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終點前,打亂了前九十分鐘的醞釀
馬勒在刪除第三槌的同時,亦削弱了該高潮點的管絃樂強度與厚度,這自是為了降低該處的戲劇性,為隨後內斂沉重的低音銅管悲鳴建立更合適的情緒背景。然而,當晚的大槌音色頗為響亮,即便擊樂家已明顯地用輕於前兩槌的力道擊打,卻仍顯得突兀,更別提上下台階的動作在視覺上多麼戲劇化了。曾造就神奇時刻的眩目震耳,就這麼在終點前,打亂了前九十分鐘積累的深沉凝重,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
演出評論 Review
靈體與肉體的差別
台灣正面臨著劇烈的交替,面對著過去與在地,有著雖然分裂但共同的情感記憶;反而是面對未來與國際時,難以化解自身的主體性危機。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面對他者是一種痛苦的相遇,因為找不到表達的基礎、對話的理由,更別說,欣賞他者的存在。靈體與肉體,永遠是人命的掙扎;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如何正面迎向集體潛意識,找到肉體的自在與靈命的歸依,是台灣無法逃避的挑戰。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小題大作中的逆向還原
克里斯汀.赫佐真正出色之處,還在於他採取了逆向還原的手段,不是從生活中截取動作元素,而是從傳統的民間舞步與既有的接觸即興套路裡,還原人的動律與形象。這種逆向還原,讓舞者的表演有了一種隨性的自在與活力,令舞動更具有常人的質地,並由此帶領觀眾,進入編舞者所嘗試敘述的個人與社群關係建構之想像中。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豈止是權益之爭?
三月十六日三位台中立委與文化部、台中國家歌劇院營運小組與台中市政府協調回饋地方方案的內容,引發不少爭議,更激起許多文化界的討論。著眼點從票價優惠誰買單到表演藝術營運專業的不保,讓多位文化界領袖級人物也跳出來表達意見,這次的爭議,突顯台灣社會,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針對文化力培植、藝術推廣、場館經營等,概念上仍處草莽階段,距成熟之路還有一段距離。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誰的城市? 誰的舞蹈博物館?
舞蹈的遺產是什麼?表演怎麼收藏?舞蹈怎麼展示?三月下旬,法國雷恩國立編舞中心藝術總監、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首度訪台,帶著在其「舞蹈博物館」創作概念下產生的《吃》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演出,並與二○一六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柯琳.狄瑟涵進行對談。透過對談,兩人討論舞蹈於博物館等公共空間體制的意義,身體如何刺激觀者思考空間的公共性,「舞蹈博物館」如何「收藏」舞蹈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泳池變舞池 讓藝術在社區萌芽
自三月開始營運的「台北試演場」,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籌備處主任王孟超的策劃下,不僅活用了閒置空間,也讓台北終於有了可以將舞台布景等比例搭建試演的排練場。除了硬體,他更期待以此為據點,與社區展開互動。開幕當天,王孟超規畫了「希望舞池」的演出,由資深舞者暨編舞家吳義芳帶領四位年輕編舞家楊乃璇、董怡芬、余彥芳、陳彥斌,讓泳池變舞池,觀者舞者一同敞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聆聽走看.歷史憶往 城門之歌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走進城門繞一遭。」曾幾何時,這念謠傳著傳著,就跟「雞蛋糕」連上了關係?不過,當今年二月十四日北門高架橋拆除,古樸的城門重現全貌後,似乎就可以懂得一個道理經過歲月的沖刷,當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帶著回憶、讚嘆、期待等不同的情懷前來時,就可以解釋人們對單一事物的多樣理解,有多麼出人意料。 城門,一向是人們的守護神,庇佑著一方老百姓,自然成為被歌頌的對象。但有趣的是,許多所謂的「歌頌」,竟然在城門尚未出現前便以一個「精神的概念」無形地矗立了。城裡城外是如此,國內國外也一般,不妨趁現在,讓我們從今日的北門出發,連線德國的布蘭登堡、烏克蘭的基輔、埃及的底比斯城門,從聆樂的角度認識它們,再讓達人們帶我們到此一遊,探究這古老城門的今昔。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昔時垛牆今時磚 唯留城門訴滄桑
昔時的台北城修築於清朝光緒年間,是為強化北台灣防禦工事而建。當年的規劃頗具用心,一方面為均衡艋舺與大稻埕兩地方勢力,特別選址在兩地之間,而完成之後,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城區內扶植各項產業,台灣巡撫衙門、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兩大行政機關也設立於此,儼然成為北台政經中心。但歷經日治、國民政府,迄今只有剛剛重見天日的北門還維持初建時的風貌,供後人遙想當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老台北城 五門探索地圖
走過滄桑歲月,台北城門五中餘四,迄今仍矗立台北街頭,俯瞰車流往來。讓我們循著地圖紙上探訪,那多年前的歷史風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布蘭登堡協奏曲》 巴赫的顛峰之作
應布蘭登堡侯爵之邀而寫出的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在科登時期創作出的顛峰之作。在科登大公支持與優秀宮廷樂隊的絕佳條件下,造就了巴赫成就非凡的器樂作品。而在《布蘭登堡協奏曲》中,巴赫更勇於挑戰與實驗,在每一首都安置了一個音樂上的特殊難題,並用一種無與倫比的說服力去解決它,雖是維持傳統巴洛克協奏曲形式,但他卻大膽地挑戰了各種樂器編制組合的可能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布蘭登堡門 見證普魯士王國興衰
現在矗立於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其實一七九一年才竣工,比巴赫的經典名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晚了七十年,但巴赫造訪柏林時,當時的柏林已經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發展中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而這座赫赫有名的城門,當年是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為了替菩提樹下大道的盡頭建造一個宏偉的結束,也為了紀念剛去世的腓特烈二世和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兩百多年來與德意志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命運關係,一起經歷所有的興衰、並見證充滿各種喜怒哀樂的故事及歷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從未建起的〈基輔城門〉 《展覽會之畫》的動人尾聲
「基輔城門」是十九世紀英年早逝的建築師哈特曼的作品,但只有藍圖,從未被建成。作曲家穆梭斯基因為參觀了哈特曼的紀念遺作畫展,有感而發寫出名曲《展覽會之畫》,便以這座從未有過實體的門〈基輔城門〉作為樂曲末段的主題,不但是膾炙人口的《展覽會之畫》中近乎人人耳熟能詳的一段,甚至也是許多人認識俄羅斯音樂、甚或古典音樂的進門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基輔「金門」 羅斯王朝的歷史榮光
由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於十一世紀建造的「金門」,是基輔城的正門,當年為了向歐洲文明城市看齊,雅羅斯拉夫仿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來建設基輔,「金門」正象徵著烏克蘭在基輔羅斯時期作為當時權力中心和國力邁向顛峰的開端。歷經歷史風華,其實「金門」遺址已不復見,現在的金門是一九八二年為紀念基輔建城一千五百周年而重建的,與哈特曼所描繪的《基輔城門》一畫也大相逕庭。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阿依達》中的底比斯門 歌劇史上的壯麗凱旋
由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所寫的歌劇《阿依達》,以埃及為背景書寫古國中的悲戚愛情故事,其中一個重要場景就是「百門之城」底比斯,法老王率領眾臣民在此迎接打敗衣索比亞軍隊的拉達美斯將軍榮歸,民眾的歡欣歌頌,祭司的莊嚴歌詠,接著在埃及長號的吹奏下,響起慷慨激昂的進行曲,迎接凱旋歸來的拉達美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古城底比斯 神殿成群映照絕代風華
底比斯是古埃及新王國時代的首都,依然以尼羅河岸為主要居住地。古埃及人信奉太陽神,因此東邊為日出之地,代表新生,一般民居與神殿皆在此處;西邊為日落之處,象徵死亡。於是長眠多位法老王的「帝王谷」位於西岸,而今名路克索的底比斯,擁有大量的神廟群,包含卡納克神殿與路克索神廟,也就成為城市的地標與象徵。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舞台上的自然 與觀眾一起建構
法國導演給斯納與德國演員合作的新作Caspar Western Friedrich,作品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透過德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畫家佛烈德利赫知名的自然作品,還有西部電影中的自然,來探討人類與自然或人造環境關係的轉變。演員們在舞台上以各種布景道具建構一個「仿自然」的美術館,這個劇作實則處於一個開放未完成的狀態,召喚觀眾的想像力來完成這個創作,更甚至是要求演員與觀眾共同完成它。
-
藝視窗 News
第14屆台新藝術獎五組得獎作品揭曉 三表演製作獲獎
【台灣】 第14屆台新藝術獎五組得獎作品揭曉 三表演製作獲獎 第14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組得獎作品於3月22日公布,得獎作品分別為:李明維《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身體氣象館《長夜漫漫路迢迢》、杵音文化藝術團《牆上。痕Mailulay》、許哲瑜《麥克風試音─許哲瑜個展》、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五組得獎作品由九位複選委員,包括提名觀察團代表:林志明、紀慧玲,特聘委員:阮慶岳、耿一偉、陳郁秀、陳昌仁,及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代表:石瑞仁、林曼麗、吳靜吉,在重重討論後,歷經四輪投票才脫穎而出。 其中,除了國光劇團曾以《三個人兒兩盞燈》獲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其餘四位得獎者均為首度入圍即獲得台新藝術獎肯定。 以五項年度得獎為主,同時介紹入圍作品的「第14屆台新藝術獎大展」,將再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於5月19日起至7月17日盛大展出。6月初,由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的決選團,將從這五項得獎作品中,評選出大獎得主,獨得新台幣150萬元獎金,其他四組為「年度入選獎」,各獲50萬元獎金及獎座,總獎額為350萬元整。大獎得主將於6月4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莊珮瑤) 資深劇場工作者、江之翠劇場團長周逸昌辭世 長年致力於現代劇場與傳統梨園戲的劇場工作者、江之翠劇場團長周逸昌,於3月25日於印尼因急病猝逝,享年68歲,消息傳來令台灣劇場界震驚不捨。 周逸昌畢業於台大植病系,後赴法學習電影,返台後與劇場友人成立「當代台北劇團實驗室」,後成立「零場121.25實驗劇團」團長,投身小劇場運動,1993年創江之翠劇場。 長年關注社運與現代劇場發展、也關心傳統藝術傳承的周逸昌,在零場劇團時期就非常著重演員訓練,除了西方系統方法,也帶入傳統戲曲身體訓練,對多位演員影響深遠,如曾獲金馬獎與金鐘獎的吳朋奉即非常感念周逸昌的啟蒙提攜。創立江之翠劇場後,更帶領團員深入學習南管梨園戲,並製作多齣跨界製作,其中與日本能劇、舞踏合作的《朱文走鬼》,曾獲2007年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莊珮瑤) <s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情感的繼承者們
把「梁祝」搬上舞台於五十年後,不能說沒有唏噓,當年把錄音機帶進戲院偷偷把全片唱段錄在卡帶上的少年,終於了卻一樁心願,有了自己的傳唱版本每次有人問我為何要把音樂劇的主題定案在這古老傳奇時,答案都是那個:「我也希望它能像原裝黃梅調電影打動我般,讓現世的年青觀眾被感動。」劇名的意涵亦因此呼之欲出,我是有心教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神,借曲與詞的「膾炙人口」得以繼往開來。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瘋電玩 飆創意
打電動的孩子會怎樣? 沉迷線上遊戲又如何? 手遊廣告滿在眼前, 你又玩些什麼? 世上的電玩這樣多, 挑挑看、選選看, 喜歡就來玩幾晚。 戕害身心不是誰的錯, 只能說你品味還不夠。 他們打電動,於是拍出了電影, 或因玩遊戲,悟出敘事的道理。 在硬碟與伺服器組成的世界裡, 吸取線上精華、成了養分補給, 創意就是無限的虛寶,取之不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虛擬遊戲世界 攻占真實人生
電動遊戲發展迄今半世紀,已經不只是宅男宅女的私房偏好,從撲天蓋地的電玩、手遊廣告充斥在電視節目的各時段中,就知其影響力已超越虛擬世界,電玩遊戲變變變,可以是電影或動畫,可以是舞台劇,也可以是電視劇作為一項商品,電玩也有其藝術價值,它成了某種養分,如其他各類型作品那般,持續影響著這個世代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