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鑠齊
-
舞蹈
再NG一次吧
看到一個有潛力的年輕編舞家理性地在舞台上 構築工事、調兵遣將,營造畫面的張力,算計重覆堆疊後崩裂的效果。 然而在這些技術性的操作之後還能看到甚麼呢?
-
舞蹈
珠綴鑲嵌的蘇菲亞
不同的動作舞句、舞蹈美學,在《蘇》中交錯進行、隨意轉換。 《蘇》的編排形式、情節架構以及對 芭蕾内涵的訴求等整體表現,已具一定水準。 略為可惜的是,沒能給觀衆更多的想像延伸空間,
-
舞蹈
你畫一隻鴉,他畫了一隻鵝
兩位接觸即興的編舞者在相同的空間裡展演, 就觀賞者的心態而言,看比爾楊的作品有觀摩意味; 而對古名伸這位「自己人」的要求,恐怕就多一點了。
-
音樂
大神踟躕
特菲爾之所以為歌劇明星,除了聲音之外,顯然還因為他是絶佳的演員,天生富於幽默感。 而他具備了作為喜劇演員必須有流利語言和清晰吐字。安可時他唱了《唐喬凡尼》, 這就是他那上了《紐約時報》頭版、風靡大都會的另一個莫札特角色。 不只因為外型,他的唐喬凡尼據說散發的是粗獷的雄性魅力。
-
遊藝場 ART SPECE
堅實硬體內的一股和風
就士敏廳的色系、氣氛來看,的確是和風洋溢的空間,淺色系的地毯、淺褐色的舞台、淡色系的基調,乾淨、舒服的指數可列為台北展演空間的冠軍。
-
戲曲
追求無解的人性牌匾
《榮華富貴》這樣的劇作,比起傳統古冊戲新編的作品,思想深度無疑是深層多了。只不過,突破表述、深掘意識的作品,一般歌仔戲觀衆與表演者是否能適應,還有待測試。
-
舞蹈
城市底下的身體演繹
黎美光的隨意、楊惠美的頹廢、布萊特的毀滅、小澤剛的禪味,四支舞作呈現四種氣質,也凸顯了舞蹈在身體訓練的要求與多元創意之間的拉踞。
-
舞蹈
舞蹈新生代的一面魔鏡
《宓若思》這面鏡子,照映出三十出頭的台灣女性編舞者的内在風景,也微妙地「反映」了編創者的師承、劇場經驗及受西方影響的「影子」。
-
戲劇
別著一朵紅花的卡爾維諾
魏瑛娟過去縱然標舉自己的美學品味與姿態,仍能表達出她對人物、社會的觀感與情感,作品中的冷靜反省與抒情關懷讓人難忘。但是時至今日,在劇場中要表達的東西還不成系統、動作與構圖陷入重複的模式,徒然留下姿態與眼神,顯得有些荒涼。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肢體與文字之間遊戲
無論文學或戲劇,文字(肢體)語彙的運用,總是由博轉約,先求其多、其巧,然後不停刪減、修改、節制,而後才能純粹潔淨。「一部戲就是一場遊戲」是布魯克的名言,既然大家都玩得這麼高興,那麼,可計量的得失成敗或許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
焦點
從宣紙到舞台
《行草》從書法學習氣韻、從拳法學架勢,舞者從背部援引出來的動力,含蘊的身體像飽含墨汁的筆端,突刺頓歇的動作,直如名家落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業策展!人在哪裡?
藝術節最重要的舵手、在國内卻尚處萌芽階段的「策展人」角色,是否能得到應有的專業空間,扮演藝術家、主辦單位、觀衆三方面的最佳溝通橋樑,進而將藝術節此一文化產業升級,迎接更精緻、更有競爭力的「藝術節」時代來臨?
-
台北
跨界找創意
古名伸舞團再接再勵,舉辦第二屆「狂想2001」,目標鎖定「跨領域合作」的創作計畫,期盼今年的「狂想」能打破舞蹈人的慣性。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劇場尋找神聖和救贖的可能性
劉紹爐企圖超越文字的禁錮,結合聲音和肢體動作,更直接地描述原作中各種人類深邃的情感,另闢蹊徑改編文學入舞。
-
演出評論 Review
直率炫麗的北歐神話
在每一次鋼琴引領時均很清楚地表達樂句線條及其音樂性格,之後樂團的銜接,充分顯露了歐莉具有「領導」的舞台魅力,將「協奏」本質的對抗、競爭性柔和地轉化為「室内樂合奏」的對話、融合以達成音樂内涵之合一性。
-
演出評論 Review
能量超強,音樂性待琢磨
指揮對他們這樣的木然音符視而不見,對漫長的旋律線則束手無策,只期待大音量總奏來臨,好讓他用誇大的手勢,激起樂團發出重金屬搖滾樂般的爆炸聲浪。第四樂章誇大的音量對比,馬勒瞬時化身成凶暴的布魯克納,優美歌唱性消失,只剩大小音量交替起伏的印象。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不只是感性,更要經營
「高感性檔案」捨棄舞台佈景裝置與視覺影片,回歸動作主體的經營,提供觀衆不同的舞蹈視野。不過觀察組合語言舞團今年的演出,反映了台灣舞團的幾個現象
-
焦點訪談 Interview
讓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從打擊樂家、教育工作者到兩廳院主任,朱宗慶有機會站在不同的位置實踐自己的文化理想;我們也可以從他上任以來兩廳院的種種變革,看到從實務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與思考的朱宗慶,如何以樂觀積極但也務實的態度推動兩廳院的未來。在就任將屆半年之際,本刊特地針對兩廳院的未來規畫,請朱宗慶主任談談他心目中的「文化園區」藍圖。
-
台前幕後
貝克特的烙印
對賴聲川而言,貝克特的劇作就是他的老師,他說:「貝克特教我太多太多東西了,要發掘貝克特、完成貝克特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去斷章取義地借用他、完成自己的藝術表現!」
-
台前幕後
小人物狂想曲
編劇柯宗明表示,這齣戲是「對現在的政治社會亂象有感而發」之作,藉著搬演一對平凡的小人物兄弟追求榮華富貴卻迷失的過程,以古諷今。對於目前有些劇團從題材、語言到身段都採取京劇化的作法,柯宗明認為歌仔戲應該像歌舞劇一樣,賞心悦目,不應以短處模仿長處,戲曲行當是要讓觀衆對角色一目了然,並在先天的局限下,追求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