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德奧
回歸德奧音樂主流 指揮、慶典菜色豐
綜觀德奧地區幾個大團的樂季規畫,可以看出,除了依然有接連不斷的紀念慶典,曲目上也回歸德奧主流。上一季的華格納、威爾第繼續延燒,緊接著理查.史特勞斯等等,紀念慶典系列依然蓬勃;另一方面,也有如維也納愛樂強打名牌指揮,世界樂壇所有重量級指揮紛至沓來,各自帶著招牌菜色上場,也讓樂迷驚嘆不已。
-
焦點專題 Focus 英美
景氣不佳 樂團求「穩」難求「新」
在舉世經濟景氣不佳的氛圍中,英美樂團多採保守穩健策略,多以明星牌加持,期待有票房保證。另一方面,加入影像呈現的音樂會形式,也攻占各大音樂廳,成為演出亮點。而在人才方面,前幾年崛起的新生代指揮入主大團,已經逐漸站穩腳步,成為老樂團邁入新紀元的主要力量。
-
焦點專題 Focus 法國
名團名家匯聚 古典樂迷的夢幻之都
除了巴黎在地三大團──法國管絃樂團、法國廣播愛樂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一如以往,以當家音樂總監搭配明星演奏家端出精采菜單外,更令古典樂迷流口水的是,多個名團如柏林愛樂、匹茲堡交響、維也納愛樂、英國愛樂管絃、聖彼得堡交響、倫敦愛樂等,明星獨奏家從紀辛、列賓、約夏.貝爾、夏漢等一路排開,都將蒞臨巴黎,璀燦耀眼之勢,讓浪漫之都更是音樂夢幻之都!
-
焦點專題 Focus 亞洲
著力開發觀眾 拉抬新星全面啟動
相較於歐美各國限於經濟困境,各樂團多為財政叫苦,香港、新加坡與中國的樂團,則能在穩定情勢下,著力於觀眾開發與拉抬新星,加上歐美名家紛紛渡海而來,新樂季節目整體而言豐富精采,令人期待!
-
演出評論 Review
時代從未小過
這也是為什麼,九○年代以降,Kuso會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因為嘲諷讓我們和一切的團體、信仰、價值,都維持一道安全距離,可是它的代價,就是令人覺得一切都事不關己,不必認真,毋須負責。我認為,這正好也是極盡嘲諷之能事的這齣戲,所付出的代價。
-
演出評論 Review
哈姆雷特的追尋與頓悟
也許在追尋的過程中,說故事(不論是他人的或自身的)總比赤裸裸地揭露內心容易得多。夾雜在演員施冬麟與真實人生的施冬麟之間,創作者施冬麟相較之下沒了那種說故事時的自在。每一次吶喊著梅菲斯特,卻都帶著同樣質感的歇斯底里,讓戲劇結構的流動每每在此停滯,而觀眾也陷入了和創作者一般的焦慮中。
-
演出評論 Review
難忘過程不完美 美麗回憶卻銘心
這次《大兵的故事》,看熱鬧的觀眾或許會眩惑於Blenchman在動畫上的強大渲染力,而忽略了音樂家們的努力表現。但未來我們腦中閃過《大兵的故事》時,你絕對不會忘記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與旋律。此時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本場音樂家的努力,其實並沒有白費。
-
回想與回響 Echo
平田織佐的劇場是真正的人類陳列室
我認為平田掌握了「時間感」,使得封閉的九十分鐘成為一個可獨立運作的有機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實地活著。很難想像他是怎麼讓人物真實到這種地步,每一個人物不相干的生活細節都增添了他們的真實,卻不會讓戲拖沓灌水。說白一點講就是他非常會「鋪陳故事」、「鋪陳角色」,但又不僅如此,他讓好萊塢式帶有強烈目的性的角色設計笨拙可笑,平田的劇場是真正的人類陳列室。
-
新銳藝評 Review
如何理解「恐怖分子的事後哀愁」?
戲劇本體與文宣之間斷裂不是問題,真正重要的,反而是如何處理歷史經驗「真空」及其帶來的問題:在一個沒有大規模馬列主義抗爭、更從未因此出現恐怖主義支派的台灣社會,創作者如何跟其中成員談論「恐怖分子的事後哀愁」?這難道不是跟一個涉世未深的毛頭小子宣告笑傲江湖嗎?
-
企畫特輯 Special
可見的暴力,與不可見的暴力
陳仕瑛的《山地話》讓劇場成為一個沒有出口的密閉空間,這是一個密室裡的暴力展示對於品特而言,真正的暴力,不在於眼前所發生的,肉眼可見的暴力,而是於在存在於那扇門之外,那個由國家所象徵的,雖不可見,卻又無處不在的暴力。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王世緯 百變妖姬「獨」步舞台
台上的她,妖豔、鬼魅,台下的她,陽光、開朗這就是王世緯,觀眾眼中的舞台「百變妖姬」。像團火的她,對生命無畏、充滿好奇,身體總是先行於思考,走上演員之路順理成章,也以精湛的獨角戲表演站穩舞台。她說:「當演員很幸福,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未來能一直演下去,不管到了幾歲。」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深耕藝術文化 將台灣表演藝術推上國際
法國巴黎銀行是最早開始經營亞洲的歐洲銀行,當商業觸角遍及世界各地的同時,也秉持深耕地方的信念,支持當地文化、藝術、教育、體育與公益活動。來台設立分行後,多次參與台灣重要建設與科技產業的發展,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幕後功臣之一。財富管理部門更以巴黎銀行台灣區藝術、文化、公益贊助者的角色,積極參與本地的活動。近期亦贊助兩廳院台法製作《有機體》,並持續支持國家交響樂團,協助台灣藝術團隊走上國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設計即表演 挑戰疆界不受限
四年一度的「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於九月份於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Cardiff)舉行,有八位劇場設計師作品入圍,其中多媒體設計暨導演的周東彥更抱回互動新媒體設計獎。設計展現場除了有設計師精采的「展演」,同時舉行的「Scenofest劇場藝術節」的演出與工作坊更高達兩百五十場,可說是劇場界難得的盛會。劇場工作者在此間交流激盪,為未來的合作與創意灌注更多可能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回顧、總結、再出發
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有一種送別會的氣氛,因為擔任藝術總監長達十年的阿尚波和波德里耶,將在這次藝術節落幕後揮手告別,交接給法國劇場話題人物的奧利維耶.畢。正因為如此,本屆的節目邀請了十年來的「協同藝術家」及長期合作的導演重回亞維儂舞台,輪番搬演精采作品,回顧、總結意味濃厚。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擁抱靈魂與土地的東歐劇場
今年十月中起跑至十一月中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打出亞洲觀眾相對陌生的主題「東歐芳華」,藉著多齣劇場、舞蹈、音樂等製作,展現東歐藝術風情。而東歐劇場的特色,就是展現出人類「靈魂與土地之間的猶豫不決」,這次藝術節中的劇場節目如朵金《凡尼亞舅舅》、七A班戲劇組教室改編自哈維爾作品《通知書》的《疊配文》、陸帕的《假面.瑪莉蓮》,可讓觀眾看到東歐劇場藝術家的深刻思考。
-
藝視窗 News
戲劇學者黃美序九月底辭世
【台灣】 戲劇學者黃美序九月底辭世 國內知名戲劇學者、翻譯家暨教育家黃美序,於九月廿四日故世,享年八十六歲。 黃美序自師大英語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佛羅里達州攻讀戲劇,一九七六年獲戲劇博士學位後返台,先後於淡江大學、師範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教授西洋戲劇、戲劇批評、導演與編劇等課程,作育英才無數。畢生所著戲劇創作、學術著作和翻譯作品眾多,劇本《楊世人的喜劇》曾獲《吳三連先生文藝獎》,理論著作《戲劇欣賞》曾獲第四十二屆文藝獎章,後者尤為國內戲劇相關科系重要讀物。 二○○五年自文化大學戲劇系退休,同年文化大學並隆重舉辦黃美序教授劇作讀劇會及學術研討會各一場,邀集兩岸學者共襄盛舉。黃美序逝世消息傳出後,戲劇界人士同表惋惜,相關紀念活動亦籌備中。(鄒欣寧) 吳曜宇獲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 第53屆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由來自台灣的24歲青年指揮家吳曜宇贏得首獎,從來自46國共計296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台灣本次共3位青年指揮家參賽,吳曜宇、曾憲文、范楷西皆一路入選半準決賽10人名單,成績斐然。 吳曜宇是繼1988年呂紹嘉掄元以來台灣第2位獲獎者,且不約而同地皆非音樂科班學生。3年前畢業於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卻因忘不了兒時對音樂的熱愛,而重拾起因升學而放棄的夢想,如此戲劇性的人生轉折,更讓吳曜宇加倍付出。目前就讀於北藝大音樂研究所指揮組,師事徐頌仁、張佳韻教授,多次於大師班獲得國際一流指揮家肯定。 此次獲獎看似突如其來,然而同時囊括最佳觀眾與最佳樂團獎,更顯吳曜宇的未來指日可待。返台後,將於關渡藝術節指揮貝里尼全本歌劇《夢遊女》,觀眾除了親炙洋溢丰采外,更可見證一顆指揮新星的誕生。(王婧) 陳廷威獲布達佩斯國際音樂大賽首獎 第47屆布達佩斯國際音樂大賽(Budapest Music Competitions)睽違10年再次舉辦長笛項目比賽,本年度由來自台灣的23歲長笛新秀陳廷威與另一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今夏我也華格納了
在安娜和莫里茲離開前,我請他們吃飯並做告別,和安娜和好如初。我們三人又再度聊到創作,為何創作?我們提到創作時最愉快的時刻。我以寫作為例,只有在發想及書本印刷出來的兩個短暫時刻,寫作是幸福的事,其他冗長的書寫時分都不怎麼令人興奮。 可不是,他們兩人也立刻表示,作曲和裝置也一樣。我們都是為了那短暫的幸福感,把許多生命時光消耗了,但我們卻甘願。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化妝初體驗
化妝初體驗 每兩年一次的舞蹈發表, 不知拍了多少年了, 也曾在專業舞團裡, 遇到從這個舞蹈班畢業的孩子, 已經成了專業舞者。 這個為了發表頭一次化妝的小女孩, 說不定也是日後表演舞台上飛躍的身影呢。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把空間穿上身的服裝「演出」
身體空間、服裝結構,是角八惠最主要的關注焦點。深受建築影響的她,熱中於從服裝延伸城市概念,再由城市回饋到對服裝的想法,甚至嘗試將室內設計的平面圖,融合、運用到服裝設計草圖當中。比起「針對戲劇、舞蹈的服裝設計」,她更常思考建築思維之於服裝設計的對應。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
要做,只做最好的!
今年一月才抵台接任台灣賓士總裁的邁爾肯,有著親切的笑容與飛揚的神采,談起藝企合作,仍不忘公司主張的宣言:Best or Nothing(只做最好的)!持續台灣賓士對兩廳院爵士派對的合作,邁爾肯也觀賞了第一場「電貝斯之神與Fusion先驅」史坦利.克拉克的演出,樂手的精湛技巧與完美表現,令他讚嘆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