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兒童歌舞劇《螃蟹與男孩》
以老師爲主要組成份子的牛古演劇團,此次演出《螃蟹與男孩》編導是師院實小的老師廖順約,他從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畢業後,回到小學敎書時就極力推展兒童戲劇。自去年編導現代兒童京劇《老鼠娶親》參加文建會主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後,此次嘗試以歌舞劇的形式創作演出。參加演出的老師演員有西園國小的王慧鈴,金華國小的溫玉琴,內湖國小的王中振,及未來的老師張瑜琦、簡婉如。 《螃蟹與男孩》故事取材自原住民的傳說,小男孩阿力經常到溪邊玩耍,和一群螃蟹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所以他每天把午餐帶到溪邊和螃蟹們分享,後來阿力的父母發現他越來越瘦,於是就跟著他到溪邊,發現了阿力的秘密,他們爲了不讓阿力繼續瘦下去,於是決定將螃蟹統統抓起來吃掉,阿力發現了以後,非常傷心,跑到溪邊躱進了石頭婆婆的肚子裡。《螃蟹與男孩》故事有喜有悲,表達人與動物和親子間的感情。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被大師羅斯托波維奇譽爲「碩果僅存」的蘇俄小提琴家屈提亞可夫演奏時,神韻豐富而動人。
-
台前幕後
嬰兒油的秘密檔案
嬰兒油系列作品已經成爲光環舞集的最大特色。令人好奇的是:塗上嬰兒油之後,舞者怎麼跳舞?有什麼特別的準備工作?本文請到光環舞集的編舞者劉紹爐來揭開謎底。
-
台前幕後
插電芭蕾強力放送
蔣秋娥的作品多具有實驗性質,展示肢體與空間的新嘗試。今年推出新舞《被遺忘的人》是她過去作品的沉澱與再發揮。
-
焦點
二十世紀樂團藝術的兩極
紐約愛樂高度自由化、經過多重文化洗禮和商業取向的獨立自主,和聖彼得堡愛樂帶有宮廷樂團的高貴氣息,極度依循傳統和幾近閉門造車的精雕細琢,恰成爲本世紀東西方文化極度發展的兩極表徵。
-
焦點
再現當代實驗劇場的傳奇
與其說辣媽媽熱愛劇場,不如說她特別對劇場創作者感興趣;辣媽媽走過千里路,尋遍千里駒,就是因著對藝術創作者莫名的熱誠和溺愛。《特洛伊女人》完成了辣媽媽所深信表演藝術創作對語言文化的超越,也呈現出女性最強韌、最生動的不撓精神。
-
焦點
十年飛舞話表現
除了早期移民拓荒的艱辛及遠離祖國的鄕愁、誤陷越戰的反思之外,擁有美麗灼熱陽光的國家和個人的情感遭遇是多數藝術家吟咏的主題。表現舞團正是秉承這一傳統的團體,並以流暢、簡潔、洗練、快速的舞風見長。
-
嘉義
從新港看天下
「一九九八新港國際兒童社區藝術節」是新港文敎基金會累積多年運作經驗之後,跨出本土格局、拓展國際視野的第一步,亦是國內第一個以兒童爲主角的大型社區活動,同時也是國際間社區對社區直接的交流活動。
-
爵士縱橫談
北歐峽谷之風
他即興模仿牛、羊、海鳥叫聲甚至風聲作曲, 連葛利果聖歌都能拿來即興變化, 好像沒什麼事情是他的薩克斯風做不到的!
-
舞與影的對話
弔詭的舞蹈錄像(上)
錄像在舞蹈的應用是一種進步嗎? 舞蹈在錄像裡失去了什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旱望雲霓
在「發表次數/演出場次」與「發表空間/演出場地」上,「評論」明顯少於「演出」。目前表演藝術評論的舞台除了報章雜誌提供有限的版面外,近年興起的網路也允許許多開放式的討論;但對於如何建立起專業的藝評及主動拓展更大的空間,評論界除了靜待時機外也可考慮起步而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卸卻人情包袱
在講究人情倫理的戲曲界,常是創作者、評論者「一家親」,爲了傳統戲曲未來的發展,創作者和評論者皆努力關注作品的「當代」意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評」不語真君子?起手無「毀」大丈夫?
最近幾年定期在報紙、雜誌出現的戲劇評論,在台灣狹小的戲劇圈子裡引起相當激烈的回應和討論。對於評論應當如何呈現,許多創作者和劇評人的意見,都在這些辯證當中彼此拉鋸著。目前劇評遴選標準不一和發表篇幅的受限,多少都使台灣劇評的發展空間受到阻礙。「重北輕南」、主觀文化環境的不健全和錯植國外的審美觀點,依舊是創作者對目前台灣劇評的批判。
-
特別企畫 Feature
需要更多不同的聲音
由於理論背景的缺乏及舞蹈環境的影響,台灣的舞蹈評論仍在摸索階段,然而大多專業人士卻認爲寫舞評不一定要舞蹈人出身,問題出在寫評的人太少,發表的空間太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察者」或「仲裁者」
「專業」的樂評是表演者與評論者共同的期待,每一個人從本身的立場與背景,對專業樂評指出不同的條件與要求;而在台灣音樂環境的成長過程中、表演者期待樂評擔負更多音樂推廣的責任,評論者則希望整體環境賦予其更多的自主與發展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東「邪」西「毒」比劃遊戲規則
發行量七十萬份的德國慕尼黑《南德日報》劇評主筆蘇克,在香港會見台港兩地藝評人士;在七天的議程當中,互相掣肘摸索著戲劇舞蹈評論的「遊戲規則」。除了交流,有趣的是在東西文化意見紛歧的爭論上。
-
回想與回響 Echo
更積極的角色扮演
透過種種民衆劇場表演的訓練方式,格林威治靑少年劇團結合了戲劇與敎育的技巧,爲專業的劇場藝術活動,和非專業出身的劇場愛好者,開闢了另外一條蹊徑;使得觀衆不再被動,劇場也不侷限於娛樂和欣賞,不但打破了演員與觀衆的藩籬,也使得所有參與者在思考上獲得深刻的啓發。
-
回想與回響 Echo
激發無限的潛能
仲春,發現舞蹈劇場請到烏帕塔舞團前首席舞者海蒂.泰戈德爾來台,舉辦爲期一週的「德國舞蹈劇場硏習營」,帶來對肢體、舞蹈不同的思考邏輯。
-
回想與回響 Echo
懷念或者背叛
如果姚先生不媚流俗、不求現實名利的精神價値,是我們希望在任何形式的紀念活動中加以留存、記錄(記憶),以供後來者追念的目標,那麼我們就應該以同樣的堅持自我期許,以同樣嚴肅的態度、不計私利或個人情感地對姚先生的創作與理論加以檢視,或許這才是對他最好的「紀念」方式。
-
戲劇
非如此不可?
隨著戲的進行,在享受著悅耳動聽的音樂、極具感官震撼力的音響效果、華麗的燈光和淸晰奪目的影像的同時,我卻也逐漸感覺,在「科技」與「心」之間,確實有一段遙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