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阿喀郎與茱麗葉.畢諾許 新作in-i共舞戀人故事
九月中旬在倫敦國家劇院世界首演的in-i,則請來人氣夯到高點的編舞金童阿喀郎跨界激盪,兩人合導合演合舞,探索兩人世界中,充滿愛戀、迷惑、衝突、追尋的愛情關係。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蘇活區的進行式:行動.藝術
在紐約蘇活區的「藝術家空間」今年策畫了「當時間變成形式」的行動藝術系列展,九月由阿曼達.庫根「演出」的 Yellow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個展示,庫根身著一件超大裙擺的黃色洋裝,站在裝滿肥皂水的大筒子前面,配著蕭邦的鋼琴獨奏曲,不斷不斷地搓洗著黃色洋裝。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巨星的動人丰采 胖子的牧神美學
今年歡慶二十周年的柏林「舞在八月」(Tanz im August)舞蹈節,知名舞團與大牌編舞家雲集,歷史經典與狂飆創意齊聚。旅德作家陳思宏躬逢其盛,特地為本刊介紹此次舞蹈節中的三檔精采舞作,有美國後現代舞蹈大師崔莎.布朗的經典重現,顛覆舞者刻板形象的胖子編舞家奧力維耶.杜伯的新版《牧神》,以及加拿大近年備受矚目的戴維.桑皮耶充滿挑釁的《溫柔一點!該死的!》。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香港新視野藝術節隆重開幕
荷蘭舞蹈劇場 季里安師徒台上比一比!
第四界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廿三日揭幕,開幕演出就是曾經訪台驚艷台灣觀眾的荷蘭舞蹈劇場的《原.迷月.虛凝之間》。這是一晚上三齣舞碼的精采演出,包含了荷蘭舞蹈劇場當家招牌與精神領袖季里安的新作《虛凝之間》,該團最新雙人編舞組合賴福特/利昂的《迷月》,以及特約編舞家、英國當紅炸子雞韋恩.麥葛萊格的最新舞作《原》。這次季里安與賴福特/利昂的作品難得同台,師徒作品據說風格相近,正好讓觀者一賞其中趣味!
-
藝壇動態
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 設置「臺灣表演藝術展演專區」
【台灣】 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 設置「臺灣表演藝術展演專區」 由文建會主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的「臺灣表演藝術展演專區」,10月23日至26日將在臺北世貿一館「二○○八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中展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指出,這次以展演、互動的多重展演模式,預計帶動台灣藝文產業消費新趨勢,希望有效增加企業媒合與國際文化交流機會,啟動國內表演藝術新契機。展演分為音樂、舞蹈、傳統戲曲、現代戲劇四類別,邀請心心南管樂坊、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小西園掌中劇團、台南人劇團等十六組表演團隊演出。另「表演工作坊」、「光環舞集」將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分別舉辦互動工作坊。詳細參網頁www.cci.org.tw(周倩漪) 國內第一個莎學交流的平台「台灣莎風景」正式成立 在台大戲劇系及外文系特聘教授彭鏡禧號召下,台灣第一個莎學組織「台灣莎風景」正式宣告成立。彭鏡禧是國內莎學權威,曾編輯《發現莎士比亞:台灣莎學論述選集》,並成立「台大莎士比亞論壇」,對莎劇推廣不遺餘力;有感於莎士比亞的全球化和多樣性,於是發起國內第一個莎士比亞團體。「台灣莎風景」將提供國內外學術及劇場交流平台,長期遠景將成立台灣莎士比亞典藏中心和電子資料庫,並廣邀國內莎學者和劇場人士加入。(廖俊逞) 第五屆「流浪者計畫」徵選結果揭曉 雲門今年第五屆「流浪者計畫」經過三個月的收件與評審,八位獲選者脫穎而出,分別為瞿筱葳、陳逸華、鹿苹、施冬麟、陳乃綺、崔愫欣、林乙華、楊運生。獲選者當中,有來自戲劇、文學、攝影、紀錄片等創作背景,也有長期從事社會關懷、環境保育工作者。「流浪者計畫」的成立,是為鼓勵台灣年輕創作人才出國自助旅行,以拓展視野,今年起更開放社會服務工作者提出申請。獲獎者將獲得八至十五萬元獎助金、來回機票、簽證及保險費。(周倩漪) 「二○○八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str
-
專題
生命的陪伴,歲月的故事
八月時,兩廳院推出由台南人劇團演出的台灣新劇經典《閹雞》,劇中幾位出身老人劇場的銀髮族演員如吳煥文等,舉重若輕地就演出這齣戲的寫實氣氛,令人動容。而十月份上陣的另一齣新劇《高砂館》,更是邀來以口述歷史為主的老人劇場團體歡喜扮戲團擔綱,令人更期待這些銀髮演員的表演魅力。到底老人劇場為何動人?這些銀髮演員如何在舞台上綻放丰采?且聽在國內一手帶起老人劇場的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為我們細說從頭
-
藝遊在他方
美國娛樂業歷史的原爆點—紐約卡內基廳
卡內基廳在某種程度上也由於它的地緣關係,從古典音樂、精緻藝術的捍衛者,逐漸蛻變成為通俗表演藝術圈子裡其人其作跨界進入所謂「古典」的殿堂,晉身成為「時代的聲音」、「傳世的經典」最好的一個跳板。也正因為它這微妙的地理位置,它與百老匯音樂劇作、它與爵士音樂流行歌曲、它與美國新生代創作者暨表演者等等,層層次次的因果循環,結下了不解之緣。
-
幕後群像 打造音樂廳裡的人性溫暖
豐田泰久 讓聲音有更多可能性
曾打造出東京三多利音樂廳、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的聲學大師豐田泰久,於八月中旬應兩廳院之邀訪台舉行講座,並為國家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把脈。雖然是注重科學數據的聲學設計師,但豐田泰久更重視的是音樂廳中人性的因素,他指出:好的音響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並非在於音響系統,而是在於音樂本身。如果沒有好的音樂家演奏,音樂廳也只是個盒子。
-
藝遊在他方
二○○八,亞維儂手記
藝術節,好比廟會一般,總有人潮洶湧,將大街小巷擠得水洩不通的時候;卻也必然有曲終人散,人潮漸漸褪去的時候。惟獨,廟會既愉神也愉人,表現形式自然得符合民間社會的傳統訴求;至於,藝術節可就非僅止於地域性的風貌而己。於今而言,還得肩負文化和觀光之間有形及無形的推手。
-
藝@書
二○○七年是警惕的開始
此刻的台灣,正面臨半個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政經社會如是,文化藝術亦然。在回顧二○○七,展望二○○八及二○○九的此刻,的確已到官民雙方有更多對話及共識,俾替未來設定出新方向和新措施的時候了。
-
藝@書
「劇本」少了,「粗口」多了!
在戲劇市場化越發將戲劇變成「消費品」之時,劇場詩意性、文學性日漸消淡,舞台「粗口」成風,喜劇鬧劇充斥,在官能性、娛樂性掛帥的情況下,如何去增加香港劇場的多元化?如何去讓詩意性、文學性的戲劇繼續存活?甚至應該去探討消費性、市場化的戲劇製作,是否可以同樣保留戲劇的詩意性、文學性?
-
藝@書
奧立佛.薩克斯 閱讀大腦裡的音樂靈光
從科技、消費那一面來看音樂,很容易會輕忽音樂,因為太容易了,不拘時地,皆可信手拈來,揮之即去。但是如果像薩克斯這樣從大腦來看音樂,光是人類能欣賞音樂這件事已經是個奇蹟,充滿神秘,會讓人再度對音樂充滿敬畏,而這也是文明之初,人類看待音樂所懷抱的心情。
-
藝@CD
冷冽星空下的無盡吟詠
來自北歐天空下的人聲,會是怎樣的色彩?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有次女高音范歐塔詮釋的當代瑞典作曲家作品,有丹麥國家廣播合唱團演唱的北歐民謠,有瑞典人聲重唱團Vocal Six的「英文歌曲精選」,繽紛多彩,超乎你的想像。
-
藝@電影
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十月交鋒」
今年的女性影展強片如林,除了有台灣製造的《「37ARTS」舞者紀事》、《艾草》讓我們看到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影像呈現,還有坎城參展片《踽踽巴黎》的加持。巧的是,十月份多部今年坎城影展參展與得獎片也紛紛上映,營造「台灣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針鋒對決,傷的可是影迷的荷包啊~~~
-
藝@電影
佛萊迪.海默 恰到好處的優秀童星
你一定會想知道十六歲長得像小學生是啥模樣?去年上映的《把愛找回來》,佛萊迪實際年齡十五歲,跟羅賓.威廉斯在一起,飾演十一歲的作曲天才小孩,仍然充滿說服力,讓人懷疑他的出生年(1992)是否謊報。或是今年上映的《奇幻精靈事件簿》,各位有看到一個十六歲的高中生嗎?他還是完全像一個小學生啊!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常客推薦—黃睿妍、倪若喬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人生的風吹落花,也吹白了頭
年初的一場大火,燒毀雲門在八里十五年歷史的排練場,浴火後編舞家林懷民帶著雲門再度出發,新作《花語》在暫時落腳的排練場「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排練,巴赫無伴奏大提琴快板樂章中,數萬片花瓣灑落飄飛,舞者旋轉、跳躍、延展,展現春日與花共舞的燦爛朝氣。昔日的政治犯受難地,今日卻見落英繽紛,林懷民演繹「開到荼蘼」的青春,但現「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繁華落盡景象。林懷民受訪時說,人生的風景不見得都是美麗的,《花語》不只有漂亮的花瓣,還有擾人的風扇聲,這風是人生的風,不知不覺吹白了頭。 這不禁讓人想起,舞台這門瞬間即逝的藝術,不也正如鏡花水月,台前的光鮮亮麗,正映照著幕後現實人生的無常,與對生存極微小、卑微、卻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當年軍政府執政的年代下,龍應台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開店舖的人天亮時打開大門,不會想到是否有政府軍或叛軍或走投無路的飢餓難民來搶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護在胸前,時時刻刻戒備。睡在屋裡的人可以酣睡,不必擔心自己一醒來發現屋子已經被強制拆除,家具像破爛一樣丟在街上。」而如今民主當頭的年代裡,每一位從事表演工作的人是否可以如此奢求,幸福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者,不必擔心謝幕之後恍然發現一生辛勤貫徹的職志,竟只換得孑然一身。 用全部的生命成就藝術,本期「藝號人物」就專訪兩位在音樂和舞蹈領域默默耕耘的女性藝術家。因為嫁給台灣音樂家鄧昌國,出生日本,曾經轟動國際樂壇的鋼琴家藤田梓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自二十多年前,在台灣開辦首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迄今為無數台灣鋼琴家走向世界樂壇奠下基石。而另一位,十三歲開始習舞,走過雲門舞集、台北越界舞團,資深舞蹈家鄭淑姬在人生道路上一舞四十年。對她來說,舞蹈是「致命的吸引力」,上台,她跳舞;不上台,她依然跳舞,在鄭淑姬身上,舞蹈就是生活。她們對藝術上的執著與奉獻,成就了一則動人的故事,也成就了她們豐美的人生。 隨著暑假進入尾聲,國際各大樂壇也進入新樂季,本刊特別企畫「國內外交響樂團樂季大觀」,綜觀德奧、法國、英國、美國等世界各大交響樂團新趨勢、搶先帶給讀者第一手情報。在國內三大樂團部分,國家交響樂團(NSO)、國台交(NTSO)、北市交(TSO)端出的菜色琳琅滿目,除了有紮實傳統的經典曲目,亦不乏跨界、跨國的精采製作,好聽好看又嚐鮮,絕對讓樂迷大飽耳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莎士比亞來了嗎?
這個意思對我來說,就是戲排演得怎麼樣了的意思,那麼,排得怎麼樣了呢?還真不好說,那句中國話是怎麼說的啊?如今嚐盡愁滋味,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不對,好像有點扯遠了,我是真想逃避現實,可是既然要談了,又不能躲著不談,那就談吧!!
-
四手聯談
指揮!
「指揮」真是讓人羨慕!從來就不用質疑自己脆弱的神經系統,不像其他器樂演奏家,特別是鋼琴家們,在每天苦練十小時後,還得戰戰兢兢生怕出錯。雖然,獨奏家們在音樂演奏這行業中算是頂尖角色,許多大牌指揮對獨奏的天王巨星都仍然畏懼三分,唯諾是從。然而,「指揮」這行業,真是太吸引人了,讓許多傑出獨奏家們紛紛拿起指揮棒來帶領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