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身分、語言與肢體動作的轉譯
瑞士編舞家亞歷珊卓拉.巴赫柴特希斯的創作,跨足舞蹈、行為藝術與視覺藝術,近作《從A到B,通過C》正在各大藝術節、美術館和劇場巡迴。演出中,亞歷珊卓拉與另外一男一女兩名舞者,三個身體互為彼此的鏡像,透過影像媒體,在彼此的身體之間,在語言和身體運動之間,尋找行為表演的新空間新語彙。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肉身上陣 挑戰性靈
由藝術家羅伯.帕西提策劃的「潑灑藝術節」,以基/激進的態度結合社會實踐,邀請的非主流藝術家與作品著重權力、壓迫、殘障、邊緣等議題。今年在倫敦舉行的藝術節以「性靈」(On Spirit)為主題,諸多藝術家用肉身與性別認同為創作的出發點,並使用了公共空間與多媒材(含身體、裝置、影像等),創造不同層次的觀眾互動。
-
藝視窗 News
2016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開始徵件
【台灣】 2016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開始徵件 明年為文化部規劃我國團隊前進外亞維儂藝術節10周年,文化部將擴大參與規模,策劃1至2個中型團體、3至4個小型團體,並增加補助1名國際行銷專員,協助團隊前往藝術節演出,呈現台灣當今表演多元面貌,演出時間為2016年7月份。徵件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以具當代性、揉合傳統與創新以及實驗性作品為主,類別以戲劇、舞蹈、偶戲、音樂、說唱(演)、馬戲為主軸,並鼓勵跨域之創作。預計於2016年1月份於官網公布入選團隊。詳情請參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40689.html。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師講座「跨國製作的完美境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國際交流系列 「打造夢想的最佳後援手」講座,將邀請荷蘭科索劇院製作經理史達區.威爾漢(Stacz Wilhelm)來台,分享國際共製經驗法則,並細說管理流程操作關鍵。荷蘭科索劇院長期致力推動跨國製作,積極連結國際資源,創造國際共製的機會。從構想的醞釀、執行、資源整合,到安排國內外巡演,一手安排與執行參與,給予藝術家堅實後盾,並建立科索劇院獨有的「國際共製操作模組」,是荷蘭新興編創者的最佳後援手。 講座將於12月17日假文化大學大夏館B1表演廳舉行,參與者名額120名,免費參加,額滿為止。請意者先行線上報名(報名網址為goo.gl/forms/hLsQ92W9n1),主辦單位將依資格條件及報名順序,回覆確認信函後方報名成功。 臺灣戲曲中心「戲曲.藝起來」藝文沙龍歲末登場 臺灣戲曲中心將於2016年粉墨登場,於歲末之際(今年11月及12月)舉辦「戲曲‧藝起來」藝文沙龍,作為場館正式營運前的開場白。活動自12月3日起至12月20日,地點分別在臺灣戲曲中心、Changee噪咖、誠品敦南店與誠品信義店。內容包含:「戲曲開門遊園解密.睦鄰茶敘」,由完整參與此場館設計的任懷民介紹園區;「高手過招與劇場高手來場下午茶約會」,場將館初探及主題講座二合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三段時空,一九九九,二○一四,二○二五,特定的年份純然給過去、現在、未來包裝了花紙,內裡收藏的是一個民族的永恆輪迴,一錯,再錯,三錯,時間並不因為有著不同的名稱而有意義上的差異,它們的統稱,叫遺憾。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的異國故鄉
出國工作、駐村留學,或許並不盡如想像中浪漫, 人在江湖、冷暖自知,創作也因此有了新的啟發。 在異國體會生活,在他鄉尋得原鄉, 融入當地也客觀觀察。 甫從巴黎駐村回台的舞者林祐如、 狠主流多媒體劇場導演周東彥、 樂興之時創辦人指揮家江靖波, 記述他們在遠方歷經的點點滴滴。 那些變與不變的曾經、重拾的熱情、千里相遇的知音, 已銘刻於心、內化成了部分的自己。 在陌生城市裡再次成長, 那是他們在異國的故鄉。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江靖波 在塞薩洛尼基,友情相伴
在塞薩洛尼基的日子,讓江靖波的生命有了啟發,其中也包含他從未意識到的部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竟能如此深刻且溫暖。「我在那裡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熱情,一種很特殊的互助包容,像一個大家庭。他們不太會把人分類,或是讓人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在衡量你的能力,不管是經濟實力或文化程度。」對於這麼一個來自台灣的陌生指揮,那位首席小提琴手與其他團員也都敞開心胸,一旦接納就毫無保留。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周東彥 在倫敦,專心生活
上課在聊天、學習看過程,於是生活變得很重要,「我覺得倫敦的精采在於這裡的人,以及很多、很多的可能性。一畢業就出國唸書,當然有好有壞,有些地方不夠成熟,但也因為年輕,更可以經歷一些事情,有點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感覺。」周東彥說。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林祐如 在巴黎,徹底放空
「雖然內心很封閉、很複雜,在巴黎看著天空,卻能得到那種開闊的感覺,跟花蓮很像。」家鄉或許就是難免會在生活的混亂之中,想要回去待著的地方。從這次之後,那地方是鳳林、也可以是巴黎。林祐如說:「在那裡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雲,我從來沒有看一個東西看那麼久。」好像一種奇妙的復原療程,看著天空,有些東西也慢慢歸位了。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物之軌跡的烙印
以仿製考古文明遺跡來創作的涂維政,在這次「身體軌跡的皺褶」個展中,將孩子的玩具,自己的電子產品、拆解的健身器材零件、畫框、工業產品廢棄物等物件,以類似印章壓印凹模的方式,壓印在油土泥版上,展示當代消費文化存在過的痕跡。每次都投入大量勞力在一連串繁複的媒材轉換過程中,涂維政也試圖透過身體的勞動性,打造視覺的物質性呈現,回歸視覺藝術的古典價值。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拉高視野 深探人性與宿命
透過電影,我們可以見微知著,從小事件看到人性,也可以拉高視野,從個人生命史看到在人性的驅使下、宿命的發生。這個月五位知名導演的五部片,內容或虛構或真人真事,正是切入人生奧秘的另一扇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現場聽不夠 讓你帶回家
在古典音樂「唱片」市場舉世哀鴻,雲端串流稱霸的當下,許多知名樂團堅守實體產品,紛紛發展自有品牌,而台灣的NSO,也不吝於把現場演出與專場灌錄的音樂留在唱盤上,最近除了推出雙CD專輯《世紀交響》,更與NAXOS合作灌錄了金希文的《台灣交響曲》與大提琴協奏曲,可以讓樂迷重溫聆賞回憶,也聽見NSO的魅力。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五斗米靠腰》《老闆不願透露的事》《塾話說得好》
想讓周遭從未走進劇場的朋友體驗劇場的魅力,卻猶豫不知從何開始嗎?我覺得果陀劇場邁入第二年的「爆米花輕鬆劇場」,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以虛擬上班族為插畫創作的網路部落客「我是馬克」,化身成真人版「黃迪揚+郭耀仁+林家麒+蔡亘晏」的喜劇黃金組合《五斗米靠腰》首部曲,即將再一輪的加演;這次也順勢推出了續集二部曲《老闆不願透露的事》,相信是接受過首部曲洗禮的朋友,二○一六心中最期待的大事之一。還有專業的漫才喜劇天團「達康.come」的新作《塾話說得好》,阿達與康康的二人組合,幾乎成了其他喜劇演員或是團體,當作目標想要超越的的車尾燈。除了看戲真的可以吃爆米花,你只要稍微深呼吸就能吸到爆笑指數破表的演員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號稱是專治微憂鬱的特效藥,這麼何其有幸、何等浪漫的「爆米花劇場」,不跟我一起去把觀眾席坐好、坐滿嗎?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臺灣國樂團「觀易賞樂Ⅱ」
動盪的社會局勢讓人焦慮,歲末年終該為自己選擇一場能安頓身心的音樂會。 由閻惠昌帶領的臺灣國樂團在這幾年有許多開創性的演出,除了有更多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外,音樂會的形式也更為多元。我在去年觀賞了「觀易賞樂Ⅰ」音樂會,以音樂詮釋易經卦象,透過編曲和演奏具體化了幾個大自然元素,加上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展現了自然萬物的生衰興滅,今年「觀易賞樂Ⅱ」將詮釋另外四個掛象「震、巽、艮、兌」,期待在音樂廳體悟宇宙運行的哲理。 不少音樂會與其他藝術跨領域合作,滿足了觀眾的感官,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失去焦點,是否能維持其音樂主體性,才是判斷這場音樂會成功的關鍵,目前為止NCO音樂會結合的元素都還算單純,讓觀眾能全然專注在樂聲中,而「專注」讓身心得以安頓。
-
音樂新訊
瑞霖大師出手 巴赫《聖誕神劇》降臨!
巴赫一生的創作與信仰息息相關,宗教是他生活的核心,因此大多的作品,是藉著音樂服侍上帝的。他終生創作了清唱劇約兩百五十部,而且大部分在他生命最後的時期所完成。不朽的鉅作如《聖馬太受難曲》、《聖約翰受難曲》都是此時所譜寫,當然這生涯顛峰的創作,也包括了他的《聖誕神劇》。雖名為神劇,但巴赫的《聖誕神劇》是由六組清唱劇所構成的連篇歌曲,於聖誕節後的十三天期間演唱,由領唱者串連故事的整體性,敘述耶穌基督降生的故事。雖然為了教會崇拜而寫,但多層次的豐富題材配合極為抒情的音樂風格,並大量運用了路德信仰的核心聖詠(chorale),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極高的音樂性,早已超脫了原本的功能,而被視為經典的藝術作品,在聖誕節期間演出。 今年的聖誕節前夕,台北愛樂合唱團將再度邀請當代巴赫音樂權威大師海慕特.瑞霖(Helmuth Rilling)前來。堪稱當今巴赫音樂最佳代言人的他,擁有多項重要成就貢獻獎,近三年來連續獲頒馬丁路德獎章、ECHO回聲古典大獎終身成就獎。二○一四年獲頒德國最高榮譽的大十字功績帶星勳章,表彰他對音樂與全人類的貢獻。這次愛樂「巴赫系列III」將演出《聖誕神劇》前三部,為今年的尾聲更添上溫馨的氛圍、以及凝聚的力量。
-
音樂新訊 德國鋼琴家
羅塞爾 讓音樂廳如同被電流擊中
「羅塞爾在鍵盤上時,音樂廳如同被電流擊中一般」這是《太陽報》給予鋼琴家羅塞爾(Peter Rsel)的評論。出生於德勒斯登音樂世家的羅塞爾,為現今僅存最為嚴謹的前東德鋼琴家之一。早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先與迪米特里.巴許基洛夫(Dmitri Bashkirov)學習,後轉入列夫.奧柏林(Lev Oberin)的門下。遊學莫斯科時期曾獲幾項重要大獎,包括一九六三年國際舒曼鋼琴大賽、一九六六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和一九六八年的蒙特利爾國際鋼琴大賽。他多產的錄音散布於數個大唱片公司,曲目包含了貝多芬、韋伯、舒曼、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還有布拉姆斯的獨奏和室內樂作品等。 羅塞爾不僅在所有歐洲重要音樂中心演奏,也常出現在南北美、澳洲、中東和遠東的舞台上。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獲布列塔尼交響樂團邀請,在幾天內演奏所有的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而近年與東京Kioi廳的合作,以歷時四年舉行卅二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系列音樂會,並同時在德國和瑞士演出,且於東京錄製了所有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專輯。他與同樣出身東德的指揮家,包括布隆許泰特、庫特.馬殊、桑德林等人都有密切的合作。曾受指揮赫比希之邀來台與NSO演出的他,此次他將帶來海頓、貝多芬與舒伯特的作品,首度在台舉辦整場鋼琴獨奏會。
-
音樂新訊
黃長頌與梁允睿 攜手唱出「靈魂的告白」
梁允睿、黃長頌,一位是紅潮劇集藝術總監,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音樂人。兩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卻都想藉著自己的創作,尋找一種貼近自己與生活的方式。踏進戲劇界的梁允睿成了紅潮劇集藝術總監,而黃長頌也正完成他第二張EP的準備。雖說各有專長,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身分,那就是──創作歌手。 因為長期的合作有著良好的默契,因此兩人在十二月份,將攜手合力創作十八首歌曲,加入現場的吉他、鋼琴、鼓,向台下的觀眾們唱出內心的體悟。樂曲包括兩人都喜歡的歌手選曲,並且由黃長頌重新編曲詮釋;也有近年譜寫的作品,例如講述對爺爺與弟弟的愛的〈阿公〉、〈小黑鳥〉,用馬來西亞話表達「我愛你」的〈Sayang〉,提醒自己好好生活的〈忘了〉,還有〈謝謝〉、〈不曾離去〉、〈Chasing stars〉、〈只是朋友〉、〈遠方〉等等,當然還有梁允睿製作的音樂劇《美味型男》與《啞狗男人》中膾炙人口的音樂選段。在一首首歌曲中,將有創作者對於家人、朋友、愛情與生活的真誠告白,伴著擅長的靈魂樂曲風,請聽他們娓娓道來。
-
音樂新訊
詩歌劇場《錯過茱麗葉》 以樂音演繹命運愛情悲劇
不同於一般室內樂團,由鋼琴家梁孔玲所領軍的「對位室內樂團」擅長將戲劇入樂,卻仍然不失古典音樂的專業與精緻。二○一三年,樂團與合作多年的作曲家李子聲共同創作《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室內樂歌劇,融合豫劇唱腔、西方樂器與聲樂演唱呈現大師浪漫愛情故事,獲得該年台新藝術獎提名、臺南藝術季「臺灣精湛」演出及日本Mostly古典音樂雜誌「海外音樂情報」專文報導。今年,兩方又再度攜手,打造新型態室內樂詩歌劇場《錯過茱麗葉》! 此次製作,對位室內樂團將演奏作曲家李子聲採用馮延巳、蔣捷、林婉瑜與零雨等作者的詩詞,創作了《采桑子》、《間奏》、《給你》、《就是那時候》及《特技家族》等樂曲,運用東方現代五聲音階及節奏,與西方和聲式音響,以室內樂編制呈現詩歌劇場形式。找來新銳導演謝淑靖執導,聲樂家林建吉與林孟君分別擔綱主角。故事發生在羅密歐與茱麗葉雙雙殉情後,羅密歐在黑暗中醒來,找不到心愛的茱麗葉兩大家族的仇恨、未竟的愛情,一場跨越生死、中西古今,拋棄姓氏的命運就此展開。
-
索拉舞蹈空間《低吹沙》 突顯人類欲望擴張
成立十年的索拉舞蹈空間舞團,近期推出新作《低吹沙》,透過舞者肢體表現主題精神,同時也將真實的白沙搬進劇場,使舞者與白沙共融共舞,企創造出如「沙畫」般強烈的視覺感受。
-
《夢見大衛林區》要在觀眾心中埋個炸彈
大衛林區詭譎神祕且讓人感到不安的影像風格,烙印在觀眾的潛意識裡,河床劇團新作《夢見大衛林區》便融入了觀賞林區電影的心境,使觀眾彷彿迷途到一個視覺飽滿濃郁的世界。
-
弘一法師傳奇人生 打造《悲欣交集》古典音樂劇
聲樂家呂麗莉邀請導演曾慧誠、編劇施如芳、歌手殷正洋等人,製作《悲欣交集──夢迴李叔同》古典音樂劇,十二月將俗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師的傳奇人生故事搬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