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伸舞團再接再勵,舉辦第二屆「狂想2001」,目標鎖定「跨領域合作」的創作計畫,期盼今年的「狂想」能打破舞蹈人的慣性。
「狂想2001」《下一站:□□》、《安平追想》《兩我的平方》
11月2〜4日
台北士敏廳
11月14〜15日
台南華燈藝文中心
《尋找本世紀的莎士比亞》、24、《馬路天使》
11月9〜11日
台北士敏廳
12月1〜2日
台南華燈藝文中心
去年秋天,古名伸舞團舉辦了第一屆「狂想」舞蹈聯合演出,企圖爲舞蹈界的新生代開闢另一個一試身手的場域,總計甄選了六個團體、二十二位創作者參加,可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盛事。今年二月,古名伸再接再勵,發出第二屆「狂想2001」甄選通知,目標鎖定「跨領域合作」創作計畫,期盼今年的「狂想」能打破一般舞蹈人的慣性,創造更多元的藝術空間。
關於今年狂想的主題「跨領域合作」,古名伸說道,由於資訊、科技等各種條件的配合,劇場裡可以用的材料越來越多,朝跨界合作發展是一個很自然的趨勢。而去年辦「狂想」的經驗也讓她發覺,舞蹈人的創作其實有一些創作思考上的慣性,她期待透過與不同領域創作者的密切合作,可以提供舞蹈人反思舞蹈藝術可能性的機會。因此,這次「狂想2001」所甄選的節目特別強調跨領域創作者之間的互動性,編舞家不再是作品唯一的主導者,舞台、音樂、多媒體等也不再屈居於爲舞蹈服務的地位,每個參與創作的創作者都是創作的主角。
六個團隊輪番上陣
四月中,古名伸舞團的六位評審團在經過企畫案審核、與創作者面試等一連串評估之後,從二十六個來甄選的企畫案當中選出六個提案。這六項企畫案幾乎囊括了舞蹈與文學、戲劇、美術、音樂、影像等領域的跨界合作。
《下一站:□□》由孫瑞泰編舞、陳昱成編劇,洪得凱做美術設計、謝明達製作影像、Jeff負責音樂,是這次跨領域作品裡頭擁有最多創作者的作品。舞名裡的兩個□□可以讀做「框框」,六位舞者隨著影像跳過一站站回憶的驛站,彷如一場生命的旅程。編舞者崔洲鳳,與舞台裝置創作者吳惠燕、音樂創作者崔洲順合作的作品《安平追想》,以台南府城的變貌爲主題,啓用非專業舞者發掘他們身體内在對於海、漁船碼頭的記憶,呈現藝術家對生長土地的關懷。《兩我的平方》則是編舞者徐緯瑩,與同樣來自南台灣的視覺藝術家梁任宏的作品。紅色的雷射光經由舞台上臉盆裡的水波反照在舞者的臉上和天幕上,舞者頭上一前一後戴著兩個白色面具,正面和背面傳達出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藉此探尋生命中的眞我。
《尋找本世紀的莎士比亞》則是由范靜文和創作力旺盛的李名正兩位年輕編舞者,和影像創作者柯敏雄共同創作,重新演繹羅密歐與茱麗葉在e時代的面貌。24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成員王嘉明、音樂創作者林慧玲及編舞者蘇安莉共同創作。「二十四」隱射自然的運行法則,作品希望透過各種劇場元素相互營造出來的張力,凸顯人與自然之間的衆多衝突、融合、掙扎…。詩人鴻鴻與「踢踏踢踏舞團」團長蔣微華合作的《馬路天使》,從文學出發,以踢踏舞爲主要素材,並企圖讓色彩的跳躍與聲音的流動成爲節奏的一部分,展現現代都市的節奏。
創作過程與觀衆的對話
僅管古名伸一直強調,「狂想」是一個製作單位,無意干涉演出團體的創作,但「狂想」仍然在作品正式上演之前,爲這六個作品安排了兩次「看舞」──請朋友們來看看作品截至當時已經從企畫書實際發展完成的片段,創作者不僅必須在片段呈現之前對「觀衆」說明他們的創作想法,還必接受觀衆的「質詢」。
由於來看舞的人不只是演出團體邀請的朋友,還包括看到古名伸舞團對外發放消息而來的外界人士,觀衆看完舞之後提出的「質詢」,從「你們到底在幹嘛?」到「原來你想做的是那個啊,我一點感覺都沒有」,辛辣而直接,創作者面臨相當嚴峻的考驗。
古名伸表示,藝術家有時看不到腦袋裡的意念與實際作品之間的距離,「看舞」是創作者實現作品的過程中一項來自外部的檢視,「狂想」希望透過兩階段公開的檢視過程,讓創作者回頭思考、修正創作的路線,在創作者、作品、觀衆三者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從這些跨領域的合作過程也發現,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在溝通的時候,不見得能完全領會彼此的用語,對方明明講的是國語,每個字都聽得懂,卻又聽不太明白。如何能明瞭每個詞彙背後所代表的眞正意涵,還有待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更多的交流。
(本刊編輯 陳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