往往字裏行間生氣蓬勃,汗氣淋漓。表演工作坊的系列劇本如《圓環物語》、《回頭是彼岸》、《西遊記》,汪其楣的《人間孤兒》、《大地之子》皆然,而今又有優劇場的《山月記》。 《山月記》包含優劇場去年演出的兩齣短劇:鄕野奇談式的「變形記」〈老虎進士〉及寡婦搧墳的喜鬧歌舞〈巡山頭〉,收錄多幀劇照之外,並有陳板、莊華堂等人對劇場空間的硏討文字。全書以「筆記書」方式編排,僅在優劇場本部出售,可電洽(02)9125521。
-
專題報導 Feature
台灣表演場地巡禮
從文化中心、廟前、校園、小劇場到森林劇場、不同型態的表演活動,與台灣居民的生活衍生著不同的關係
-
專題報導 Feature
泉州傀儡大師黃奕缺
黃奕缺是當今傀儡戲界的奇才,黃氏外貌古樸保守,卻以改革創新爲終生職志,他的奇,是奇在觀念新、才華高。在中國大陸一九八八年的藝術職位評鑑中,他是泉州市唯一入選的「一級演員」。
-
即將上場 Preview古典芭蕾的搖籃與創作之源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不僅是古典芭蕾傳統的繼承者,同時也是一座活躍的現代舞創作中心。 該舞團一五九一年在法國舉行的一場王族婚禮後創立成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他們結合音樂、詩、繪畫和舞蹈等藝術形式於一身的芭蕾舞劇,一度爲宮廷晚宴帶來輝煌無比的光彩。 在凡爾賽宮,盧利(Jean-Baptiste Lully)的音樂不時伴隨著路易十四的生活起居。當他起床、進餐或接待王公貴族之際,宛如一齣引人入勝的芭蕾舞劇。爲了達臻節奏劃一、結構嚴謹的古典美學境界,路易十四於是在一六六一年創立了皇家舞蹈學院。該校的宗旨在推展舞蹈專業訓練、界定五項芭蕾基本動作,並由人體自然動作中淬煉出曼妙的舞姿。
-
即將上場 Preview
雲門新春起跑
在新年與春節之間,四支充滿熱力的舞蹈,爲雲門舞集的第二十週年揭開了活潑的慶生序幕。
-
即將上場 Preview
詩與花的獨言
「太古踏舞團」以回歸純淨爲最高理想,展現溫暖、性感的人間生命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飛躍的時空 「舞蹈空間」與蘇珊.柏姬
今年度的「皇冠迷你藝術節」推出《飛!洋過海》、《空間之旅》兩部作品,分別由「舞蹈空間」及蘇珊.柏姬(Susan Buirge)擔綱演出,取材、創意豐富而別致。
-
即將上場 Preview
等待中的交響
兩岸關係瞬息萬變,去年五月台北市音樂季壓軸正牌「北京中央樂團交響樂隊」訪台計畫曾吿流產,今年,在忐忑的期待中,有望成爲開年第一個來台的大陸表演團體,對兩岸樂界而言,眞是苦候多時了。
-
即將上場 Preview
歌詠藝術之美的詩人──韓翠克絲 Barbara Hendricks
以前黑人聲樂家不是靠天賦雄渾的低音與大嗓門脱穎而出,就是在競爭較小的花腔領域中跳躍飛馳。韓翠克絲卻秉持著細緻精到的修養,成爲音樂史上第一位成名的黑人抒情女歌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世界戲劇展開鑼大戲
開創俄國現代劇場主流的高爾基劇團,演出俄國最爲膾炙人口的劇作家之代表作。劇中那個厚顏無恥卻人見人愛的主人翁,已經成爲這類人物典型的代名詞。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淺說俄國戲劇
俄國文學起步甚遲,我國唐朝末期,他們才剛剛有了文字。第十世紀末,因爲東正敎會積極向北方傳敎,大量引進宗敎書籍,也介紹了一些世俗性作品(包括史書、戰爭故事等),對俄國的文學發展發揮極大影響。但亦因此,十一至十六世紀的作品大多爲宗敎文學,缺乏民族特色。俄國戲劇的歷史亦遠較西方爲短,十六世紀中葉以後,才出現模傚西方宗敎劇的演出,唯即迅速獲得回響。作者們還嘗試在劇中穿挿一些俄國民間故事或俄國社會的人物,使戲劇顯得比較世俗化,也比較寫實活潑,博得廣大觀衆的歡迎。於是敎會、學校、地方,都組織了越來越多的劇團,他們到處巡迴演出。十七世紀中葉,戲劇已成爲俄國人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到目前爲止,俄國人仍普遍熱衷欣賞戲劇,相當大比例的人民對俄國劇作家、劇碼和演員有深度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