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香港:焦點劇作家
馮程程 編導並進 以劇場思索文明
身兼編劇與導演的馮程程,是香港的「新文本」創作代表之一,除了執導過多部歐洲新文本劇作外,更曾擔任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新文本工作室」召集人,積極轉研新文本作本土轉化的可能性。二○一二年創作首演的《誰殺了大象》,藉由一頭大象與被迫要殺象的警員,探討體制的暴力,進而發問在文明外衣背後,人究竟是怎樣存在的?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各自取徑
蘇威嘉、董怡芬 探索動作如何「說話」?
將在五月底、六月初登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邀來兩位風格殊異的編舞家蘇威嘉與董怡芬,分別展演舞作《自由步》與《我不是我》。雖然題材不同,但兩者的內在核心有著相似的企圖:形式作為內容,動作如何「說話」?至於兩位如何各自取徑尋答,那就劇場中見分曉囉!
-
即將上場 Preview 翻轉田納西.威廉斯
劉守曜《我的洋娃娃》 讓女人展現自主
去年應日本利賀藝術節的亞洲導演競賽之邀,以田納西.威廉斯小品《滿滿廿七輛貨車的棉花》為題,導演劉守曜演出了《我的洋娃娃》。原作雖是講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但在劉守曜的詮釋中,則為劇中女主角翻轉色彩,更具自主權。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寶丑角孫正揚助陣
台北新劇團「好老戲」 角兒們現絕活
今年台北新劇團公演「好老戲」,推出《雙姣奇緣》、《慶頂珠》與《一捧雪》三齣全本經典老戲,李寶春、黃宇琳、楊燕毅擔綱,並邀得八十四歲高齡的丑角國寶孫正陽出馬,角兒們挑戰經典,絕活展現,正是戲迷之福!
-
即將上場 Preview 高雄春天藝術節獨家企畫
五檔精緻歌仔戲 帶來戲迷的春天
每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精心規劃的歌仔戲節目,都是戲迷們引領期盼的「春天」!今年除了有春美歌劇團重演好戲《青春美夢》,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秀琴歌劇團、一心戲劇團、薪傳歌仔戲團都推出全新製作,名角天王輪番上陣,讓戲迷心花朵朵開!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英雄」音樂會
老少英雄同台 共創磅礡結局
在NSO「英雄」音樂會中,該團桂冠指揮赫比希將以深厚的德奧曲目功力,以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來展現NSO在這幾年來所鍛造出的歌唱性特質,而客座演出的小提琴家哈察特揚則將以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揮灑其超卓琴藝。老少英雄同台,一起鋪展精采磅礡的樂章。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布魯克納第八」
讓我們一起見證 暌違廿年的悸動
廿年前天團慕尼黑愛樂首度訪台,因指揮傑利畢達克開刀不克遠行,由當時卅四歲的台灣青年指揮呂紹嘉臨危授命上場代打,演出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成績斐然也打造了經典傳奇。難忘這次美好經驗,期間不曾再指揮此曲的呂紹嘉,將率領國家交響樂團,重現此曲,再創經典!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中國打擊樂第一人
李飈 雙手「擊」出繽紛多彩
被中西樂界譽為「中國打擊樂第一人」的擊樂家李飈,演奏曲目與演奏樂器涉獵廣泛,從東方到西方、古典到現代、城市到鄉間,只要是「擊樂器」,都是他的拿手好戲。這次應臺灣國樂團之邀首度來台演出,在「擊速飈樂」音樂會中,李飈將呈現出多元面向的打擊樂器演奏與音樂風格。
-
焦點專題 Focus
敲鑼打鼓的故事
在台上,擊樂家敲鑼打鼓,將無形的音樂編織起來, 然而在台下,也有人天天敲鑼打鼓,將製作樂器當作藝術看待。 台上台下雖然有所區隔, 卻一樣地汗流浹背,為追求一份完美而努力。 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將在五月上演的「樂之樂」, 就是從台灣製造樂器的兩個世家所發想的音樂會, 有宜蘭的林午鐵工廠,還有新莊的响仁和鼓藝工坊。 為此,本刊親至工廠採訪,並且特別加碼台南的清溪林製鼓廠, 將他們的辛酸與榮耀帶回,以分享讀者。 在期待樂聲響起之前, 就讓我們先豎起耳朵,一起傾聽這群台灣值得驕傲的工藝家, 訴說他們生命中,那段敲鑼打鼓的故事。
-
焦點專題 Focus
响仁和鼓藝工坊 用「態度」打造這塊招牌的高度
迄今已有九十年歷史的「响仁和鼓藝工坊」,精緻做工吸引了國內外宗教界與表演藝術界的青睞,訂單來自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甚至歐洲各國,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第二代師傅王錫坤。從小看著父親製鼓但未學習,長大後卻是父親過世、遭到他人輕蔑後才決心投入,王錫坤說:「再難的技巧,三年、四年、五年努力一定學得會。可是『態度的建立』卻是最難的!」正是這「頂真」的態度,打造了「响仁和」的高度。
-
焦點專題 Focus
清溪林製鼓廠 老師傅的創新園地
製鼓大半輩子,卻因原物料短缺、成本高漲而歇止工作的張吉祥,因為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的邀請,重出江湖,在十鼓創設的「清溪林製鼓廠」擔負起研發創新的製鼓工作,在多年的經驗基礎上,開發鼓的更多可能,「一切都是客製化,客戶想要什麼樣的鼓,我就做給他。」每次訂單要求不同,讓張吉祥每次做鼓都有新鮮感,「我從不覺得這工作乏味。」
-
焦點專題 Focus
林午鐵工廠 驕傲三代的鑼聲
低調沉暗的木製招牌,掛在隱身市區的鐵工廠門前,讓人很難想像,這就是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台灣數一數二的「製鑼世家」林午鐵工廠!原本只是從事金屬產品製造,卻因幫忙修鑼發展成製鑼,林家堅持手工製作的好技藝,從林午老先生、林烈旗到第三代林浩賢一路傳承,響亮驕傲的鑼聲,將繼續宏亮遠傳
-
焦點專題 Focus
樂手與樂器的相遇 訴說動人傳承
資深戲劇工作者汪其楣今年再度受朱宗慶打擊樂團之邀,編導年度音樂會,這一次她思索如何將這塊土地的人文特色,透過擊樂來溫暖人心。於是從與樂團關係密切的製樂工藝家入手,讓演奏家在舞台上表演並述說這些隱身幕後的重要人物,他們如何一代代傳承精采手藝,也與樂團成員的傳承相呼應
-
演出評論 Review
跨文化的新文本建構
這次蜷川劇場來台演出的《哈姆雷特》,雖於他為舊作,但由飾演王子的藤原龍也創造出新的角色詮釋,更為接近當今日本年輕人在人格退化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精神分裂狀態,蜷川要處理的不是正文本中To be or Not to be的哈姆雷特,而是當代日本年輕人無法割斷「伊底帕斯情結」的症候群反應。因此,當蜷川把莎劇劇場轉化為十九世紀末日本的下階層庶民活動的廣場圍觀《哈》劇時,已是同時在意味著西歐現代性與日本民眾的關係。
-
演出評論 Review
哈姆雷特的市場旋風
這齣戲是以沿用「歌舞伎」的戲中戲,作為中場休息的切割點。在這裡,一貫地,我們總是受到很賞心悅目的場景。畢竟,日本文化中的傳統元素是那般不可抗拒。但,卻也很容易引發我們探究,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美感經驗,在召喚著我們的嚮往呢?若是「異國情調」的吸引,當真便會連帶影響到戲的尾端,當西洋劍術登場對峙時,我們像在欣賞偶像劇的劍術對壘,蹦跳的是粉絲的心,而不是哈姆雷特對命運的悲劇性一搏。
-
演出評論 Review
消亡中的顯影
曾經,光是啟蒙之愛,但今日的時代課題,闇,才是必要潛入的愛之漩渦。王墨林以《長夜漫漫路迢迢》揭示我們要不停不停地書寫幽靈,才有救贖的可能。黑夜裡草蔓荒徑,路遙而無歸宿,家園廢墟在一片城市霓虹的氤氳下,更顯無光、更如老歌般煙渺。唯有愈往黑暗處走去,才能探索孤獨、疼痛、迷惘與消亡,在夜霧裡體會光明,這是一種穿過霧牆的攝影,顯影時有粗黑粒子躁動。
-
演出評論 Review
無法輕鬆以對的「存在」提問
於王墨林而言,「家是什麼」的提問,和「劇場是什麼」的提問,其實同樣是關於他個人「存在」的提問,而存在,確實是再嚴肅不過的事。在《長夜漫漫路迢迢》劇中,透過他對自己的提問,兩個不合時宜的,不易相處的創作者,展開在兩個時空之間的對話,從尤金.奧尼爾凝視著我們的眼神中,我們彷彿也看到了皺著眉頭的王墨林,默默地譴責著我們的輕浮。
-
企畫特輯 Special
星象蒙太奇:圍繞著陳瀅如的《超距作用》及歷史之惡
觀看陳瀅如新作三銀幕錄像裝置《超距作用》,及重看其舊作尤其是《共登世界大同之境》,與其說是兼具神秘與科學的天文學和占星學讓令人目眩神迷,倒不如說是這位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學院的行為與錄像藝術研究所的藝術家如何連結與調控異質元素的做法,使我驚豔不已。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笑的力量 知性交鋒
一個是專長研究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導演,一個是人稱「冷伯」,擅長諷刺與黑色幽默的編劇,來自義大利的導演弗諾(Raffaele Furno)和台灣當代最具分量的劇作家紀蔚然,他們對喜劇及創作喜劇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台式幽默與義式幽默又有什麼不同呢? 臺大戲劇系今年邀請弗諾至學校客座、同時執導義大利喜劇《謎鹿國王》。本刊特別邀請弗諾與紀蔚然交流對話,訪談當天,兩人充分發揮各自的幽默風趣,使這場知性的交流充滿笑聲。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工作者
張吉米 與人相聚 就是劇場
他行走江湖時的名字眾多,作劇場時是「張吉米」,作採訪時是「張輯米」,最近要幫台大藝術季導演《異境祕旅》,宣傳網頁上寫的是「張鞊米」很多「ㄐㄧˊ」,就像他在劇場裡扮演的多重角色導演、演員、寫劇評,還會修電腦,當Crew,如他自己說的「不把劇場當工作。不當工作,就什麼都可以嘗試。」重點在於,張吉米重視在劇場裡與人的相遇,打造有趣的相遇,劇場就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