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魚.石頭.聽禪聲」洛夫&錢南章音樂會 百人交響合唱
國家兩廳院精心策畫以「文學、禪、合唱」為主軸,製作「魚.石頭.聽禪聲」洛夫錢南章音樂會,特邀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操刀譜曲詩人洛夫作品,由指揮鄭立彬領軍國家交響樂團與台北愛樂合唱團演出。
-
2019新點子實驗場 純度滿點各自表述
今年,國家兩廳院將「新點子劇展」、「新點子舞展」與「新點子樂展」三大系列整合成「新點子實驗場」,正式成為兩廳院四大藝術節慶之一,成為藝術家們發揮想像的平台。
-
兩廳院開辦托育服務 重返文青之路的第一哩
「把孩子寄放給兩廳院就好啦!」國家兩廳院在2019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期間推出的創舉,宛如《歡樂滿人間》的保母包萍,聽到家長的苦惱,從天而降帶來解方,開辦以來,立即獲得地方爸媽熱烈回響。
-
狂想式愛情喜劇《單身租隊友》 青年男女人生與家庭價值觀戰爭
楊景翔演劇團與齊立有限公司攜手打造舞台劇作品《單身租隊友》,題材輕鬆、生活化,在「室友即是家人」的概念下,描述三名共居的單身男女共同面對生活及感情問題的愛情情境喜劇。
-
《重述:街角的兇殺案》 揭露現實面對禁忌犀利之作
2019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重述:街角的兇殺案》,由國際政治謀殺學院製作,歐陸劇場話題人物米洛.勞執導,將於四月五、六日在國家戲劇院帶來三場精采演出。
-
四川省川劇院時隔廿年再次來台演出《白蛇傳》
在川劇,白蛇允文允武,青蛇或男或女的形象是一大特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特別邀請四川省川劇院來台演出《白蛇傳》《川劇傳統經典折戲專場》,用黃金陣容帶領觀眾進入一窺川劇的魔幻藝境。
-
壞鞋子舞蹈劇場《渺生》 談論生命與靈魂樣貌
生命的軌跡,靈魂的存在,在劇場裡如何展現?台灣編舞家林宜瑾與當代視覺藝術家莊志維繼二一七年於「松菸Lab實驗啟動計畫」合作後,再次攜手創作《渺生》,透過「當代舞蹈」與「光裝置」的交織,開啟全新藝術對話。
-
兩廳院藝文廣場新建空氣建築「光影幻境」落成
英國「空氣建築團隊」自四月二日起將於兩廳院藝文廣場搭建巨大彩色建築「光影幻境」,充滿曲線的無障礙空間,或躺、或坐、或漫遊,參與式的體驗邀請各年齡層觀眾進入探索,找尋屬於自己觀展最舒服的方式。
-
蘇威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走出劇場、走入你我生活
《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是編舞者蘇威嘉十年編舞計畫「自由步」第六年的全新作品,每次都帶給大家驚喜的他,這次除了持續專注發掘舞者的特色質地,更帶入不同的空間想像:走出劇場、走入人群。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人與自然的新關係
人類的出現改變了世界,甚至也永遠成為了地球的一部分。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岑(Paul Crutzen)提出地球已進入「人類世」(Anthropocene)此一概念後,引發了跨越各種學科的討論和熱議,不僅是在自然科學、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等領域,更直接影響了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創作者。 本來地質學家便將地球四十五億年的歷史,劃分為大大小小的各種時期區塊;而所謂「人類世」即是指人類的活動及其對於此星球所造成的影響,諸如氣候變遷、物種毀滅、地景變化等,已足以測量,且應在地球史上,記下這再也不能抹滅的一筆。即使對於「人類世」的討論,各人所關注的層面、為其畫下的界線、定義皆各有異,但如何思考人和自然的關係、身體與科技的經驗,卻成為了當代藝術家們積極面對與反應的課題。 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的國表藝三館共製新作《毛月亮》,從他對於自然警訊的不安感受出發、從他看著月亮而引發的內心小世界開始,試圖找尋「人、自然、科技」三者間的完美平衡。同時,前年曾親自造訪冰島的他,這次也邀請了來自冰島的世界級音樂團隊Sigur Rs合作,特為《毛月亮》編寫新的樂曲段落,完成整體演出架構。在充滿科技的現代都會裡,在舞台巨型的LED螢幕前、在深入民間信仰深入陣頭身體之後,鄭宗龍也希望能藉由這個作品,重新喚起身體的原始動能。 若要說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台江人或許很懂這塊位於台南市安南區,自海中、從河裡生出的土地,有過很長一段人民開墾、溪流氾濫的歷史,曾經,他們以草寮為家,後來用竹材搭造,水一來就能把家抬起來、涉水搬遷。兩百年來,台江人因水而生、依水而居,現在他們擁有全台灣唯一的濕地型國家公園,成為生態保育、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的重要據點。而將在四月份正式開幕的「台江文化中心」,更是罕見地由公民團體請願催生,並與市政府文化局共同商議經營方針的地方場館。遊台南,可以不只是在舊府城裡吃吃喝喝,逛完那些蜿蜒巷弄裡的老宅小店,或許也能走訪一趟台江,在水鳥濕地、在村廟活動、在文化中心,認識那方土地的人與事。
-
平心而論
送禮費周章
出國時,我也常會在博物館挑選禮物以備不時之需,梵谷美術館色彩優美的大圍巾、別針等適合給氣質出眾的長輩,文創型的文具或小物適合給創作者,會帶來叮叮脆響的小鈴噹、小樂器、小風鈴等,也都是頂能讓人解憂的小禮。 無論禮物貴不貴重,精美的包裝、搭配的彩帶、提袋、附上的小卡,也都是準備禮物的一部分。這些過程,其實就如同在準備一個製作,紅花有了,還須綠葉才能完整。
-
音樂飛行
一幢歌劇院的誕生奇遇記
二○一三年五月,造價43.6億元(臺中市政府負擔廿二億)的「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被順利送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二讀通過的法條內,升格成為「臺中國家歌劇院」,而市議會補上了「土地產權仍屬台中市」的附帶決議,終於解開了十五年前的死結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樣品屋,還是量身訂做?
由K歌的不需要空間,可以解釋情感為什麼也不需要:當曲中那個「我」是世界的中心,別人的存在只是配合「我」的存在,一個人浮沉其中,說是自由可以,說是寂寞可以。而當寂寞難耐,多一分空隙便是多一分痛苦。這時候,與其放開,不如自我逼迫,那怕面對的是太多雜物,也好過家徒四壁。
-
演出製作事二三
無畏的回報反饋 製作的順利關鍵
在演出製作,無畏而開放的回報反饋通知行為,其實是不斷的更新資訊,是時時刻刻地保持一個組織在同步與進步的步調中,讓每個人都處於同一資訊水平。讓資訊在蒐集建立過程後被正確地理解,到在被運用的過程中,資訊能夠被確切地執行。
-
紐約
舞台上的兒童角色 誰來演出費思量
兒童演員或許是票房保證,但他們上台呈現寫實演出是否適宜?近期有幾齣戲劇都由成人演出兒童角色,因為劇情採回溯架構,所以成人演員能在回溯段落扮演兒時自己,不用改換裝扮聲音,時間的距離提供不同的看法,而這段距離就從演員的相貌與他們所代表的角色年齡差異表現出來。但也有作品直接讓兒童演員上台演出,呈現不同效果,但怎麼用才能安全過關,也令人頗費思量。
-
柏林
弗里耶奇《致科學院的報告》 寓意當下歐陸難民議題
二月初在高爾基劇院演出、由弗里耶奇執導的《致科學院的報告》,改編自卡夫卡的短篇同名小說,劇中主角「紅彼得」講述自己如何遭狩獵隊捕抓,從黃金海岸被帶到歐洲;過程中為了求生,開始模仿船上水手的行為舉止,最終「融入」了人類社會之中。戲中暗指了德國在非洲大陸上的殖民暴行,以及在本土極度歧視的「人種展」;他也控訴當前失敗的融合政策,並隱約點出,敗因正在於僅將移民與難民視作有用的勞動力。
-
倫敦
編舞家馬修.伯恩 將《胡桃鉗》帶回小學母校
以男舞者扮演天鵝的《天鵝湖》版本聞名國際的編舞家馬修.伯恩,其創立的「新歷險記舞團」近期入駐伯恩小時候的母校羅傑阿沙姆小學,與其小學弟學妹共同排練並演出製作《胡桃鉗》,藉此機會,伯恩期望給學生「一種團結感,一種和他們一起征服困難的感覺。」
-
巴黎
德法劇場 齊聲哀悼大師殞落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多少人能把藝術視為一生職志,直到終老仍不懈探索表演的奧妙?在稍縱即逝的演出中,有多少演員能帶給觀眾銘刻於心的感動?今年二月十六日,歐陸劇場失去了兩位登峰造極的資深表演者,留給觀眾無限遺憾: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和瑟吉.梅荷蘭(Serge Merlin)。
-
北京
國藝基金運作六年成效有限 但盼接地氣培養人才
二○一三年年底成立,二○一四年四月啟動的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於三月中發布了二○二○年各個資助項目的申報指南解讀。發展迄今雖然質疑非議不斷,但其對於整個中國演藝產業的影響力可說是逐年遞增,但因其資源大部分投入國有院團,並堅持「主旋律」,在藝術原創上的影響有限,但仍有少數資助有利於演藝生態與人才培養,令人期待資源分配者能更接地氣,把政府資源引導到需要使力的地方。
-
上海
牛肉在哪裡? 「演藝大世界」向全球發英雄帖
從三月發布的《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看來,上海演藝創作產能的嚴重不足,導致了演出市場和演出場所供大於求的假相。為向觀眾與市場端上「牛肉」,上海市政府以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廿一個場館為中心,構建起以「演藝大世界」為名的劇場群,並向全球廣發「英雄帖」,邀請優秀製作人、導演、演出團體、演藝經紀機構等以多種方式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