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十方.音樂.李泰祥」
李泰祥有多偉大?一九八三年以流行歌曲《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在金馬獎、金鼎獎大獲全勝,嚴肅音樂方面則在一九八四年創作雲門舞集《薪傳》、歌劇《張騫傳》、一九八五年與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合作《那些天.地.人》、發表胡琴協奏曲《酒歌》、一九八六年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一九八七年首創大型音樂劇《棋王》。同年,在一次勞頓的國外旅途中,帕金森氏症病發。 從此李泰祥的生命從彩色轉黑白。若非如此,把李泰祥作品和其他學院派作曲家作品加起來放在天平兩端,分量恐怕還要重一點。染病十八年,其間作品和全盛時期比起來,分量少得可憐。除了改編舊作或是一些民謠編曲之外,乏善可陳。可是近三年,感覺李泰祥「回來了」,他開始恢復創作一些真正有進展的作品。但是漫長的黑白歲月大大改變了他的創作方向,他似乎更專注於原始與民族的題材。音樂中並不實驗某種特定或既有的理論,而是萃取最純真的原民生命力。這次發表的新作,將分別代表漢、客、閩、原住民四個不同族群,和過去五彩繽紛的作品相比,頗有返樸歸真之感,但始終如一的,則是難以扼抑的真誠與熱情。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佛朗明哥舞劇《卡門》 歌仔戲《人間盜》 《星光百老匯》
自從去年去看了瑪麗亞.佩姬的《戈雅之畫》,我就被佛朗明哥舞的優美迷住了,因此今年再接再厲又去看了她的《戰前之歌》,比較起《戈雅之畫》的優美迷人舞姿,《戰前之歌》較富西班牙民俗風情,兩位歌者的歌聲直動人心,雖然是不一樣的感覺,但一樣很棒,所以當然也不想錯過接下來的《卡門》舞劇,感覺上《卡門》舞劇應該會藉佛朗明哥舞呈現出西班牙人對愛情和生命的燃燒及熱情奔放吧! 另外唐美雲歌仔戲團此次的戲碼非常不同於傳統歌仔戲忠孝節義、兒女情長的劇本,去年的《無情遊》有重量級演員的同台飆戲十分精采,但劇本不免讓人覺得十分老套,這次的《人間盜》劇本似乎還滿有趣的,我這個愛看熱鬧的外行人當然一定要去一探究竟了。 最後要去聽的則是能一解我音樂劇饑蟲的《星光百老匯》;自從《鐘樓怪人》和《芝加哥》後,可能一直要到明年年初的《歌劇魅影》和《吉屋出租》才有國外的音樂劇可以看,實在是等太久了,所以就先去聽聽選了多部著名及叫座音樂劇曲碼的《星光百老匯》吧!對於覺得音樂劇太貴或不曾去看過音樂劇的人也不妨以此入門,雖然少了音樂劇眩人的舞台設計和精采的故事,但此次的演唱和演奏者也都很棒。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九月的存在主義
這年頭誰還記得存在主義?上個世紀的藝文青年最崇拜的時尚名詞。 其實當初也沒有弄懂過,只是整個時代都在談著:「人為什麼活著?」、「人為什麼荒謬地活著?」,而那個時代正在遠去,哇哩咧,管他為什麼活著,現在的網路、MSN、部落格,讓你一次可以用十種身分去打發你的無聊,解決你的苦悶。 但瑪姬‧瑪漢這個月把存在主義風再帶來台北。在家先看了新作品《環鏡》的DVD,動作無聊到不行:吃東西、撿東西、調情、換衣、上班、洗頭、抱娃娃,舞者各走各的,在一片片的鏡面裝置裡虛虛實實、進進出出,配上一路隆隆作響的電子音樂,舞台上看似一再重覆以致催眠的效果,同時也正在堆累出對於「存在」意義反覆辯論的問句。越看心裡越沈,它在談生活裡的虛擲、毫無結構、莫名其妙,在鏡子裡,華麗的,低頭的、求生存的、機械般重覆的,都是充滿荒謬本質的「我」。瑪姬‧瑪漢的作品往往是一幅幅如雕塑般的眾生相,這些眾生,沒有出路。 在劇場裡,相隨的往往是瘋狂的本質,存在主義常在瘋狂與正常中辯論,但在戲劇的發展過程中,每個劇作家都曾著迷於「瘋子」。配合兩廳院實驗劇場九月份的「瘋狂菁英藝術劫」系列節目,我們深入探討了劇場裡「瘋狂」基因,正如執筆的戲劇學者林于竝所說:「因為『瘋子』除了擁有一般人所無法享有的「特權狀態」,同時舞台上的瘋狂也有可能是一種美麗。」 瑪姬‧瑪漢的精神導師是荒謬劇場大師貝克特(一九六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克特一生最重要的作品《等待果陀》,十月份將由當代傳奇劇場的吳興國導演,第一次以中國傳統戲曲樣貌出現。貝克特傳記作者克洛寧(Anthony Cronin)這麼形容貝克特:「他有本事把最糟糕的事情變成好笑的事。」,《等待果陀》劇中兩位主人翁一直在等果陀,在等待過程中一直是又無聊、又煩悶,第一句台詞從「什麽事都做不成!」開始,整齣劇看似是喜劇,但最後卻是一場等不到果陀又走不掉的荒謬劇,最後的台詞是:「我們走吧!」但是他們不動。 將京劇帶往現代化的路上,吳興國從來不是「等待」果陀的那個人,我知道吳興國想做這齣戲已經很久了,拿著《等待果陀》這個劇本去和戲劇界的許多人討論過,擅長喜劇的李國修也是其中的一位,這個月的「異次元曼波」專欄,邀請了吳興國與李國修從喜劇開始展開「兩『國』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NSO新紀元
有一回,一位記者問我:「如果有一天能指揮維也納愛樂,你會演奏什麼曲子。」我說:「國人作品。」 為什麼?「遇到這樣的超級樂團,我為什麼要跟他們證明我也會指揮貝多芬?經由我和他們合作,能不能讓世界上更多人認識台灣作曲家?」 簡文彬
-
電影導薦Movie
銀幕世界,就是要不可預期?!
生命不可預期,電影怎麼也會不可預期呢?驚悚電影如《宅變》,當然要讓你不可預期才會嚇到你;《衝擊效應》探討的就是生命的不可預測,如果讓你覺得一切都安排好了,那也碰觸不到你的內心;至於《青春百老匯》,如果你對這群青少年的命運都知道了,那還會想看嗎?
-
歐洲人文筆記
你那令人驚嘆的姊妹
這樣一個城市是台北縣的姊妹城。每年從台北來的藝術家或團體會來史坦伯格做客訪問或表演,今年由汪其楣帶領的豫劇團在此表演過,在這個神奇的湖邊。這裡的觀眾崇尚東方文化,他們絕大多數沒去過台北縣,在他們的想像,那裡充滿了晚清山水畫的景緻,那裡的人有八大山人的情懷。
-
演員的庫藏記憶
演員,老了?!
一個演員愈老,可能愈容易透過「角色」這個位子,把自己最內心、最隱密、最有趣的一些情感細節,堂而皇之地暴露出來,您想想,正值表演可以好玩,可以用玩的時候,他沒了體力,那不是等於終於買了一輛法拉利,可以來好好飆一飆,但是卻再也沒有錢買汽油了?
-
狂飆繆思
不知名的劇碼
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說:所有人世間最尊貴的乃在於無可替換的剎那間之感動。 他的三男,也就是作曲家芥川也寸志則說:音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我背著這對父子的話再一次穿過新宿的鬧街上,張開心中的雙眼,繼續觀賞一場未知的劇碼。
-
兩廳院達人
眾人皆High我獨醒
面對戶外演出,你永遠只能說自己做好了70%的準備,剩下的30%就靠天公賞臉及現場應變。工作人員永遠都要抱持一個正確態度永遠學習,並且不斷回頭檢查錯誤!對週邊及自然環境保持敏銳的觀察,並善用經驗值作出適當的危機處理,才能完成一場完美的戶外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前導介
《環鏡》:瑪姬‧瑪漢餘音裊繞的短篇小說
去年首演的《環鏡》UMWELT,舞台上放置了三層不重疊,二十餘面像門一般的鏡面裝置。九名共同發展創作的舞者,在不斷被強風吹動搖晃的鏡面之間遊走。分明就是取材自日常生活的眾生相,卻因為舞台裝置和現場聲響所轉化出來的空間,而變得戲劇化而且充滿想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革命分子家庭的叛逆分子
曾經二度訪台的法國瑪姬.瑪漢舞團,又將在九月到訪台北,展開最新作品《環鏡》UMWELT的亞洲巡演。該團靈魂人物藝術總監瑪姬.瑪漢,也將首度隨作品來台。 本文節錄自刊於《表演藝術》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號(第廿六期)的〈給世人的一份禮物專訪編舞家瑪姬.瑪漢和May B〉,由曾任瑪姬.瑪漢舞團現代舞教師的旅法編舞家林原上親訪瑪漢本人,談及她如何學舞、開始編舞與創辦舞團的過程。本刊重新刊出,讓讀者在大師到來之前,先行略窺其人其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聯最偉大的音樂家
發現蕭斯塔可維奇
有史以來,可能沒有其他音樂家像蕭斯塔可維奇(Dmitri Dmitrievich Shostakovich,1906-1975)一樣,身後留下這麼多難解謎團,以致作品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詮釋。他到底是黑暗帝國幫兇,還是忍辱負重的「臥底」自由鬥士?直到現在,蕭斯塔可維奇其人其事,就像《無間道》等驚悚懸疑的香港警匪電影一樣,永遠讓世人津津有味的反覆推敲。 展開新紀元的NSO,繼去年演出龐大的「發現馬勒」系列音樂會,今年再接再厲,挑戰交響曲作品更多的蕭斯塔可維奇,一連推出十場音樂會,並有巴夏、尤利.麥爾、波利安斯基、林克昌、呂紹嘉等知名指揮加持,陪樂迷一起「發現蕭斯塔可維奇」!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與表演者一起呼吸,用鏡頭捉住最初的感動
為了讓自己保持與觀眾一樣的新鮮感,劉振祥通常婉拒排練參觀邀約,堅持要在記者會或演出現場,用初次欣賞的直覺,拍出藝術作品所呈現的強烈印象。「拍攝時間越短,當下的直覺判斷反而越強!」他說拍到好畫面沒有訣竅,重要的是和表演者或舞者「一起呼吸」,用心隨著台上的肢體律動及情緒節奏走,自然會知道何時是最有力量的爆發點!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喜劇.兩「國」論
當代傳奇劇場的小客廳,一雙吳興國練功的厚底靴站在樓梯間下。 青少年時的吳興國,穿過一雙雙李國修父親手工縫製、並謹慎地在鞋底內親手蓋上店章的戲靴;青少年時的李國修一次次隨父親走進荷花池畔的國立藝術館,看吳興國的師兄、姐們演《打漁殺家》、《釣金龜》,有時睡著了,有時把戲學著回家逗鄰居玩。 這雙靴子好像聯繫了兩個人命運中似有若無的緣分。 說也奇怪,這兩「國」,在台灣這許多年,就沒這樣開天闢地地談過。這一天,搬到金門街的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泡好老人茶等這個二十年來第一次的兩「國」論。 吳興國與李國修,七○年代的一開始,一個從嚴格坐科的京劇團裡被拉去跳現代舞;一個打小在京劇裡吸收語言趣味,而在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成為一炮而紅的喜劇演員;吳興國以當代傳劇場打開台灣京劇與西方經典接軌的里程碑,屏風表演班則以充滿城市寫實風格的作品首創台北商業劇場品牌,但在台北,兩人從沒有這樣談過喜劇、戲劇、京劇。 兩人都在彼此的劇場裡當過觀眾,擅喜劇的李國修在《慾望城國》的觀眾席裡,「戲沒開演就掉淚」,擅演英雄將相的吳興國則在屏風的《半里長城》裡捧腹大笑。過去三個月裡,戒煙戒酒的李國修一下子胖了十二公斤,於是兩個人一見面從養生、防老開始談起,「如果三十歲我們兩人就見面,當時就會談:『嘿!那邊那個女生長得真漂亮!』」 十月份,兩人的新戲將同一天開演,當代傳奇劇場挑戰《等待果陀》,屏風表演班則演繹兩代間的變調婚姻《昨夜星辰》。戲劇的道路上,一個人都演西方經典,一個人堅持原創,但卻在相反的路上,都與傳統相遇。 從京劇到戲劇的成長之路 李國修(以下簡稱李)你有沒有穿過我爸做的鞋子? 吳興國(以下簡稱吳)有!我經常去你家訂鞋子,不過從來沒有看過你。在復興劇校時我是練武生的,光是一齣《戰馬超》,練三個月靴子就磨得差不多了。但穿了那麼多靴子,後來證實你父親做的鞋子比大陸的師傅都好。後來畢了業,和周正榮老師磕頭學老生,只穿厚底靴,不穿薄底,成立當代傳奇之後,就更把厚底靴的功放進去。一九九八年《慾望城國》要去法國亞維儂之前,又跑去跟你哥訂
-
音樂
「發現馬勒系列」的壯麗句點
簡文彬對樂曲節奏步調的掌握,以及對高潮的塑造與釋放,都充滿信心,讓群集舞台上數百人眾志成城,士氣高昂適切演出了馬勒所主張「愛神就是世界創造者」的精神內涵,為耕耘長達一整年的「發現馬勒系列」畫下壯麗句點。
-
音樂
初生之犢,贏得壓倒性勝利
下半場的德弗札克的第八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瀰漫著清新迷人的波西米亞草原氣息。第二樂章明暗對比稍嫌不夠強烈,但是卻擁有春雷乍響的勁道。第三樂章速度設定略顯斧鑿之痕,不過絃樂組的歌唱則相當優美。第四樂章開頭,由四位年輕女生主奏的法國號縱橫全場絕不走音,整體演奏更是紀律嚴明、整齊劃一,乾淨俐落把樂曲推向歡騰高潮。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劇場是「瘋狂」唯一合法的場所
無論是西方希臘悲劇的源流,或者東方「瘋狂」表演的系譜,舞台上存在著這麼多的「瘋狂」。也許,唯有「瘋狂」才是戲劇的本質吧,因為劇場是「瘋狂」唯一合法的場所。現實世界不斷排除「瘋狂」,要求人必須是他自己。而劇場是人可以不是他自己,以他者的聲音說話,以他者的姿態行動唯一合法的「特權場域」。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因尷尬而超越了瘋狂 ─音樂狂人麥可.傑克森
用瘋狂去聯想這個人,會有著多種可能,但其實瘋狂不太足夠形容他,用尷尬一辭恐怕更為貼切。也正因為他做了那麼多尷尬的事,搭配上他舉世無雙的精采舞步與重拍音響,使這一切顯得詭異。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她自殺是為了想活——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
如果說莎拉‧肯恩身上真的有著什麼瘋狂基因,那就是她太正常了,正常到無法容許整個世界都在瘋狂,正常到無法理解這個分裂的世界,怎麼可以如此無關痛癢地一直運轉下去。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布袋戲江湖的柔性騷動—女頭手江賜美
她是台灣空前,大有可能絕後的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歷經半世紀的演藝生涯,由外台廟戲、內台戲園戲到巡迴夜市賣藥......見證著台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她的瘋狂是「奇」和「特異」,更是在布袋戲全是男人天下的江湖,拼出女演師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