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評論/音樂

能量超強,音樂性待琢磨

評余隆與中國愛樂訪台演出

指揮對他們這樣的木然音符視而不見,對漫長的旋律線則束手無策,只期待大音量總奏來臨,好讓他用誇大的手勢,激起樂團發出重金屬搖滾樂般的爆炸聲浪。第四樂章誇大的音量對比,馬勒瞬時化身成凶暴的布魯克納,優美歌唱性消失,只剩大小音量交替起伏的印象。

文字|楊忠衡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評論/音樂

活力有餘,生動不足

評哈根弦樂四重奏

用四重奏的四部弦樂器來表達作曲家腦中雄壯的音響畫面,確實難度頗高,也是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哈根弦樂四重奏演出的配合默契非常好,可是各聲部間仍存在著音量對比的老問題還無法突破,雄厚低音部對比不出亮麗、多彩的中、高音聲部,也有些許強弱上的解讀稍覺彆扭。

文字|婭力木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天使飛翔

迪里拜爾七夕演唱會

或許這正是量測花腔歌手的一個標尺。在沒有花腔樂句的地方,迪里拜爾呈現的是一個近於完美的抒情女高音品質,與花腔能力無渉。純淨、均匀、綿長、溫煦,一任天然、似不著力,而潛能勃勃,彷彿隨時可以延伸擴張,毫不造作,簡靜中蘊含著若有若無的暗示。非關經營,而以直覺的音樂感神遇。

文字|金慶雲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當音樂遷徙落在文化版圖上

流浪之歌音樂節

與其說這種被迫移民反映在音樂上,而呈現出強烈的面貌,不如說整個因世代遷徙產生的民族性,形成了格外吸引人的文化性格。這些因不斷遷徙而產生的音樂文本,幾乎都存在著相同的基底,一些悲劇的音符,加上訴諸天地(而非城市)的生存祈求,以及遼闊與堅忍的生命力量。

文字|李茶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怎一個「理」字了得?

試探海峽兩岸歌仔戲研究的十個問題(上)

歌仔戲發展不過百年,一九四九年後被隔絶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中達三十多年之久,因而分別在兩岸發生了型態、風格上的明顯變異。在多年的交流與研討中,有關歌仔戲發生發展的實證性問題,兩岸學者達成了共識,然而,在理論性比較強的問題上,則仍然存在著深刻的分歧。

文字|陳世雄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父權扣帽,浣紗女情歸何處?

新創中文歌劇《西施》

劉克清所飾演的夫差,一個笑咪咪、胖墩墩的君王,卻對傳統中亡國之君與昏君的形象提出挑戰。夫差半生兵馬倥傯,如今外無強敵,内有賢相,享享福又何妨?向來總把亡國之君視為荒淫無道,縱情聲色,但是身為一國之君,有沒有可能真心愛上了一個人,終於不必以淫亂視之?

文字|吳家恆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中提琴的狂歡

六月中提琴音樂會的省思

中提琴在獨奏、樂團與室内樂中常處於尷尬的角色,沒有小提琴炫麗、似女高音的亮麗耀眼,也無大提琴低沉而令人再三回味的本錢,音樂史上專為中提琴寫的獨奏曲更是少得可憐;它常處於配角,犧牲自己照亮別人,但是當樂團或室内樂失去它時,卻會失去原有的色彩;在六月時,中提琴終於成為主角,綻放了它少見的光芒。

文字|何君恆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餘音與新聲

從漢陽歌劇團《天水關》演出談北管戲的傳承危機

俗諺有云:「食肉食三層,看戲看亂彈」;亂彈即是北管,不論前、後場藝術,都有不可被凌駕的地位,而台灣更是北管獨一無二的保存地。雖然過去曾為台灣最重要的社區活動,時至今日,北管戲已經瀕臨滅絕,我們因過去沒有行動而間接導致的全民文化性文盲仍無法改善,這是更大的危機。

文字|劉秀庭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狂野與柔媚兼具的漂亮出擊

克里斯汀.沃斯及洛弘.布龍夏薩克斯風音樂會

布龍夏成功地展現了小柴達斯舞曲應有的狂野、激昂與熱情,所展現的超技技巧,無疑是薩克斯風超高演奏技巧的上乘佳作;而布龍夏在慢板的部分,將應有的感情投入其中,卻不讓人感到刻意的濫情或是做作的音樂性,反而聽到時而内歛深沈、時而狂風驟雨般的奔放意境,令人相當感動。

文字|顏慶賢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聲音也要放輕鬆

與夏日音樂節一同放暑假

他們的歌聲很赤裸,沒有伴奏或樂器的陪襯修飾,單單靠自己的歌聲做出各種不同的效果。再者,他們的内容也很赤裸,暴露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工作上的焦慮、情感上的苦悶、環境中的紊亂講電話、想逃跑、沈默、雜務纏身,各種我們所面對的狼狽以及微不足道的私己喜悦。

文字|李茶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人性與科技的角力

評澳洲艾雷那現代劇場《吞噬青春》

《吞噬青春》是一齣未來寓言式的戲劇,有趣的是,它卻運用這些高科技技術的創作手法呈現對未來世界高科技的恐懼與不信任,這種矛盾頗値得玩味。劇終由這些青少年操控了電腦程式,但是他們也只能逃避到「虛擬世界」之中。雖然青春反噬了,卻透露出一種悲觀的絶望。

文字|曹安徽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