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妙人物事
劉季陵 讓你看見劇場裡的魔「幻」藝「術」
多才多藝的創作人劉季陵,除了是玩遍各式音樂的高手,也是下筆如花的詩人,而從十年前迷上幻術開始,他就愛上這種讓人體驗超現實的奇技。為了有更豐富的創造,他自創「魔浪超劇場」,將把幾米充滿魔幻感的畫作、結合音樂與幻術,在劇場中製造奇想的幻境,讓觀眾親自體驗幻術的藝術新境界。
-
藝@書
巨人之殉
費時三年時間撰寫、累積二十五年作為馬勒迷的經驗,人稱「文化醫生」的林衡哲醫師,在蒐集各地文獻及鑽研之後,終於趕在馬勒逝世一百五十週年及兩百年誕辰的此時完成了他嘔心瀝血的鉅作《西方音樂巨人─馬勒》。即使坊間馬勒的傳記甚多,但最特別的是,這一本是以一位台灣人的觀點撰寫而成,書中「馬勒在台灣」一章,將馬勒在台灣的影響足跡詳加記錄,也是本書可貴且獨到之處。為此,本刊特地轉載書中精采篇章,以饗讀者。
-
藝@書
投射慾望的空畫框
名畫遭竊總是成為令人津津樂道的新聞話題,而偷竊藝術品者還會被冠上「雅賊」之稱,也增添這種犯罪行為的曖昧性。賽門.胡伯特的《空畫框:藝術犯罪的內幕》則揭露了這種行為的背後的神秘面紗,讓讀者得以一窺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以及流傳在名畫四周的八卦光環。
-
藝@CD
喬安娜.麥葛瑞格 混搭得自然精采
英國當代鋼琴家喬安娜.麥葛瑞格,是擁有遼闊視野並樂於探索無限可能的混搭大師。她的《鋼琴大玩特玩》專輯,曲目從文藝復興、巴洛克、現代、探戈、爵士一直到世界音樂,卻能因創意而水乳交融,每個作品如獲新生。而她的《郭德堡變奏曲》,更被譽為「繼顧爾德之後最富有靈感創意的郭德堡」
-
藝@電影
金馬奔騰 馳騁舞台幕後
十一月一到,又是每年影迷的朝聖大拜拜季節!今年的金馬國際影展邀來幾部紀錄片,讓影迷可以看到燦爛舞台背後的藝術家與工作者秘辛,優美演出背後的血汗與人性。
-
藝@展覽
篠山紀信的攝影 精心安排的謊言?
以替十八歲時的宮澤理惠拍攝全裸寫真集造成轟動,在日本藝能界有神一般地位的攝影師篠山紀信,他的鏡頭下除了有女星的美麗形貌外,其實還有許多對日本社會的多角觀察。這次在北美館展出的七十二件攝影作品,具現七十歲的篠山紀信自一九六○年代至今的八大主題,分別呈顯上癮東京、篠山廣角、藝術家、女星、歌舞伎坂東玉三郎、東京胴體、魅影、夢幻等。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改編自希臘悲劇《安蒂岡妮》
《底比斯人》批判當今媒體亂象
西元前四百多年,由希臘劇作家索福克里斯(Sophocles)所著的《安蒂岡妮》,描述一樁在底比斯城發生的宮廷悲劇,兩名王子由於爭奪王位,雙雙戰死;新上任的國王克里昂以法治國,下令讓背叛國家的王子曝屍荒野,公主安蒂岡妮不忍哥哥的屍體遭受侮辱,挺身反抗而遭終生監禁,卻造成深愛安蒂岡妮的克里昂之子希門之死;而弒父娶母,生下兩位王子與安蒂岡妮等子女後,自毀雙眼放逐荒原的伊底帕斯,只能發出無語的哀嘆。 《底比斯人》改編自《安蒂岡妮》,在新銳編導楊景翔的詮釋下,以黑色幽默手法,加上台灣家庭通俗劇元素以及對現今媒體亂象的批判,運用回憶、穿梭時空等敘事技巧,重新架構經典文本。主播和特派記者取代了原劇中的歌隊角色,在這場爭鬥中,為了獨家報導,竟造成一場黛安娜王妃式的人倫慘劇。楊景翔說,數千年前的希臘悲劇,事實上到現在都還在我們的社會上、電視裡、彼此間不停地瘋狂上演中。而過於依賴嗜血媒體,處於迷亂資訊風暴中的我們,又要如何看清這場宮廷鬥爭的真相?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綠光劇團世界劇場《文明的野蠻人》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一點點的契訶夫
契訶夫從未更多或更細地掌握客觀現實或人生真相,他也及早地脫離了抽象性思維對於現象界之芸芸眾生所框架出來的道德教誨,他花了更多的力氣去控制自己對道德或宗教問題的執迷,於是,他才能看見卑微小人物之所以卑微的原因,以及高貴的學問家墮落於「議論過於豐富」的底細。
-
企畫特輯 Special 是原聲更是原創
2010原聲音樂節 從傳統迸放的聲音狂潮
「2010原聲音樂節」概念上取original sound兩字的字頭所組成的OrigSound作為象徵。不以「音樂」(Music)局限演出的型態,而是以「聲音」(Sound)突顯自母文化孕育出的當代歌聲,同時也定義了「原創」的精神。節目的規劃以「聲之嬉遊」為主軸,劃分為「山海原聲」、「無界原聲」及「嬉遊原聲」三大區塊,邀請國、內外具備原創、民族音樂特色之世界/民族音樂團隊演出。
-
企畫特輯 Special
讓我們「華山起藝」 來一場身心靈的藝術革命
光輝的十月裡,大大的藍色旗幟,在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飄揚著,頗有召集天下好漢的氣氛,難道有人要揭竿起義嗎?原來這是文建會所籌畫的「華山藝術生活節」,邀請大家一起到華山「起藝」!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少年天籟 領你走入音樂的繽紛天堂
享譽全球五百多年的奧地利國寶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裡繼去年舒伯特團來台後,今年再度應傳大藝術邀請來台,而此次亞洲行由四團之一的莫札特團擔綱,指揮則為佛羅里昂.史瓦茲(Florian Schwarz)。 其中,因為奧地利本國孩童長期基數不足下,如今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團員的來源遍佈世界各地,除奧地利與德國之外,週遭各國諸如:瑞士、波蘭、匈牙利與斯洛伐克,遠至印度、中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等國,每年皆有新血加入,像是去年來自台灣、籍貫台南市的舒伯特團團員何冠緯,就是每年加入其中,令人驚艷的顯例之一。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演出曲目十分多元,從中古聖歌到當代歌曲無所不包,經文歌與合唱團所改編的史特勞斯圓舞曲、波卡舞曲則是巡迴時的重點曲目。此次來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他們帶來了跨界演出與錄音大獲成功、由著名奧地利導演弗東(Curt Faudon)執導的《絲路-時光漫步之歌》Silk Road : Songs Along the Road and Time中走訪絲路和各地巡演時,所收錄其中的民族歌謠,像是,黎巴嫩的〈我親愛的〉、巴基斯坦的卡瓦力讚歌、烏茲別克〈水之女神〉求雨舞、烏茲別克的〈國王與乞丐〉、塔吉克的〈農作後的呼喊〉、兩首印度的拜讚歌、吉爾吉斯的〈浮華世界〉吉爾吉斯智慧之歌、以及維吾爾民歌〈阿拉木汗〉等等。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民族歌謠外,此次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也帶來了不少為人所熟知的曲目像是舒伯特的〈鱒魚〉和〈小夜曲〉,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心波蕩漾〉及〈皇帝〉圓舞曲,以及奧德威作曲、李叔同填詞的〈送別〉等等,來自各國各地歌曲經由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加入他們獨特的唱腔,重新詮釋後與以往不同,每一首曲子都非常值得您細細聆賞。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業鏡頭 對準2010新北市藝術節
臺北縣政府在今年舉辦的「新北市藝術節」邀請台灣本地與國際表演藝術團體,從七月至十月長達四個月的演出時間裡,把具有「風華、蛻變、新視野」特質的表演藝術帶入新北市各地,這是新北市有史以來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藝術表演活動,臺北縣文化局特別找來國內外優秀的攝影師,組成一支陣容堅強的攝影團隊,用影像記錄這場難得的藝術饗宴,這支記錄攝影團隊共有十位攝影師,其中七位是國內報導攝影、舞台攝影、人物攝影的頂尖攝影師,另外三位則是來自日、法、義的國際知名自由攝影師。 公部門第一次大規模的藝術記錄 負責統籌攝影團隊拍攝工作、同時也是國內知名攝影師劉振祥表示,像這類的藝術節活動在台灣並不算是首創,但像能找來國內外攝影師以嚴謹的觀察態度,記錄藝術表演活動,應該是台灣公部門的第一次。 今年新北市藝術節除了延續過去「藝術在地化」的路線與「文化民主化」的精神,以「風華.蛻變.新視野」的策展理念,規劃了「國際演出」、「文化大進擊」、「環境劇場」、「劇場焦點」與「市民藝術工作坊」五個主題,替觀眾建構有別以往的跨文化、跨領域的新鮮嘗試與全新的藝術感官。 以展演場所來講,主辦單位打破室內劇場建築空間的屏障,將四個國際表演團體安置在戶外的碧潭地景劇場進行演出,結合碧潭河畔如詩如畫的山光水色,邀請觀眾徜徉自然美麗的表演環境。 用鏡頭抓住表演者與觀眾最真切的互動 劉振祥說,攝影團隊的工作就是要為新北市創造出一批新的表演藝術影像,而且包括他在內的十位專業攝影師不單只是記錄舞台上的表演活動而已,更重要的是攝影師必須站在觀察者的角度,觀察與紀錄表演環境的地理位置對表演氣氛的烘托、表演團體演出前的台下準備工作,以及表演團體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交流。 這群攝影師依照自己專業技術、感興趣的領域,各自負責記錄藝術節的各個表演團體。像一位專拍人物肖像的攝影師,喜歡記錄表演者素顏與上妝後的比較畫面。也有攝影師特別愛拍攝觀眾欣賞戲劇表演的各種豐富表情,捕捉觀眾與表演者之間互動的最真實情緒。 「我們會拍出很多一般觀眾沒見過的畫面!」攝影團隊中的國內知名當代攝影家張照堂指出,這十位攝影師每個人有自己觀察表演藝術活動的位置與角度,各有不同表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塊動舞蹈視覺劇場藝術總監
歐巴任尼克:走入跨界創作,請帶著冒險的好奇心與勇氣,還有耐心!
在數位媒體堂皇闖入劇場、藝術跨界漸成顯學的今日,人們或許不會再問「為什麼表演藝術要與科技藝術共生?」但,怎樣的共生能互利且令表演效果倍增,卻是我們從今而後必須不斷窮究的。來自澳洲墨爾本的塊動舞蹈視覺劇場此次首度應「舞蹈秋天」邀約來台演出,帶來的作品《致命引擎》Moral Engine,以多媒體影像、音樂、雷射和舞蹈的完美結合,勾勒出科技時代人類慾望的炫目與哀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球起舞,在秋天
不只台灣,在蕭瑟卻充滿詩意的季節跳舞,是許多國家妝點其城市意象的默契;秋天的舞蹈節更是某些城市行之有年的旅遊號召。本刊特別連線里昂、紐約、首爾、荷蘭、英國、香港等六個秋天舞蹈節慶,在紙上遊走、盡覽世界各地舞在秋天的姿彩與鋒芒。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在台灣,當一位愛舞人是幸福的
「在台灣,當一位喜愛舞蹈的觀眾是幸福的!」當編輯部完成本期的特別企畫【金黃時節.舞正奔放】的時候,我們都不禁發出如此的讚嘆。讓我們概述每年在台灣發生的舞蹈活動:從年初的春寒料峭、又忽地金風送暖的多變中,以雲門舞集2的「春鬥」為始,台灣豐富的舞蹈饗宴於焉展開。其後尚有兩廳院主辦的「新點子舞展」,為觀眾帶來不同的創意;接著我們還可以在新舞臺打造的「新舞風」中,迎接夏天!然後,還有這期介紹的重頭戲「舞蹈秋天」,把屬於舞蹈的台灣,推向了歡樂的頂峰。當然,這其中還不包括「台灣國際藝術節」、「台北藝術節」、「關渡藝術節」等活動中所穿插的大大小小的舞蹈節目,及台灣各舞團每年固定發表的新作等。 此外,在台灣觀舞,不但有量,更是有質!細數世界名團從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保羅.泰勒、碧娜.鮑許、大野一雄、荷蘭舞蹈劇場、基洛夫芭蕾到年輕一輩的莎夏.瓦茲、阿喀郎.汗等,都曾站上台灣的舞台,而從台灣邁向國際舞台的雲門舞集和許芳宜,更是仍堅持留在這塊土地上,持續為這塊土地創作。您說在台灣若不樂當一位愛舞人,豈不是太可惜了? 本月份開始的「舞蹈秋天」,將由以色列巴希瓦舞團精華作品集結的《十載精采》揭開序幕;接著有台灣初創的Meimage舞團與新生代的驫舞劇場,為觀眾帶來極具省思的作品《Woo!芭比》與《我》兩支新作。而企圖將影像科技的結合,讓「舞蹈科技化」、也將「科技舞蹈化」的澳洲塊動視覺舞蹈劇場,利用抽象、冷調與純粹的肢體動作所架構出的《致命引擎》,也絕對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擔綱最後壓軸的「雲門舞集」,更是不遑多讓地一口氣推出了兩支舞碼,一為經典作《流浪者之歌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金蕉歲月》演員 演出中控訴大風劇團積欠酬勞
沒有公會,誰來維護藝術工作者的權益?
以台灣喧騰一時的剝蕉案為題材的音樂劇《金蕉歲月》,在九月五日的演出時,意外「加演」了演員淚灑舞台的場面。在最後結束前十分鐘,女主角米可白(原藝名葡萄姐姐)拿起麥克風,控訴大風劇團沒給任何演出費,表示所有演員都是因為喜愛演出,所以才含淚演出這三場加演場,剛好那一場戲就是全體演員都會在台上,大家都是為了觀眾才堅持演完。大風劇團負責人連乙洲則表示,他的確沒有付清酬勞,但他有誠意解決,希望演員給他一些時間,並將存摺與大小章都交給演員保管以表示誠意。《金蕉歲月》之前就爆發劇本原作者兼監製黃馨嬋控告大風劇團的事件,後來黃馨嬋與製作人連乙洲聯合召開記者會,強調兩人已和解。卻又在演出時爆出演員與製作單位間的勞資糾紛,整個製作演出的過程頗不平靜。 以上的事件,是否突顯出台灣的表演工作者工作權益的困境?而將幕後的勞資爭議在演出的舞台上公開控訴,中斷演出,是否有違演員的專業?是否也損害了觀眾的觀賞權益?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西班牙和澳洲編舞家分別合作 打造兩支深情之舞
舞蹈空間《長鏡頭》 兩種觀點凝視生命歷程
長期和不同國際編舞家合作的舞蹈空間,風格變化多元;春天才剛跳完/玩高能量日系搞笑作《月球水》,接著分別與西班牙、澳洲編舞家合作,在秋天抒情推演《長鏡頭》,企圖帶領觀眾在同一個晚上,自兩種相異的創作觀點,一起深情凝視人類的生命歷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海納穆勒.四重奏》赤裸呈現動物性情慾
兩人四角的危險關係 揭露愛情殘酷本質
莎妹劇團導演Baboo,繼《給普拉斯》之後再度和劇場演員徐堰鈴合作,以意象化手法,詮釋德國劇作家海納.穆勒劇本《四重奏》。《四重奏》以法國小說《危險關係》為藍本,兩位演員分飾四個角色,玩著角色扮演的遊戲,著重在性別顛倒的扮演趣味,以及以愛情中情人相互折磨凌遲為比喻的政治角力,突顯了愛情世界中慾望與權力的對立與競爭,犀利地嘲諷愛情的本質。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中京院《走西口》 晉商故事吸引新世代觀眾
二百人大陣仗 打造新編交響京劇
在國內擁有一票死忠戲迷的中國國家京劇院,這回來台不只演老戲,該團與山西省京劇院聯合演出,由山西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伴奏,去年入選「藝術精品工程」,描述山西晉商創業故事的新編京劇《走西口》,將以兩百人的大陣仗,原汁原味呈現這齣「交響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