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雙人舞的西方源流 從現在起,讓我們雙雙起舞!
西方舞蹈、歌劇與戲劇同樣源自希臘戲劇。「最早在希臘戲劇中,女角是由男演員扮演,劇情以希臘悲劇為主由一個演員講述故事,伴以歌者們的演唱,男女主角間僅以簡單的手勢和步伐傳遞情愫,甚至連擁抱的動作都沒有!」這是西方雙人舞的源起。 文藝復興初期,歐洲的皇室盛行宮廷舞蹈,優雅的雙人舞出現於宮庭的舞廳(ballroom),目的為社交和擇偶,華爾滋、小步舞在宮廷盛大的舞會翩翩起舞。此時民間土風舞亦孕育雙人舞的雛型,在民間土風舞以環舞的形式進行,男女各圍一個圓圈,男女之間的對跳常隨著隊形轉變而交替與輪流,因團體活動性質較濃,男女單獨對跳的機會並不多。 應和劇情芭蕾而生 西元一六六二年,路易十四在巴黎成立第一所皇家音樂舞蹈學校,女性舞者始出現於芭蕾舞劇中。此後,雙人舞技巧萌芽於劇情芭蕾(Ballet daction),由芭蕾大師喬治.諾維爾(Jean Georges Noverre,1727-1810)創立,在他的主張下,舞劇、歌劇、戲劇分道揚鑣。十九世紀中葉浪漫芭蕾興起,第一齣浪漫芭蕾舞劇《仙女》La Sylphide(1832),女舞者們穿上硬鞋,足尖動作輕巧、細緻、抒情,將芭蕾技巧推上最高峰。男女主角的雙人舞,抒情又浪漫,技巧或視覺美感都臻至完美。 芭蕾從法國傳到俄國後被稱為「古典芭蕾」,講究古典美學,技巧難度節節高升,並融入俄羅斯舞蹈的外放風格。裴堤帕(Marius Petipa)與柴可夫斯基合作,創造《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等舞劇,是典型的代表作。三至四幕的舞劇中,包含一到二組的大雙人舞(Grand Pas de deux),成為雙人舞主要演出形式。其結構先是抒情慢板──男女合跳的舞蹈,表達愛戀之情;其次為男女獨舞之炫耀部,此段舞以炫技為主;最後為尾聲──男女合跳快板,氣勢澎湃亮麗,男舞展現彈跳與旋轉技法,女舞者大秀硬鞋技巧如單腳旋轉三十二圈等。 芭蕾發展近兩百年五十年後,叛逆兒「新古典芭蕾」興起。始祖為米契爾.佛金,他將舞劇濃縮至一到二幕,舞作具民族風格,取材開始與人類現實世界發生關連,更具時代感和個人風格。雙人舞變得生活化,不一定包含炫耀部。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從相遇甜蜜到悲痛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
陳郁秀:因為藝術,我和兩廳院結下二十年不解之緣
這二十年來種種歷程,讓我和兩廳院有無數次的相遇,也因此始終維持著一種微妙的熟悉感,其間或隱或現卻關係不斷。今後我將順著這份因緣,帶著一貫的使命感繼續努力,有朝一日把兩廳院營造成一對通往國際最美麗的台灣藝術之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劇場極簡風 Art Disco嚴肅音樂裡的流行教父
極簡越界 讓表演轉向內在
極簡派音樂(尤其是格拉斯)所具有的跨界通俗傾向,更可能是表演藝術背後選擇極簡派作品的動機。不像許多實驗音樂充滿了不和諧或噪音,極簡派作品的確更容易入舞。康寧漢弟子大衛.高登甚至認為,極簡派音樂可稱為「藝術迪斯可」(Art Disco)。不可否認的,表演藝術界的菁英取向,讓他們寧願選擇格拉斯,也不要用真正的迪斯可或電音舞曲。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有眼神 才有意境
對台灣戲曲發展有涉獵的讀者,都知道「俞大綱」這個名字,可是卻未必知道就是他,一九七○年代台灣文藝青年的精神導師,帶出像林懷民、郭小莊、邱坤良等當代文化界這些響亮的名字。 今年適逢俞大綱百歲冥誕暨逝世三十週年,文建會等單位策劃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含經典作品演出與研討會,將於四月底登場。為了讓讀者更了解俞大綱的行誼風範,本刊特邀知名戲曲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訪問俞大綱的得意門生、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回憶大師生前的點點滴滴。
-
專題 打擊樂家&煮咖啡達人
徐伯年 樂音與咖啡香共構人文風景
十方樂集成團超過十年,期間對於台灣的現代音樂推動,耕耘可謂不容小覷,而背後的精神領袖,正是總監徐伯年,他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努力為台灣的樂壇注入新生命,而在十方樂集內的咖啡館,更是台灣一代作曲家們聚會交流場所,徐伯年的十方樂集,擁有愛樂者最美的人文咖啡風景。
-
專題 攝影家&烘豆達人
劉振祥 烘豆煮豆間的理性與感性
為雲門舞集、國立交響樂團等知名表演團體留下一幅幅記錄影像的攝影師劉振祥,是忠實傳遞人文脈動的專業影像工作者。作為一個對環境社會都有深刻感知的紀實攝影師,劉振祥不僅在藝文領域上,也在社會風貌的觀察上,屢屢站穩冷靜的腳步,按下次次的生命快門;在灌溉自己的工作與創作同時,劉振祥的工作室天天都滿溢著咖啡香,暖暖的窩心味道,開啟每一次觀看的心眼。
-
專題 豎琴家&咖啡館達人
陳淑杏 嗜咖啡的搖曳樂章
豎琴家陳淑杏不僅在專業上閃耀發光,她更在生命中尋求美好的事物,以求將感動的時刻,內化成她優雅琴音的豐富內涵,所以陳淑杏除了豎琴外,也由跳舞、旅行來觀看人生,而每天不能忘的咖啡,更帶著她體驗生命,一步步臻向完美藝術的最高峰。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戰祭樂舞
鄒族的「瑪雅士比」之歌
鄒族群體性的歌舞幾乎都集中在「瑪雅士比」的戰祭當中,包括:迎神曲、送神曲、祭歌、勇士頌、亡魂曲等多種旋律優美、和聲豐富的歌曲,配合著穩定而有節奏的舞步,在大家手牽手的緩步移動當中,呈現了一個民族長久歷史積累與精鍊出來的音樂品味,以及和生命直接對話與呼應的藝術形式。
-
藝號人物 People 英國舞蹈金童 以卡達克的眼睛觀看世界
時空流轉中,那個說故事的人—阿喀郎.汗
阿喀郎.汗又來了!這回不是帶著自己的舞團來展現精準俐落、融合卡達克舞與現代舞肢體的舞作,而是為雲門的春季公演編作全新舞碼《迷失之影》。繼2002、2004兩度造訪台灣,阿喀郎的舞令台灣舞迷留下深刻印象,這回與雲門合作,會把一身太極、武術的雲門舞者打造成新的樣貌嗎?這位英國舞蹈界的金童,近來已見大師之風,本刊特邀舞蹈戲劇研究者、清雲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魏淑美,專訪這位從傳統浸潤到現代發光的少年大師,一談其創作的思考與脈絡。
-
音樂
呂紹嘉 充滿力與美的「新世界」
壓軸好戲為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波西米亞鄉愁的揮灑,似乎並非呂紹嘉對這首耳熟能詳名曲的詮釋重點,他主要聚焦於全新觀點的節奏與動態解析,將全曲演得充滿力與美。
-
音樂
等待零時差的音樂現場
對的曲目、對的演出者,是這兩場音樂會最成功的地方;呂紹嘉端出台灣首演曲目,讓觀眾長見識、讓樂團往上攀爬,是這兩場音樂會的意義所在。但這個「對」,需要企畫者縝密的思量與寬廣的眼界,需要樂團日復一日地磨槍待陣,否則,意義,也只不過是白紙上偶然出現的名詞罷了。
-
一本藝術經
伍佰 昂揚搖滾與低調快門
談到搖滾,伍佰洋溢自豪的光彩,雖然潔癖與純粹貫穿他的音樂和攝影,然而他堅持音樂是音樂,攝影是攝影,前者是創作,後者是生活興趣。他相當坦白,說寫歌十幾年早就技術純熟,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別人;而攝影,「還搞不大懂是怎麼回事」,不想把拍照當成事業,不要有包袱,想幹嘛就幹嘛。「我不是以技術為取向的人。拍照時,有種心靈休憩感,像是救贖,那其中彷彿有真理存在。」
-
一本藝術經
劉邦初 頑童夢想起飛中
近來到兩廳院欣賞表演的觀眾,應該已經眼尖的發現到The One人文聚場的亮眼進駐。位於戲劇院一樓的The One,為一處結合美食、設計空間與藝文講堂的新複合商店,執行長劉邦初由電子業轉戰創意產業的勇敢尋夢過程,不禁令人欽佩與激賞。
-
藝號人物 People 《放牛班的春天》《白色大地》配樂家
從光影思考的聲音打造者—布魯諾.寇萊
他以音符來觀賞振羽疾飛的鵬鳥,以聲響描述顯微鏡下的世界,他讓觀眾在影像之外,「聽到」光影。 法國作曲家布魯諾.寇萊(Bruno Coulais),從事電視電影配樂二十多年、創作了一百二十多部配樂,不僅善用專業的作曲訓練,也讓音樂成為影片的一大助力。此次為新片《白色大地》首次來台訪問,為台灣觀眾再次展現他的配樂功力,也分享他的經驗與感動。
-
專題
紅酒與表演 Fa人生中的變與不變
十九歲就立定志向當專業演員的Fa,除了是少數能以演出費平衡生活的劇場演員外,另一個身分是開班授課的品酒師但他說:「表演是工作,紅酒是生活」,堅持二者不可混為一談,但還是有共通點:跟隨著劇組伙伴,像跟隨一瓶酒帶你去到另一個位置,整個過程與相互關係是活的;像瓶正打開的紅酒,味道活脫脫地一直在變化中。
-
音樂
奠基傳統 玩出南管新意
音樂上的創新意圖處處可見,戲劇性更為濃厚。民眾合唱的〈金剛咒〉取材自卡通歌曲〈無敵鐵金剛〉,此新編曲目因為南管音律、樂器、聲韻等因素,座落得不露痕跡;不因卡通歌曲的素材而荒腔走板、引人發笑,也不因此而怪異、破壞氣氛或上下不銜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漢寶德: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從一片空地、競圖過程、到實體落成驗收──這是我認識的兩廳院;與一般觀眾經由視聽累積的經驗,相當不同。 那天,我人在前往美國的飛機上,攤開《中央日報》,第一版,刊登了中正文化中心的競圖辦法;其中一項條件寫,需有設計音樂廳、戲劇院的相關經驗。我看了很生氣,馬上寫起投書,下飛機就投郵。因為這在當時,等於排除絕大多數國人設計師,幾乎只能找外國人了! 在當時的想像中,作為首都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該是相當「現代化」的建築。後來,在多為國人搭配外國設計師合作參加的競圖作品中,也多是現代風格設計。然而,作為紀念性建築,蔣夫人希望看到的,是宮殿式建築──於是,她找了當時已完成中正紀念堂草圖的楊卓成,以同樣的傳統形式設計、參賽。有別於當時大家「為現代建築出力」的期望,評審(已退休的麻省理工建築學院院長)評圖時,看上這唯一一件中國式設計裡,獨樹一格的地方特色──便出現了這可說是「皆大歡喜」的成果。 當然,受限於宮殿式建築外觀︰保守的大屋頂、基石的高度兩廳院,就現代劇場使用的功能性而言,的確不方便。當時歐洲的舞台、音響國際級專家前來,也必須在定好的外殼下,去設計內部,難免有所局限。對兩廳院來說,因為外觀,內部設施也很難改善、更新;想辦法提升設備的同時,保存、修復(比如說,換瓦工程)也很費工。 站在當年看,二十世紀還蓋這樣的劇場,有點可惜。然而,如果真走現代風,今天看,也不過癮。現在想想,站在全民的、台北市的角度,這老先生的選擇,還是有點智慧──就一般民眾的公共活動來說,它的確是個富麗堂皇、像樣的城市空間;連大陸觀光客來,也要去走一走。 建築是時代的記憶;尤其備受政治氛圍影響,這點兩岸還滿相似。當然,時代不同了。現在,各國追求的,都是最前衛的建築形式;像是大陸、新加坡的表演場地,也都以最新建築結構完成。然而,他們沒有過去舊的、過渡時期的建築;相較之下,我們比較有一點歷史感,可以追求在一個城市空間中,傳統和前衛的對比並存。像是巴黎,有十九世紀,也有二十世紀的歌劇院;就算座位小,視野差,仍然存在一種吸引人的「古典」氣氛,值得去「體驗」。 紀錄整理|朱安如 特約採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盡的極簡 低限的無限
極簡主義大師—菲利普.格拉斯
說起極簡主義音樂大師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你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以《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時時刻刻》The Hours以及《秘窗》Secret Window提名或獲獎的電影配樂,也許讓你有跡可尋。那種隱約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旋律及充滿冥想迷離的氛圍,是極簡主義音樂的特有呈現,也是大師以音樂直入人心的魅力之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蒙塔瓜那名琴隨身 與NSO熱情共舞
大提琴巨星—米夏.麥斯基
一頭蓬鬆的捲髮配上招牌的胳腮鬍,加上常穿著三宅一生服飾、而非正式大禮服的獨特造型,大提琴家米夏‧麥斯基本人就如同他的琴音一般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十月他將再度訪台,與NSO共演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他那熱情奔放的音符將再度在國家音樂廳起舞。
-
專題
劉鳳學 探索宇宙詠詩入舞
在英國唸書時,劉鳳學迷上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怎會喜歡上科學史呢?她笑道:「因為舞蹈工作啦。科學史中的時間、空間、重力、人體、甚至光,它們與動作的掌握、力量的移動、舞台上的光,都有關連。科學史和詩詞,都是我常用的編舞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