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兩廳院變藝術主題樂園?
「親子抱抱動動動」帶你一探舞台奧秘
舞台上的演員突然憑空消失?音樂廳的管風琴到底多高?兩廳院的後台,還有多少好玩神秘的機關?迎接暑假來臨,兩廳院即將變身藝術主題樂園,於七月每周日及八月二十一日上午,舉辦共六場「親子抱抱動動動」活動,邀請父母與孩子大手牽小手,揭開後台神秘面紗,暢遊重重機關奧秘。 活動內容分為二部分,先以活潑生動的導覽介紹,帶領親子進入藝術劇場,詳細說明兩廳院的建築歷史、舞台奧秘,及觀眾席機關設計;而後由劇場專業人士帶領爸媽與孩子一起「玩身體」,透過簡單的肢體律動課程,開發觀察力及想像力,活動結束後至兩廳院摩斯漢堡、福華軒等餐廳用餐,可享優惠折扣。 活動時間約二小時三十分鐘,兒童適合年齡為六至十二歲,即日起開放親子兩人一組報名,費用660元。報名表可至兩廳院服務台領取http://www.ntch.edu.tw/下載,洽詢電話(02)33939868。(鄭淑瑩)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表演好食在
編按:坊間將餐飲與表演結合的餐廳存在已久,但表演多屬於娛樂性質的配菜地位。但最近出現不少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餐廳,加入策展概念,讓光顧的食客不只滿足味蕾,也滿足觀賞藝術表演的渴望。本次「表演好食在」特別企畫即要介紹幾家結合飲食與藝術表演的餐廳,將在本期與下期陸續刊出。
-
戲劇新訊
功夫舞台劇《談情說愛》 看見不一樣的情愛內涵
繼去年梅門「梅門功藝坊」的《矛塞盾開》後,《談情說愛》是梅門第五次以戲劇的方式闡揚中國功夫的圓融與內涵。編導李鳳山師父表示:「戲劇,是讓人跳出來成為旁觀者,不但看到戲,也看到自己的心。」有感於現代人難過的「情關」,《談情說愛》要讓大家另眼看待,李鳳山說:「這裡沒有三角戀愛,四角鬥爭。要讓大家感受不是只有男女之間、婚姻之間才會談情說愛。人與人之間,誰不是在談情說愛?比武勾心鬥角難道不是談情說愛?師徒之尊卑關係難道不是談情說愛?母女鬥氣不也是談情說愛?忠於國家不也是談情說愛?我們要擴大情與愛的範圍,讓大家來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情與愛!」 《談情說愛》為一齣有「情」、有「愛」、有「義」的大型功夫舞台劇,由資深藝人劉明女士擔任戲劇指導。演出形式結合戲劇、武術、國樂、與中國傳統技藝。表演項目包含成人武術、兒童武術、傳統戲曲、中國魔術、舞蹈與音樂等。(田國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二面舞台.雙面秀》 《楊家將》 《呂洞賓》
在耽溺遊戲與炫耀概念的新生代編舞家間,譚惠貞誠屬異數──不倚仗文化符碼、不標榜政治正確,自由真誠地開創自己的世界。我十分欣賞她舞作的美感純度,每一舞者舉手投足都是情感流動的線條。《二面舞台.雙面秀》是雙面舞台的大膽嘗試,也是她挑戰大格局的試金石,讓我十分期待。 暑期兒童劇佔領市場,我倒建議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看一次傳統戲曲,不論是國光劇場《楊家將》或明華園《呂洞賓》,都有精采的文戲武戲,帶給小孩惡補與漫畫之外的另種選擇。
-
戲劇新訊 靈感來自電影《甜蜜蜜》
《旋律,在愛情交界處》描述不同世代的愛情宿命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班為主,組成的「城市故事劇場」,推出由導演吳政育創作的劇本《旋律,在愛情交界處》,以陳可辛的《甜蜜蜜》為創作的構思,描述著不同世代的愛情宿命,四個演員串演兩個時代的角色,並且透過四個舞者,延伸角色內在的抽象世界。(田國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女子十二樂坊
每年暑假都是合唱團體最活躍的日子,部分原因是合唱參與者,大都是活躍在校園或社會的業餘音樂家,暑期便群起而動,成為舞台熱門族群。台北愛樂主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已經進入第六屆。我喜歡合唱音樂節的原因,在於合唱有別於暮氣沈沈的管絃樂界,近年有說不盡的創新。人聲團體可塑性高、包袱小,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形式與風格變化萬千,沒有兩個團體是一個樣兒的。再加上「世界音樂」風盛,表現民族風格的團體越來越多,舞濃濃民風,幾乎等同一場世界音樂節。今年團體有來自北美、東西歐、東南亞、中東風格則結合古典、爵士、流行、民族,搖滾各種風格。同時也包括斯洛維尼亞少女合唱團等標榜肢體和視覺效果的團體。如果你是落單的「人聲迷」,是該起來醒醒腦的時候了! 另外,想讓眼、耳吃冰淇淋的,別錯過紅透半邊天的「女子十二樂坊」。十三個年輕女性民樂演奏者,本該是表演界中的弱勢,但是這群小女子在全球表演舞台一年的產值(含表演和出版品),比全台灣所有音樂團體加起來還多!雖然有人將之歸功於商業炒作,實則沒這麼簡單。一個團體的成功必然背後有可供借鑑的實力和文化背景,我曾寫文章分析其成功因素。您可以放輕鬆看熱鬧,也可以有備而來看門道,但是女子十二樂坊確實是不能不知道。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國光劇團「楊家將」系列 戲專國劇團《射天》
對於死忠戲曲觀眾來說──即便是年輕的──《四郎探母》大概都快要是背得上來的戲了。老太君「一見嬌兒淚滿腮」,接著一段流水就唱出了楊家的興衰。楊家將「故事」我們是爛熟了,但要一次把戲給看齊,在這年頭卻是即便中樂透都買不來的機緣。吾生也晚,等到開始看戲,輝煌的三軍劇團時代早已是過去式,《七星廟》這種久不演的戲,還是高中聽「警廣國劇欣賞」才隨著王鳳雲與高蕙蘭的錄音,見識到百歲人瑞佘賽花年輕時也是會談戀愛的。而望穿了眸子,豫劇皇后王海玲終於又北上披掛唱起《楊金花》,更令我們這群北部的皇后臣民雀躍不已。戲好角好,票錢又要得少,自然不能錯過國光劇團從七月中開始的楊家將系列。 向來引領話題的戲專國劇團,進入新世紀後竟沉潛起來。除了支援高行健的《八月雪》,自《少帝福臨》、《張飛的情人》至今夏《射天》,兩年一新作的創作腳步似已確立。可這兩年委實令人久等,平時要是想念「復」字輩以降的諸多名伶,只得挑個周末下午往內湖戲專劇場品味老戲。這下子總算有動靜,難得的是大牌輩出的陣容:改編民間故事,曾永義教授已是老手,這回《射天》搬演「韓憑夫婦」故事,欲於瘋狂的權力慾望中樹立愛情價值;兩度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陳霖蒼演而優則導,以其主演《夏王悲歌》、《駱駝祥子》的成功經驗執導《射天》,特別值得期待;加上葉復潤、曹復永與朱民玲大角挑樑,兩年的等待總應該是值得的吧?
-
電影導薦Movie
脫逸常軌 入戲院輕鬆想像
暑假,暑假終於來了!卸下沉重課業,卸下人情世故,進入冷氣超強的電影院,只要享受瘋狂的想像快感。這次介紹的三部片,正可滿足你「出軌」的渴望!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這個暑假,讓我們很「經典」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看經典文學了?暑假的一開始,我們想回頭看看被遺忘的經典。 兩件事請讓我們想做這件事:去年一家知名廣告集團發表一份「當迷世代─台灣酷文化研究報告」,舉出台灣大學生最普遍的六大「當迷(Dumbing)」現象,「殺時間」是其中最大的訴求,因之發展出零食、簡訊、網路交友、外帶、八卦媒體等集體行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去查查誠品書店銷售排行:銷售第一名的書種是「減肥」書,第二名暢銷書種是「美食」書。 第二件事則是我們自己對表演藝術的反省。上一期的「藝次元曼波」單元,旅美導演李安與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的對談裡,李安談起台灣的表演藝術創意及精采度均足,但「少了具有思想深度的大劇作家」。經典是可以一再重複閱讀,一直到今天,李安還帶著孩子進劇場去看田納西‧威廉斯的劇作。 於是我們想在暑假裡,用經典來「殺時間」。有趣的是,這一期的「藝次元曼波」,吳念真在與李立群的對談中,便回憶有一年初中的暑假作業,作文題目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讀後感」,六百多頁的大部頭書,「書中的人名又有簡稱、又有暱稱,看到第五頁就忘掉前面的人叫什麼。」吳念真寫讀書報告的時候,很認真地寫:「很難,我看不懂」結果班上其他人因為抄書,全部不及格,只有他得了九十分。老師說:「我是要告訴你們,你們此刻看不懂的書為什麼是世界名著?要記住一點─因為老了可以再看。」 老了還可以再看。但是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裡,經典帶來不同的滋味,這一期的特別企畫「異世代看經典」,國小六年級的張杰今年給自己的暑假作業是看完《三國演義》文言文版,從小學一年級起,已經看遍了《水滸傳》、《包公案》、《封神榜》、《聊齋》等故事,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劇情高潮刺激,人物變化多端」的《三國演義》。而新舞臺館長辜懷群,則透過京劇看三國,透過三國理解中國人的世情。誰說三國人物,灰飛煙滅? 今年是德國劇作家、詩人席勒逝世兩百週年,德國議會把二○○五年定為「席勒年」,在德國各地展開為期一年的馬拉松式的紀念活動。愛樂電台知名音樂主持人,同時也是小提琴家的彭廣林說,談席勒,就不能不談到貝多芬,貝多芬傳頌後世的第九號交響曲中的《快樂頌》,歌詞正來自席勒所寫的詩。而對從小學小提琴的建中應屆畢業生鄭淳仁來說,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蔡瑞月,真的睡了
與她同住的那些夜晚,我沒聽到驚叫,也沒看到哭泣。說起前塵往事,不論是大悲或大恨,她的語氣總是溫婉柔和,而神色一逕優雅寬容。舞過大浪,堅定勇敢,那樣的氣度讓我感動莫名,幾次上前擁抱而默不能語。也許,歲月已經稀釋了她的恐懼吧。也許,她已自我釋放,與歷史握手和解了吧。
-
歐洲人文筆記
大聲喊席勒!
席勒的一生都在創作夢幻的真實,他說,他生下來是為了長成更好的人,他在希望與宿命的衝突中創作,那不但是他的人生主題,也是作品的主題。
-
演員的庫藏記憶
隨想
誰不想惜春,可是又不能因為惜春,而錯過了夏、秋、冬。人生的生活和享受,享受和貪戀,貪戀和修練,它們經常是一個學校裡的同班同學,難棄難離,在這種夢幻班上課,又不太用功的我,等著罪受吧!虧得這個班裡還有「愛」─愛我的人,我愛的人,他們變成了唯一的真實。
-
狂飆繆思
馬勒與烏鴉
在馬勒第五交響曲裡的樂章結尾常常有絃樂聲部的撥絃(pizzicato),很像是緊跟著馬勒的那隻烏鴉抓到一個機會,將馬勒的心用它的爪子狠狠摳了一下, 而緊接下來的樂章竟然是華爾滋,因為馬勒決定,不與那隻烏鴉妥協。
-
兩廳院達人
ASSEMBLE TEAM帶給劇場新驚奇
assemble team最講求的便是「專業」及「和諧」。一個頂尖的assemble team,要能在短時間內,各司其職發揮極致,知道該做什麼?該給什麼?要了解各自的強項弱項,精確卡位補位,擁有良好的默契和信任度,進而創造出一種超越兩人力量的新格局,是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做法及挑戰。 《戀人絮語》無疑展現了assemble team的最大魅力,是一場淋漓盡致卻非爭奇鬥艷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戲迷如是說
辜懷群:真正認識三國人物,從戲台上開始
愛文學更愛戲曲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從小在豐厚的人文與表演藝術環境長大,「三國」故事對她而言,除了是閱讀的經典,更是戲台上活生生的人物,所以她閱讀三國或看三國戲時都很忙,忙著檢驗:舞台上的人和書中寫的人物像不像?書裡的人物和自己以為的人物之間有沒有差距?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小古人如是說
張杰:如果生在三國,最希望跟諸葛亮一起去北伐
暑假後就要升上小學六年級的張杰,不只有個很像古人的名字,從小博覽群籍的他,最愛的就是人物超多、故事複雜的《三國演義》。他不但愛看書裡的三國,也愛看電視劇的三國,還在班上演出「草船借箭」,扮演他最喜歡的三國人物諸葛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們的《快樂頌》 我們的PASSION
貝多芬的《快樂頌》,是普世大眾都知道的經典旋律,今年也剛好是《快樂頌》作詞者、德國文學家席勒逝世兩百週年的紀念年。而對於小提琴家、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彭廣林,與從小學音樂、建中三年級應屆畢業生鄭淳仁來說,這首人人能哼唱的旋律又有什麼意義? 同樣出身光仁音樂班的彭廣林、鄭淳仁,一個「四年級」一個「七年級」,六年前便有過第一次接觸。當年小學六年級的鄭淳仁,在光仁四十週年音樂會上擔任學生副首席,「坐我旁邊那個高大親切的校友首席,就是彭廣林老師!」為了與心中偶像再聚首,鄭淳仁把兩周後的大學聯考暫拋一旁,熬夜K書的眼睛再紅腫,也要戴上隱形眼鏡,細心打扮髮型衣著,要給久違的彭老師一個好印象。 「原來當年坐我旁邊的小胖子就是你!今天造型很有貓王的味道喔!」健談直爽的彭廣林一看到與自己女兒年紀相近的光仁小學弟,直開玩笑說要介紹兩人認識。在學長兼偶像的妙語如珠引導下,正襟危坐的鄭淳仁漸漸放開緊繃的神經,暢所欲言不同世代對於自我、對音樂、對未來所追求的「passion」(熱情);兩人話匣子一開,跑遍了兩廳院圖書館、影音間仍不過癮,乾脆共赴晚餐聊個痛快!六小時的對談,從席勒與貝多芬的《快樂頌》開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今年夏天,讓孩子的暑假很藝術!
煩惱炎炎夏日不知如何安排小朋友暑假生活的家長們有福了!兩廳院自七月份舉行「2005兒童表演藝術圖書影音主題展」,準備了多項讓孩子們親近藝術的書籍與影音作品放映,這個夏天,就帶著孩子來兩廳院吹冷氣、看電影、抱回滿滿的藝術寶藏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大手牽小手,一同看歌劇
「2005兒童表演藝術圖書影音主題展」將播放「福茂動畫版歌劇OperaVox」一套六齣的歌劇入門必備指南。這六齣歌劇分別以各種不同的動畫形式,透過擬人化卡通的極致表現,呈現瑰麗眩目、動人無比的另類空間。打破了歌劇舞台的限制,賦予六部經典歌劇全新的視覺感動,同時要在三十分鐘內交代完三小時的歌劇劇情,更厲害的是每齣歌劇的精采曲目也沒錯過。三十分鐘看完歌劇,栩栩如生的動畫,緊湊的劇情,好聽的曲目,的確是歌劇入門的好教材。 影片充滿了啟發性 OperaVox是瑞典一家藝術動畫科技公司,將令人深深著迷的音樂及永難忘懷的故事濃縮在短短卅分鐘的影片中,使影片充滿了啟發性、情感與趣味。以七百萬美金的預算,委託多家世界知名的動畫公司製作一系列的世界級大師鉅作。 福茂動畫版歌劇OperaVox包括:比才令人心神蕩漾的《卡門》、莫札特永恆的喜劇《魔笛》、華格納充滿神秘力量的《萊茵的黃金》、充分捕捉了羅西尼富含機智及天份的《塞維里亞理髮師》、浦契尼充滿東方風情的《杜蘭朵公主》以及威爾第的駝背《弄臣》。偉大的歌劇已經攫獲了全世界的各個世代,並且將他們帶進從所未見的螢幕世界。由世界一流的撰稿者、編曲者、動畫工作者及歌劇專家間的大規模通力合作,力求完美。並在多達一百多團的管絃樂團中擇取最能豐富表達歌劇張力的團體擔綱幕後演奏。 六齣歌劇以不同的炫目技法來表現 厲害的是,六齣歌劇各出奇招,以不同的炫目技法來表現:《卡門》以真人演出、再以電腦處理成動畫。《魔笛》及《萊茵的黃金》則以奇幻卡通2D表現;《杜蘭朵公主》融合中國式軸畫風格,比迪士尼的《木蘭》更能掌握東方元素,甚至還融入東方繪畫的特色與技法;以俄羅斯木偶展現的《弄臣》,則有東歐偶戲的傳統,以黑暗面的呈現,描寫出弄臣的內心世界,劇情豐富,無片刻冷場也無多餘片段。而同樣以偶動畫呈現的《塞維里亞理髮師》,則重現了劇場風格,木偶搬道具,對白唱歌的嘴型也維妙維肖。 這些已經感動過數個世代愛樂人士的歌劇故事,如今結合了不同的動畫表現形式,將延續這些作品原本已經不平凡的生命,重新呈現了歌劇的新面貌,讓小孩到大人都看得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活潑動畫+生動介紹
《古典魔力客》 讓親近古典音樂好輕鬆
親切風趣的主持人黃韻玲,加上長得像「MMs」巧克力球的「魔力客」,還有生動活潑又搞笑的古典音樂家動畫,讓電視機前的小朋友不知不覺地被「勾」進看似「高深」的古典音樂世界。這個由公共電視製作的音樂啟蒙節目播出第一季就引發熱烈回響,但幕後製作的艱辛過程,也讓我們驚訝:原來要讓你看得輕鬆,其實幕後真的一點都不輕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