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千人共襄盛舉 酷熱下演出《公共場域》
《公共場域》是林肯中心「莫札特再現」音樂節今年慶祝五十周年特別策劃的節目,該曲是作曲家郎大衛的千人無伴奏合唱作品,邀請了來自紐約市五區(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布朗士、史泰登島)的自願參加者,在紐約今年最濕熱的這天,共襄盛舉一同演出,現場更吸引了近兩千人聆賞,氣氛熱烈。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聞未結又生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城市藝波單元每月一次,就新聞來說時間跨距比較長,希望是能在事情告一段落後再來總結。但總有些事的發展綿延不絕,看似完了,但暗潮洶湧,在後來又爆發出來。這裡就要把幾個之前談過的事其後續發展再來談一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出者抗議下紙媒撤評論 引發評論人反彈與焦慮
評論人Arthur Kaptainis評論加拿大歌劇團的文章,被加拿大的《國家郵報》網站撤下,引發了爭議討論。原因是加拿大歌劇團要求《國家郵報》更正這篇評論中的兩處錯誤,卻被說成是施壓,因而公布往來e-mail自清,卻從中看出編輯對表演評論在數位時代中缺少讀者的不滿,也引發了表演評論人對未來的焦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尼獎入圍揭曉 突顯百老匯「多元性」
美國的東尼獎的入圍名單於五月初揭曉,近期最夯的音樂劇《漢彌頓》果不其然創下紀錄,一共獲得十六項提名創下東尼獎歷史新紀錄。這一季的百老匯可謂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季,包含東尼獎提名作品中的《漢彌頓》、《躑躅而行》、《黯然失色》、《紫色姐妹花》等,都是多元族裔創作者主創或參與的製作。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大都會列汶終於下台成真 林肯中心總裁突然離職
四月中林肯中心的人事地震連兩發,而且都是重量級,一是傳說已久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列汶,終於確定退休,二是才就任三年的林肯中心總裁伯恩斯坦,竟然毫無預警地離職,令人錯愕。前者的接班人會是誰,是之後大家關注的焦點;後者則令人好奇這次閃電般的分手,背後到底有什麼內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音樂劇《漢彌頓》超夯 歐巴馬也瘋狂
將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彌頓生平故事改編搬上舞台的音樂劇《漢彌頓》,去年八月上演以來即成為百老匯最熱門的演出,長居每週票房冠軍,不僅吸引眾多明星名流,政治人物更是絡繹不絕,總統歐巴馬看戲不算,還邀請原班卡司到白宮表演。叫好又叫座外,連原聲帶都成為Billboard榜上五十年來首週銷售最高的百老匯錄音,所獲的評價早已超越當季同儕,而是堂堂進入歷史殿堂。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梵志登確認接下紐愛 大都會歌劇院列汶欲去還留
紐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都有人事問題,但前者已經柳暗花明,後者則仍混沌難清。自從宣布將由荷蘭指揮家梵志登接任,紐愛的未來看似清晰許多,但未來將臨的「流浪期」,也是新總監的一項難題。而在位已經四十年的大都會歌劇院總監列汶,身體每況愈下,繼任人選眼看不找不行,但列汶的醫師又說他撐得住,可見其難捨之心,讓歌劇院要做後續安排也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前衛到主流 凡.霍夫一季四劇征服紐約
歐陸當紅、曾來台演出《奧塞羅》的比利時籍導演凡.霍夫,在紐約劇場界也備受矚目,這一季在紐約就有四齣作品搬上舞台,其中與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合作的《安蒂岡妮》與甫辭世的英國搖滾巨星大衛.鮑伊主創的《拉撒路》因明星光環本就引人注意,另兩齣《橋下風雲》和《熔爐》皆是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作品,今年正逢亞瑟.米勒百歲冥誕,凡.霍夫也順勢成了今年最風光的導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如何「白話」仍有原味? 莎劇翻譯真是個問題
美國知名的「奧瑞岡莎士比亞戲劇節」近期宣布,邀請多位劇作家把莎劇翻成當代英文並演出,因為莎劇的語言歷經四百年,對現代觀眾來說確有理解上的困難,之前的白話譯本多只為了讓人理解原文而非演出用,但這個翻譯計畫的譯本將會上台演出,影響勢必不同以往。如何讓白話本上台演出,而不失莎劇語言原味,正是爭議所在。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董事會遇上藝術家 財務經營與藝術發展的兩難習題
美國的藝術團體主要靠私人贊助,所以善於募款並能監督財務的董事會,是一個團體能否長期營運的關鍵。但最近紐約發生的兩個事件:卡內基廳董事會主席與總監的衝突,還有哥譚小歌劇團的被迫解散,讓人體會到藝術的發展與團體的長治久安之間,要拿捏適宜的分寸真的不容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台上塗「黑」變「黃」 引爆藝術之外的族裔爭議
在舞台上由白人扮演黑人或黃種人時,多以塗色變臉來呈現,但在現在的美國,這樣卻會招還種族主義的批評,以致今年大都會歌劇院《奧泰羅》新製作就宣布主角摩爾大將軍不會化黑臉妝,而另一個本由白人扮演日本人的《日本天皇》製作,也因怕招致批評宣布取消。因為這是歷史社會環境造成的種族不平等,涉及的是強勢族裔搶奪了弱勢族裔的話語權,這樣的政治問題,無法從藝術上解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無心插柳匯一地 非華人觀眾也青睞
今年夏天的紐約,兩個月內有四檔不同中國表演團隊的演出,有國家京劇院與「中國第一票房青衣」張火丁、中央芭蕾舞團,及中國製作單位在美國原創的多媒體舞劇《春江花月夜》。這四檔節目可看作是個無心插柳的中國表演藝術節,相較於之前到紐約演出的中國團隊,藝術品質與宣傳都更佳,亦獲得紐約英文媒體的報導,且在不送票的前提下,票房也都不錯,顯然有吸引到華人以外的觀眾。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邀請英國人才領軍 美加澳三組織各有盤算
澳洲的雪梨劇團、加拿大「蕭伯納戲劇節」與紐約新的表演藝術場地Culture Shed,不約而同找到了新的主事者而且剛好都是英國人。求才求到遠端,當然各有盤算,從三人的資歷來看,顯然其國際經驗的豐沛、國際人脈的四通八達,會是三個單位的重點考量,但是否能切合在地需求,則有待觀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就愛「看」廣播? 廣播錄製現場搬上舞台票房嚇嚇叫
廣播節目的錄製,也可以是受歡迎的現場演出?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舉辦了兩年的「愛廣播節」,還有兩個「播客」節,把受歡迎的廣播節目錄製現場搬到劇場中,在今年夏天的票房都是滿座。原來熱門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就像明星一樣受歡迎,能夠買票進場看他們現場主持錄製廣播,就像親見偶像一般,讓人趨之若鶩。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林肯中心前總裁出回憶錄 直言不諱大算總帳
二○一四年卸任、擔任林肯中心總裁長達十二年的雷諾.雷維,在新近出版的個人回憶錄中,一吐在職時不能說的真實感受。為了經營林肯中心與大規模的翻新工程,雷維使盡外交手段,只求能整合「異見」達成最後目標,而在書中她終於能說出心中想法,超有自信的他,也將回憶錄寫成商業案例研究,而最成功的就是他自己的管理方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杉湖當代芭蕾舞團 閃耀十年一瞬消失
曾在電影《命運規劃局》中作為女主角排練場地與共舞團隊的杉湖當代芭蕾舞團,在紐約舞壇相當獨特,由美國最大的零售公司沃爾瑪家族成員洛利創立的該團,一成立就享有第一流的資源,但今年三月中舞團發出解散舞團的聲明,令人問號連連,但舞團只說是因為創團者停止撥款,再無說明。六月六日的最後一場演出,在演出納哈林編作的「安可舞」之後,舞團正式劃下休止符。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百老匯票房慶豐收 非主流題材音樂劇擁大獎
紐約的劇場盛事東尼獎於六月七日舉行頒獎典禮,最後由題材「非主流」的《太平之家》抱走最大獎「最佳新音樂劇」和「最佳導演」,成為黑馬大贏家。今年的百老匯在商業票房上非常成功,賣出的票數與收入都創歷史紀錄,市場成功的狀態下,不吝於鼓勵藝術性作品,把大獎頒給較小眾題材的《太平之家》,而非由知名編舞家惠爾頓執導、題材較通俗的《花都舞影》奪冠。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大都會博物館 「演」得讓你更親近藝術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表演節目,在莉摩.托默接掌後,大幅擴充,尤其是所謂「特定場所」(Site specific)的表演成為新寵,幾乎整個博物館無一處不是舞台。托默表示,她不是為在大家想不到的地方演出而演出,標新立異不是其目的,她的目的是要把表演節目與博物館的收藏及展覽結合在一起,讓參觀者和展品有愈來愈直接的感應,這正是她的節目所提供的。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言論「太自由」?! 鋼琴家莉西特莎遭樂團解約
四月初多倫多交響樂團宣布取消與烏克蘭裔鋼琴家莉西特莎的合約,不讓她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聲明中的原因是她對當前的俄烏戰事發表的言論,引起某些烏克蘭媒體的關切,但莉西特莎在網路上反擊是多交畏於壓力,逼得多交出面澄清,原來是莉西特莎在推特和臉書上的言論有些近乎人身攻擊,讓多交覺得已經逾越了加拿大的言論自由尺度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愛總監艾倫.吉伯特 宣告兩年後離職震驚樂壇
二○○九接掌紐約愛樂的艾倫.吉伯特,二月初宣布將於二○一七樂季離開紐愛,因為事前未見徵兆,著實震驚了樂壇人士。他表示離職時間的設定是要讓新任總監趕在樂團駐在點費雪廳整修前「與樂團和紐約觀眾建立關係」,但對他個人而言,此時離職只是將在紐愛的工作完成了一半,而離開紐愛能否更上層樓?於他也是一場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