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里程碑 Milestone
歌詞瑰麗,樂韻飄香 悼念野草詞人韋瀚章先生
「且莫問:前程能幾?半世週旋貧病債,近年來更嚼孤零味,吾命運,豈如是?半生酷愛雕蟲技,苦沈吟,尋詩覓句,把閑情記,往事那堪回首看,由他消沈自萎。但樂得,人隨心喜。」這是一代歌詞大師韋瀚章敎授於七十歲時回首半世人生所撰〈金縷曲〉,從詞句中窺得韋敎授伶仃一身,雖貧病交迫也不改其志,致力於中國歌詞創作的高風亮節。如今大師已於二月二十七日病逝香江,斯人已矣,與韋敎授在中國樂壇上有「歲寒三友」情誼之稱的黃友棣先生,特應本刊之邀,爲文追念大師一生爲提升中國歌詞創作所作的貢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安順地戲來台巡演
自民國八十年七月開始,我接受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補助,主持「中國地方戲與儀式之硏究」計畫,在山西、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進行考察工作。 去年二月十一日至十八日春節期間,我帶領兩名助理在貴州省文聯和安順地區文聯的安排下,參觀安順地區的十個村寨,包括跳燈場、詹家屯、九溪等地,看了十一場地戲表演和相關的儀式如開箱、掃場、入村、入寨等,並且赴蔡官訪問地戲面具的雕匠。在短短八天中能看到地戲大部分的面貌是很不容易的事,這一方面要感謝沈福馨和帥學劍二位先生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運氣好:二月十六日我們在伍家關看完金官地戲隊的表演後,我靈機一動,提議跟地戲隊回金官,結果在那邊看到了連當地硏究者都從來沒見過的、由道士所主持的參燈等儀式,整個參觀的過程我們都錄影、拍照。根據這次的考察,我們完成了《安順地戲調査報吿集》,做爲「中國地方戲與儀式之硏究」的計畫成果,《報吿集》列入《民俗曲藝叢書》,由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在中國的各種不同的儺戲中,地戲是較具表演藝術的一個劇種,而安順農民的淳樸熱情也令人難以忘懷。所以,當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委託我主辦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時,我便想到邀請安順地戲隊來台巡迴表演。 去年八月七日到十日間,我再訪安順地區,參觀洞山、紫雲、龍場等地的地戲表演(當地稱中元時節的表演爲「跳米花神」,春節期間的表演叫「跳神」。一年之中只在這兩個節慶期間演出)。八月九日我到詹家屯,和村中的「三國」及「精忠」地戲隊商談聯合組隊來台演出事宜。除了地戲表演外,我們還安排了面具和蠟染等工藝展覽,隨團來的楊正坤先生將在現場表演雕刻面具。 地戲表演和所戴的面具都是別具特色的藝術,同時具有觀賞和硏究的價値。我們希望這次貴州省安順詹家屯地戲隊在台灣的巡迴演出會受到觀眾歡迎。 <p style="text-al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老神秘的安順地戲
儺是古代先民酬神驅邪的一種原始舞蹈,迄後演變成儺儀、儺戲。貴州安順地區自明代屯軍帶進儺戲,融入民間生活;今日地戲的演出即是當年軍儺的流變遺存,因持續古風古貌,而有中國古代戲劇活化石之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詹家屯及其地戲
詹家屯立寨之後,屯軍帶來江南的農桑和文化,由假面戲發展而成的地戲,旣是演習武藝,也是農隙娛樂。此次來台演出的「三國」和「精忠」地戲隊在安順一帶極富盛名,曾多次獲獎。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戲中的祭祀儀式
崇尙佛事的屯堡村民,把地戲中的英雄視爲命運的主宰,祈福納吉的祭祀儀式,自然就成爲地戲中的一部分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戲的表演藝術 蠻荒鑼鼓旗翎翻
「跳地戲囉!」鑼鼓一響,全村人馬上湧出場壩圍觀。就看他們戴著紅、白、黃、黑的臉子,鐵馬金戈,翻舞套路。一堂戲一場仗,歷史征戰,將相奇兵,年年復出演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戲的面具
一堂地戲一堂面具,多的三、四百面,少的四、五十面。安順地戲三百多堂,其面具的蘊藏量何止千萬。
-
蜷川劇場
蜷川的現代劇場之路
從小劇場運動到商業劇場,並不意味著蜷川幸雄的倒戈,反而是他堅持前衛理想的「全方位」探索。從通俗性中尋找到充滿生機的新形式,使他成爲享譽世界的劇場大師。
-
蜷川劇場
蜷川劇場──永遠的驚歎
人們穿洋服、聽搖滾樂、開汽車,而骨子裏仍是吃日本料理、高唱卡拉OK「爲何不把它們都結合起來?」蜷川的這個想法不但造成六十年代日本東京新宿區的小劇場運動,更把一向受語言及文化背景隔閡的戲劇表演推向國際化。
-
中國話劇
曹禺新論
三月的《原野》、四月的《雷雨》、九月的《北京人》,曹禺這三部代表作今年都將登上台北國家劇院的舞台,他領航四十年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將在下個月來台演出。新一代的觀衆,終於有緣接觸這位中國最知名的現代劇作家。我們特邀精硏曹禺的劉紹銘敎授撰寫評介,提出面對曹禺的一種態度,一種看法。
-
中國話劇
中國話劇:三○年代及以後
話劇是二十世紀初由西方漸次移植到中國的一個新的劇種。它與中國傳統戲曲最大的不同是以對話取代歌唱;以模擬生活中的行動取代象徵的程式動作;以搬演當代的生活取代歷史故事。在經歷了早期「文明戲」的興衰和學校劇團及「愛美的劇團」(即業餘劇團)的努力之後,到了三○年代,中國的話劇已經步入了成熟期。
-
導演劇場
當代歐陸話劇搬演之趨勢
美國的劇場藝術一向在商業及前衛兩者的正面衝突與暗地學習間發展前進,歐陸劇場的成就卻不是從這樣的對立中產生。各國家劇院都是由一流導演主掌,觀衆看戲也以導演的創造力爲取向,純商業劇場的聲勢希微。而搬演古典劇本的風氣遠勝於當代劇作,雖造成新劇出頭的環境艱困,卻對傳統的現代化,琢磨出豐富的心得。楊莉莉引介「導演劇場」的概念,並引證實例,對於本地劇場深具啓發性。
-
專欄 Columns
文化的政治觀
藝術家是弱勢團體,而藝術是應該大衆化的,使人人可以分享。沒有政府的授予,如何做得到?
-
專欄 Columns
東西方文化的橋樑 賀周文中七十大壽
周文中因爲積極致力於藝術交流,令我們惋惜他二一十年未能專心作曲,但也慶幸他那鍥而不捨的幹勁,使東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誼,多一層瞭解。
-
專欄 Columns
演員劇場的魅力
觀京劇,觀者所陶醉的是演員的扮相、唱腔、身段等可聞可見的具象藝術。如果舞台上的演出,使觀眾陷入深思,或留下讓觀眾旁鶩的空白,反足以證明演員欠缺攝人心魄的魅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劇本與演出之間 寫在《碾玉觀音》重演之前
這部常令觀衆涓淚滂沱的戲,二十六年來已演出無數次了。作者雖然認爲劇本一經印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詮釋;但是他坐在台下觀賞時,時而悵然,時而感動,卻仍是一種與作品血肉相連,外人難以體會的心情。
-
回想與回響 Echo
玫瑰騎士
今年香港藝術節於一月三十日開鑼,本刊第三期曾爲文預報各項節目。其中宣稱是歷年最大製作的歌劇《玫瑰騎士》,於二月五日演出,本文作者就導演手法的不同風貌及樂團的表現加以評析。
-
奧地利篇
資助而不干預 奧地利的文化政策
自中央政府、聯邦、以至自治城鎭的各級政府機構,皆扮演了補助表演藝術的重要角色,但不干涉藝術機構的事務,以保持民主社會文化上的自由。
-
即將上場 Preview
美哉關渡! 五彩繽紛的「關渡藝術節」
由國立藝術學院舉辦的「關渡藝術節」,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展演活動,積極發揮在當地的藝術推廣及社敎功能。
-
即將上場 Preview
扮仙作戲「跳」北管 「多面向舞蹈劇場」新作
「多面向」將發表新作了,在室內與戶外「跳」出北管野台戲的驚奇;〈扮仙〉著重的,是傳統表演身段上的轉化與吸納;〈作戲〉則試以現代化舞蹈動作「做一齣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