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欣賞藝術大調查 有沒有伴很有差!
最近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作了一項調查,以了解美國人欣賞藝術的習慣與態度,以便在藝術參與度低迷的現下,找到解決困境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社交」仍是重要的參與原因,而不參與的原因除了票價貴、地點遠,另有「找不到伴」這個理由。說不定以後可企畫讓觀眾透過約會公司或社群網站「揪伴」看表演,以提升觀眾進場意願?!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年會 東亞舞蹈成亮點
固定一月份在紐約舉行的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年會,是北美表藝圈的一大盛事,而由亞洲協會主辦的東亞當代舞蹈示範演出,已成為年會期間最具口碑的表演之一,今年有來自台灣的孫尚綺、董怡芬及動見体劇團,還有日本的Kaori Seki舞團、enra舞團、川村美紀子等五檔作品,展現東亞當代舞蹈的精采風景。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公園大道軍火庫 大咖藝術家紛來挑戰
前身是紐約民兵第七團操練場的「公園大道軍火庫」,在前任紐約市長彭博的空間活化政策下,以官民合作的方式轉化為表演場地,開闊的空間讓許多大咖藝術家樂於前來挑戰,在此揮灑無限的可能。不過每次展演都得從無到有,也使得製作成本高居不下,也導致票價逕走高貴路線,阻斷了紐約普羅大眾欣賞的機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遇上市場藝術不自由? 大都會歌劇院與迪士尼惹爭議
藝術創作自由遇上金主或市場,是不是就得妥協彎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演出《克林霍夫之死》因猶太團體抗議,取消了給全球觀眾的電影院同步轉播,據說重點在安撫贊助金主,招致批評;而改編自知名音樂劇的迪士尼聖誕大片《魔法黑森林》,據原作曲家松罕透露可能因擔心不夠「老少咸宜」而會把其中某歌曲刪除,也讓人譁然。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表演帶動發展 布魯克林窮區大翻身
在廿世紀前曾一度是全美第三大城市的布魯克林,在歸劃入大紐約市後,光采就被曼哈頓給蓋過,沒想到在進入廿一世紀後又再度蓬勃,而其過程走的也是紐約市地產由衰而盛的老路:因為住不起高級地段而來的藝術家,給當地帶來藝術的光環,引來追求時髦的人,重新開發起原來窮哈哈的地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Nonesuch唱片歡慶五十歲 極簡音樂兩大老難得同台
美國知名獨立音樂品牌Nonesuch唱片,今年歡慶創立五十周年,並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舉行慶祝演出,廿天內排出廿三檔不同演出,具體而微呈現Nonesuch多樣的音樂風貌。連高齡七十七歲的極簡音樂兩大老菲利普.葛拉斯與史提夫.萊許,都打破多年的「王不見王」,大賣面子同台演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勞資爭議引爆 大都會歌劇院新季險些開天窗
這個夏天紐約歌劇圈不平靜,因為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歌劇院爆發勞資爭議,院方打算減薪,工會當然不從,於是隔空透過媒體互批放話,看不出溝通誠意。眼看新樂季即將來臨,樂迷也深恐重演一九八○年因勞資爭議停止演出的尷尬狀況。所幸雙方意識到這樣下去不利於解決問題,終於達成協議,解除了歌劇院開天窗的危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以《搖滾芭比》拿下東尼獎 派崔克.哈里斯站穩一哥地位
以《搖滾芭比》拿下今年東尼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的尼爾.派崔克.哈里斯,是百老匯屈指可數能唱能演、跨足影視與劇場的全能演員。更難得的是他是出櫃同志,打破「可做不可說」的好萊塢同志禁忌,《搖滾芭比》的演出證明哈里斯不必招搖、但也不需顧忌私人性向對他表演的影響。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愛樂雙年展 多面向探索當代音樂
對當代音樂推展不遺餘力的紐約愛樂音樂總監吉伯特,今年規畫了「紐約愛樂雙年展」,多面向地探索今天的音樂,廣集五十多位作曲家、百多位音樂家、和紐約的十個文化機構的新作品表演。希望當代音樂亦能如藝術雙年展一樣,造成一股風尚,引來參觀的人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塗鴉藝術家編芭蕾? 噱頭行銷吸引新觀眾
為了吸引年輕人進入表演殿堂欣賞演出,美國出現了兩個相當不尋常的做法。紐約市芭蕾舞團邀請不是編舞家的街頭藝術家JR來編舞,只因看上JR廣大的社群網路追隨者。科羅拉多交響樂團在畫廊舉辦音樂會,還可抽吸大麻,被暱稱為「大麻音樂會」,引起全國矚目。開發新觀眾,很多時候就要面對行之有年的基本表演方式,能否從根改變,而這正是最大的難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生追求亞裔獨立音樂風格 華裔音樂家侯維翰辭世
在政治及音樂上皆頗有主見的華裔音樂家侯維翰小就對藝術和黑人文化很有興趣,東岸的爵士音樂圈成了他音樂的搖籃,並期待透過藝術,人民可以找到自我定位和解放自我意識。雖然他因病辭世,但他反不公不義、為弱勢族群發聲、致力追求美國亞裔獨立的音樂風格,也是後代音樂家的一個榜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觀察—美國
專業評論式微 網路互動及時又熱絡
由於美國報紙媒體萎縮,專業的表演評論家失去發表舞台,對作品「一言定生死」的時代已不復存在。但因網路及社群媒體的興起,評論卻是愈來愈多且愈來愈快。原本報紙的專業評論逐漸被藝術公關所取代,這樣的評論生態,未來會怎樣發展,誰也不能預見。演出、評論、觀眾的關係,還在繼續改變中。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環球音樂巡禮來到夢幻之城 維也納愛樂歷史真相遭批判
卡內基音樂廳近年每季推出的環球音樂巡禮今年走到維也納,三週的音樂節內容包羅萬象,包括交響樂、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搭配展覽、電影、研討會等,面面俱到。維也納愛樂的表演更是主要號召。但同時愛樂與納粹的歷史關係也無可避免地被提起與批判。這也是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市民共同要面臨的考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古典音樂在美國已死? 求新求變期待扭轉危機
一篇發表在網路雜誌的〈古典音樂在美國已死〉文章,掀起了一片撻伐討論之聲,也讓人看到與古典音樂界一樣危機重重的新聞媒體界,潛藏內在「心有戚戚焉」的憂心。自○八年以來愈來愈黯淡的美國古典音樂界,雖然的確有不少機構無法支撐宣告結束,但更多人企圖另覓出路殺出生天,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媒體報導難配合 芝加哥交響自創線上雜誌
傳統媒體的經營日益艱困,也衝擊到藝術報導的版面篇幅,藝術報導篇幅變少,讓藝術演出訊息更難突圍傳遞給大眾,在這趨勢下,數位媒體就成為必要開拓的訊息通路。而芝加哥交響樂團更進而推出《聲音與故事》的線上多媒體雜誌,透過專業新聞人的操盤編輯,希望能打造自己的媒體通路。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同時演兩戲 演員演技大挑戰
同時演兩齣戲,對以身體程式演出的戲曲演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講究自然生動的西方劇場,就是演員的一大挑戰了!最近紐約有幾檔一台演雙戲的製作,在戲碼選擇上分別都有足以兩相串連的主題,而演員一人飾多角、易於更換的布景設計等,都是製作的大挑戰。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Performa雙年展 難以定義的展演風景
由美國知名藝術學者RoseLee Goldberg創辦的Performa雙年展,十一月在紐約展開,共有超過一百個不同的「節目」,在超過四十個地點舉行。Performa是一個呈現「各領域的現場視覺藝術表演」的藝術節,參與的藝術家非常國際化,也非常「跨領域」,所以也相當難以定義,其中很多「作品」都可以歸類為Performance arts(行為藝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俄國歧視同性戀 葛濟夫、涅翠柯被要求表態
因為俄國總統普亭在今年六月簽署法案,禁止「宣傳非傳統關係」,使俄國境內的同志感受威脅,也引發各國人士的強烈反應。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開季首演柴科夫斯基《尤金.奧涅根》,演出的俄籍指揮葛濟夫與女高音安娜.涅翠柯,都遭到抗議並被要求表態,而且抗議從場外延燒至場內,讓所有觀眾都得面對這個事件。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勞資糾紛近一年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復聲」無期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董事會與樂手之間的勞資糾紛,僵持迄今近一年,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連該團音樂總監范斯卡也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讓樂團復工,他就要走人。在經濟遲滯的美國,財務問題困擾大小樂團,許多樂團都以樂手減薪暫度難關,這樣的態勢下,明尼蘇達管絃樂團的樂手能堅持多久?何時才能重新發聲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史坦威公司轉手 音樂家擔心好鋼琴不再
頂級鋼琴品牌「史坦威」,近期傳出被轉手給私營資產公司Kohlberg,引發陣陣討論回響。雖然史坦威公司早不屬於原來的史坦威家族,但公司被轉手頻頻,也讓音樂界擔心該公司的鋼琴製造傳統會因此流逝,造成日後鋼琴家沒有好琴可彈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