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垠慧
-
藝@展覽
錄像作品,就在你手中
由空場藝術聚落和鳳甲美術館共同舉辦的「Video on the Phone」,共邀集十七位藝術家、廿三件錄像作品參展,除了在鳳甲、空場展出,兩者間的北投區八仙里戶外空間,觀眾都可按圖索驥,找到散置在現實世界的錄像作品。透過錄像與現實場域的參照相映,讓觀眾體驗不同的虛實感知經驗。
-
藝@展覽
從「裸」讀身體的歷史
裸體的描繪向來是藝術家的養成訓練,也藉以傳達理想化的人體,但在逐漸脫離傳統與理想化形象的局限之後,人體也成為形式實驗的主題,裸體也更直接表達情愛欲望和普世人類的境況。這次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倫敦泰德美術館合作策畫的「裸」展,即透過泰德典藏之油畫、雕塑、攝影和紙上作品逾一百廿件,梳理十八世紀至今的藝術創作當中,裸體如何被實踐、挑戰和演繹。
-
藝@展覽
攝影藝術的創作初心
自開館以來持續推動的「青年攝影家典藏計畫」的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為日本四大攝影藝術專門美術館之一,這次應邀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展出包含三木淳、東松照明、細江英公、桑原史成、篠山紀信、橫須賀功光等日本攝影大師的初期作品,讓觀者得以一窺大師的創作啟始。
-
藝@展覽
超寫實雕塑生命的流變
澳洲藝術家山姆.詹克斯曾從事影視產業美術人員工作,餘暇時開展創作事業,他利用電影中發現的材質和技巧,如樹脂、矽膠等素材製作超寫實雕塑,其個展「流變之身」正在南投毓繡美術館展出。詹克斯的創作並非重現現實,而是重新詮釋現實,他追求的不是完美的呈現,是過程中被忽略的陌生感,這份陌生感卻是最能觸動觀者感知再現的傳導媒介。
-
藝@展覽
那些年,以錄像寫下的歷史……
現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不只是歷史事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聚焦在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錄像藝術不約而同於港台萌生時期,展名「不只是歷史文件」是對去年中國發表「『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不具任何政治約束力」的回應,展出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等台灣錄像藝術家作品外,難得系統性地俱現香港錄像藝術先驅之作。
-
藝@展覽
冷戰,誰的戰爭?
冷戰,在世界的歷史中是標誌鮮明的一段,大國的對峙,對身在島國的人民,有著怎樣的影響與回憶?藝術家張乾琦透過訪談走過這個年代的母親,生存的奮戰與世界的冷戰形成強烈對比;自冷戰時沿襲至今「萬安演習」,袁廣鳴則透過空拍,反映國家機器對人民身體自由的箝制權力
-
藝@展覽
老而彌新的藝術未來式
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對樂齡人口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想像?近期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國際貨櫃藝術節」與「老而彌新」設計展,即從此出發探究高齡者的創意可能。前者以「銀閃閃樂園」為題,在廿多個「退役」的貨櫃裡,統合建築、設計、藝術、生活等面向,呈現對高齡生活的想像;後者則從老化、認同、居家、社群、工作、行動力這六項子題,分別呈現別具巧思的設計計畫。
-
藝@展覽
走進工作室 來看創作的誕生
藝術家郭奕臣近期推出的個展「STUPIN.ORG」,將展場規劃成免費的「駐村」空間,讓藝術家、評論人在此工作交流,觀眾則是觀看創作者的工作狀態和創意衍生的過程。郭奕臣認為,工作室不僅是藝術家產出作品的場域,更是靈感來源的聚集地,創作的過程也是作品另一面不可見的內容。
-
藝@展覽
Si So Mi的喜劇之歌
將家傳百年紙紮工藝轉換為個人創作形式的藝術家張徐展,在最新個展「Si So Mi」當中發表偶動畫「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系列靈靈肆《Si So Mi》」,傳達他對生命及死亡的思考,以紙紮技藝形塑的老鼠為主角,敘述一隻頭上還戴著生日派對帽、身體卻被壓扁的老鼠,在臨終前看著鏡中的自己,「回顧」一生。
-
藝@展覽
日本近代洋画 連起台日美術的淵源
台灣近代美術的發展,與日治時期日本洋畫的引入淵源甚深,但在台灣卻難得有機會看到當年的日本洋畫展出,這次在北師美術館舉辦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展出日本近代油畫五十二幅、水彩卅五幅,加上笠間日動美術館提供的六個畫家調色盤,爬梳明治至昭和時期一百年的養成與發展,也試圖銜接台灣與日本近代美術拼圖失落的一角,看見日本,也窺見廿世紀初台灣美術一隅。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手作塗抹 抵抗的社會藝術
前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老闆劉秋兒,在結束呈現「混亂美學」實驗平台的咖啡館後,回歸藝術家身分,近期在台北伊通公園舉辦個展「缺牙鋼琴」,在簡子傑擔綱策展下,回顧其主要的創作軌跡。劉秋兒將日常物件、抗議文宣、海報卡片等加以變造、拼組、塗抹,成其「圖抗系」繪畫,塗抹之於他,是抵抗,也是藝術勞動介入社會的象徵。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亞洲當代藝術的彩虹之光
台灣策展人胡朝聖策畫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匯集出身香港、台灣、中國和新加坡等廿二組藝術家的五十一件作品,年代橫跨一九四○年代至今面臨的身分認同、現實困境等議題。展覽以席德進一九六○年代的繪畫《黃衣少年》和《紅裙少女》破題,也展出顧福生不同階段之作,並有王俊傑、侯俊明等多元類型的創作。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水墨藝術的當代想像
水墨是東方特有的藝術類型,傳統以毛筆、墨、紙絹等為媒材,在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最近的兩個展覽:國美館的「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台灣水墨」與高美館的「水墨曼陀羅」不約而同梳理水墨的發展,一方面呈現藝術家利用現代科技與新的觀看方式,為水墨開啟截然不同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也省思水墨的當代處境:當水墨不再強調「筆墨」美學時,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召喚劇場歷史的迴光
劇場是屬於「當下」的藝術,發生過後不可能百分百再現,而近期則有兩檔展覽、四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切入多年前的劇場時空,透過藝術的再演繹,與當年對話,召喚劇場回憶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為機械注入靈魂之光
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創作都賦予機械「生命」,他認為擁有生命的證據就是「動」,並以「靈魂機械」稱呼自己創造的新物種,它們猶如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遠古走向現在的未來生物。透過動態雕塑,他傳達了個人對於政治、城市與生存環境的看法。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的「靈魂機械鍊金術」個展,可說是崔旴嵐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共展出卅三件歷年代表作。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藝術這個不存在之地
由策展人胡朝聖借用德國作家茱迪思.夏朗斯基《寂寞島嶼:五十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概念,策畫「不存在的地方」聯展,展出六國、十一位藝術家的十八件作品,從手工到新媒體藝術涉及面向廣泛,也涵蓋表演、互動、虛擬實境等元素,呈現藝術家在各自的文化、信仰、美感基礎上,所揮灑的不同創作能量。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改變視角 將瞬間化為無限循環的永恆
錄像藝術家陳萬仁這次的最新個展「旋轉世界的靜止點」,透過視角的改變,將過去平移的視點改為高空俯瞰,推出兩件新作《旋轉世界》與《深邃而璀璨的憂鬱》。著迷於「重複」主題的他,無論是影像內容或影像播放的重複,當把重複推向極致,反而揭示一種特殊的幽默感,甚至帶點邪惡的小趣味,但讓影像不斷重複,將稍縱即逝的瞬間化為無限循環的永恆,也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結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常玉的巴黎 孤寂中的喧嘩與嚴謹
常玉這位第一代海外華人藝術家,除了因作品在拍賣會上屢屢拍出高價而聞名外,我們對他的藝術、人生有多少認識?這位華人現代藝術的先行者早在廿世紀初便已透過毛筆、油畫的手繪過程,開啟現代藝術的辯證。這次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展出的作品是他過世前幾年所做,觀者可見其孤寂中帶著喧嘩的色彩,簡潔中呈現毫釐未失的嚴謹。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毓繡美術館 以當代寫實藝術在地方扎根
位於南投九九峰下的毓繡美術館,是台灣少見的私人美術館,更特別的是以「當代寫實藝術」為定位,並以預約制參觀。去年一月開館後迄今已策劃了三檔展覽,今年開春推出了四位台灣年輕藝術家黃品彤、盧嬿宇、盧昉與楊博堯的個展,提供民眾不同的觀看視窗。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現代藝術老字號的互助與分享
一九八八年,「伊通公園」這個由莊普、劉慶堂、陳慧嶠、黃文浩等幾位年輕創作者共同創立的空間誕生了,近卅年來從這裡起步的藝術家不知凡幾,其中不少人躍升國際舞台,但非商業導向的空間宗旨及獨立營運的艱辛,財務狀況不穩定是伊通長年之痛,於是「伊通公園限量版」策展應運而生,透過藝術家協力提供作品製版銷售,為「伊通公園」找到向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