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給觀眾遊樂場般的冒險樂趣
仁信合作社《無奇不有》 處處驚奇
仁信合作社將演出美國劇作家大衛.林賽亞拜劇作《無奇不有》,故事發生在一台開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公車上,一名終於逃離了有古怪癖好的丈夫的女人,和另一名帶著丈夫醃泡菜用的大木桶要自殺的女人,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旅途上的好搭擋。導演樊宗錡說,劇中出現的場景給人遊樂場的冒險趣味,所以全劇將以遊樂園的概念整合多變的情境,具體的場景空間影射了抽象的心理狀態。
-
演出評論 Review 歌聲是浪,但見黑暗中斯人走遠
評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沙灘上的腳印》
《沙》劇讓我驚艷於多重感官與視覺畫面聯結的新穎──即使製作規模和品質仍顯得侷促尷尬;假使不將《沙》與一般戲劇相提並論,而能尊重創作者(無論編導、表演者與設計群)對「特定狀態」的描繪,那麼,對我來說,整體呈現的節奏,既節制又成熟,而演員魏沁如也與導演合作出一種獨特原創的肢體風格。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個「草莽」又「沈重」的說故事者
在現今舞壇的潮流中,《展翅》是個相當特殊的作品他的「草根性」、他的俚俗性。或許是上次的「教訓」和之後的反省吧,這次,伍錦濤更自信地走出自己,找到一群可以信任、託付的工作伙伴,以更藝術、或許更可能屬於「劇場」的形式,將他要講的講出來。或許諷刺的是:其實更「不草莽」了!然伍錦濤的熱情還在,企圖心還在,這是他最大的資產。
-
演出評論 Review
不同世代 訴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次演出,雲門2團的舞者們表現了高度的專注力與精確的動作質地,但節目安排上則有待調整,同時把三支抽象又份量沈重的當代舞蹈放一台,對一般觀眾是吃力的。看完雲門2團讓人憂喜參半;喜的是台灣的現代舞發展已有相當的水平,憂的是舞蹈生態仍舊陷於曲高和寡的狀況,關鍵在於沒有文本劇情、敘事內容的抽象肢體,觀眾難以入門、理解。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一場共同追尋劇本現代意義的旅程
我曾猜想歐斯特麥耶運用悲喜交替的節奏、俗雅雜交的語言,可笑卻能傳遞精神困擾訊息的肢體動作,將會提高刺激觀眾獨立思考運作的可能。雖然我不確知每個觀眾的答案與心理反應,但起碼透過劇作、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我看到的不僅只是文本和角色詮釋,而是在觀看與被迫思考的過程中,轉而發掘屬於個人、對於這世界的體認與心理真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個面向 認識潘玉良
潘玉良,我們對這個名字的認識,可能多半來自鞏俐主演的電影《畫魂》,以及國際拍賣會上屢屢創下的新高拍價。但是,她的人生、她的性格、她的藝術,我們畢竟瞭解不多。透過十個面向的切入,讓我們打開走入潘玉良這位奇女子的生命大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初奇女子 超越時代的動人傳奇--
潘玉良生平的小說與影劇演繹
不論是小說、電影、影集中的潘玉良,為了凸顯傳奇經歷而產生的戲劇張力,相較於她死後在拍賣市場拍出的高價,反而都忽略她在巴黎生活艱苦的一面。她的作品才是她人生的主角,她的奮鬥鼓舞了女性藝術家,或許扭轉世人的偏見,才是她一生最大的成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作曲家
錢南章: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我們都是愛家的藝術家
資深作曲家、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於本樂季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駐團作曲家,最大的任務,就是為年度旗艦製作、歌劇《畫魂》作曲,歷時半年日以繼夜的筆耕,完成了六百多頁的管絃樂譜、一百多頁的鋼琴譜。錢南章表示:「歌劇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做白工!」深深肯定編劇王安祈的劇本,他認為劇本的主軸之一就是家庭,而潘玉良、他與王安祈,「雖然繪畫、作曲、劇本的創作不同,但我們都是藝術家、也都重視家庭。有幸碰到一個貼近自己內心的好劇本來作創作,我是非常高興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導演
茱麗葉.德尚:對我來說,潘玉良是一位英雄
潘玉良的人生大半在法國度過,這次的《畫魂》也找了來自法國的新銳歌劇導演茱麗葉.德尚執導。出身音樂科班、也有豐富戲劇經驗的她,對於能執導這樣一齣描述獨特女藝術家的歌劇感到相當興奮,她說:「她是東方與西方/歐洲藝術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所以我會花時間去展現她的精神。我會試著向她提出一些問題,去理解她生命中發生的事情,比如說她為什麼做了某些事,又是如何做到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齣歌劇 唱出兩個女人的命運
女高音朱苔麗 感同身受潘玉良異鄉羈旅之情
「《畫魂》無論是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揣摩來的,並不是潘玉良真正的故事。但對我來說,潘玉良卻是有血有淚、真實的一個人物。所以融合我自己的人生、自己在國外的經歷,我想我還能瞭解她更多。」強調潘玉良絕對不是弱女子,朱苔麗認為她是一位有情感、重義氣的人,她真正的精神是展現了身為女性強韌的一面。在音樂與劇本外的自由範疇內,她也希望能夠將潘玉良的心聲唱出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的歌劇,就是他的人生
男主角田浩江 從野地到大都會歌劇院的渾厚之聲
作為少數能在西方歌劇界立足、長期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舞台演唱的華裔聲樂家,田浩江的際遇,靠的絕非幸運,而更是背後艱辛的付出與血汗。出身音樂家庭,卻因家庭背景的問題無法一展所長,只好遠渡異國追尋音樂之夢,又在妻子的支持摯愛之下,堅持努力成為歌劇舞台上的一顆燦亮明星。即將來台飾演《畫魂》男主角潘贊化的他,對台灣觀眾來說並不熟悉,本刊特以人物專訪的方式介紹,為您一探他成功舞台背後的歌劇人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琴鍵景片現代感十足 京崑、飲酒歌同台競演
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加持《畫魂》
兩廳院旗艦計畫歌劇《畫魂》,不僅由NSO擔任管絃樂團演出,製作團隊從王安祈的劇本、錢南章的作曲到朱苔麗的演出,更意味著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組合。此外還有充滿現代感的琴鍵景片,與劇情融合的傳統戲曲段落,以及許多巧妙的音樂設計。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慾望耕出一畝荒蕪
戈爾德思的《在棉花田的孤寂》
如果死亡必須要發生,那麼語言讓我們反思過程,雙方的大段獨白織成哲學的對話錄,《在棉花田的孤寂》是戈爾德思此類文本的巔峰之作。開頭指示,作者即以「非法交易」題點本戲。「故事」隨交易關係鋪陳交鋒樂章:商人向路過的顧客搭話,進而展開對慾望的辯論。就在言語已無能負荷彼此的較量,結尾懸落在顧客的問句:「那麼,用什麼武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醜惡塵埃中綻放出花朵的美學
於假日兩場精神科研討會連續想起波特萊爾的《惡之華》
我們或許對波特萊爾的理解都是出自於一些文學史上的八卦,但波特萊爾的精神在於一無以名狀的極限詩意;乃是在醜惡的塵埃之中綻放出花朵的美學。秉持著這種造物者自以為是的感動,波特萊爾宛如靈魂的代理孕母,與其詩意邂逅之後,即使是在冷硬理性的醫學研討會會場,依舊可以綻放此斷代獨有之花,產下屬於我個人的波特萊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其說他瘋狂,不如說他「發明瘋狂」
關於《唐吉軻德》的幾種詮釋
與其說唐吉軻德發瘋,不如說他是發明瘋狂,他眼看一個萬物密切相關、無限相似的宇宙即將化為烏有,於是拚了老命,在一切皆被量化、被切分成有限個體的現代社會,憑一己之力把這個宇宙再創造一遍。用傅柯的話說,唐吉軻德是「相似性的英雄」。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達辛妮亞.朗法德:只要能引發笑點,就可以討論議題
出生於紐約,達辛妮亞.朗法德(Dulcinea Langfelder)曾受教於舞蹈大師保羅.山納薩度(Paul Sanasardo)、歐丁劇場導演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知名日本演員笈田勝弘(Yoshi Oida,彼得.布魯克的長年工作夥伴),以及默劇大師艾田.德庫(tienne Decroux)。她自學連環圖畫,以了解動畫製作的基礎,而巴黎街頭就是她歌唱學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跟契訶夫學逃脫術
與其說是借鏡真實人生的嚴肅性,不如說契訶夫是從通俗喜劇的套式,找到他基本的角色對話樣態。契訶夫呈現的,是一個已被戲劇文本塞滿、僭越了的戲劇世界。在裡面,角色用從戲劇文本學來的陳言套語抒情,因而即便情感可能是真摯的,說出來的話語,還是具備了某種諧擬的喜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侯多夫.達納:我們的工作方式,反映我們的劇場理想
九位志同道合、有著長久情誼的演員,曾涉足電影、電視和劇場耕耘表演,一致認為,依舊是劇場最能帶領我們認識人性、詰問生命,於是二○○二年,他們一同創立了波西地劇團(Le Collectif Les Possds,法文原義為「附魔者」)。探究於緊密交織的人性關係,如何定義存在、牽動生命的抉擇,波西地劇團偏好經典文本的再詮釋,專注於精練表演的「演員劇場」,挑戰文本。如契訶夫、尚-路克.拉高斯(Jean-Luc Lagarce)等劇作家所作之挖掘人性幽微與脆弱的作品,皆是劇團的保留劇目、創作的依據中心,經由演員共同讀劇解析、再構觀點後,呈現文本的時空對話,照應亙古不變的人性秘密。 沒有繁複的舞台技術,沒有燈暗燈亮的轉場製造幻覺,沒有舞台形式的距離感,演員和觀眾就像在某人家的客廳,共同發現人生的荒謬。如《凡尼亞舅舅》中,演員圍繞著一張桌子、觀眾圍繞著演員,前一刻為你斟酒的服務生,下一刻是期待愛情的凡尼亞舅舅。這便是波西地劇團的特色:深入文本,以表演邀請觀眾進入一個簡單沒有偽裝、同屬於彼此的空間,直搗人性的秘密。演出和觀看如此貼近,虛構與現實的界線即將消失,波西地的劇場,是一個演員和觀眾集體創造的「親密內心劇場」。 本刊特別電話採訪波西地劇團的導演之一侯多夫.達納(Rodolphe Dana),一談他們如何在排練場上,共同完成這部契訶夫的經典,以及在導演美學為主流的當下,成立一個以演員為主體的劇團,其所關注的劇場理念與核心價值。 Q:今日當代劇場多注重形式,可否談談就一個年輕的劇團,為何選擇導演契訶夫,其注重人物內心發展的劇本《凡尼亞舅舅》? A:我讀過許多無論是歷史上,或者是現當代重要劇作家劇本,發現契訶夫是一個相當難得、專注於人物描寫的劇作家,這對於我們這個以演員為重心的劇團,是一個相當好的劇本題材。 我覺得,契訶夫看待他劇作中的所有人物,絲毫不帶有批判的眼光,沒有好壞、善惡,作家只是簡單忠實的描寫,刻畫角色們的日常生活細節,吃飯、喝水、講話,高興、快樂或憂傷,簡單地說,只是忠實呈現一群平凡如你我的「人類」。
-
焦點專題 Focus
大陸喜劇之王,誰能笑傲稱長?
茫茫九派流中國,浪下三吳起白煙。古來滑稽,孰為魁首?今日笑星,誰是班首?訪雕梁畫棟,問市井坊間,當下喜劇之王為何?屈指數來,由南而北,則非東北趙本山(小品)、京城郭德綱(相聲)、海上周立波(脫口秀)莫屬。 憶往昔,草根趙本山揭竿而起,笑遍天下無敵手,壓軸春晚十一載,終成一代霸主。郭德綱以三寸不爛之舌,口誅筆伐,舌戰群儒,亦一世之雄也!而少壯周立波自創海派清口,嬉笑怒罵,出口成章,遂成鼎足之勢。然此三人,如三角演義,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尊之如偶像,鄙之如棄屣。是是非非,何去何從,公案難斷!
-
焦點專題 Focus
小品王趙本山 土味濃厚贏民心
提起本山趙大叔在中國各地的大小銀幕裡,可說是無人不曉!東北的黑龍江衛視,有為他的演藝集團專門開闢的節目,還有他製作的東北黑土地風情的連續劇《鄉春 村愛情》、《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等,大眾傳媒封其為「小品王」,並非只限上述洋洋灑灑的曝光率,雖然他演的連續劇,班底與風格和小品都相差無幾,但 是「小品王」的封號目前在中國僅有他這位,也可說是官方默許的,其原因在於自一九八七年至今,年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至今流傳下的內容被各地電視轉播, 收看人次數以億計,每年央視的廣告收入,始終獨佔鰲頭,主要是他的小品逗樂了萬千團圓聚餐的百姓,滿足了央視廣告業務的滾滾財源,當然被推銷的商品絕對是 銷售寵兒,趙本山他個人及本山集團的大小人口更是最後的贏家。 從央視春節晚會起家,打入億萬觀眾的心 歷經二十載,他從一個非專業、非主流的二人轉的愛好者,在童年的苦難中勤學刻苦,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唱小曲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一九八四年拍攝電視戲曲片《摔三弦》,一九八五年擔任男主角,一九八六年還獲得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一九八七年,在著名相聲演員薑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等,一齣劇創新一句經典台詞,幾乎是年夜飯必備的開胃小菜﹗ 位於瀋陽中街的「劉老根大舞台」是最紅火、演員陣容最強的二人轉劇場,也是本山傳媒演講的「旗艦店」,看到的是改良二人轉,又稱作「綠色二人轉」,先是男演員的單口笑話,中間穿插著模仿紅歌星和一些絕活,比如倒立喝啤酒,然後女演員上台,倆人連說帶逗唱一小段,這段唱不過五六分鐘,兩個人一組的表演約半小時,嚴格說這是小品,和傳統的二人轉僅是形式上的相似。 隨著搭擋高秀敏病逝,範偉的離開,沒有了何慶魁的支持,宋丹丹的退出,趙本山再也很創展現曾經的輝煌,依然沒有拒絕在春晚舞台上,只是自己退居綠葉並成功的推銷了自己得意的徒弟小瀋陽。而後轉戰電影,今年四月底,趙本山出品,著名導演朱延平,編劇甯財神,《大笑江湖》主要演員趙本山、小瀋陽和著名的港台搞笑能人等。 農民土味躍升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