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世代身體答客問
這次雲門舞集2的「春鬥」,同時展現林懷民、鄭宗龍、黃翊三位不同世代男編舞家的作品,我們於是提問邀請三位作答,看看對於身體,對於舞蹈,不同世代的他們,是否有著相同╱不同的體會?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羅東到德國 從蘭陽舞蹈團到歌劇院舞團總監
她的創作風景,因感動而無邊—林美虹
或許對台灣觀眾而言,林美虹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身為蘭陽舞蹈團第一屆成員的她,卻早於十多年前即在歐陸舞台上發光發熱。學習歷程從芭蕾、中國古典舞到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林美虹將豐富的舞蹈體驗融入多元的表演藝術,歷任三個德國歌劇院舞團總監,她既編舞也擔任導演,作品跨越舞劇、歌劇、輕歌劇與音樂劇,她說:「激發我所有創作的源頭是來自於『感動』,文字、音樂、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觀察到的人事物片段與感觸,都是創作素材。」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那些因《浮生若夢》而燃起的靈光 致莫努虛金
浮生雖然若夢,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陽光劇團在台北,為劇場觀眾激盪出的波濤,也許會如《浮生若夢》擷取人生關鍵片段的創作概念,成為某些人生命中的關鍵片斷。透過影像,透過隻言片語,我們向帶來這一切的陽光劇團與莫努虛金女士,深深致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乎?舊乎?歌劇乎?
二十世紀後半裡,新創歌劇得以成功的作品,均蘊含著獨有的「音樂劇場」理念,這些作曲者無不自舊有經典作品取經,他們也是歌劇演出的常客,面對四百年歌劇史,他們深切瞭解其中的新舊更替,均非空穴來風。舊作新演更以製作取勝,其中,音樂詮釋與舞台製作都為歌劇演出史寫下篇章,在歌劇史裡,歌劇導演終於開始有其特殊的地位。
-
專題
林載爵
這個出版界舉足輕重的名字,以學者的眼光,出版人的氣度,多年來為書本帶領出了一頁頁的動人篇章,身兼聯經出版社與上海書店總編輯、大學歷史教授的他,更以多樣化角度看待出版事業,成就了每一次傲人的結果,這個名字就是──林載爵。
-
專題
林衡哲
望春風出版社創辦人林衡哲是有名的「文化醫師」,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執著翻譯出版事業的熱情。曾催生對台灣青年思想有重要啟蒙作用的「新潮文庫」、讓臺灣文學重見天日的「台灣文庫」,除了文學,音樂也是林衡哲的另一個最愛,他對音樂的狂熱與知識令音樂人汗顏。
-
藝號人物 People 簡潔空靈 使劇場更具想像力
圓融的劇場空間大師—尚-居.勒加
來自法國的劇場空間大師尚-居.勒加(Jean-Guy Lecat),去年十月底時應邀訪台舉行工作坊與講座。劇場經驗豐富的他,曾與數位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導演如法國的巴洛、波蘭的康托等合作,更曾與前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合作長達廿五年,對劇場空間的思索與實踐別有一套獨特的哲學。本刊特邀劇場導演耿一偉專訪勒加,讓讀者一窺他對表演與空間之本性的透徹觀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四:藝術超級推手,新象迎向三十
藝術歲月三十載,新象依然很「理想」!
在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史上,「新象」是一個決不能被忽視的名字,除了是國內藝文經紀公司的龍頭,也始終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在表演藝術發展史上留下數不盡的「第一」,為國人的藝術視野,開疆拓土。今年適逢「新象」邁入三十年,本刊專訪「新象」負責人許博允,一談「新象」三十年的藝術歲月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嚴俊傑
二十四歲的嚴俊傑,曾獲俄國浦羅柯菲夫鋼琴大賽第三名,是近年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表現亮眼的年輕鋼琴家。能力超卓的他不僅鋼琴、大提琴演奏強,數理頭腦也是一級棒,雖然如此,面對未來,他也有著尋求突破的徬徨,不過,他確定的是,音樂就是他的未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盧佳慧與盧佳君
鋼琴家盧佳慧與小提琴家盧佳君,是台灣樂壇上一對甚受矚目的姐妹花。琴藝精湛的兩人出身音樂家庭,在鋼琴家母親陳郁秀的嚴格教育下,打下了紮實的音樂基礎。雖然兩人擅長的樂器不同,但在音樂路上,卻也只有彼此最了解對方的需要,是彼此的「知音」。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丁堡藝穗節 讓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古晉於去年十一月初應邀訪台,在北、高兩地舉辦了三場以「愛丁堡藝穗節的經驗與挑戰」為主題的講座與工作坊,趁此良機,本刊特邀資深策展人、明天事務所劇團藝術總監李立亨,專訪保羅.古晉,與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分享了他執掌藝穗節七年的經驗。
-
專題
李鼎 骨子裡的劇場魂
在廣告媒體界相當知名的李鼎,眾人對他的印象可能僅止於廣告導演的身分,但其實,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前身)戲劇系出身的李鼎,是個真正的劇場人。灌溉於李鼎的所有才華養分,熟成於藝院的求學時代,而李鼎更以此揮灑於跨域工作中,讓他眼下的影像,總是最貼近人群的心靈。
-
專題
品茶如同編舞 林麗珍 造就袖珍舞台
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作品的深斂層次久撼人心,與茶邂逅久矣:「一杯茶,是自己的享受,當茶喝下去,它的色澤、香味、水質、溫度都導引著身體內的氣,合的話氣行全身,不合即感覺牴觸。」她說。喜歡「簡茶」的她,不拘泥於茶具和步驟的完整性或規矩性,以自身感受組合成整套茶具,在過程中融入個性特質與悉心巧思,調整適切的氛圍,「喝茶如同編排風景,像個小舞台。」
-
專題
獨鍾沉穩普洱 李小平 愛茶愛壺不悔
傳統戲曲出身的李小平,除了當年是當代傳奇劇場的創始團員之外,也曾當過小劇場人,他的演出遊走於現代與傳統間,而兩者皆收放自如、精采耀眼。後轉進擔任劇團導演,並持續在國光劇團貢獻心力,李小平的創作多元豐富,與他豐沛的生命茶能量兩相輝美。
-
專題
茶香南音為伴 王心心 氤氳藝術流長
成長在福建泉州的南管藝術家王心心,從小浸潤在南音繚繞、茶香瀰漫的環境中,茶,是她生命中、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特別講究茶道的她,認為喝茶就是生活上簡單的一件事,最愛用蓋杯泡茶飲用,一方面古意文雅,一方面兼具聞香賞葉的功能,一舉兩得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越道場與劇場,展開賴聲川的創作地圖
賴聲川,開拓劇場荒蕪年代的先行者。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到《如夢之夢》,他創造無數華文戲劇經典,讓許多觀眾得以透過他悲喜劇形式交疊,繁複並置的舞台框景中,進入華麗璀燦,卻時而令人低迴深思的劇場景觀。 賴聲川,篤信密宗三十多年的修行者。從《僧侶與哲學家》、《証悟的勇氣》到《快樂學》,他翻譯佛學哲思相關書籍,頓悟生命、生死的無常,在修行中放下藝術的自我,在藝術中照見修行的靈光,他的作品出入俗世與宗教哲理之間,風格儼然,獨樹一格。 二十多年來,賴聲川一直行走在修行與創作的平行路上,逐漸地這兩條道路產生了完美的交集,由西藏佛教曼達拉圖延伸的「旅程」複式結構出發,完成了賴聲川創作生涯的顛峰之作,以環形劇場演出的《如夢之夢》。內容與形式、修行與創作,於此合而為一。 《如夢之夢》之後,賴聲川又將往哪裡走? 《如影隨行》將帶你穿越道場與劇場,重新發現──賴聲川與他的創作地圖。
-
音樂 學術研討會與音樂會同步呈現
聽台灣的聲音 看全部的馬水龍
甫獲行政院文化獎的作曲家馬水龍,可說是台灣重量級的作曲家,一曲《梆笛協奏曲》聞名海內外。耕耘音樂四十多年的他,質量均佳,說是「台灣的聲音」絕不為過。本月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將為馬水龍舉辦精采樂展,並搭配「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讓國人深入了解這位「台灣的音樂之光」。
-
戲劇
在歷史的脈絡中「談情」
導演在舞台空間運用上,稍嫌保守,但對於節奏的處理,相當有效,結束之前,兩個演員分別在橋上和池中緩緩旋轉直到暗場的畫面,暗喻歷史情境的無止無盡,人性的安睡其中,既是無奈傷感,也有沉重批判,令人動容,是十分難得的劇場經驗。
-
舞蹈
我們孤獨有錯嗎?
由牯嶺街小劇場策畫的台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策展主題清晰:「身處當今『全球化』,表演藝術在西方強勢文化下,亞洲文化保有『在地性』就是保有主體性。」使我忍不住檢視今晚的演出,顯現了什麼「亞洲性」或「在地性」?
-
音樂
稀稀疏疏《梧桐雨》
除了開場及串場使用的《明皇幸蜀圖》與劇情時空搭配,有其訴求外,其他的佈景、服裝、道具甚至走位,均不見整體的戲劇理念,反不時有畫蛇添足之舉,加上換景的問題,致使原本不算長的演出,觀來頗有遙遙無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