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金枝演社的胡撇仔嚴肅喜劇
《台灣變形記》 喚醒公平正義的行動自覺
有別於《浮浪貢開花》的詼諧喜鬧,導演王榮裕將對大環境的關懷、隱憂與不安投射在新作《台灣變形記》中,國內諸多光怪陸離的荒謬現狀,都出現在情節裡,角色原型亦是你我熟識的台灣民眾甚或新聞人物。創作動機雖嚴肅,但金枝依然發揮「胡撇仔」基因,大玩善惡對決的西部片元素,成為胡搞到極致的嚴肅喜劇。
-
即將上場 Preview 暌違三年再開獨奏會
吳珮菁 六根棒子「打」天下
打擊樂演奏家吳珮菁的六棒演奏,技巧之精湛與創新,已贏得許多國際打擊樂家的讚嘆;暌違三年再開獨奏會,她依然使出六根棒子的絕活,而且「更上層樓」,推出全場全程使用六棒的曲目,給自己最高難度的挑戰!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 首席絃樂團「弓絃上的莫札特」
輕靈樂音 跳躍莫札特的一生
NSO首席絃樂團邀來前維也納愛樂首席、知名小提琴家帕拉希克弗夫,一同以「莫札特」為題,演繹這位音樂神童精采的輕靈樂音。曲目貫穿莫札特的一生,從廿歲寫就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到去世前的《A大調豎笛協奏曲》,有如讀了一遍莫札特的生命旅程。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古典音樂穿越劇」 不要你乖乖坐著聽!
穿越時空 體驗「激動」的關鍵時刻
「一場音樂會觀眾除了聆聽外,還能有什麼其他反應?」音樂史上的音樂會,可不全都是大家安安靜靜坐著聽,尤其是某些樂曲的首演「關鍵時刻」!NSO「古典音樂穿越劇」由助理指揮張尹芳構思,挑選四首各時期的代表曲目,她將帶領現代樂迷穿越時空回到當年首演時,體驗當年觀眾的「激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4-2015全球樂季導聆(下)—國際篇
九月,當開季音樂會此起彼落的當兒,知名指揮伊凡.費雪卻在接受訪問時預言:「交響樂團以現在的形式,頂多只剩下十年壽命,並將在未來卅年消失殆盡。」此話一出,有如向樂壇投下震撼彈!有的人心惶惶,但也有人依舊老神在在。 放眼全球新樂季:知名指揮在德奧各大樂團演起大風吹;法國劇院、樂團推陳出新;英美在藝術與票房中找平衡;而亞洲更是歐美名團爭相攻占之地。名團、明星、指揮、觀眾動向為何?本刊邀您為全球新樂季觀相把脈,預測他們的未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美
在藝術與票房間找平衡 絞盡腦汁吸引新樂迷
在大師凋零、科技當道的當下,為了吸引新世代聽眾走入音樂廳,各大樂團都必須克服「如何在藝術與票房間找到平衡」的難題。從英美樂團的新樂季規劃看來,透過結合電影的「視覺系音樂會」依舊當紅,不管是大師或新生代,明星牌依舊耀眼,但曲目也依舊是貝多芬、德弗札克,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是百年老店紐約愛樂,「年輕化」的訴求與規劃,讓人驚嘆老招牌的回春魔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奧
各大首席指揮開起高峰會 柏林愛樂上演盟主爭霸戰
新樂季中,德奧各大樂團似乎開起「首席指揮高峰會」,包含布隆斯泰特、加堤、尼爾森斯、楊頌斯、拉圖、巴倫波英等,都受邀客席其他樂團,連紐約愛樂的吉伯特也跨海參一腳。另因應拉圖不再續任音樂總監,柏林愛樂進入了物色新任首席指揮的接班布局狀態,這從新一季的樂季手冊上所羅列的客席指揮名單可嗅出一些端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法國
歌劇院推出驚豔製作 主題包裝用心召喚樂迷
法國新樂季中可看到歌劇院的巧心安排,如講究傳統的巴黎歌劇院以非該院傳統的莫札特《後宮誘逃》來開季,求創新的巴士底歌劇院找來電影名導麥可.漢內克執導莫札特《唐.喬望尼》;而巴黎歌劇院管絃樂團則不甘當配角,端出「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證明實力。而法國國家管絃與法廣愛樂兩大管絃樂團,也以主題包裝傳統與當代音樂曲目,讓人不要覺得音樂殿堂距離遙遠。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亞洲
夢幻節目不再遙不可及 邀訪名團也要賣力扎根
隨著交通的便利、歐美名團不時受邀到訪,亞洲的樂迷比以前更容易參與各國樂季的活動!中國上海、北京兩大城市排出的樂季陣仗展現大國氣勢,名團、明星熠熠生輝;日本的樂壇一向氣勢領先,東京三多利廳策劃的「維也納音樂黃金週」更具向下扎根的深遠企圖;香港除了有多樣化的主題音樂會,也致力於教育推廣的演出規劃,相當用心。
-
演出評論 Review
崩世代與崩世界
兩位導演似乎都使用了說反話的語言策略,但是反話或反諷,通常表現的是對語言的嫻熟,他們儘管機智外露,卻是用笑鬧表現哭不出來,用流行語彙表達他們對自己的感受詞窮。他們說反話,是因為喪失直接溝通的能力。請別誤會,這不是缺點,反而證明了他們敏銳地抓住了年輕世代的處境。
-
演出評論 Review
擺爛不成反成痞
真實生活的狀態不會完全像導演在創作說明所述的如此單純與單一,還是經由人類複雜的大腦運作,去想像、思索、實踐出來的。因此,生命中「擺爛」的狀態,也不是在舞台上隨便擺幾個芭蕾的動作,讓沒有舞蹈動作底子的人模仿諧擬,引起觀眾竊笑不已,就是一種擺爛,當「擺爛」成為一種態度的時候,就只是淪為一個流裡流氣的痞子而已。
-
演出評論 Review
旅館很大,創作者不想說清楚它的形狀
將觀眾深鎖在旅館裡,玩起蔓生變形知識分子的遊戲,出口並非主動闔上書頁而是無能地等待時間流逝。另外,還要擔心隨心所欲安插三兩句翻轉、後設、嬉鬧之詞,恐誤解線索拼湊,而這或許是許多心思細膩的創作者常有的慣性,將觀眾如筆下角色般戲弄,卻忘了觀眾只參與你的作品一次,僅僅一次。
-
演出評論 Review
遲到的馬勒
在這場的開季音樂會中,近乎完美的呂紹嘉與NSO,卻險險敗在好整以暇的磨刀霍霍之上。話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來得早也好,來得巧也罷,我們慶幸還好當天馬勒只是遲到,但終究還是降臨在呂紹嘉的棒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用藝術打造一把通行世界的鑰匙
龍應台部長認為,台灣在面臨政治困境重重、軍事外交不足、經濟布局有限的狀況下,更應以文化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於是文化部積極規劃「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在內強健環境與團隊體質、培育優秀人才,對外則透過參與藝術節與藝術家駐村,以及台灣品牌團隊「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讓台灣的表演藝術與國際接軌,通行無阻。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開創先鋒 打造全民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曾經擔當許多次「第一」的衝刺角色,陳國慈再次被賦予重任,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第一任董事長。任重而道遠的她,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典章制度,為旗下三館未來的順暢運作與合作無間奠定基礎。她感謝文化部在中心籌備階段對體制的轉型與接軌做了完善的安排、並邀集一群優質的董監事成員;更欣然中心有三位優秀藝術總監李惠美、王文儀、簡文彬。她期待未來:「我們從這裡出發,希望將來讓全台灣,無論在各個角落的觀眾,全部進到三個場館來欣賞表演!」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作曲家
王乙聿 嚴肅又愛搞怪 身兼多角為音樂
他是作曲家、指揮、二胡演奏家,也是兩個小孩的奶爸,在台上指揮時嚴肅冷冽,創作時卻常常展現「搞怪」的靈光他是王乙聿,在音樂路上多元發展,也都有亮眼成績。他的二胡創作曲《藍色星球地球》已成為職業樂團招考及比賽熱門曲目之一,可說是他的代表作,但他仍持續思考「國樂到底要怎麼發展?要寫什麼樣的東西?」,他的音樂腳步,也持續多變多樣地向前走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中國青年演員
余少群 站上舞台 修練基本功
因在電影《梅蘭芳》中演出青年梅蘭備受矚目的余少群,將與北京國家大劇院來台演出劇作家吳祖光的《風雪夜歸人》,這是學習戲曲出身的他,第一次的舞台劇挑戰。為戲曲演出上台對他來說不難,但舞台劇演出不像戲曲有音樂烘托,演員得通過台詞、通過肢體、通過情節的鋪墊才能達到情緒高點,對余少群而言,就是另一種學習挑戰,是表演功夫的磨練。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藝術的故鄉 建構未來的亞洲文化中心
光州是韓國知名的文人輩出之地,也是特定曲藝與畫派的發源處,種種因緣讓它有了「藝術的故鄉」美名;而一九八○年慘烈的「光州事件」,讓它成為韓國近代史的重要地標,也因此規模宏大、企圖深遠的文化造鎮「亞洲文化城市」計畫就落在這裡,期待與亞洲各國攜手合作,將源源不絕的資金、人才、創意聚集在此地,並且塑造光州成為亞洲地區文化資源匯聚、交流、整合的大型平台。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透過「阿卡貝拉」 串起滿滿感動
舉辦迄今已是第四屆的「唱響亞洲音樂節」,以無伴奏人聲音樂阿卡貝拉為主題,八月中在光州舉行,活動包含大師班、論壇及音樂會,透過響亮的歌聲,讓所有與會者分享著滿滿的感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消遁的主體與荒誕的生命
七月中、下旬,香港話劇團先後在大會堂劇院和壽臣劇院推出兩台新戲:一是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的《三個高女人》;一是馬丁.昆普(Martin Crimp)的Attempts on her life(直譯是:對她生命的多種企圖。香港話劇團演出時改名《安.非她命》)。別開生面的劇作手法與舞臺呈現,給觀眾帶來嶄新的劇場體驗,也讓人一睹世界戲劇前沿的新趨勢。