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堅持用音樂詮釋他走過的時代
郭芝苑
台灣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於四月十二日因大腸癌辭世,享壽九十二歲。郭芝苑一生堅持創作,創作類型及風格多元而廣泛,是台灣第一位寫出交響曲《台灣土風交響變奏曲》,創作台灣第一部歌劇《許仙與白娘娘》,也是第一位寫出台語藝術歌曲《紅薔薇》的作曲家。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曾親自為郭芝苑撰寫《穿紅鞋的人生永懷祖恩的郭芝苑先生》及《沙漠中盛開的紅玫瑰》兩本書,應本刊之邀,特以口述方式回憶與郭芝苑大師過從的點點滴滴
-
藝號人物 People 相聲、舞台劇演員
宋少卿 就怕沒哏的戲瘋子
說起宋少卿,就讓人想到他說相聲的樣子,沒想到接受我們雜誌專訪時,說話也時時出現相聲風格,時不時就丟哏,彷彿相聲已經成了他身體裡的DNA。宋少卿說,他就是愛演,迷戀掌聲,「只要能上台,我就好開心好開心。」他說自己是瘋子:「演員通常就是瘋子和發明家的綜合體。」可是他有發明家理性的部分嗎?「我私底下就是個瘋子,所以沒有這部分。」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擔任董事長 再度為兩廳院掌舵
朱宗慶:「全民共享」是不變的願景
國家兩廳院新任董事會於三月八日正式完成交接,新任董事長朱宗慶之前曾擔任轉型前的兩廳院主任與轉型後的藝術總監,也是兩廳院法人化的重要推手,十二年前他提出的兩廳院願景:「世界一流的劇場、全民共享的文化園區」至今仍然適用。雖然遭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通過與否的關鍵階段,本屆董事會可能只運作於這個過渡時期,但朱宗慶也坦然表示:「無論未來的組織構成將會如何改變,兩廳院的運作都不能夠因為這個變化而停擺!」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作曲家
李俊緯 學習路上愛探險 筆下綻光芒
一月中以《畫韻》一曲拿下盧森堡小交響樂團與香港中樂團合辦的國際作曲大賽首獎,令人驚嘆的是,廿二歲的李俊緯卻還只是音樂研究所的學生!與眾不同的創意讓他得到評審的肯定,而這樣的不畏「立異」,卻是自小展現,學音樂的旅程猶如不斷的探險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作曲家
郭芝苑 樂譜音符 鋪展一生無悔
雖然已經高齡九十二歲,只要談起音樂,作曲家郭芝苑可以精神奕奕地從早上聊到下午;跟他邀約作曲,口頭上雖說「沒有精神啦!」但總是一週後就拿出成品來。立志融合西洋古典與台灣風格於一體的他,一生埋首創作的時間多過一切,他也就成為台灣第一位完成歌劇、第一位發表管絃樂曲及第一位寫鋼琴協奏曲的作曲家豐碩的音樂成績,是以無悔的一生歲月付出換得!
-
藝號人物 People 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
李永豐 在小孩純真眼裡 發現另一種觀看的方式
做完了「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休息沒多久,李永豐又啟動了「368 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雖然要卯勁募款有時又得賠錢演出,但李永豐仍堅持做下去。這個來自嘉義鄉下庄腳囝仔,到現在還是滿嘴髒話草根味十足,但卻是道地的文青,難忘藝術給他的感動,他自知做不成藝術創作的「大咖」,那就把那些關於藝術的大大小小感動帶進每個生活的時刻吧!
-
回想與回響 Echo
越洋跨界 舞動驚奇能量
演出整體吸引人的原因,就在每位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勇於嘗試與冒險。但推陳出新之餘,仍能看出表演者的功力與長時期的關注。整場節奏,有嚴肅,也有逗趣。此次所有的港台合作,均展現高度的創意與對表演藝術的包容性。不同時代的精神也藉由不同形式展現。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指揮
莊東杰 用音樂期待等號後面的驚喜
出生於音樂世家,從合唱教育工作者的外祖父開始,到作為台灣知名演奏家的父母親與舅舅,看著他們背影長大的莊東杰從小耳濡目染,浸淫在充滿音樂氣息的環境中,走上音樂這一條路似乎是比許多人更理所當然;然而對於他來說,這一路走過來,除了這份理所當然之外,更多的是他體驗人生的過程與態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八:歌仔戲綻放新風貌
新篇簇美、舊章韻豐 可塑性高亮點不斷
歌仔戲今年的創作成果豐碩,如《安平追想曲》、《Mackie 踹共沒?》、《燕歌行》等皆以優秀文本、傑出製作贏得口碑,在同年度的戲曲演出光譜中,歌仔戲因其親民、不拘程式而有更高可塑性可被期待。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兩岸崑聲啼不盡 清曲已過萬重山
自一九九二年首度蒞台演出,上海崑劇團廿年間多次造訪,掀起台灣崑劇熱迄今不歇。當年崑劇在中國瀕臨式微,卻在台灣找回觀眾的支持,也重振劇種的信心,並重新在中國發光發熱上海崑劇團訪台的廿周年,標誌了這個古老劇種在當代重生與傳承的傳奇。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緬懷台灣國樂教父──董榕森
國樂名曲《陽明春曉》的作曲家董榕森,多年來在台灣國樂創作及國樂教育上著力甚深,貢獻有目共睹;即使在中風後身體右邊無力活動,仍堅持學習左手寫字,持續創作不輟,並以「奕宣」之名持續發表。惜去年十一月卅日,董榕森先生因肺部腫瘤而辭世,享年八十歲。本刊特邀與董榕森先生有多年師生情誼的資深國樂指揮蘇文慶,以此文追憶並悼念大師。
-
劇場快門
陳秀鳳—新錦珠劇團
陳秀鳳新錦珠劇團
-
幕後群像
掀開「痴望號」甲板下的繽紛世界
陽光劇團再度造訪台灣,演出回望歷史的《未竟之業》,依然平地搭帳篷,帶來整座彈藥庫劇場。幕前舞台劇與電影交織紛呈,幕後的林林總總也不遑多讓舞台如何搭建,劇場如何布置,演員如何工作觀眾看到了演員上妝的風景,可還有許多看不見的用心,讓這篇文章來為你揭開陽光幕後的繽紛世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這場悲劇 源於愛的偏執
作品不多卻齣齣讓人印象深刻的中生代導演陸愛玲,今年成立了「達達劇團」,以改寫自莎翁悲劇《李爾王》的《名叫李爾》為創團作。陸愛玲認為,《李爾王》的悲劇來自於對愛、對完美的偏執,這也是崢嶸一世的李爾王最後的生命功課,唯有透悟才能抵達死亡的終點。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演員暨劇作家
黃詠詩 喜鬧之下 挖掘深層哀傷
功課不特別好、長得不特別出色、成長過程沒有太多人關注這是黃詠詩對自己的評語,但其實她有很多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沒人問我感想,沒關係,我就自己說出來吧。」被視為香港當紅劇作家,黃詠詩以黑色幽默打造獨樹一格的劇本特色,讓人笑一笑甩掉面具,下個伸手就探進傷口,從喜鬧裡挖出深層的悲哀。選擇這樣的創作方式跟她的性格有關,「遇到嚴肅的時候就想逃,說個爛笑話就像丟下炸彈,說完就跑。」
-
即將上場 Preview 楊維真與姚尚德聯手創作
《泡泡秘密基地》 回溯童年觀照當下
由舞者楊維真與默劇表演者姚尚德合作的肢體劇場《泡泡秘密基地》,透過兩個經典文學角色哪吒與小王子,呼應兩人的表演;透過童年回憶的回溯,在劇場這個秘密基地,觀看自己何以成為今日的自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電影走進劇場……
豐富舞台景致 深化戲劇詮釋
電影素材被運用在舞台演出中,已經成為當前常見的劇場手法,多種不同的運用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去加強、延伸與複製視覺與聽覺上的表現層次,或有意識地被用來玩擺盪於幻象與真實之間的遊戲。推到極致的,甚至以此打破劇場所營造的幻覺或解構電影形式。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資深劇作家
杜國威 感性多情 柔筆探人性
還記得電影《刀馬旦》裡風情各異的三姝、《虎度門》裡蕭芳芳飾演的粵劇女伶冷劍心嗎?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都是香港劇作家杜國威一手塑造出來的,迄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敏感多情的杜國威下筆溫柔敦厚,作品中總是呈現正面能量,他說:「觀眾不是來聽你教訓的,他們是來被娛樂的你可以讓他們哭,但最終要讓他們笑。我希望觀眾經過思考,最後可以看到人生好的一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錯立身?做中學?
順應創新改革潮流的要求,原本「演員中心」的傳統戲曲舞台,逐漸出現了西方現代劇場的「導演」角色。戲曲導演的職能多為新編戲服務。因應現代劇場技術條件,也為貼合現代審美品味,加以對新創作劇本的詮釋、整體風格的樹立與表現,使得導演地位日益隆崇,所受倚重也愈發受到關注。
-
焦點專題 Focus 辦活動主動出擊,搏出真感情?
觀眾見面三分情 交流中結下劇場緣
基於表演藝術是訴諸為特定時空之現場性的感官體驗,在宣傳期進行前導體驗活動便是各團隊時常運用的方式,透過講座、示範演出、開放排練、見面簽名會等,與可能的觀眾面對面交流,雖然行銷成本增加,但重點仍與觀眾「關係的經營」,讓活動作為彼此認識的介面。人,到底還是得一個一個把感情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