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1998經典音樂會
動人的音樂,可以是醉人美好的旋律,可以是憾動人心的節奏,或者,它是發人省思的哲理;甚至是大膽刺激的創意。朱宗慶打擊樂團將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一、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打擊樂史上的經典作品。 在這場音樂會中,朱宗慶打擊樂團精心挑選了六首打擊樂發展史上重量級的作品,包括由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約翰凱吉,以哲理式思維和強烈節奏創作的《構造III》;音樂工程師艾德加華利斯所作,音樂史上純粹打擊樂的第一首合奏曲《電離》,以及亞尼斯塞納奇斯《七星》作品中最具爆發力的樂章〈皮革〉,和史帝夫萊赫的極限音樂代表作品《六重奏》;此外還有兼具環場視聽效果,考驗演奏者默契的《接招》,以及原始主義色彩濃厚,融合了宗敎儀式、祈願舞蹈的《歐滾貝達格里斯》。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即日起接受申請 一九九八年度的「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即日起接受申請,贊助台灣的藝術家、學者赴美硏習,申請截止日期爲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由美國的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和台灣的中美亞洲文化基金會(Sino-American Asian Cultural Foundation)聯合設立,目的在促進台灣、美國和亞洲國家之間,在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方面的文化交流。 一九九八年度的「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獎助項目包括: 1.「亞洲文化協會藝術專家獎助」:提供若干個賛助名額供台灣藝術家、學者、專家赴美做一至十二個月不等的硏習創作、考察訪問。 2.「亞洲文化協會/赫德蘭藝術中心獎助」:提供一個獎助名額,供視覺藝術家前往美國舊金山的赫德蘭藝術中心做爲期五個月的創作、硏習活動,第六個月則安排前往紐約市參觀訪問。 有意申請者,請在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前將「硏習計畫簡介」傳眞或郵寄至亞洲文化協會,文長以三百字爲準,扼要說明擬進行之硏習創作、考察內容、時間地點。洽詢專線:(02)27185185 (編輯室) 「大家相招來看戲」開鑼 去年三月文建會首度策劃主辦「好戲開鑼作夥來」活動,爲延續並擴大此項活動,今年的「大家相招來看戲」共有三一八個專業團體參加表演,已於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起展開,今年四月二十五日結束,爲期約半年、共有一百六十場演出,分傳統戲曲、現代戲劇、音樂、舞蹈等類型態,包括果陀劇團、小西園掌中劇團、當代傳奇劇場、朱宗慶打擊樂團、漢唐樂府、紙風車劇團、光環舞集舞團、舞蹈空間舞團等團體,都將參加巡迴演出。除演出外,也將在全國舉辦二十場分區座談會,安排不同主題,邀請相關學者、藝文工作者、學校敎師、學生或民衆參與。 詳情請洽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02)27237545。 (編輯室) 〔美國〕<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五十期至六十期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國外作者】 坂場順子/尋找英文「狂言」劇的可能──土居由理子訪問錄 44 第五十期 Didier da Silva 林說俐譯/不明的符號 82 第五二期 孫得吉凡 林亞婷譯/奧修與奧修中心 60 第五五期 孫得吉凡 劉春玉譯/舞動與靜心-奧修(Osho)-戈齊福(Gurdjieff)神聖舞蹈 59 第五五期 西村博子 謝安譯 傅裕惠整理/讓「夢與想像」包容「挫折與絕望」 31 第五九期 賽德唐寧 謝韻雅譯/展現年輕編舞者的「不滅意力」──葉景雯與余秀靑聯合舞展 96 第五二期 【國內作者】 【四劃】 王也民/時候到了。那又怎樣! 30 第五五期 王光哲/打擊樂新銳雅痞─沙弗利二重奏 34 第五七期 王安祈/改扮與分飾──演員、角色、劇中人三者關係 76 第五三期 王亞玲/一場更癲狂的「失樂園」──評《天國出走》 91 第五二期 王亞玲/世紀末沈重的和聲 61 第六十期 王昱峰/不同的詮釋,不變的救贖──觀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87 第五二期 王凌莉/對觀衆的過度期待──評舞蹈空間《超時空封神榜》 94 第五二期 王凌莉/台灣外交,遞張「文化」名片吧! 54 第五七期 王凌莉/飛躍舞蹈二十五年──廖末喜的綠色禮讚與哀悼 16 第五八期 王凌莉/舞向心靈擁抱生活 45 第六十期 王海波/五淨過臺灣──尚長榮孟廣祿李欣景榮慶宋昌林 36 第五一期 王 琄/三個女人的「藍」、「紅」、「白」故事──組合語言春季公演 60 第五四期 王婉容/方法演技的精湛演出:《四種面貌》 47 第五四期 王婉容/揭開方法演技的神祕面紗 39 第五四期 王婉容/發現亞歷山大的技巧 43 第五四期 王瑞靑/天境的樂器在人間 95 第五九期 王慧娟/「移花接木
-
焦點
越跳越美麗 台北越界新製作「蝕」
繼去年與黎海寧合作《天國出走》之後,台北越界舞團有了「新」的編舞家,林懷民「胡裡胡塗地」答應要爲他們編舞,這群雲門「老舞者」倒是跳得很開心。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鋼琴師」David Helfgott在台北練琴
-
藝問藝答.藝搭藝唱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近幾年來,許多人嘗試將舞台劇與其他媒體結合呈現,產生了舞台劇「電影化」與「電視化」的結果,然而這種結合除了是用攝影機將舞台表演攝錄轉播之外,似乎見不到有什麼具新意的創作。請問您個人對這些實驗性的結合做法,有何評價?您認爲這些做法還有哪些可以突破改進之處?又,您認爲在這種泛媒體的時代中,身爲戲劇表演之母的舞台劇,應如何自處,並開創出新的格局? (台中.劉淸彥) 答:舞台表演結合了電視電影或現場攝錄轉播或幻燈,這是時代趨勢,客觀來說沒什麼對錯,但是當然有好壞之分,看導演的結合判斷是否成熟。有時是喜好作怪,有時是基於沒有自信、怕自外於潮流顯得不上進,有時是不了解自己樸素的舞台已有自足的魅力。當然,在這些壞例子之外也有許多好例子。 每齣戲都是一個「體」,不相干的元素放進來總有爲難之處,融爲一體是個愼重,且要花時間的工作,而我知道絕大多數本地的導演都在演出前一天彩排時才看到那個科技媒體的出現。我以前作品中好像一直不曾使用過多媒體,舞台衆多元素中我較偏愛「人」本身,不習慣在「人」身上裝飾過多。 面對這樣的泛媒體時代,舞台劇大可以與它愉快的結合;只是我說過了,要愼重。如果創作者拒絕這樣的結合,那麼相形之下,舞台劇的特點就該更淸楚明確地凸顯出來,即「表演」本身。台灣的舞台劇還在起步,不論編劇、導演或演員,前面的路還很長遠,要達到所謂「新的格局」還有很多事要做。離開包裝,「體」本身的能耐美醜會更被期待,更被要求。我反而認爲這是更純、更好的事。 文字|金士傑 演員
-
台前幕後
到比利時「打造」凱瑟琳.迪拉薩
法語民謠詩人凱瑟琳.迪拉薩,訪台後對台灣歌謠產生濃厚興趣,透過這次前往比利時製作唱片的幕後筆記,了解她如何融會詩樂與台灣阿美族歌謠。
-
台前幕後
中德共創新歌劇
台北音樂季登場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里迪妾》,是一次中德藝術的交流實驗,由德特蒙歌劇團和台北市交響樂團共同合作。舞蹈的部分由旅德多年的林美虹編舞,中德舞者同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地有情 樊曼儂「美」的追尋
樊曼儂說「要享受好的旅遊品質,要先照顧自己的身體」,如此實際的旅遊行家,最令她著迷的卻是中國江南的性靈之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邊走邊唱 王海波的「走穴」之旅
邊走邊唱的日子讓王海波不太懷念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異同,倒是對山東餃子、白菜火鍋、蒜苔,印象深刻,她的旅遊經驗雖未必實用,但是闖南走北卻也見多識廣,新奇有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行遍天下 曾永義的考察之旅
早年遊學,旅行方式豪情萬丈;升格酒黨黨魁之後,帶團至對岸,則是「逢縣吃縣,遇府吃府」。曾永義玩遍大陸勝地,卻說「北京烤鴨不如台北寧福樓」、「金門高粱冠天下」,且看他如何評比!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越布拉格
舊城廣場是多數觀光客一睹布拉格丰釆的優先選擇,這裡是全城的精華地,最足以展現布拉格建築風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綠野仙蹤 亞馬遜河平珩版
這個地區觀光的重點在於可以充分呼吸大自然的氣息;同時享受搭乘小船在河上探險的樂趣。一個當地導遊加上一個划小船的船伕,平珩做了一趟亞馬遜河探險之旅。
-
特別企畫 Feature
悄悄摸過比、法的背脊
這個藝術節的觀衆,不止來自本地,也有遠客。不止來自布魯塞爾,也有人從巴黎開兩個小時車上來看戲;各報劇評人都到齊了。巴黎的報刊不時有倫敦或布魯塞爾的藝評:三個小時之內的車程,看來不構成任何心理距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把握冬季,當一個「旅人」
賴聲川最常採用的旅遊交通工具就是租車,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歐洲是他心目中的上選旅遊地。他不但有一日數次「偷渡」國境的經驗,還趁著冬季,避開人潮,以最便宜的消費,達到高品質的享受。
-
絶活亮相
丹田樓轉辛寶達
高派的唱功勁頭與其他派別不同,一層又一層的高音翻轉配合感情奔洩,調門商,韻味足。
-
加拿大
發見F. I. N. D.舞蹈新版圖
過去十二年裡,蒙特婁的觀衆幸運地看到各國當代舞蹈的發展,F.I.N.D.不只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亦積極爲加拿大的藝術家築橋舖路,對近年來加拿大當代舞團能在國際舞壇大放異彩,可說功不可沒。
-
戲舞配樂癡
樂舞三重奏 脫克、修平與佳洛塔
法國前衛編舞家與作曲家的組合, 讓舞蹈配樂有了自己的生命, 成爲整體創作概念的另一種延伸。
-
現代音樂盒
調性音樂的新居所
康契利說:「我創作音樂時, 感覺自己好像是在填補數世紀前所留下的聲音空白。 卻全然不知自己的目的為何。」
-
爵士縱橫談
世界音樂舞池裡的爵士異類
一副要把心肝肚腸嘔出來的吹法, 加上融合舞曲的前衛作風, 山德斯幾乎遊走在爵士界的叛逆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