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音樂
展現NSO的歌劇潛力
如同許多華格納歌者般,歐文的音色在柔美度上尚有很大的加強空間。相形之下,飾唱佛旦的布凌克曼有著高貴的音色,可惜的是,或是對場地的熟悉度不足,或是長途飛行的時差未復,當晚未能唱出他應有的音量,直到最後一段的長大獨白,布凌克曼終於展現拜魯特音樂節華格納歌手的風範,
-
舞蹈
打破中西界線的新民族舞風
七位編舞家同樣以中國主題作為創作題材,並以古典舞身韻作為肢體語彙,皆試圖跳越舊式的框架,以當代的精神重新包裝原有的舞蹈素材;例如黃豆豆所編排的四首舞有三首使用非華籍人士所創作的音樂;動作語彙不再是傳統的「青龍探掌」、「燕子穿林」等舊有外形,中西舞蹈動作區隔線已經模糊。
-
表演視界
光環舞集藝術總監劉紹爐示範養氣的方法
-
表演視界
澳洲影戲大師李察.布萊蕭與他的影偶
-
深度藝談
我想找回燦爛的 NSO
我對NSO的感情是從艾科卡時代開始,當時我還是學生,NSO的每一場音樂會我都會來,因為他們每一場都是燦爛的。當時節目單也做得很好,這就是形象,在我腦海裡NSO就是這樣的印象。我不僅要找回以前的NSO,還想要創NSO的第二春。我回來就是為了這個,願意與他們一起努力,不是權位吸引我,而是我對這些人的感情。
-
劇場思考
僅此一步,你想跨到哪裡?
當類型與類型間的區隔逐漸模糊,「跨越」的動作如果不是帶著極具批判意義的姿態,所謂「跨類」也只是便於被報導的名詞而已,畢竟一個作品先行於理論的邏輯,雖然不再是唯一的真理,卻是面對作品不能逃避的問題。
-
現象視察
肩負傳承使命,同學仍須努力!
今年六月,台灣戲專將送出第一屆歌仔戲科畢業生。這批歌仔戲生力軍,坐科近十年,肩負了許多傳承的使命與期待;但面對現實環境的演出需求,這些同學都必須經歷更多的磨練與挑戰,資深前輩與戲曲學者都提醒他們「不要計較自己賺的錢多不多,要在意自己有沒有賺到自己需要的經驗?」
-
現象視察
最好精打細算、看緊荷包!
從今年度國藝會所有下半年的演出補助案看來,表演藝術界仍舊呈現旺盛的創作力;舞蹈與戲劇類申請補助的案子皆有高達七、八成的全新製作比例。今年補助的案件以「中、小型的實驗性演出」為多數,卻與兩廳院為慶祝十五週年而密集推出的「安打」節目,共同繪製出今年國内表演藝術界的整體光譜。
-
經典解剖室
為何不是後現代?
照理說,一個倡議現實相對論的文本應屬多音文本之列。可是,皮藍德羅所刻畫出來的羅生門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撲朔迷離。皮藍德羅把現實想像得很複雜,但是他把藝術的真實想像得也未免太過單一、太過固定了。
-
專題
以莎士比亞為名,行網路文藝復興!
莎士比亞若處於現世,可能不僅是個文學作家或戲劇工作者,以他對世界與全人類的精闢體驗與看法,應該更能巧妙地使用網路工具來完成世紀之經典。擁有科技工具的現代藝術工作者,豈不更該珍惜網路世紀的創造良機?
-
深度藝談
進入樂團,享受音樂的繽紛多彩
對我而言,如果要接觸音樂、懂音樂、享受音樂,樂團即是最好的所在,成為樂團的一員,才能深刻地感受音樂,因為我們身陷其中。
-
音樂
一把琴弓揮灑南歐的綺麗風景
楊文信的音色醇厚,修飾精巧,但是鋼琴和大提琴之間似乎並沒太多火花,也沒有「三分生」的刺激。即使大提琴的部分「比較謹慎」,但我們不要忘記,寫這首樂曲的貝多芬還是一個從鄕下來到維也納幾年的不馴年輕人,但在這場音樂會聽來,就是少了那麼點狂顛和冒險的味道。
-
音樂
真正的歡樂,是件嚴肅的事
布隆斯泰特採取徐緩處理,讓每個強奏充分鳴響出來,從指揮手勢收尾動作,筆者甚至懷疑他的音色潔癖已經到了連殘響都完美要求的程度。他的音樂段落性強,樂句切割分明,表現慢板段落,起初確有不夠瀟灑的感覺。但隨著樂曲進入快板,工整的架構、堂皇的氣質、穠纖合度的輕重對比,才把一個完全不同的貝多芬形貌揮灑出來。
-
樂響思考
尋找台灣的創作花園
小型聚會式的音樂會,是很難推廣台灣現代音樂的,因為知道的人太少了,更難要求會有聽衆,一個大型現代音樂節的功能,不僅可以彌補這樣的缺失,也提供培養演奏家與樂團的功能。
-
經典解剖室
用激情在劇場說理
皮藍德羅是少數敢膽大妄為地在劇場上直接把問題拿來翻弄的現代劇作家之一。為了闡明現實的多面向,他直接讓「父親」這個角色(即他的代言人)滔滔不絶地道出相對的論調。針對他的劇本說道理意味過濃的批評,皮藍德羅做了類似以下的回應:我用激情來說道理!不只是承載道理的故事充滿激情,而是他說的方式與態度充滿激情。沒有激情,沒有劇場。
-
專題
談台灣表演藝術新生代的培育與現況
每個台灣當代表演藝術團體,都有人材需求的孔急;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更以「培育創作人材」為其六大施政方向之一。究竟數十年來的表演藝術環境,在官方與民間的努力下,為新生代耕耘出什麼樣的培育環境?善於表演的藝術創作者,與擅於操作政治的官員們,是否擅於燒杯與培養皿的實驗?而這些培育出來的成果,又値得什麼樣的期許?
-
專題
為新生代喝采!
他們的共同特色都是練就了一套適應環境的本領,不管是出身戲劇、舞蹈、音樂或傳統戲曲的領域。有的幸運兒因為師長前輩特別拉了一把,從而確立自己的志向,當然也懂得飲水思源;有的人卻在環境的競爭條件下,耐心等候自己最閃亮的一刻,從容地接受台底下的掌聲!
-
音樂
台風閒散自在,音樂精準有力
BBS的台風是有點鬆散的,三三兩兩地出場,略顯漫不經心的謝幕,散發出的氣質與其說是舞台演奏家,倒不如說更像學院裡的教授。外在舞台細節雖不修邊幅,但在音樂的表現上卻精準得無以復加,十二名團員好似心意相通,樂句的起承轉合絲絲入扣,不用誇張的動作或游移的眼神來謀求演奏的共識。
-
經典解剖室
未完成的後現代
當一齣戲劇於觀照人生或現實的同時,亦對戲劇的多種面向(本質、形式、手法)進行探討的話,那齣戲應可歸類後設劇場的範疇。也只有這樣,皮藍德羅於後設劇場的貢獻才不易被抹煞。質言之,皮藍德羅才是後設劇場的先驅。
-
專題
爬梳台灣小劇場
台灣小劇場主體的歷史傳承究竟如何?有學者表示台灣小劇場的新頁「一切由《荷珠新配》開始」;也有人主張早在台灣戰後初期的四〇年代,就有如呂訴上所著《台灣演劇改革論》的小劇場槪念;更有人認為,所謂的現代劇場傳承,其實都很斷裂。我們首次嘗試從顯明的歷史事實中爬梳脈絡:葛羅托斯基表演訓練體系自八〇年代中期在台灣迅速發酵、演化,成為一則傳奇;而堪稱台灣小劇場「先驅者」的王墨林,數十年如一日地不斷透過小劇場形式,顚覆與批判主流體制。葛氏訓練體系内化的自我追求,相對於王墨林外顯的自我推翻,這看似毫無交集的兩者,在變與不變之間,能否為這一個世代,辯證出台灣小劇場自我存在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