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回想與回響 Echo

我不入戲,怎麼辦?

我們對藝穗節的期待,應該是什麼?不是全然專業,至少是誠懇;不盡主流商業,最多是實驗批判;不甚完美,但,夠膽。 若上述三種期待都不被滿足,連台詞都被處理得模糊難嚥的時候,看戲的我,非但無法入戲,簡直蒙受被「凌遲」的痛苦。不過,這屆藝穗節的演出票房,似乎沒有全然反映像我這種嘴刁的看戲品味。看起來,新一代更擅於行銷經營的包裝。問題是,單純、可愛的「小花小草」,到哪裡去了?

文字|傅裕惠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偶素誰,您聽見了嗎?

九十公分高的木偶挺進開口達十七公尺的大舞台,壯哉氣魄也。只是,前有寬六公尺的樂池阻隔,加上操偶動作因困難度難以模擬真實,我們無法看見精確的表演動作,總是打打殺殺,「甩來甩去」。距離演出已若干時日後再度回想,這群被「表演」、「操弄」的戲偶,他們演出了什麼?說了什麼?他們終究只是傀儡,還是可以有主體性?

文字|紀慧玲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現代舞中的「現代性」

鄧肯為未來舞蹈所抱持的世界想像,是讓身體的神聖性不再回歸於上帝的秩序,卻是超越秩序而產生多義性及不確定性的自我。現代舞如此追求自我形象的創造,是舞蹈史很重要的發展動力。然而到了《新黑色》,若以凡德吉帕斯的創作觀與現代舞初始的鄧肯對照,《新黑色》在崩壞的秩序之上,無力再構築人的神聖形象,身體已是「從頭到腳鋪滿了無法辨識的符號」。

文字|王墨林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裸體芭比身後的「利慾」故事

在這許多令人印象深刻與高難度的片段中,最令人激賞的該屬〈裸體芭比〉的獨舞,引出創作中的核心。這個看似無神的人工模特兒塑像,身無一物地露出平庸且平滑的粉紅色肌膚,但與她那頭飄逸金色假髮的組合,則填滿了觀眾的想像空間、解答了所有疑問、讓人看見失去靈魂的機械化自我。

文字|莫禮圖Donato Moreno、沈斻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看戲,正襟危坐?規則,約定俗成?

我要讚賞的不是(再拒劇團)全體演職員精采的呈現,而是這批人誠心誠意所推動的一系列議題探討,甚至可以稱作一次戲劇性呈現事件(theatrical event),更可能可以成為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行為藝術表演;他們對於表演空間的選擇,有著革命性的思考,當然,這更免不了有改變觀眾觀賞與互動的嘗試與企圖。

文字|傅裕惠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被忽略的無形能量

從非常「趙季平」音樂會反思電視劇配樂

當李安成為台灣電影界的光榮時,不知國內電影人是否注意到了李安電影的用樂?西部牛仔的《斷背山》裡鏗鏘清亮吉他聲,聽似隨意撥弄卻一兩個小節即顯出荒野中的落寞孤寂,而《臥虎藏龍》既然要說武俠故事,當然得找來理解武俠小說的作曲家──譚盾。國內也曾經擁有過張弘毅、陳揚這些絕佳的電影音樂創作者,但製作者願不願意提整各項經費的比例、讓他們有發揮的機會?

文字|林芳宜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劉學軒的《霸王別姬》無疑是全場的焦點,這不僅是全場唯一幾乎沒有參考原古曲的作品,更是唯一從愛情觀點進入這場歷史時空的場面調度。整首音樂最令人稱道者不在技巧的創新、曲思的大膽、和聲的實驗或是結構的革命,而是劉學軒創作了一個個動人的主題,在在都喚起了我們對於「旋律」的渴望。

文字|李永忻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新藝見/新銳藝評

從因果諭世走向一切如夢

思維《閻羅夢》的當代意識

《閻羅夢》更深一層去闡揚,從內在精神去尋求突破,將過去歷史人物及司馬貌本身的悲劇因素,暴露在我們眼前。司馬貌不是神而是凡人,他在識別與判案方面有人性上的錯誤,形成了歷史與個人雙重悲劇,竭力於人不能只寄望於難以兌現的因果報應的許諾,唯有直面痛苦,人生才顯得深沉。

文字|陳佳彬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深度開展的漂流意象

NSO音樂家們的演技,中規中矩亦不乏精采之處,然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音樂演出。團員要克服與常規音樂會不同的展現方式、還要不忘演戲與走位,手上功夫卻絲毫不馬虎。曲目兼具古典的展技與通俗的親和力,十四位音樂家沒有以誇張的演技來轉移音樂本質的焦點,對於更需耗時耗力的室內樂曲目,演來遊刃有餘

文字|林芳宜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理性與感性 一夜交錯的世代風景

林懷民的《望春風》!一個單一舞者穿著像小禮服又有點像私密襯衣的細肩帶連身短裙,戴著淡金色假髮站在燈火明亮處。她一人先是自己有地沒有地作著動作,而後音樂出,鋼琴版的〈望春風〉。英國鋼琴家史蒂芬.霍夫(Stephen Hough),把這首〈望春風〉彈成有一搭沒一搭、如首「敘述版」的曲子,把個女子獨處時的幽微、百無聊賴、又白日夢處處、顧影自憐的心情,款款道來,為〈望春風〉這首老掉牙的曲子,帶來了現代人人都能懂的新意!

文字|鄒之牧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在虛擬寓言與現實間自我催眠

《華》劇刻意塑造一個「兩極」的工作生態,走在一個模糊的虛擬敘事裡,用非常典型的人物,非常表面的對話,來呈現所謂一個公司王朝的權力更迭。小人物李想原在旁白裡敘述自己將在十分鐘後死亡,似乎成功營造了一個通俗劇懸疑的故事起頭;無奈的是,既要滿足寓言的象徵,又要鋪陳角色的內涵,「十分鐘」這個象徵著故事倒敘的時間表,也可能只能是虛晃一招。

文字|傅裕惠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華麗過後,依然寂寞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具備一切商業成功的元素,又有嚴肅主題可以讓觀眾在觀戲之後侃侃而談,卻不至於感覺受到挑釁冒犯,無怪乎滿場笑聲掌聲。只是,華麗上班族們看到自己在台上的形象而心有戚戚焉,卻不會因為李想的悲慘遭遇而心驚膽顫,更不會因為張威的旋起旋落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處境。

文字|陳正熙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新藝見/新銳藝評

天雷勾動地火,好一場「巧拼」!

評唐美雲歌仔戲團《蝶谷殘夢》

除「巧」之外,劇本亦「拼湊」他戲段落,朝廷差役行路截取《智取威虎山》第一場〈連勝進軍〉和第九場〈急速出兵〉身段,只是動作的整齊化一猶待加強;慕香三打鞦韆,雷同黃梅戲《鞦韆架》,三盪各具涵意;慕青兄妹倆共讀《西廂》、長亭送別,《紅樓夢》和《西廂記》影子分明可見。

文字|陳韻妃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難解的謎底

姚淑芬此次的《婚禮》是件令人訝異的作品,不輸二○○二年首次在組合語言的「紅樓夢」裡首度看到她的《雙禧》時的驚訝,像是完全兩個不同的人的作品,一個西方、一個東方,一個叛逆自由、一個嚴謹經營,但銳利的思考性都在那兒。這次這個暌違多時、慎重端出的新作也是這樣,讓你先會是納悶:「姚淑芬到哪兒去了?」還是,她的難以捉摸便是她的慣性?

文字|鄒之牧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意象勝於具象的《西遊記》

導演與文案推翻了或將演變成鬧劇的角色扮演與故事鋪陳,另起爐灶地將《西遊記》精神昇華為「兩段式的生命歷程」。配合著樸實流暢的舞台與點到為止的身段,或許著實讓現場部分想看孫悟空翻筋斗的少年觀眾摸不著頭緒,也賞了節目單引言所謂「中國人不善於抽象的概念演繹」一記耳光。美中不足的是,彷彿刻意走相對通俗路線的音樂,在意境與音響上似與文案的定調不甚契合。

文字|樊慰慈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