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戲劇
豪華版的《祭特洛伊》
在表演空間的設計上,創作者似乎意圖以「大小」、「遠近」、「高矮」等等對比呼應其戲劇內涵,以至於城牆內兩側對坐的觀眾,在遙遙相對間,觀看著平台裡外和牆垛上下的演員們在表演空間中的移動,戲劇力量不免削弱在空闊的距離之中而難以真正凝聚。
-
音樂
金鑽似的高貴音色
愛沙尼亞愛樂室內合唱團以完美無瑕的音準、金鑽似的高貴音色還有醇美渾厚的泛音,將佩爾特「樂曲好似在時間不存在的區間裡運行,每件事都即將發生,樂曲卻永無完成之時」的特色發揮到神祕極致,最終還給予聆聽者屏息以待的昇華喜樂。
-
音樂
雅緻精采的故人之音
下半場演出海頓降E大調第一○三號交響曲。此曲寫於一七九五年,因以不懷好意的定音鼓聲起頭,被賦予《擂鼓》標題。弗斯特一出場在聽眾掌聲未歇之際,就揮棒讓鼓聲響起,令人懷想當年海頓喜愛製造特效來驚嚇聊天、打瞌睡和遲到的聽眾。
-
音樂
過譽作品的迷思
艾蓮妮.卡蘭德若的音樂作為電影配樂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她的善感與細膩使得音樂與影片呈現一致的質地。然而失去了安哲羅普洛斯的劇情意境之後,配樂回復為單純的音樂作品時,所有在影片中隨著樂音蔓延的氛圍,當天在音樂廳中遍尋不著,只剩令人難耐的窒息感。
-
音樂
包羅定 絕佳組合的絃樂四重奏
從當晚的演出可以證明,該團仍奉行「技巧乃呈現藝術內裡之工具」的宗旨,團員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卻毫無炫耀的痕跡。內斂、恰到好處的詮釋,讓音樂絲絲入扣,醇美無比。
-
戲曲 京劇大陸熱不再 中京院訪台告別氣氛濃
當紅老生于魁智領銜 搬演多齣拿手戲
大陸京劇來台榮景不再,老觀眾凋零票房也下跌,專門經紀大陸京劇團來台的傳大藝術就宣告,這檔中國京劇院之後將不再引進京劇演出了。睽違四年再度訪台,中京院打出于魁智這張超級王牌,戲碼紮實,八場戲中由于魁智挑樑演出的戲碼就有六齣。這是京劇目前最「高」行情,票房保證、人氣保證、品質也保證。
-
戲曲 一個丑角救活一個劇種
「江南名丑」王傳淞百年冥誕 崑壇丑戲匯演
一九五六年四月,在那段崑曲已漸式微的時代中,崑丑大師王傳淞進京主演崑劇《十五貫》中的婁阿鼠,以神態逼真、技藝精湛而轟動劇壇,創下七萬餘人票房空前紀錄。《人民日報》以「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大力稱讚。今年是王傳淞百年冥誕,「浙江崑劇院」為紀念大師,安排不同風貌的連台丑戲,邀集當代最著名的崑丑名角同台飆戲,,將各種「丑」模「丑」樣酣暢淋漓揮灑。
-
音樂
大病過後 許博允要為自己一圓音樂夢
很多人對許博允的印象是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推手,他經營的新象文教基金會為台灣觀眾帶來許多開創性的演出,但他也是一位開創性的作曲家,不但曾為雲門舞集早年多部舞作譜曲,經典作品《琵琶隨筆》更曾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數十個城市演出三百次以上。這次他將舉辦個人創作生涯四十三年來首次樂展,重新展現他身為作曲家的豐富創意。
-
音樂 媲美管絃樂團的磅礡聲響
韋恩‧馬歇爾 讓音樂廳管風琴再現震撼之音
兩廳院每年一度的管風琴獨奏會又來了,這次邀來的是來自美國的韋恩‧馬歇爾,他不但是管風琴、鋼琴雙獨奏之全材音樂家,橫跨古典和爵士兩個領域,在即興演出、作曲及指揮上更有突出表現。這次他將由巴赫出發,到法朗克、威多、杜普瑞等人的作品,呈現管風琴各時期的經典曲目。
-
音樂
自百老匯出走,用音樂說自己的故事
「我希望藉由舞台創作,改變亞裔在美國文化中的形象。」這是楊呈偉出走百老匯後的目標與理想,新作《尋找心家園》更從自己的身世出發,講一個以移民美國的三代台灣人為背景的音樂愛情故事。劇中除了以多首百老匯經典歌曲串聯故事情節外,並加入了三首台語歌曲〈一隻鳥兒嚎啾啾〉、〈向前行〉及〈永遠的故鄉〉來表達他對台灣的感情。
-
音樂 Taiwan Connection為台灣音樂教育紮根
胡乃元與台灣絃樂團 展現巴洛克的金色風華
今年胡乃元將以新的演出方式,與台灣絃樂團演出巴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而另外半場則是胡乃元的獨奏,演出巴赫d小調無伴奏組曲第二號。這樣的演出形式頗為罕見,不僅可以見識胡乃元為大眾音樂會獨奏家的風範,也可以見識他個人深刻的音樂表現。
-
音樂
嚴俊傑 用琴聲捕捉戀人的騷動靈魂
年輕肯學,謙虛又率真的個性,是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的指揮呂紹嘉給嚴俊傑的評語。而三年前在台灣開獨奏會,樂評人焦元溥對他表現記憶猶新,他說,在該場音樂會上,嚴俊傑以高超的技巧營造出奔放的幻想世界。此次嚴俊傑的獨奏會以「熱情、戀人、貝多芬」為名,年輕卻心思敏銳的他,要以琴聲讓樂迷感受同樣敏感卻又難以捉摸的貝多芬。
-
音樂 吳越之音,蘇杭之樂
江南絲竹家族 湯家班碩果僅存
來自上海的「湯家班」是如今碩果僅存的大師級江南絲竹演奏家族,從十九世紀八○年代起已傳絲竹樂聲,歷經文革等時代衝擊,離散的湯家演奏家在老三琵琶大師湯良興的努力下才又重聚,重新打響「湯家班」的名號,讓湯氏家族的江南絲竹不成絕響。
-
音樂 融入戲劇和舞蹈,采風樂坊為國樂找新路
《十面埋伏》 傳統器樂搬演「楚漢爭霸」
《十面埋伏》將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化為十首樂曲,全場以兩座三呎六的大型太鼓為主軸,傳統樂器音響鋪陳戰況情境,現場除了琵琶保持是坐姿演奏外,其餘樂器全部站立演奏,甚至在演奏時需一邊跑跳一邊彈奏,以肢體表演敘述歷史故事,以器樂化身歷史人物。配合舞台、燈光、道具,讓觀眾重回公元前二○二年的戰爭場景。
-
舞蹈
顛覆預兆顯示的命運?!
出身台灣身受西方舞蹈訓練的林向秀與周書毅,與來自西方卻到台灣學太極與武術的舞者情侶Robert Regala與Joelle Arnusch,將以個人經驗再來一次「混東西」,要在中西傳統迷信及古老神秘的恐懼背後,探索顛覆原有的想像及認知。
-
舞蹈 台灣的視障表演者與法國的蒙眼舞者
台法合作《鼴鼠計畫》 演出「看不見」的舞姿
此次峇思蔻麗舞團導演Anne-Marie Pascoli帶來兩名舞者,加上曾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發表盲人舞蹈《靈蕊》的法籍舞蹈家愛蜜莉,與六至八名曾到東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灣視障表演者進行《鼴鼠計畫》工作坊。明眼舞者將從頭到尾戴上眼罩,與視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準點跳舞
-
舞蹈
《舞者日記》 演繹「為舞走天涯」的記憶
赴美發展的舞者夫妻檔林文中與王如萍,將台灣成長、赴美發展生活的共同記憶,轉化為輕快簡潔的雙人舞作《舞者日記》,演出由九段舞蹈串成,以地名與心情分段,段落中間將穿插投影或對白,以非線性的敘事方式來描述及連貫全場,用類似紀錄片的形式,真實表達出兩人的生活及思考。
-
戲劇 南美魔幻寫實巨著 搬上荒山劇場
《百年孤寂》台灣版 重現馬康多城的起與落
《百年孤寂》有著馬奎斯經雕細琢的動人文字魅力,讀了第一頁,便讓人欲罷不能;Baboo以寺山修司電影《田園死神》的超現實意象,加上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長鏡頭的悠悠凝視,作為這次在台北藝術大學荒山劇場演出的基調,將馬奎斯書中預言家的角色,換成台灣說書人的角色,將拉丁美洲的生活經驗,和台灣的本土經驗加以連結。
-
戲劇 不要忽視這位七年級劇場新導演
楊景翔作品《囚:》 檢視家庭暴力下的創傷心靈
楊景翔由精神分裂者的角度,檢視家庭暴力為患者帶來的身心傷害,揭露看似幸福的家庭生活底下充滿暴力及病態的行為。劇名《囚:》其實代表了整個作品的意境一個人被關在斗室裡,冒號則有延伸詮釋的意圖。
-
戲劇
流浪的藝術家 搬演生命的獨腳戲
林懷民將文化獎獎金捐出成立「流浪者計畫」,獎勵年輕藝術家到海外從事「貧窮旅行」。極體劇團(今年更名梵體劇團)的傅子豪與瘋狂劇場的王瑋廉已流浪歸來,與吳文翠、胡心怡,設定好遊戲規則,各自以「在路上」的主題,廿五分鐘的獨腳戲,分享他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